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发热
《医学纲目》:痘发热
□
〔丹〕胡宅痘疮发热,此血少有余毒也。
陈皮 白术 归身 白芍药(各三钱) 牛蒡子(研破,炒,二钱) 木通 犀角 生甘节 川芎(各一钱半)
分六帖,水盏半,煎。食前稍热,服。
□
〔《活》〕连翘散 治一切热,兼治疮疹如神。
连翘 防风 栀子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水煎服。(海藏云∶治热在外而不厥,此少阳药也。)
易老云∶凉膈去大黄、芒硝者,能解六经中热。此不惟解热,治小儿 疹热候,亦使发之。则本药与防风、荆芥二物各半,白水煎服。
□
〔河〕栀子金花丸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炒。各等分)
上末,滴水丸如豆子大,每服五丸,白汤下。
□
〔钱〕三黄丸 治诸热。
黄芩(半两) 大黄(煨) 黄连(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食后米饮送下。
上钱氏云∶有小热者解毒。海藏谓解毒者,三黄丸、金花丸之类是也。
四圣散(方见出不快。) 海藏紫草木通汤(方见同上。) 导赤散(方见治虚实。) 八正散(方见淋部。)
□
〔丹〕有初起烦躁谵语,狂渴引饮,若饮水则后来靥不齐,急以凉药解其标,如益元散之类可用。
上五方,利小便退热之剂。钱氏云∶有大热者利小便。又云∶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盖此用导赤散之类是也。
□
〔钱〕宣风散
槟榔(两个) 陈皮 甘草(各半两) 牵牛(四两,生半熟半)
上为细末,三二岁蜜汤调下五分,以上一钱,食前。易老加防风。
□
〔云〕通膈丸 利上下气血药也。
大黄 牵牛 木通(各等分)
上为细末,滴水丸如粟粒大。每服三五十丸,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上钱氏云∶有大热,利小便,不瘥者,宜宣风下之。
□
〔子和〕蔡河有舟师,偶见败蒲一束,沿流而下。渐泊舟次,似闻啼声而微,开视之,惊见一儿,四五岁许,疮 周匝,密不容隙,两目皎然,饥而索食,因以粥食之。其妻怒曰∶自家儿女多,惹疮传染奈何?私料蔡河流缓,必不远,持儿一鞋逆流而上,遍问皆曰无此儿。行二十里,又至一村落。舟师呼于市曰∶有儿年状如许疮 ,死弃河中,今复活。忽酒邸中有人出,曰∶我某村某人也,儿四五岁,死于疮 。舟师出其鞋,其人泣曰∶是吾儿也。奔往视,惊见儿活,流涕拜谢舟师,抱儿归,今二十余矣。此儿本死,得水而生,第未谂其疮 之疾,寒耶热耶。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