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痫证
《医学正传》:癫狂痫证
论
《内经》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 摇其目而暴仆也)。是盖阳气逆乱,故令人卒然暴仆而不知人,气复则苏,此则痫之类也。又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妄言。又曰∶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是盖得之于阳气太盛,胃与大肠实热燥火郁结于中而为之耳,此则癫狂之候也。曰癫曰狂,分而言之,亦有异乎?《难经》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素问注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然则喜属于心而怒属于肝,乃二脏相火有余之证,《难经》阴阳之说,恐非理也。大抵狂为痰火实盛,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有之。痫病独主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治法,痫宜乎吐,狂宜乎下,癫则宜乎安神养血,兼降痰火。
虽然此三证者,若神脱而目瞪如愚痴者,纵有千金我酬,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脉法
脉大坚疾者癫狂,脉虚弦为惊,为风癫。脉沉数为痰热。脉大滑者自已。沉小急疾者死。虚而弦急者死。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入脏则死,入腑则愈。丹溪曰∶癫狂,脉虚易治,实者难治。
方法
丹溪曰∶痫证大率属痰与火,不必分五等。大法∶行痰为主药,用黄连、南星、栝蒌、半夏。寻火寻痰分多少,治无不愈者。有热者,用凉药以清心。有痰者,必用吐,吐后用东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药青黛、柴胡、川芎之类。
癫狂原病式所论甚精,盖以世以重阴为癫,重阳为狂,误也,大概皆是热耳。
卢氏曰∶重阴重阳之分,难经之言也。河间谓素问注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五志所发皆为热也,心热甚则多喜,火旺制金不得平木,则肝实而多怒也。又发热于中,则多干阳明,经谓阳明之厥则癫疾,又谓服膏粱芳草石药,则热气悍,发为癫狂。此原病式本素问之论,以明癫狂俱是热病,而重阴之说非也。
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宜开痰镇心神。亦有中邪者,以治邪法治之。
神不守舍,狂言妄作,经年不愈,如心经蓄热,当清心除热,如痰迷心窍,当去痰宁心,宜大吐大下愈。
一方 治痫证,用大蝙蝠一个,以朱砂三钱填入腹内,以新瓦盛火炙,令皮焦酥为度,候冷为细末,每一个分作四服,气弱及年幼者作五服,空心白汤调下。
□
(以上丹溪方法凡五条)
□
龙脑安神丸(宝鉴) 治男女五般癫痫,无问远近,发作无时。
茯神(三两) 人参 地骨皮 甘草 麦门冬 桑白皮(各二两) 马牙硝(二钱) 龙脑 麝香(各三分) 牛黄(五钱) 朱砂(二钱五分) 乌犀角(一两) 金箔(三十五片)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如风痫病,冬月温水化下,夏月凉水化下,不拘时。二、三岁者,日进一服。大人每服一丸,小儿一丸,分作二丸服。虚劳发热咳嗽,新汲水化下。
神应丹(宝鉴) 治诸痫。
辰砂(不拘多少,研细)
上以猪心血和得所,以蒸饼裹剂蒸熟,取出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煎人参汤下。
五色丸(钱氏) 治诸痫。
朱砂(五钱,另研) 水银(二钱五分) 雄黄(一两,熬) 珍珠(一两,另研末) 铅(三两,用水银同熬)
上和匀再研极细,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别煎金银薄荷汤送下。
二白丸(元戎) 治痰涎为病患,以致癫痫狂妄惊悸等证。
白矾(一两) 轻粉(一字或五分,量虚实加减)
上用生蒸饼剂裹,蒸熟去皮,可丸,入轻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小儿如黍米大。
妙香丸(拔萃) 治时毒伤寒,解五毒潮热积热,及小儿惊痫等证。
辰砂(九两,另研) 龙脑 腻粉 麝香(研,各五钱) 牛黄(五钱) 金箔(九十片,研) 巴豆(二百二十五粒,去皮心及油)
上合研匀,炼蜜为丸,每两分作三十丸,米饮下。
朱砂滚涎丸(子和) 治五痫等证。
朱砂 白矾(生用) 赤石脂 硝石(各等分)
上为细末,研蒜膏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荆芥汤下。
碧霞丹(局方) 治痰涎壅塞,牙关紧急,目睛上视,癫痫狂妄等证。
石绿(五钱,研九度飞) 附子尖 乌头尖 蝎稍(各二十个)
上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更以温酒半合饮之,须臾吐出痰涎,然后随证以他药治之。如口噤者, 开灌之。
控涎丹(三因) 治痰迷心窍,狂言谵语,如有所见。(方见痰饮门。)
牛黄泻心汤(御药院方) 治心经邪热,狂言妄语,心神不安。
脑子(另研) 牛黄(另研) 朱砂(另研,各一钱五分) 大黄(生,一两)
上各研为细末,和匀再研,每服三钱,煎生姜、蜜水调下。
牛黄清心丸(局方) 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癫狂,语言谵妄,虚烦少睡,甚至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等证。
羚羊角末(一两) 人参(去芦,二两五钱) 白茯苓(一两二钱) 川芎(一两二钱半) 防风(去芦,一两五钱) 阿胶(炒,七钱五分) 干姜(炒,七钱五分) 白术(一两五钱) 牛黄(研,一两二钱) 麝香(研,一两)
犀角末(二两) 雄黄(研飞,八钱) 龙脑(研,一两) 金箔(一千四百片,内除四百片为衣) 白芍药(一两五钱) 柴胡(去芦,一两二钱) 甘草(锉炒,五两) 干山药(七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五钱) 桔梗(去芦,一两二钱)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麸炒黄色,一两二钱半,另研) 黄芩(一两五钱,去朽) 神曲(炒,二两五钱) 大枣(一百个,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白蔹(七钱五分) 蒲黄(炒,二两五钱) 当归(去头,一两五钱) 大豆黄卷(一两七钱半,炒) 肉桂(去皮,一两七钱半)
上除枣杏仁金箔外,牛黄、龙胸、麝香、雄黄四味研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炼蜜入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温水化下。
□
(丹溪活套)云∶五志之火,因七情而起,郁而成痰,故为癫痫狂妄之证,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也。须诊察其由以平之∶怒伤于肝者,为狂为痫,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于心者,为癫为痫,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于肺者,为痫为癫,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伤于脾者,为痫为癫为狂,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伤于肾者,为癫为痫,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于胆者为癫,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伤于心胞者为癫,以恐胜之,以怒解之。此法惟贤者能之耳。
□
(祖传方)
治癫痫,神效。
九节菖蒲一味(不拘多少,不闻鸡犬声者佳,去毛焙干)
上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 猪心,以竹刀批开,沙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