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证治---[]
《痘疹心法要诀》:发热证治
痘出发热固自内,必固其诱使之然,时气风寒惊食热,表里虚实随证参。表热恶寒而无汗,里热有汗溲便难,气弱热微不足治,形实热盛有余看。
【注】痘出发热者,谓痘本火毒,故未出先发热也,自内,谓其热自内达外也。必因其诱使之然者,谓必因其四时不正风寒邪气使之发热也。惊,谓外触异物,跌扑惊吓使之发热也。食,谓内伤食滞,使之发热也。热,谓内热积久,因而热发于外也。内外既有所因之邪,又当以表里虚实,随证参详治也。表热者,谓发热在表,则恶寒而无汗也。里热者,谓发热在里,则有汗,小便短涩,大便燥难也。气弱热微者,谓形气不足,发热微轻也。形实热盛者,谓形气不余,发热太甚也。医者果能临时详察,因证施治,则汗、下、清、补之法自得其宜矣。
升麻葛根汤
发热升麻葛根汤,表邪两得方,升麻葛根赤芍草,随证宜加法最良。无汗表实加麻薄,便秘腹痛里大黄,形怯气弱参 入,热盛犀连荆蒡防,尿涩通滑车前子,惊搐荆防钩连羊,烦渴石膏麦冬粉,咳嗽前桔杏苏桑,伤食腹热楂芽积,下利芩连呕半姜,咽痛蒡梗身羌独,头痛荆穗芎芷羌。
【注】痘出发热当以升麻葛根汤为主,以其能发表邪、透,两得之良方也。然必随证加佐使之品,斯为尽善。如身热无汗者,此表实也,本方中加麻黄、薄荷;如大小便秘,腹作痛者,此里实也,本方中加大黄;如形气怯弱者,禀赋不足也,本方中加人参、黄;热盛者,内热炽盛也,本方中加犀角、黄连、荆芥、牛蒡子、防风;如小便短涩者,热结膀胱也,本方中加木通、滑石、车前子;如发惊搐者,肝心有热也,本方中加荆芥、防风、钩藤钩、川黄连、羚羊角;如烦渴者,内热盛也,本方中加石膏、麦冬、花粉;如咳嗽喘急者,肺郁风邪也,本方中加前胡、桔梗、杏仁、苏叶、桑皮;如伤食腹皮热者,胃中停滞也,本方中加山楂、麦芽、枳壳;如下利者,肠胃热滞也,本方中加黄连、黄芩;如作呕者,胸膈有痰饮也,本方中加半夏、生姜;如咽痛者,火在上焦也,本方中加牛蒡子、苦桔梗;如遍身酸疼者,外染风寒也,本方中加羌活、独活;如头痛者,上冒风寒也,本方中加荆芥穗、川芎、白芷、羌活。此治发热之大略,又贵临时详察,融会贯通也。
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赤芍药 生甘草
引加芫荽,水煎服。
归宗汤
形实无表毒火盛,所以归宗主大黄,地芍楂青通荆蒡,壮热爪紫肢厥凉,恶热头汗蒸蒸汗,便秘谵语烦躁狂,大渴唇焦舌生刺,失血腰痛不循常。
【注】发热之初,形实者,形气壮实也。无表者,无风寒表邪也。若证见毒火太盛,法当攻之。所以用归宗汤者,因其以大黄为主也,而佐使生地、赤芍、山楂、青皮、木通、荆芥穗、牛蒡子也。痘未见点,如壮热不已,毒火炽盛也。爪甲色紫,血热凝滞也。四肢厥冷,同阳证见者,热深厥深也。恶热,内热盛也。头汗出,胃热上蒸也。通身蒸蒸汗,毒火内迫津液也。大小便闭,肠胃热结也。谵语,胃热也。烦躁狂乱,毒火扰心神也。大渴引饮,毒火灼津液也。唇口焦烈,舌生芒刺,毒火胃热并盛也。失血者,口中失血、小便尿血也。皆缘火毒迫血妄行也。其腰痛不寻常者,毒攻肾位也。已上诸证,非险则逆,若见之急用此方峻攻火毒,庶可挽回,少有逡巡瞻顾,则无及矣。
归宗汤
大黄 生地黄 赤芍药 东山楂 青皮 木通 荆芥穗 牛蒡子(炒)
引加灯心,水煎服。
清解散
痘惊清解升葛蒡,荆防甘草桔连芩,蝉翘芎前楂通紫,表羌苏芷弱 参。
【注】痘欲出而发惊搐者,皆由其毒不得快然宣发,而郁于经也。其现证则面赤心烦,口渴,手足抽搐,俱以清解散主之。或因风寒束于表者,其现证则无汗头疼,身体疼痛,咳嗽喷涕,本方中加羌活、苏叶、白芷,以表发之。若兼形气虚弱者,其现证则面色浅淡,身体微热,四肢微温,倦怠嗜卧,本方中加人参、黄 以托之。
清解散
防风 荆芥 牛蒡子(炒) 生甘草 升麻 葛根 桔梗 黄连 黄芩 蝉蜕 紫草茸 川芎 前胡 南山楂 木通 连翘(去心)
引加生姜、灯心,水煎服。
宽中透毒饮
伤食宽中透毒饮,葛桔前青朴枳楂,麦蝉翘蒡连荆草,便秘大黄木通加。
【注】痘欲出,发热,有现证呕吐、烦渴、大便酸臭,此兼伤食也,以宽中透毒饮主之。
若更大便秘、小便赤涩、腹热闷通者,此兼滞热也,本方中加大黄、木通通利之。
宽中透毒饮
葛根 桔梗 前胡 青皮 浓朴(姜炒) 枳壳(麸炒) 南山楂 麦芽(炒) 蝉蜕 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研) 黄连 荆芥穗 甘草(炒)
引加生姜、灯心,水煎服。
《妇科心法要诀》:发热证治
产后发热多血伤,大法四物加炮姜。头疼恶寒外感热,四物柴胡葱白良。呕吐胀闷伤食气,异功查曲浓朴姜。脾不化食六君子。瘀血腹痛生化汤,当归川芎丹参共,桃仁红花炮干姜。
【注】产后发热,多因阴血暴伤,阳无所附。大法宜四物汤加炮姜,从阴引阳为正治。若头疼恶寒而发热者,属外感,不当作伤寒治,惟宜用四物加柴胡、葱白服之。若呕吐胀闷,属伤食;若倦怠气乏者,属伤气,宜用异功散加山楂、神曲、浓朴、生姜治之。若因脾虚不能化食而停食发热者,宜六君子汤。若因瘀血发热者,必兼腹痛,宜用生化汤,即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姜炭也。
六君子汤 异功散 四物汤(方俱见首卷)
劳力发热用十全,气血两虚八珍痊,血脱躁热补血效,虚阳外越参附煎。
【注】产后发热,因产时用力劳乏者,宜十全大补汤;气血两虚者,八珍汤;去血过多,血脱烦躁干渴,面赤而热者,宜当归补血汤。若阴血暴脱,孤阳无附而外越发热者,急进参附汤。迟则必大汗大喘,是阳欲亡,虽药必无救矣!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当归补血汤(方俱见首卷)
《医宗金鉴》:发热证治
加味四物汤 加味异功散 生化汤
30。产后发热多血伤,大法四物加炮姜,头疼恶寒外感热,四物柴胡葱白良。呕吐胀闷伤食气,异功查曲厚朴姜,脾不化食六君子,瘀血腹痛生化汤,当归川芎丹参共,桃仁红花炮干姜。
【注】产后发热,多因阴血暴伤,阳无所附,大法宜四物汤加炮姜,从阴引阳为正治。若头疼恶寒而发热者,属外感,不当作伤寒治,惟宜用四物加柴胡,葱白服之。若呕吐胀闷,属伤食;若倦怠气乏者,属伤气,宜异功散加山查,神曲,厚朴,生姜治之。若因脾虚不能化食而停食发热者,宜六君子汤。若因瘀血发热者,必兼腹痛,宜用生化汤,即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姜炭也。
六君子汤 异功散 四物汤方俱见首卷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当归补血汤 参附煎31。劳力发热用十全,气血两虚八珍痊,血脱躁热补血效,虚阳外越参附煎。
【注】产后发热,因产时用力劳乏者,宜十全大补汤;气血两虚者,八珍汤;去血过多,血脱烦躁干渴,面赤而热者,宜当归补血汤。若阴血暴脱,孤阳无附而外越发热者,急进参附汤。迟者必大汗大喘,是阳欲亡,虽药必无救矣!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当归补血汤方俱见首卷
《医宗金鉴》:发热证治
痘出发热固自内,必因其诱使之然,时气风寒惊食热,表裹虚实随证参,表热恶寒而无汗,裹热有汗溲便难,气弱热微不足治,形实热盛有余看。
[注]
痘出发热者,谓痘本火毒,故未出先发热也,自内,谓其热,自内达外也,必因其诱使之然者,谓必因其四时不正,风寒邪气使之发热也,惊,谓外触异物,跌扑惊吓使之发热也,食,谓内伤食滞使之发热也,热,谓内热积久因而热发于外也,内外既有所困之邪,又当以表里虚实,随证参详施治也,表热者,谓发热在表,则恶寒而无汗也,里热者,谓发热在里,则有汗小便短涩大使燥虽也,气弱热微者,谓形气不足发热微轻也,形实热盛者,谓形气有余,发热太甚也,医者果能临时详察,因证施治,则汗下清补之法自得其宜矣。
《幼幼集成》:发热证治
经曰∶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又曰∶气实者,热也。小儿之病,多有发热,然幼科论证太繁,来学眩目,莫得其要。予谓小儿之证,惟宜明显简切,有裨于治疗足矣。今以小儿发热,分为四大证∶一曰表热,一曰里热,一曰虚热,一曰实热。表里虚实既明,则大纲在手,然后逐证辨认,又岂能逃其冰鉴乎?
一、小儿无故发热,多由外感风寒。其证喜人怀抱,畏缩,恶风寒,不欲露出头面,面带惨色,不渴,清便自调,吮乳口不热,或鼻塞流涕,或喷嚏,浑身拘急。此表热也。初起时一汗可解,桂枝汤加柴胡、粉葛,热服,取微汗效。若元气怯弱者,四君子汤加防风、柴胡、粉葛。
一、发热时,喜露头面仰身卧,扬手掷足,揭去衣被,渴欲饮水,吮乳不休者,口渴也,吮乳口热,小便赤,大便闭。此里热也。宜解利之,导赤散煎送泻青丸。
一、虚热者,多从大病之后,或温热,或潮热,如潮汐有定期也,或渴或不渴,大小便如常。宜补之,竹叶调元汤。
一、实热者,面赤腮燥,鼻孔干焦,喜就冷,或合面卧,或仰面卧,露出手足,揭去衣被,大渴不休,大小便秘。宜微下,集成沆瀣丹。
以上四热为纲,其下杂证为目,有纲有目,而犹不能辨别者,未之有也。
伤风发热,其证自汗身热,呵欠,目赤多睡,恶风喘急。此因解换褓裳,受风所致。治宜解肌,柴葛桂枝汤,热退之后,略宜滋阴。
伤寒发热,其证无汗身热,呵欠顿闷,项急面赤,喘急恶寒,口中气热。此因脱换受寒所致。治宜惺惺散。
热退后,微服沆瀣丹,以防内热。
既伤风寒,发热,又兼吐泻者,不可发散。此脾胃虚怯也。但以五苓散煎送理中丸。
伤热发热,多在夏月。其证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俱热。此因天气过热,而包裹过浓,受其热也。人参白虎汤以解其热,次以调元生脉散补之。
伤暑发热,夏月有之。其证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冷。此由高堂广厦,阴冷太过,中气受伤所致。先以调元生脉散补其气,次服四君子汤以防吐泻。
心热者,浑身发热,面青自汗,心悸不宁,脉数烦躁,狂叫恍惚,此心热也。导赤散加黄连。
夜热者,夜间作热,旦则退去,此血虚也。六味地黄汤加龟板、当归、白芍,敛纳阴气。
伤寒无汗,服表药而汗出,其热不退,又复下之,热仍不退,乃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此为虚热,不可误用寒凉,即当和其胃气,裨阳气收敛,其热自退。四君子汤加炮姜。
疳热者,形色黄瘦,食不长肌,骨蒸盗汗,泄泻无恒,肚大脚小。多起于大病之后,失于将息,又或伤饥食饱,脾气受伤。六君子汤加当归、白芍。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由气血壅实,五脏生热。郁蒸于内,则睡卧不安,精神恍惚;蒸发于外,则表里俱热,燥急喘粗,甚则搐搦。以导赤散煎汤送泻青丸,大小便秘者,集成沆瀣丹。
烦热者,躁扰不安,五心烦躁,四肢温壮,小便赤涩。此心经有热,宜导赤散加麦冬、栀仁。
积热者,面赤口疮,大小便黄赤。此表里俱实。或因内伤酒面,煎炒炙 ,或误投峻补之药;或外因浓棉炉火,温暖过度,皆能生热。此人事所致,宜沆瀣丹清解之。
虚热者,或汗下太过,津液枯焦,或大病之后,元气受伤,皆能生热。其证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虚汗自出,神慢气怯,四肢软弱,手足厥冷。此气虚发厥,血虚发热,大虚证也。四君子汤加炮姜,甚则加附子,热退以平剂调之。
客热者,乍有乍无。邪热干心,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而后身热,恍惚多恐,闻声则惕。此正气虚而热邪胜,故邪正交争,发热无定,乍进乍退,如客之往来莫测也。导赤散先彻其邪,后以团参散护其正气。
血热者,每日已午时发热,过夜则凉。此心经血热也。轻则导赤散,重则四顺散。
【入方】
柴葛桂枝汤 治小儿伤风,自汗发热。
嫩桂枝(一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北柴胡(一钱) 粉干葛(一钱) 炙甘草(八分) 老生姜(一钱) 大红枣(五枚)
净水浓煎,热服。
惺惺散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门。
集成沆瀣丹 方见卷二胎疾门。
五苓散 方见卷二伤暑门。
理中汤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门。
人参白虎汤 方见卷二伤暑门。
调元生脉散 治夏月伤热发热,以此扶其元气。
官拣参(六分) 炙黄 (一钱五分) 杭麦冬(一钱) 北五味(五分) 炙甘草(五分)
老生姜三片,大红枣三枚,水煎,温服。
四君子汤 方见卷三疟疾门。
导赤散 方见卷四啼哭门。
六味地黄汤 方见卷一胎疾门。
六君子汤 方见卷二类搐门。
泻青丸 方见卷四啼哭门。
团参散 方见卷二非搐门。
四顺清凉散 方见卷四腹痛门。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