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磕伤
《伤科汇纂》:跌磕伤
耀山曰∶跌磕者,骤然跌倒,磕擦而成伤也。按《洗冤录》云∶或失足,或自绊,其力,则所伤多在腿足及臂膊,然其或左或右,又皆止伤半边。如被人推而跌者,则其力在上,所伤多在头面及两手腕。盖推之力大,而人之一身其最重莫如首,推而下之,势必自顾,或两手至地,或出不知,则头面必先倒垂而下,虽亦未必全伤,而所伤与自跌不同。不但此也,自跌者因惊,被推者兼怒,要在医者善察而施治,则无贻误。
《直指方》∶治跌破出血,用乌贼鱼骨为末敷之。
《简便方》∶治跌磕伤损,用黄牛屎封之,裹定即效。
《胜金方》∶治磕扑青肿,用老黄茄极大者,切片如一指浓,新瓦焙研为末,欲卧时温酒调服二钱匕,一辰消尽无痕也。
蔺氏方∶治跌扑伤损,用真牛皮胶一两,冬瓜皮一两,同锉炒存性,研末,每服五钱,热酒一盏调服,仍饮酒二、三钟,暖卧微汗痛止,一宿接元如故。
《青囊方》∶用半两钱五个,火 醋 四十九次,甜瓜子五钱,珍珠二钱制,每服一字酒调和,仍分食前后服,亦治跌扑伤损。若骨碎及伤烂,用生地黄捣膏,裹以竹简编夹,急缚勿令转动,一日一夕可十易之则瘥。《类说》云∶许元公过桥堕马,右臂臼脱,左右急挪入臼中,昏迷不知痛苦,急召田录事视之,曰∶尚可救也。乃以药封肿处,中夜方苏,达旦痛止,患处已白,日日换贴,其瘀肿移至肩背,乃以药下去黑血三升而愈,即本方也,出《肘后方》中。其千金方内,亦治腹中瘀血,用生地黄汁三升,酒半升,煮二升,分三服效。
本事方,地黄膏内有木香末。
王仲勉《经验方》∶治跌伤疼痛,用黄麻烧灰、头发灰各一两,乳香五钱,每服三钱,温酒下,立效。
《济生方》∶治跌伤瘀滞,心腹胀痛,大小便不通,红蛭(用锻石炒黄)半两,大黄、牵牛头末各二两为末,每服二钱。
妇人因跌仆举重,损胎不安,子死腹中者,芎 为末,酒服方寸匕,须臾一、二服立出。此《千金方》也。
娠妇偶因所触,或跌坠损伤,致胎不安,痛不可忍者,缩砂熨头内炒熟,用仁捣碎,每钱,热酒调下,腹中极热,胎即安矣,神效,此孙尚书药方也。愚按∶砂仁快脾气,多用亦耗正气,况香燥之品,性伤气血,求以安胎,适恐有伤胎元而反堕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