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泻证门---[]

总括


小儿泄泻一证,多因脾被湿侵,土不胜水而成。然致病之原各异,医者认之须清。或伤乳停食不化,或感受寒冷暑热之气,或惊邪外触,或脏受寒冷,或脾虚作泻,更有飧泻水泻之证。致疾之因不同,而调治之法亦异,或分消,或温补,治宜精细辨之。


伤乳食泻


小儿因乳食过饱,损伤脾胃,乳食不化,故频泻酸胀,噫臭,腹热胀满疼痛,口渴恶食,小便赤涩。须用保安丸消其滞,次用平胃散和其脾,庶积消而泻止,奏神功矣。


中寒泻


小儿中寒泻者,因过食生冷油腻。肠鸣腹胀,时复疼痛,所泄皆澄彻清冷,面色淡白,四肢逆冷,懒进饮食。温中理中汤主之,止泻诃子散堪行也。


火泻


火泻者,皆因脏腑积热,或外伤暑气。故泻时暴注下迫,肚腹疼痛,心烦口渴,泻多黄水,小便赤色。先用玉露散清其热,再用四苓散利其水,庶可收功矣。


惊泻


惊泻者,因气弱受惊,致成泄泻。其候夜卧不安,昼则惕惊,粪稠若胶,并带青色如苔也。治宜镇心抑肝,先以镇惊散定其惊,次以养脾丸服之理其脾,则通灵可望也。


脏寒泻


小儿断脐失护,风冷乘入,传于大肠,遂成寒泻之证。其候粪色清白,腹痛肠鸣。先散其寒,用和气饮极效;后用温补,以调中汤再灵也。


脾虚泻


脾虚泻者,多因脾不健运。故每逢食后即作泻,腹满不渴,短少精神,面黄懒食,肌肉消瘦也。宜用参苓白术散治之,必奏奇效也。


飧泻


小儿或因春伤风邪,清气下陷,脾失健运,以致完谷不化者,乃飧泻之名也。治者须补养脾土,先用补中益气汤,升其中气。若泄泻日久,肠滑不禁者,用四神丸治之。


水泻


小儿脾胃湿盛,致成水泻。懒食溏泻,便色多黄,清浊不分,溺来短涩。宜用胃苓汤以除湿;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治之自愈。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