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
《时方妙用》:切脉
内经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腹中) 右寸(肺胸中) 右关(脾胃)右尺(肾腹中)王叔和分发脏腑 左寸(心小肠)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胃) 右尺(命门三焦)
李濒湖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小肠) 右寸(肺胸中)右关(胃脾) 右尺(肾大肠)
张景岳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大肠) 右寸(肺胸中)
愚按大小二肠.经无明训.其实尺里以候腹.腹者.大小肠与膀胱俱在其中.王叔和以大小二肠.配于两寸取心肺与二肠相表里之义也.李濒湖以小肠配于左尺.大肠配于右尺.上下分属之义也.张景岳以大肠宜配于左尺.取金水相从之义.小肠宜配于右尺.取火归火位之义也.俱皆有至理当以病症相参.如大便秘结.右尺宜实.今右尺反虚.左尺反实.便知金水同病也.小便热淋.左尺宜数.今左尺如常.而右尺反数者.便知相火炽盛也.或两尺如常.而脉应两寸者.便知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也.一家之说.俱不可泥如此.况右肾属火.即云命门.亦何不可.三焦鼎峙.两肾之间.以应地运之右转.即借诊于右尺.亦何不可乎.
《医学见能》:切脉
浮脉∶轻按即见。主表实,亦主里气内虚。
沉脉∶重按乃见。主里实,亦主里气内虚。
迟脉∶一息三至。主虚寒,亦主在脏之病。
数脉∶一息六至。主实热,亦主真寒假热。
虚脉∶三部无力。主诸虚,亦主素禀不足。
实脉∶三部有力。主诸实,亦主素禀有余。
大脉∶应指洪阔。主病进,亦主正气内虚。
缓脉∶应指柔和。主病退,亦主胃气有余。
长脉∶过于三指。主气盛,亦主阳盛阴虚。
短脉∶不满三指。主气损,亦主中有窒塞。
滑脉∶往来流利。主血走,亦主痰饮为病。
涩脉∶往来艰滞。主血虚,亦主瘀血凝积。
洪脉∶涌沸有力。主实热,亦主内虚不足。
紧脉∶劲急无定。主寒实,亦主身体疼痛。
细脉∶窄小不粗。主冷气,亦主血脉不足。
微脉∶模糊不显。主阳虚,亦主元气败绝。
芤脉∶浮大中空。主血亡,亦主遗精小产。
弦脉∶端直中劲。主木旺,亦主痰饮内痛。
革脉∶浮极有力。主阴亡,亦主阳不入阴。
牢脉∶沉极有力。主寒实,亦主内有积聚。
濡脉∶浮细无力。主气虚,亦主外受湿气。
弱脉∶沉细无力。主血虚,亦主胃气不盛。
动脉∶摇曳在关。主惊气,亦主阴阳相搏。
伏脉∶沉潜着骨。主邪闭,亦主阴寒在内。
促脉∶数中时止。主热郁,亦主邪气内陷。
结脉∶迟中时止。主寒结,亦主气血渐衰。
代脉∶止有定候。主气绝,亦主经隧有阻。
散脉∶去来撩乱。主气散,亦主产妇之吉。
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虚实分盛衰,大缓辨进退。长有余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涩艰难。寒热紧洪俱属实,细微血气总为虚。芤中空而血亡故道,弦中劲而木侮脾经。革则阳气外越,牢则阴邪内固。濡气虚,弱血虚,虚各有别。动气搏,伏气闭,气总乖和。结阴促阳,辨迟与数。代亡散绝,有去无来。脉法多端,此为总索。
(伯未按∶滑伯仁云,脉之纲要,不外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以其足统乎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气血之病也。)
(又按∶中医论生理,主重脏腑经络,论诊断,主重望闻问切,以现代科学视之,目多缺陷。但中医辨症用药,全赖于此,越此范畴,便无头绪,故唐氏此书,本为不知医者说法,而首先提出,殆有深意。)
《医学三字经》:切脉
微茫指下最难知,条绪寻来悟治丝(旧诀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以沉、微、迟、缓、濡、伏、弱、涩为八里,以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为九道,李濒湖、李士材加入数、革、散三脉,共二十七字,实难摸索。必得其头绪如治丝者,始有条不紊)。三部分持成定法(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肠、膀胱俱在其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中事也。此照《内经》分发之法),八纲易见是良规(浮主表,沉主里,二脉于指下轻重辨之,易见也。迟主寒,数主热,二脉以息之至数分之,易见也。大主邪实,细主正虚,二脉以形之阔窄分之,易见也。长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脉以部之长短分之,易见也。以此八脉为纲。其余诸脉,辨其兼见可也,置而弗辨亦可也。起四句,总提切脉之大法也)。胃资水谷人根本(脉属肺而肺受气于胃),土具冲和脉委蛇(不坚直而和缓也,脉得中土之生气如此,此以察胃气为第一要)。脏气全凭生克验(审脏气之生克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克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则与脏气无害)。天时且向逆从窥(推天运之顺逆为第三要。如春气属木脉宜弦,夏气属火脉宜洪之类。反是,则与天气不应)。阳为浮数形偏亢(仲景以浮、大、动、滑、数为阳,凡脉之有力者俱是,阴则沉迟势更卑(仲景以沉、涩、弱、弦、迟为阴,凡脉之无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阴阳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脉病之宜忌,为第四要)。外感阴来非吉兆(外感之证,脉宜浮洪,而反细弱,则正不胜邪矣),内虚阳现实堪悲(脱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诸凡偏胜皆成病(偏阳而洪大,偏阴而细弱,皆病脉也),忽变非常即弗医(旧诀有雀啄、屋漏、鱼翔、虾游、弹石、解索、釜沸七怪之说,总因阴阳离决,忽现出反常之象)。只此数言占必应,《脉经》铺叙总支离(病之名有万,而脉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即知为何病耶?脉书欺人之语,最不可听)。
《医理真传》:切脉
脉分上、中、下,浮、沉、迟、数衡,有力与无力,虚、实自然明,大、小兼长、短,阴阳盛衰情,二十八脉象,堪为学者绳(脉之一途,千变万化,总在这阴阳两字上求之,其要不出浮、沉、迟、数,有力与无力耳。李士材之二十八脉,虽说繁冗,然逐步以言病,亦大费苦心,初学原不可少,此特明其要)。
【阐释】脉学自《内经》、《难经》以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明李士材二十八脉最为流行,至清周学海著脉学四书,精详条畅,可谓集脉学之大成。其说谓:“总以浮、沉、迟、数、虚、实、长、短,八者为之提纲,得其纲则中有主宰,乃可应于无穷。故芤、革,浮也;牢、伏,沉也;代、迟也;促、数也;濡、弱、细、微,虚也;洪(促、牢、滑、动),实也;弦、缓,长也;动、结、滑、涩、紧、散,短也”。并说这些都是脉的位、数、形、势,而其根源则在于阴阳、血气、寒热、虚实的病机。察脉即所以察病机,必须察脉准而后辨病始真。郑氏切脉诗大体与周氏相近,而极简明扼要,便于应用。并谓二十八脉虽繁冗,但初学原不可少,亦属切当之论。较郑氏稍后的蜀中名医家唐宗海,除著《中西汇通五种》外,还著有《医学一见能》一书,以示初学。其中对二十八脉的脉象与病机,有扼要的叙说,特转录以资参考。
浮脉,轻按即见,主表实,亦主里气内虚。
沉脉,重按乃见,主里实,亦主里气内虚。
迟脉,一息三至,主虚寒,亦主在脏之病。
数脉,一息六至,主实热,亦主真寒假热。
虚脉,三部无力,主诸虚,亦主素禀不足。
实脉,三部有力,主诸实,亦主素禀有馀。
大脉,应指洪阔,主病进,亦主正气内虚。
缓脉,应指柔和,主病退,亦主胃气有馀。
长脉,过于三指,主气盛,亦主阳盛阴虚。
短脉,不满三指,主气损,亦主中有窒塞。
滑脉,往来流利,主血走,亦主痰饮为病。
涩脉,往来艰滞,主血虚,亦主瘀血凝积。
洪脉,涌沸有力,主实热,亦主内虚不足。
紧脉,劲疾无定,主寒实,亦主身体疼痛。
细脉,窄小不粗,主冷气,亦主血脉不足。
微脉,模糊不显,主阳虚,亦主元气败绝。
芤脉,浮大中空,主亡血,亦主遗精小产。
弦脉,端直中劲,主木旺,亦主痰饮内痛。
革脉,浮极有力,主阴亡,亦主阳不入阴,
牢脉,沉极有力,主寒实,亦主内有积聚。
濡脉,浮细无力,主气虚,亦主外受湿气。
弱脉,沉细无力,主血虚,亦主胃气不盛。
动脉,摇曳在关,主惊气,亦主阴阳相搏。
伏脉,沉潜着骨,主邪闭,亦主阴寒在内。
促脉,数中时止,主郁热,亦主邪气内陷。
结脉,迟中时止,主寒结,亦主气血渐衰。
代脉,止有定候,主气绝,亦主经隧有阻。
散脉,去来缭乱,主气散,亦主产妇之凶。
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虚实分盛衰,大缓辨进退。长有馀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涩艰难,寒、热、紧、洪俱属实,细、微、血气总为虚。芤中空而血亡故道,弦中劲而木乘脾经。革则阳气外越,牢则阴邪内固。濡气虚,弱血虚,虚各有别;动气搏,伏气闭,气总乖和。结阴促阳,辨迟与数;代亡散绝,有去无来。脉法多端,此为总索。
《医宗金鉴》:切脉
小儿过岁当切脉,位小一指定三关,浮脉轻取皮肤得,沉脉重取筋骨间,一息六至平和脉,过则为数减迟传,滑脉如珠多流利,涩脉滞涩往来艰,三部无力为虚脉,三部有力作实言,中取无力为孔脉,微脉微细有无间,洪脉来盛去无力,数缓时止促结占,紧脉左右如转索,弦则端直张弓弦,浮为在表外感病,沉为在里内伤端,数为在府属阳热,迟为在藏乃阴寒,滑痰洪火微怯弱,弦饮结聚促惊痫,孔主失血涩血少,沉紧腹痛浮感寒,虚主诸虚不足病,实主诸实有余看,疸疹欲发脉洪紧,大小不匀中恶勘,一息三至虚寒极,九至十至热极炎,一二十一十二死,浮散无根沉伏难,表里阴阳虚实诊,惟在儿科随证参。
[注]
过岁者一岁也,有疾则当切脉,但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诊之,须用一指以定三关,三关者寸关尺也,浮脉者,轻取皮肤之上即得,故曰浮也,沉脉者,重按筋骨之问则见,故曰沉也,一息者,人之一呼一吸也,至者,脉之至数也,一息六至为和平之脉,则曰无疾,至数若过者,七至八至也,谓之数脉,至数若减者,四至五至也,谓之迟脉,滑脉如珠,往来流利,涩脉滞洪,往来艰难,三部者脉之浮沉中也,浮中沉三部无力为虚,浮中沉三部有力为实,芤脉者,中取无力,微脉者,按之微细,若有若无,洪脉者,来时虽盛,去时无力,促脉者,数而时止,结脉者,缓而时止,紧脉者,左右如转索之象,弦脉者,端直如张弓弦,此皆言脉之形象至数也,浮脉病在表,外感风寒也,沉脉病在里,内伤饮食也,数脉病在六府,属阳也,迟脉病在五藏,属阴也,滑主痰盛,洪主火热,微主怯弱之证,弦主停饮,结主积聚,促主惊痫,芤主失血,涩主血少,沉紧主腹痛,浮紧主感寒,虚为不足,主诸虚,实为有余,主诸实,洪紧者,疽疹欲发也,大小不匀者,中恶之证也,一息三至是虚寒之极,九至十至乃火热太甚,此诸脉所主之病也,若一息只一至二至,或十一十二至者,皆死脉也,浮散无根又沉浮,取之不应指者,皆难治之脉也,凡病之阴阳表里虚实,虽可以诊脉而得,惟临证时合望闻问三者,细为参考焉。
《幼科心法要诀》:切脉
小儿周岁当切脉,位小一指定三关,浮脉轻取皮肤得,沉脉重取筋骨间。一息六至平和脉,过则为数减迟传,滑脉如珠多流利,涩脉滞涩往来艰。三部无力为虚脉,三部有力作实言,中取无力为芤脉,微脉微细有无间。洪脉来盛去无力,数缓时止促结占,紧脉左右如转索,弦则端直张弓弦。浮为在表外感病,沉为在里内伤端,数为在腑属阳热,迟为在脏乃阴寒。滑痰洪火微怯弱,弦饮结聚促惊痫,芤主失血涩血少,沉紧腹痛浮感寒。虚主诸虚不足病,实主诸实有余看,痘疹欲发脉洪紧,大小不匀中恶勘。一息三至虚寒极,九至十至热极炎,一二十一十二死,浮散无根沉伏难。表里阴阳虚实诊,惟在儿科随证参。
【注】周岁者,一岁也。有疾则当切脉,但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诊之,须用一指以定三关。三关者,寸、关、尺也。浮脉者,轻取皮肤之上即得,故曰浮也。沉脉者,重按筋骨之间则见,故曰沉也。一息者,人之一呼一吸也。至者,脉之至数也。一息六至为和平之脉,则曰无疾。至数若过者,七至、八至也,谓之数脉;至数若减者,四至、五至也,谓之迟脉。滑脉如珠,往来流利;涩脉滞涩,往来艰难。三部者,脉之浮、中、沉也。浮、中、沉三部无力为虚,浮、中、沉三部有力为实。芤脉者,中取无力;微脉者,按之微细,若有若无;洪脉者,来时虽盛,去时无力;促脉者,数而时止;结脉者,缓而时止;紧脉者,左右如转索之象;弦脉者,端直如张弓弦,此皆言脉之形象至数也。浮脉病在表,外感风寒也;沉脉病在里,内伤饮食也。数脉,病在六腑属阳也;迟脉,病在五脏属阴也。滑主痰盛,洪主火热,微主怯弱之证。弦主停饮,结主积聚,促主惊痫,芤主失血,涩主血少。沉紧主腹痛,浮紧主感寒。虚为不足,主诸虚;实为有余,主诸实。
洪紧者,痘疹欲发也。大小不匀者,中恶之证也。一息三至是虚寒之极,九至十至乃火热太甚。此诸脉所主之病也。若一息只一至、二至,或十一、十二至者,皆死脉也。浮散无根及沉浮取之不应指者,皆难治之脉也。凡病之阴阳表里虚实,虽可以诊脉而得,惟临证时合望、闻、问三者,细为参考焉。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