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五色痢---[]

痢成五色岂堪闻,日久传来神气昏,干痛烦啼为最苦,更防儿小命难存。


《金鉴》云∶五色痢者,五色脓血相杂而下也,若有脏腑尸臭之气则凶。因于用止涩太早,或因滞热下之未尽,蕴于肠胃,伤脏气也。用一切补养之药不应,则可知初病非涩之太早,即下之未尽也。诊其脉若有力,虽日久仍当攻也。


《医通》曰∶患五色痢者,良由脏腑之气化并伤,是以五色兼见。然古人皆言肾病,以肾藏精之室,所居之位,最下最深,深者既病,其浅而上者,安有不病之理,精室既伤,安能任蛰藏之令乎?仲景以五液注下,脐筑痛,命将难全也。夫以精室受伤,五液不守之患,须知益火消阴,实脾堤水,兼分理其气,使失于气化之积,随之而下,未失气化之精,统之而安,诚不出乎此法。


丰按∶二论诚痢门之要旨。前言止涩太早,滞热未尽;后言脏腑之气化并伤,归于肾病。合而论之,斯疾有虚有实,分别治之,庶乎稳妥。如初起者为实,日久者为虚,里急后重者为实,频频虚坐者为虚,脉实有力者为实,脉虚无力者为虚。虚则宜补,以补火生土法治之;实则宜泻,以清痢荡积法治之。


《形证论》歌曰∶五色之痢最多端,见此方知有五般,青色只因惊积聚,黄多食积在脾间,白色冷虚肠胃患,赤为积热最难安,鸡肝隐积多成片,黑血相和不易安,唇搐胸高兼露齿,脸红筋出每居前,急安脏腑和汤散,医者留心按古贤。又歌曰∶五色之痢莫言奇,四岁之前始有之,青色只因惊积聚,黄因食积毒于脾,赤黑已知心肾病,白多残害是脾为,三七以前无变动,休令多睡饮餐迟。此疾,且须和五脏,补荣卫,方渐渐安愈,如目肿,不进饮食(杨云是恶候)只与调胃散补之。


汉东王先生 汤丸 治小儿泻痢,五色脓血如烂鱼肠,并无大便,只是脓血,肠中搅痛。


粉霜 轻粉 砂(各一钱) 朱砂(抄一钱匕) 白丁香(匙抄四钱) 乳香(半钱,别研)巴豆(七粒,去皮心,不出油)


上为末,蒸枣肉丸。每服婴孩三丸如粟米大,二三岁如大麻子大,四五岁亦如麻子大,并旋成丸,煎 汤吞下,一日二服,间调胃气药与之。


三十六种内治下五色恶物心神烦热不止方地榆 白茯苓 黄柏(炙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三服。


三霜丸 治小儿赤白或五色积痢。


巴豆(去皮,拣选白色肥好者、三钱,研细,先用白绢包三二十重,次用白纸外面包定,大石压令油尽,取二钱轻者为用) 真轻粉 粉霜(各二钱)


上三味,同研匀极细,别取好黄蜡三钱,酒煮三二十沸,取出,去酒令净,再熔入药和之,如有煮酒蜡亦堪用,和成剂,油单内盛,如服食,旋丸如小绿豆大。


三岁以下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温熟水下,量儿大小加减。


《吉氏家传》治五色痢兼渴不止方茯苓 宣黄连 黄柏(各等分)


上件,取黄柏末以浆水打如面糊,良久和前二味为丸,如绿豆大。三岁,米饮下七丸。杀疳,熟水下五丸。


至圣丸 治五色痢。


浓朴(去皮,姜制) 黄柏(略去皮,以鸡子白涂炙黄熟,如干、再上) 当归(酒浸)


上三味,等分,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细丸。浓朴汤下,每服四十丸,加减。


定粉散 治疳痢,五色痢。


定粉 龙骨 黄丹( 过。各二钱) 诃子(三个,煨熟,取肉)


上为末。每服半钱,粥饮下,三岁以上半钱。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