子肿---[]
- 《产鉴》:子肿
- 《丹台玉案》:子肿
- 《金匮钩玄》:子肿
- 《女科秘旨》:子肿
- 《女科切要》:子肿
- 《女科折衷纂要》:子肿
- 《女科指掌》:子肿
- 《盘珠集胎产症治》:子肿
- 《评注产科心法》:子肿
- 《续名医类案》:子肿
- 《竹林女科证治》:子肿
《产鉴》:子肿
子肿者,谓妊娠面目虚浮,肢体肿满也,用茯苓汤,治妊娠七八个月前后,面目四肢浮肿。
茯苓汤
当归 川芎 白芍药(炒) 熟地黄 白术(土炒) 子实黄芩 茯苓 泽泻 栀子(酒炒) 甘草(炙) 浓朴(姜汁炙) 麦门冬
上 ,一剂,水煎服。
《丹台玉案》:子肿
娠妊身肿.小便不利.腹大异常.高过心胸者.胎中蓄水所致.亦有烦渴引饮太过.变为泄泻.伤损脾胃.虚不能制水.故胎肿耳.
鲤鱼汤 治一切胎气.
当归 茯苓 白芍(各三两) 白术(五两七炒共为末) 鲤鱼(一尾破洗留鳞)
上为末.以鲤鱼白水煮熟取汁.每汁二盏.入末五钱.生姜七片.再煎空心服.
《金匮钩玄》:子肿
(湿多。)
戴云∶子肿者,谓孕妇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者是也。用山栀炒一合,米饮汤吞下。三因方中有鲤鱼汤。
《女科秘旨》:子肿
面目虚浮.四肢作肿如水.此皆脾虚不运.清浊不分所致.以补脾分利为主.当多用参术.
单氏云.或水泻所致.当服全生白术散.
全生白术散
陈皮 白术 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五分)
如大便不实.加泽泻.山药.扁豆.秦艽.有火加子芩为末.每服米汤下二钱.
胎水.寻常脾虚肿满.
五皮饮
大腹皮 桑皮 茯苓皮 陈皮 姜皮(各等分) 加木香.浓煎汁半盏服.
(〔吴按〕或有以五加易桑皮者.亦妥.)
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三因鲤鱼汤
白术(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川芎(各二两)
锉片.以鲤鱼一尾洗净.煮汁.将药和匀.每服四钱.用鱼汁盏半.姜三片.陈皮少许.煎药空心服.
治子肿.
单氏全生白术散
白术 当归(各二钱) 人参(一钱) 川芎(八分) 甘草(三分) 陈皮(四分)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七分) 研末服.
大约胸腹胀.小水不通.遍身浮肿.宜三因鲤鱼汤.若虚弱以四君子汤.治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宜全生白术散.如不应.用六君子汤.治脾胃虚.湿热.下部作肿.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治腿足肿.喘闷.或指缝出水.宜天仙藤散.治脾肺气滞.宜加味归脾汤.佐以加味逍遥散.治脾气虚.宜补中益气汤.
《女科切要》:子肿
【子肿危殆歌】子肿伤肝唇定黑,缺盆平也必心伤;背平伤肺脾脐凸,脚背平时肾病深。
妊娠浮肿,其说有二。盖胎前患水肿者少,而患胎气者多,乃气病也,名曰子肿。紫苏饮主之。若小便不利腹胀者,水肿也。紫苏饮加泽泻、车前、白术治之。三焦无病者,加山栀、黄芩利小便甚捷。如孕妇浮肿,上半身者宜发汗,下半身者宜利小便,上下俱肿,汗利兼施,服药肿退而脱身者,不必再药。
凡妇人怀孕,宜别室安睡,常使身心清净,不得再犯房事。夜睡须左右转换,使小儿左舒右安,肢体活动,临产自然快便,生子亦聪明少疾。背有一医宿店,值店妇生产,数日不下,下体甚冷,急以椒、橘、茱萸、干姜、良姜等煎浓汤熏洗脐腹产门等处,气温血行而遂产。
《女科折衷纂要》:子肿
(即子满子气胎水肿满)
《产宝论》曰∶娠孕肿满,由脏气本弱,因孕重虚,土不克水,血散于四肢,遂致腹胀足面目皆浮、小便闭涩。陈无择云∶凡妇人宿有风寒冷湿,妊娠喜脚肿,俗呼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腹胀急,名曰胎水。
论曰∶凡妊娠之人,无使气极。若静气和则胎气安稳,若中风寒邪气及有所触犯,则随邪而生病也。凡妊娠经血闭壅以养胎,若忽然虚肿,乃胎中挟水,水血相搏,脾胃恶湿,身之肌肉湿渍,气弱则肌肉虚,水流气溢,故令身肿满也。然其由有自,或因泄泻下痢,脏腑虚滑,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疟疾,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胃,皆能使头目或手足浮肿也。然水渍于胞,儿未成形,则胎多损坏。及临产日,脚微肿者,乃胞脏水少血多,水出于外故微肿,则易生也。宿有寒气,因寒冷所触,故能令腹胀肿满也。
《产乳集论》曰∶娠妊自三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腿膝以来,行步艰辛,以致喘闷,饮食不美似水气状,于脚指间有黄水出者,谓之子气,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经有血风,未可妄投汤药,但甚者将产之际,有不测之忧,故不可不治于未产之前也(古方论中鲜有言者,元丰中,淮南陈景初独能论治此症,方名香附散,李伯时名曰天仙藤散)。
按薛氏曰∶若前症胸满腹胀,小便不通,遍身浮肿,用鲤鱼汤(论曰∶满,妊妇通身肿满或心胸急胀,名曰胎水。遂去孕妇胸前看之,胸肚不分,急以鲤鱼汤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恶水,肿消胀去,方得分娩死胎。此症盖因怀孕腹大,不自知觉,人人谓孕妇如此,终不知胎水之为患也)。
脾胃虚弱,佐以四君子。若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用《全生》白术散,未应,用六君子汤。脾虚湿热,下部作肿,用补中益气加茯苓。若饮食失节,呕吐泄泻,用六君子汤。若腿足发肿,喘闷不安,或指缝出水,用天仙藤散。脾胃虚弱,合四君子汤。如未应,用补中益气汤。若脾肺气滞,用加味归脾汤,佐以加味逍遥散。
《女科指掌》:子肿
【歌】子肿脾虚面目浮,风行水泛湿停留,关门不利从其类,散表分消疾自瘳。
【论】脾主肌肉,土气安和则能制水,水自传化无有停积。
若脾胃气虚,经血壅闭则水饮不化,湿气泛溢,外攻形体,内注胞胎,始娠肿满,儿未成实,必伤胎气。若临月而肿,利小便自愈。
薛立斋曰∶子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通身浮肿者,鲤鱼汤。脾胃虚弱,四君子汤。面目浮肿,肢体如水气,全生白术散,未应,六君子汤。若脾虚湿热,下部作肿,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若饮食失节,呕吐泄泻,香砂六君子汤。若脾虚血少,气滞,加味归脾汤。脚肿,陈景初天仙藤散。
【方】
白术散
白术 茯苓 陈皮 大腹皮 桑白皮 姜皮
一方去白术加木香米汤服三钱。
木通散
木通 香茹 苏叶(各二钱) 枳壳 黄芩(各一钱) 大腹皮(一钱) 木香 诃子皮(各五分)生姜皮 砂仁
水煎服。
单 方
山栀一合,炒为末,米饮调下,治妊娠通身浮肿。
《盘珠集胎产症治》:子肿
气壅成湿,湿气上行,面目故肿。子肿肿在头面;子满肿在遍体;子气肿在下体。
脾胃气虚。土气不和,不能制水,水气不化,停积于中而溢于外则肿。白术散。(和十八。)六君子汤。(补一。)
感犯风寒。紫苏饮去白芍,加防风。(散三。)
湿痰壅滞。六君子汤。(补一。)黑山栀(一合),米饮下。
血少气滞。加味归脾汤。(补三。)
《评注产科心法》:子肿
(又名子气、子满、胎水)
妊娠妇人,常有面目腿足肿胀,故有各肿之名,其实皆由脾土不足以传化水谷之湿,而胞胎壅遏,膀胱不化,水泛横流,致肺气不降而喘息,小便淋漓不利,古方用鲤鱼汤、葵茯汤、白术散,皆有妙处。予每用五皮饮,如水肿之治,亦多验。盖一体水症也,此方简而易,不已再用鲤鱼汤,惟参术不宜早补,补则填塞不通,总宜利湿为先。如体浓者,或轻而小便利者,亦可不必治,待生子后而自消矣。此皆以体而言,不致胀满难过。
鲤鱼汤
白术(四两) 生姜(一两) 茯苓(四两) 当归(二两) 白芍(二两) 鲤鱼(一尾重斤)
先以水煮鲤鱼取汁,澄清,以汁煎药,分五次服。
葵茯汤
冬葵子(半斤,炒) 茯苓(三两)
共为末,每米饮汤,服三钱。
白术散
土炒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泽泻(八分) 陈皮(五分) 姜皮(五分) 大腹皮(一钱二分) 木香(三分)
原方无分两。
加味五皮饮
桑白皮(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五分,此味只可治胎肿,常见治水肿者,服之愈大,须慎用) 茯苓皮(一钱五分) 新会皮(一钱五分) 紫苏梗(一钱五分) 车前子(一钱五分) 老姜皮(八分) 五加皮(一钱五分)
二三剂后再加白术、茯苓,消去大半,然后再用六君子汤,补其脾气,亦宜食淡,淡以渗利也。
《续名医类案》:子肿
一孕妇遍身皆肿,或以为白火疸,或以为鼓胀,治俱不效。产科郭大生曰∶此名琉璃胎。至将产一月前,必饮食大进,产即肿消矣。后果然,彼盖阅历多故耳。然病之所以然,究未之知也。
一妇孕七月,先下体发肿,渐及面目。阅数日,忽子户内突出一水泡,皮薄而光亮,于是身体悉消矣。然起卧不便,困苦非常,后复皮破出水,恒不得干。偶一内亲自言昔尝患此,有医教用王不留行及明矾等药煎洗而痊。如言试之,苦于螫痛,如此月余,比前稍愈,而终不除。询产科亦罕知者,但云此似不妨,必所谓琉璃胎也,产时自消。后果然。(雄按∶此症恐是气虚挟水。)
一孕妇遍身发肿,既产仍不消,只向里床卧,终日昏迷,不省人事,有时少醒,即又狂躁不宁。如此二十余日,绝口不食,诸医束手。偶有村媪闻而告曰∶无忧。我儿媳亦曾如此,不饿死也。但用陈年白鲞,向病患前炙热,以米醋沃之,彼闻香自然饮食。如言果愈,肿亦遂消。
薛立斋治一妊妇,每胎至五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腿肿渐至遍身,后及头面,此脾肺气虚。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加苏梗而愈。
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妊妇子肿病。其方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到家何所有,一一问征鸿。因此见方得于李伯时家,传方录于临川张右丞宅。
立斋治一妇子肿,用紫苏饮,三服而愈。
《竹林女科证治》:子肿
妊娠五六个月,遍身浮肿,腹胀喘促,高过心胸,气逆不安,小便不利者,属水气为病,名曰子肿(俗云∶琉璃胎)。此胎中有水也,宜防己汤。若面目虚浮,四肢作肿,宜全生白术散,未应,佐以四君子汤。若下部肿甚,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子气条中)加茯苓三钱。若脾虚肿满,宜单氏白术散。若胎前浮肿,脾肺俱病者,宜五皮散。若湿热肿满,宜栀子散。
防己汤
防己 赤茯苓 桑白皮 紫苏叶(各一钱) 木香(不见火,五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全生白术散
白术(蜜炙,一两) 生姜皮 大腹皮 陈皮 茯苓皮(各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如未应佐以四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一钱,煎汤调服。
单氏白术散
白术(蜜炙) 当归(各二钱) 人参(一钱) 川芎(八分) 大腹皮 茯苓(各七分) 陈皮(四分)甘草(三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如水泻至肿,加山药、扁豆、泽泻。
五皮散
大腹皮 桑白皮 茯苓皮 陈皮 生姜皮(各等分)加木香(少许)浓煎汁半钟,空心服。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