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证---[]
《轩岐救正论》:问证
经曰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然后各切循其脉.又曰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作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形躯.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漉漉然时警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良工所失.不知病情.
又曰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
又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慎之至也.又云凡诊病者必问饮食起居.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真气.又云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诊寸口.何病能中.
凡百病问其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气有余.乃气病而血不病也.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乃血病而气不病也.
问其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
问其昼则恶寒.夜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分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也.当亟泻其阴.峻补其阳.
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病名阴阳交变.阴阳交变者死矣.闭户塞牖.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甲乙经云所问病者问所思何也.所惧何也.所欲何也.所疑何也.问之要察阴阳之虚实.辨脏腑之寒热.疾病所生.不离阴阳脏腑寒热虚实.辨之分明.治无误矣.
难经云问病欲得寒.欲见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温.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
东垣内外伤辨问其发热恶寒.寒热间作.蒸蒸燥热.发于肌肉之间者内伤也.发热恶寒.寒热并作.怫怫发热皮毛之上者外感也.问其口不知味.饮食不下.手足不和.两胁俱热者内伤证也.问其饮食知味.腹中和.二便如常.筋骨疼痛.不能动摇.非扶不起.外感证也.
问其恶风居露地.大漫风起.却不知恶.惟恶窗隙些小贼风.是内伤证也.问其鼻流清涕.
头痛自汗.间而有之.鼻中气短少气不足以息.怯不欲言.乃内伤证也.问其小便频数而不渴.初以劳役得之.食少小便黄赤.大便尝难.或涩或结.或虚.坐常有些少如痢非痢.或泻黄糜.或溏泄.或结而不通.皆内伤证也.问其心下痞.或胸中闭塞.如刀割之痛.二者亦互作而不并出.有时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痛.四肢不收.无力以动.而懒倦嗜卧.皆内伤证也.问其脐下相火之气.直上冲胸而不可遏.其气无息.甚则高喘.皆内伤证也.问其头痛.常常有之而不间者外伤也.问其痛积不移者血痛.走痛不常者气病也.问其痛处按之而已者虚病.按之而痛愈甚者实病.问其走注则为风.拘挛则为寒.烦渴则为暑.重涩则为湿.或好于善淫.或触于惊恐.或伤于饮食.或深居简出而受暑.皆为受病之因.所以贵于问也.
女科产后先问坐草难易.恶露多少.饮食迟早.生子存亡.有形伤血伤之不同.补气补血之各异.饮食不节宜调中.生子不存宜开郁.问其所欲.以知其病.如欲热者知为寒.欲冷者知为热.如好静恶动者知其为虚.烦躁不宁者知其为实.恶食知伤食.恶风知伤风.好食甘为脾虚.好食辛为肺病.好食酸为肝病.好食咸为肾弱.嗜食苦为心病.此皆顺应而易治.
若乃心病爱咸.肺伤欲苦.脾弱喜酸.肝病好辣.肾衰嗜甘.此为逆候.病轻必危.危者必死.治得其法.服药预防可回生.
昔有人病喉痛.诸医不效.一医问其平日好食斑鸠.乃知鸠食半夏苗而贻毒.治以生姜愈.
唐汝正治小儿风热.通身俱愈.惟头顶不痊.问其因乳母好热酒.知其贻毒本方.倍用葛根黄连而愈.
《医学见能》:问证
问病因∶七情六欲,风寒暑湿,饮食起居,损伤惊恐之类是。
问病形∶痛痒寒热,喘咳烦渴,吐利胀满,便闭抽掣之类是。
问病机∶朝甚暮愈,暮热朝寒,进退盛衰,变证兼证之类是。
问病情∶恶寒恶热,苦呕苦满,欲食不食,心烦不寐之类是。
《医学入门》:问证
试问头身痛不痛,寒热无歇外感明;掌热口不知食味,内伤饮食劳倦形;五心烦热兼有咳,人瘦阴虚火动情;除此三件见杂症∶如疟如痢必有名;从头至足须详问,证候参差仔细听。
头痛否? 痛无间歇为外感,痛有间歇为内伤。
目红肿否? 或暴红肿,或素疼痛。
耳鸣耳聋否? 或左或右。久聋者,不敢纯用补涩之剂,须兼开关行气之药。
鼻有涕否? 或无涕而燥,或鼻塞,或素流涕不止,或鼻痔,或酒 。
口知味否? 或不食亦能知味,为外感风寒;或食亦不知味,为内伤饮食。
口渴否? 渴饮冷水者为热,渴饮热水者为虚,夏月大渴好饮者为暑。
舌有苔否? 或白,或黄,或黑,或红而裂。
齿痛否? 或上眶,或下眶,或有牙宣。
项强否? 暴强则为风寒,久强则为痰火。
咽痛否? 暴痛多痰热,素惯痛多下虚。
手掌心热否? 手背热为外感,手心热为内伤,手背手心俱热为内伤兼外感。
手指梢冷否? 冷则为感寒,不冷则为伤风,素清冷则为体虚。
手足瘫痪否? 左手足臂膊不举或痛者,属血虚有火;右手足臂膊不举或痛者,属气虚有痰。
肩背痛否? 暴痛为外感,久痛为虚损挟郁。
腰脊痛否? 暴痛亦为外感,久痛为肾虚挟滞。
尻骨痛否? 暴痛为太阳经邪,久痛为太阳经火。
胸膈满否? 已下为结胸,未下为邪入少阳经分,非结胸也。素惯胸满者,多郁多痰火下虚。
胁痛否? 或左或右,或两胁俱痛,或一点空痛。
腹胀否? 或大腹作胀,或小腹作胀。
腹痛否? 或大腹痛,或脐中痛,或小腹痛,或痛按之即止,或痛按之不止。
腹有痞块否? 或脐上有痞块,或脐下有痞块,或脐左有痞块,或脐右有痞块,或脐中有块,不可妄用汗吐下及动气凝滞之药,宜兼消导行气之剂。
心痛否? 暴痛属寒,久痛属火属虚。
心烦否? 或只烦躁不宁,或欲吐不吐,谓之嘈杂。或多惊恐,谓之怔忡。
呕吐否? 或湿呕,或干呕,或食罢即呕,或食久乃呕。
大便泄否? 或溏泄,或水泄,或晨泄,或食后即泄,或黄昏时泄,一日共泄几行。
大便秘否? 秘而作渴作胀者为热,秘而不渴不胀者为虚。
小便清利否? 清利为邪在表,赤涩为邪在里,频数窘急为下虚挟火,久病及老人得之危。
小便淋闭否? 渴者为热,不渴为虚。
阴强否? 阴强为有火,阴痿为无火。
素有疝气否? 有疝气,宜兼疏利肝气药,不可妄用升提及动气之剂。
素有便血否?有痔疮否? 有便血痔疮,不敢过用燥药,烁阴伤脏。
有疮疥否? 有疮疥忌发汗,宜兼清热养血祛风。
素有梦遗白浊否? 有遗浊则为精虚,不敢轻易汗下。
有房室否? 男子犯房则气血暴虚,虽有外邪,戒用猛剂。或先补而后攻,可也。
膝酸软否? 暴酸软则为香港脚,或胃弱。久病则为肾虚。
脚肿痛否? 肿而痛者多风湿,不肿胫枯细而痛者为血虚、为湿热下注。
脚掌心热否? 热则下虚火动。脚跟痛者,亦肾虚有热。脚指及掌心冷者为寒。
有寒热否?寒热有间否? 无间为外感,有间为内伤。午寒夜热,则为阴虚火动。
饮食喜冷否? 喜冷则为中热,喜热则为中寒。
饮食运化否? 能食不能化者,为脾寒胃热。
饮食多少否? 能饮食者易治,全不食者难治。惟伤寒不食亦无害。
素饮酒及食煎炒否? 酒客多痰热,煎炒多犯上焦,或流入大肠而为湿热之症。
有汗否? 外感有汗则为伤风,无汗则为伤寒。杂症自汗则为阳虚。
有盗汗否? 睡中出汗,外感则为半表里邪,内伤则为阴虚有火。
浑身骨节疼痛否? 外感则为邪居表分,内伤则为气血不用,身重痛者为挟湿气。
夜重否? 或昼轻夜重为血病,或夜轻昼重为气病。
年纪多少? 壮年病多可耐,老人病杂则元气难当。妇人生产少者,气血犹盛;生产多,年又多,宜补不宜攻。
病经几时? 或几日,或几旬,或经年。
所处顺否? 所处顺,则情性和而气血易调;所处逆,则气血怫郁,须于所服药中,量加开郁行气之剂。
曾误服药否? 误药则气血乱而经络杂,急病随为调解,缓病久病,停一二日后药之,可也。
妇人经调否? 或参前为血热,或参后为血虚。或当经行时有外感,经尽则散,不可妄药,以致有犯血海。
经闭否? 或有潮热,或有咳泄,或有失血,或有白带否?能饮食否?能食,则血易调而诸症自除,食减渐瘦者,危。
有 瘕否? 有腹痛潮热,而一块结实者,为瘕。
有孕能动否? 腹中有一块结实能动,而无腹痛潮热等症者,为有孕。腹虚大胀满,按之无一块结实者,为气病,其经水亦时渗下。
产后有寒热否?有腹痛否,有汗否?有咳喘否?寒热多为外感,腹痛多为瘀血,或食积停滞。有汗单潮为气血大虚。咳喘为瘀血入肺,难治。
凡初证题目未定,最宜详审,病者不可讳疾忌医,医者必须委曲请问,决无一诊而能悉知其病情也。初学宜另抄问法一纸,常出以问病。若题目已定,或外感,或内伤,或杂病,自当遵守古法,不可概施发散剂也。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