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水肿门---[]

疏凿饮 治水气通身浮肿。烦躁喘渴。小便不利。


泽泻 商陆 赤小豆 羌活 大腹皮(净) 椒目 木通秦艽 茯苓 槟榔(各七分) 生姜(三片)


水煎。顿服。


禹功散 治阳水便秘脉实。初起元气未伤者。


黑牵牛(头末。四两) 茴香(炒) 木香(各一两)


为散。每服二钱。加生姜自然汁。调如稀饮服。


沉香琥珀丸 治血结小腹青紫筋绊。喘急胀痛。


琥珀(另研。) 杏仁(一作桃仁) 苏木 赤茯苓 泽泻(各五钱) 葶苈(隔纸焙)郁李仁(去皮。各一两) 沉香(另研。) 陈皮 防己(酒洗。各五钱) 麝香(一钱)


蜜丸绿豆大。每服四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人参汤下。


三白散 治阳水囊肿。二便不通。


白牵牛(头末。二两) 桑白皮(姜汁炒) 白术(生用) 陈皮 木通(各一两)


为散。每服二钱。空心淡姜汤送下。未效。再服。


实脾散 治阴水发肿。宜此先实脾土。


白术(炒焦) 附子(炮) 干姜(炮) 茯苓 木香 木瓜 草果仁浓朴(姜制) 大腹子(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为散。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治水以实脾为先务。不但阴水为然。方下所云。治阴水发肿。宜此先实脾土。俨然阴水当温散。阳水当寒泻之旨横于胸中。夫阴水因肾中真阳衰微。北方之水不能蛰藏。而泛溢无制。倘肾气不温。则真阳有灭顶之凶矣。实土堤水。宁不为第二义乎。何方中不用肉桂辛温散结。反用木瓜、浓朴、大腹子耶。即有滞气当散。浓朴尚可暂投。若大腹子之开泄大便。断乎不可妄用也。


复元丹 治脾肾俱虚。发为水肿。


附子(炮。二两。) 白术(炒焦。) 肉桂 吴茱萸(拣去闭口者。炒) 川椒(炒去汗) 茴香木香 浓朴(姜制。各一两) 泽泻(炒) 肉果(煨。各半两) 茯苓(一两五钱)


为末。陈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紫苏汤或砂仁汤送下。


五皮散(局方) 治湿热积于脾经。面目四肢浮肿。


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生姜皮(等分)


为散。每服五钱。水煎热服。 澹寮方。去骨皮、加皮。加桑皮、橘皮。治喘而腹满。


五子五皮汤五皮散加紫苏子、莱菔子、香附子、车前子、葶苈子。 一方。无香附子。多大腹子。加生姜煎服。


椒仁丸 治妇人先因经水断绝。后至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血化为水。名曰血分。


椒仁(炒) 甘遂 续随子(去皮。即千金子) 附子(炮) 郁李仁(去皮) 黑牵牛(头末) 五灵脂(酒研。去砂土)当归 吴茱萸(拣净。汤泡。炒) 延胡索(各五钱) 芫花(醋炒。二钱) 青(十枚。去翅足。糯米炒) 胆矾白砒(各一钱) 石膏(三钱)


为末。曲糊丸。豌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橘皮汤下。


葶苈丸 治先因小便不利。后至四肢浮肿。名曰水分。


甜葶苈(隔纸焙) 续随子(去皮。各五钱) 干笋末(一两)


为末。煮红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煎 蓄汤送下。大便利者禁用。


人参丸 治月经不利。血化为水。四肢浮肿。亦曰血分。


人参 当归 大黄(酒蒸) 瞿麦穗 赤芍药 赤茯苓 肉桂(各二两)苦葶苈(熬。一两)


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腹米饮下。


增损流气饮(痞满门) 葶苈木香散(五苓散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羌活胜湿汤(湿门)归脾肠(保元汤下)金液丹(方祖) 越婢加术汤(麻黄汤下) 芍桂酒汤(桂枝汤下) 桂枝加黄 汤(桂枝汤下)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下) 枳术汤(方祖) 浚川散(伊芳尹三黄汤下) 神 丸(十枣汤下)神芎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五苓散(方祖) 理苓汤(理中汤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济生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真武汤(术附汤下) 小青龙汤(桂枝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除湿汤(平胃散下)防己黄 汤(方祖)越婢汤(麻黄汤下) 防己茯苓汤(防己黄 汤下) 蒲灰散(益气散下) 麻黄附子汤(麻黄汤下) 杏子汤(麻黄汤下)


总括


小儿水肿,俱属水停于脾肺二经。如水停肺中则喘,水停脾中则胀,其间所肿部位,要分明也。若腰以上肿者,属风,宜汗散之;腰以下肿者,属湿,利水之法最灵;有通身上下俱肿者,治宜利汗并施。肿而喘不得卧,则逐肺饮,肿而胀满便闭,则宜攻脾。水肿从腹起至四肢者可治,从四肢起至腹者不可治。当再辨有阳水与阴水之分。阳水属实,法宜攻泻,阴水属虚,法宜温补,临证之时,贵变通焉。


风水肿


凡肿在腰以上,如头面肩臂至腰肿者,病因外感风邪而起,急宜发汗,莫从容也。经云∶开鬼门之法,以越婢汤中加苍术汗之。汗后全消,病即宁矣。


湿水肿


肿在腰脐之下两足者,病因脾经湿热而起,急宜利水可安然也。经云∶洁净府是也。先用外法,以药贴脐,如神之妙,内服沉香琥珀丸。


风湿肿


通身头面手足皆肿者,得病之由,乃属外感风邪,内停湿饮,风湿相搏,水道不利,外攻肌表,因而作肿也。治法用外散内利,则最相宜。重者用峻攻之,则用疏凿饮;轻者和解之剂,用茯苓导水汤医之。若水停上攻于肺,喘急不得卧,用苏葶丸以定其喘,亦最相宜。水停中州,胀满喘急者,用舟车神 丸最攻之也。


阳水


阳水者,乃湿热内郁,水道阻塞,外攻肌表,以致外肿内胀,身热口渴,六脉沉数,小便赤涩,大便多难也。法当泄水,如热盛心烦口渴者,用大圣 川散攻之;湿盛胀满者,用舟车神 丸攻之。


阴水


阴水者,乃脾肾虚弱,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生水,以致外泛作肿,内停作胀。若二便利,心不烦,身不热者,须服实脾散、金匮肾气丸。若服温补药而无效验,则是虚中有实,欲投攻下,恐小儿难堪;若不攻之;则坐以待毙。虽攻补兼施,或一补一攻,或三补一攻,或九补一攻,审其进退,俟有可攻之机,以意消息,始能逐邪而不伤正病可痊也,必忌盐酱百日。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