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痛---[]
- 《伤寒括要》:身体痛
- 《脉因证治》:身体痛
- 《伤寒六书》:身体痛
- 《医效秘传》:身体痛
- 《医学纲目》:身体痛
- 《医碥》:身体痛
- 《医碥》:身体痛
- 《张氏医通》:身体痛
- 《证治准绳·类方》:身体痛
- 《证治准绳·杂病》:身体痛
《伤寒括要》:身体痛
(体痛乃六经俱有之症有表里寒热风湿之分太阳宜汗汗后脉沉迟者宜温中 者宜白虎汤里寒外热者宜先救里而后攻表寒在三阴者脉沉风在三阳者脉浮中湿者身重痛不可转侧阴毒者身大痛宛如被杖)
太阳体痛.无汗.恶寒.脉浮紧.(麻黄汤)体痛.有汗.恶风.脉浮缓.(桂枝汤)少阴体痛.吐利肢冷.(四逆汤)厥冷.下利.身痛如被杖.呕逆.(茱萸四逆汤)一身尽痛.发热.面黄.热结在里.小便利.大便闭.为蓄血.(轻则犀角地黄汤重则桃仁承气汤)风湿一身尽痛.
身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五苓散加苍术羌活)霍乱体痛.脉沉.(桂枝汤)表里俱寒.下利清谷.身痛.救里(四逆汤)后救表.(桂枝汤)
《脉因证治》:身体痛
【脉证】
伤寒,太阳经表证,六脉俱紧;阴毒伤寒,身如被打,脉沉紧;伤寒,发汗后,身体痛,气血未和,脉弦迟。伤湿,湿流关节,一身尽痛;风湿相搏,肢体重痛,不可转侧,脉缓。虚劳之人,气血虚损,脉弦小。
《伤寒六书》:身体痛
身体痛者,虽曰太阳表邪未解,又有温经发汗不同。如发热恶寒,头疼身体痛,脉浮紧者,表未解也,冬月麻黄汤,余月羌活冲和汤汗之。或下利脉沉,身痛如被杖者,为阴寒证,宜四逆汤温之。发汗后身痛,脉沉迟,桂枝芍药人参汤。下利烦满,身疼痛,先温其里,四逆汤,后攻其表,桂枝汤。一身尽痛,发热面黄,七八日,热结在里,有瘀血也,桃仁承气汤下之。如身重痛者,属阳明,有风也,葛根汤主治之。
《医效秘传》:身体痛
身体痛者,盖因风寒入于肌肤,孔窍闭塞,血脉渐滞不和所致,乃太阳经病也。然有发汗温经之不同。如太阳身痛,恶寒发热,头疼无汗者,麻黄汤。风湿身痛,一身困重,莫能转侧者,桂枝汤加附子。阴症身痛如被杖,脉沈自利者,四逆汤。至若脉寸迟而身痛,与汗后脉沈迟而身痛者,皆血不足也,并用黄?建中汤。劳倦之人身体疼痛者,必脉虚因倦,用补中益气汤。茗疮家身体痛,切不可发汗,汗之则成痉。
《医学纲目》:身体痛
发热恶寒,身体痛者,属太阳病,麻黄汤、大青龙汤是也。若兼心下支结者,柴胡桂枝汤。若兼下利清谷腹胀者,先以四逆温里,后以桂枝发表。(方论见发热太阳病条。)若尺脉迟者,血少,荣气不足,《活人》先以黄 建中汤养其血,俟尺脉回,却用柴胡等汤和解之。身体疼痛,脉沉,发热头痛不瘥者,四逆汤。(方论见发热。)若少阴但欲寐,手足寒者,附子汤。(方论见但欲寐。)发汗后,身体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
桂枝 人参(各两半) 芍药 生姜(各二两)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身体痛下利。(方论见下利条。)身体痛,吐利,为霍乱。(方论见吐利条。)身体痛,手足寒,若脉沉,但欲寐者,附子汤。(方论见但欲寐。)若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自利恶寒者,四逆汤。(方论见下利。)若夏月中暑,脉虚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方论见中暑。)身痛如被杖,面目青,咽痛者,为阴毒,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方论见阴毒。)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活人》“脉沉细”作“沉缓”。)湿家之为病,身尽痛,发热而烦,身黄如熏,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慎不可以大剂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杏仁(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 咀,先以水煮麻黄,去沫,入诸药煎,温服,覆取微汗。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纳鼻药方见发热。)湿家其人但欲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烦躁也。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上湿痹,《活人书》为中湿,脉沉细为沉缓,小便自利者,术附汤。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汤、五苓散,而不及麻黄加术汤,并纳鼻药。盖麻黄、纳鼻,皆是表药,而非脉沉缓之剂故也。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 白术(各一两) 桂枝(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 咀,水煎温服,作四剂。(《活人》云∶身肿者加防风一两,悸气小便不利者加白茯苓一两半。)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疼体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一两二钱) 附子(一枚,炮) 甘草(六钱,炙) 大枣(四枚) 生姜(切,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两半) 大枣(六枚)
上 咀,水三升,煮一升,分三服,温服。一服觉身痒,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而剧者,多风湿。此病伤于汗后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汤。
麻黄杏仁薏苡汤方
薏苡仁 麻黄(各半两。去节,汤泡) 甘草(一两,炙) 杏仁(十枚,去皮尖)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温服。有微汗者避风。
风湿身重,脉浮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方见身重。)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仍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自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医碥》:身体痛
(身体拘急)
体痛,谓一身尽痛,伤寒、(太阳表证,六脉俱紧,发汗后痛,为气血不和,脉弦迟。)
阴毒、(伤寒阴毒,痛如被杖。)霍乱、(吐泻腹痛。)中暑、(汗太多,脉虚。)湿痹、(湿流关节,一身尽痛,风湿相搏,重痛不可转侧,脉缓。)虚劳,(气血虚损,脉弦小,或虚数。)皆有之。寒者,甘草附子汤。
热者,当归拈痛汤。内伤劳倦饮食,兼感风湿者,补中益气汤(见气)。加羌、防、升麻、苍术、本治之。春月寒湿郁遏,清阳不得升,火伏下焦,浮而躁热,虽在阴室中亦汗出,壮火食气,困乏懒言,以麻黄复煎汤,渐渐发之,令寒湿去,阳气升,困倦乃退。遍身痛如劳证者,参、 、甘草、附子(炮)、羌活、木香、知母、芍药、川芎、前胡、枳壳、桔梗、白术、当归、茯苓、半夏(制),各五钱,柴胡、鳖甲(醋炙)各一两,桂心、酸枣仁各三钱,杏仁(炒)五钱,为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二个,乌梅三个,葱白三寸,水煎空心调服。少年虚损冷惫,老人诸疾并治,惟伤寒体痛不宜。
活血丹与四物苍术各半汤相表里,治遍身骨节疼痛如神。身体拘急属寒,寒则收引也。又属湿,湿亦寒也。寒属肾,湿属脾,于二经取之。
《医碥》:身体痛
甘草 白术(各一两) 桂枝(二两) 附子(炮,一枚) 上 咀,作四剂,水煎,温服。
□
羌活 甘草(炙) 黄芩(酒炒) 茵陈(酒炒,各半两) 人参 苦参(酒洗) 升麻 葛根 苍术当归身(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泽泻 猪苓 防风 知母(酒洗,各三钱) 水煎,不拘时服。
□
麻黄(去节,用水五盏,先煮令沸,去沫渣,再煎至三盏,方入下药) 黄 (各二钱半) 白术 人参柴胡根 防风 生地黄(各五分) 甘草(三分) 羌活 黄柏(各一钱) 杏仁(三个,去皮尖) 上入麻黄汤内,煎至一盏,临卧勿饱服。
□
熟地黄(三两) 当归 白术 白芍药 续断 人参(各一两) 末之,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
□
(即四物汤与苍术各半两煎服,下活血丹。)
《张氏医通》:身体痛
体痛为一身尽痛。伤寒霍乱。中暑阴毒。湿痹痛痹。皆有体痛。但看兼证。及问因诊脉而别之。治法分见各门。其流连难已者。于此求之。寒而身痛。痛处常冷。或如湿状。甘草附子汤。内伤劳倦。兼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补中益气加羌、防、 本、苍术。湿热相搏。肩背沉重。疼痛上热。胸膈不利。遍身上下沉重疼痛。当归拈痛汤。风湿相搏。一身尽痛。阴湿中汗出。懒语。四肢困倦乏力。走注疼痛。乃下焦伏火不得泄。而躁热常微汗出。而热不解。麻黄复煎汤。身体拘急。皆属虚寒。与寒湿风湿。小续命随证加减。发寒热而周身作痛。胸胁痞闷不舒。肝血虚而郁火用事也。逍遥散加羌活、桂技。小便不利。加山栀、丹皮。天暑衣浓。则腠理开汗出。邪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六和汤加羌活。遍身皆痛如劳证者。十全大补去白术、熟地。加羌活、附子。下体痛。宜分利小便。五苓、二妙为主。下体肿痛。脉浮自汗。恶风者。防己黄 汤。温覆微汗之。痛而大便不通者。浓朴七物汤。微利之。丹溪曰。因湿痰浊血流注为痛。若在下焦。道路深远。非乌、附不能下达。少加引经用之。若以为主治。非徒无益。而反害之也。善治者。必行气流湿。疏风导滞。滋养新血。升降阴阳。治有先后。须分肿与不肿可也。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盖为风寒所郁。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先宜微汗以散之。故羌活、桂枝为肢节痛之要药。身体疼痛及重者。湿也。五苓散汗之。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防、升、柴、 本、苍术。风能胜湿故也。痛家不可食浓味与肉。大能助火。若食肉浓味痛愈盛者。并鱼腥面酱酒醋。皆断去之。丹溪曰。环跳穴痛不已。防生附骨痈。掘地成坑。以火 赤。沃以小便。赤体坐其上。以被围绕下体。便热蒸腠理开。血气畅则愈。
〔诊〕 伤寒六脉俱紧。为太阳表证。身如被杖。脉沉紧。为阴毒。发汗后脉弦迟。身体痛。为气血不和。一身关节尽痛。而脉沉弦。为中湿。肢体重痛。微肿。汗出恶风。关节不利。不可转侧。而脉缓。为风湿。遍身疼痛。脉弦小。或豁大。为气血虚损。
《证治准绳·类方》:身体痛
甘草附子汤(见伤寒身痛。)
当归拈痛汤(东垣)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流注手足,肿痛不可忍。
羌活 甘草(炙) 黄芩(酒炒) 茵陈(酒炒。各半两) 人参 苦参(酒洗) 升麻 葛根 苍术当归身(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泽泻 猪苓 防风 知母(酒洗。各三钱)
水煎,不拘时服。
补中益气汤(见劳倦。)
麻黄复煎汤(东垣) 治阴室中汗出懒语,四肢困倦乏力,走注疼痛,乃下焦伏火不得伸,浮而躁热汗出,一身疼痛,盖风湿相搏也。以麻黄发汗,渐渐发之,在经者亦宜发汗,况值季春之月,脉缓而迟,尤宜发之,令风湿去而阳气升,困倦乃退,血气俱得生旺也。
麻黄(去节,用水五盏,先煎令沸去沫,渣再煎至三盏,方入下药) 黄 (各二钱) 白术 人参柴胡根 防风 生地黄(各五分) 甘草(三分) 羌活 黄柏(各一钱) 杏仁(三个去皮尖)
上入麻黄汤内,煎至一盏,临卧服,勿饱服。
四物苍术各半汤 即四物汤与苍术各半两,煎服下活血丹。
活血丹(《元戎》)
熟地黄(三两) 当归 白术 白芍药 续断 人参(各一两)
末之,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
《证治准绳·杂病》:身体痛
体痛谓一身尽痛,伤寒、霍乱、中暑、阴毒、湿痹、痛痹,皆有体痛,但看兼证及问因诊脉而别之。治法已分见各门,其留连难已者,于此求之。寒而一身痛者,甘草附子汤。热者,拈痛汤。内伤劳倦饮食,兼感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升麻、 本、苍术治之。湿热相搏,肩背沉重疼痛,上热胸膈不利,遍身疼痛,宜拈痛汤。阴室中汗出懒语,四肢困倦乏力,走注疼痛,乃下焦伏火不得伸浮而躁热汗出,一身尽痛,盖风湿相搏也。以麻黄发汗,渐渐发之。在经者,亦宜发汗,况值季春之月,脉缓而迟,尤宜发之,令风湿去而阳气升,困倦乃退,血气俱得生旺也。
麻黄复煎汤主之。丹溪用苍术一两,黄柏半两,羌活、威灵仙各二钱半,姜擂服。遍身皆痛如劳证者,《本事方》用黄 、人参、甘草、附子、(炮)羌活、木香、知母、芍药、川芎、前胡、枳壳、桔梗、白术、当归、茯苓、半夏,(制)以上各五钱,柴胡、鳖甲(醋炙)各一两,桂心,酸枣仁各三分,杏仁(炒)
半两,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个,乌梅三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七分,空心温服。但少年虚损冷惫、老人诸疾,并皆治之。惟伤寒身体痛者不可服。活血丹与四物苍术各半
【身体拘急】皆属寒与寒湿、风湿。经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又云∶太阴司天之政,民病寒厥拘急,初之气,风湿相搏,民病经络拘强,关节不利。治法盖小续命汤、仲景三黄汤之类是也。
【诊】伤寒太阳经表证,六脉俱紧。阴毒伤寒,身如被杖,脉沉紧。伤寒发汗后,身体痛,气血未和,脉弦迟。伤湿流关节,一身尽痛,风湿相搏,肢体重痛,不可转侧,脉缓。虚劳人气血虚损,脉弦小或豁大。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