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参汤
- 《冯氏锦囊秘录》:独参汤
- 《救伤秘旨》:独参汤
- 《删补名医方论》:独参汤
- 《外科理例》:独参汤
- 《时方歌括》:独参汤
- 《医方考》:独参汤
- 《医方考》:独参汤
- 《医方考》:独参汤
- 《医方考》:独参汤
- 《医宗金鉴》:独参汤
- 《正体类要》:独参汤
《冯氏锦囊秘录》:独参汤
治吐血暴甚,昏晕不止。
人参一两为末,用鸡子白调如稀糊,以匙挑服,五更服之尤妙。或用童便冲参汁俱可。
《救伤秘旨》:独参汤
人参(一两) 水(二盅) 枣(十枚)
或莲肉、龙眼肉,同煎服。
《删补名医方论》:独参汤
治元气大虚,昏厥,脉微欲绝,及妇人崩产,脱血,血晕。
人参(分两随人、随证)
须上拣者,浓煎顿服,待元气渐回,随证加减。
【集注】柯琴曰∶一人而系一世之安危者,必重其权而专任之;一物而系一人之死生者,当大其服而独用之。故先哲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人参二两,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息之间,非他物所可代也。世之用者,恐或补住邪气,姑少少以试之,或加消耗之味以监制之,其权不重、力不专,人何赖以得生乎?如古方霹雳散、大补丸,皆用一物之长而取效最捷,于独参汤何疑耶!
【按】若病兼别因,则又当随机应变,于独参汤中或加熟附补阳而回厥逆;或加生地凉阴而止吐衄;或加黄 固表之汗;或加当归救血之脱;或加姜汁以除呕吐;或加童便以止阴烦;或加茯苓令水化津生,治消渴泄泻;或加黄连折火逆冲上,治 口毒痢。是乃相得相须以有成,亦何害其为独哉?如薛己治中风,加人参两许于三生饮中,以驾驭其邪,此真善用独参者矣。
《外科理例》:独参汤
治溃疡。气血虚极。恶寒或发热。或失血之证。葛可久血脱补气。即此方也。
人参(一两) 水二钟。枣十枚。煎一钟。徐服。若煎至稠浓。即为膏。
《时方歌括》:独参汤
治元气虚而不支.脉微欲绝.及妇人血崩.产后血晕.
功建三才得令名.(参者.参也.其功与天地人并立为三.故名参.)脉微血脱可回生.人参煎取稠粘汁.专任方知气力宏.(柯韵伯曰.世之用参者.或以些少姑试之.或加他味以监制之.其权不重力不专.人何赖以生.)
陈修园曰.阴虚不能维阳.致阳气欲脱者.用此方.救阴以留其阳.若阳气暴脱.四肢厥冷.宜用四逆汤辈.若用此汤.反速其危.故古人多用于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产后血晕诸证.今人以人参大补阳气.皆惑于元人邪说.及李时珍纲目等书.不知人参生于上党山谷辽东幽冀诸州.背阳向阴.其味甘中带苦.其质柔润多液.置于日中.一晒便变色而易蛀.
《医方考》:独参汤
人参(二两)
烦躁脉微者,加童便一卮。身寒脉微者,加附子三钱。
诸虚气弱危急者,此方主之。
气者,万物之所资始也。天非此气,不足以长养万物。人非此气,不足以有生。故曰∶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是以病而至于危急,良医以气为首务也。人参味甘性温,得天地冲和之气以成形,故用之以补冲和之气,使其一息尚存,则可以次第而疗诸疾矣。烦躁加童便者,虚而有火也。身寒加附子者,回其孤阳也。虽然,虚实之辨,不可不察,独
《医方考》:独参汤
人参(去芦,二两)
凡上下失血过多,脉微欲绝者,急以此方主之。
血者气之守,气者血之卫,相偶而不相离者也。一或失血过多,则气为孤阳,亦几于飞越矣,故令脉微欲绝。斯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几微之气所宜急固。故用甘温之参以固元气,所以权轻重于缓急之际也。故曰血脱益气,古圣人之法。或者不达此理,见其失血而主四物汤,则川芎之香窜,能散几微之气,而当归、芍药、地黄,皆滋阴降下之品,不能生血于一时,反以失救死之权,而遗人夭殃矣。医云乎哉?
《医方考》:独参汤
人参(二两,去芦煎)
行立之间,暴眩仆绝,喉无痰声,身无邪热者,阴虚阳暴绝也,此方主之。
阴阳之在人身,互为其根而不可离者也。若阴道亏乏,则孤阳无所根据附,亦自飞越,故令人暴眩仆绝。过不在痰,故无痰声。病不因感,故无体热。斯时也,有形之阴血,不能急生,无形之呼吸,所宜急固,况夫阴生于阳,又太极之妙乎!故以独参主之,取其为固元益气之圣品尔。
《医方考》:独参汤
人参(二两)
水一升,煎半升温服。
产后血晕,不省人事者,此方主之。
血晕者,下血过多而眩晕也。不省人事者,气血大脱而神不用也。故用人参甘温益元之品以主之。此药可以固气,可以生血,可以益元。身热气急者,加童便一爵。身寒气弱者,加附子三钱。
《医宗金鉴》:独参汤
治元气大虚,昏厥,脉微欲绝。及妇人崩产,脱血,血晕。
人参 分两随人,随证须上拣者,浓煎顿服,待元气渐回,随证加减。
【集注】柯琴曰:一人而系一世之安危者,必重其权而专任之;一物而系一人之死生者,当大其服而独用之。故先启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人参二两,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息之间,非他物所可代也。世之用者,恐或补住邪气,姑稍稍以试之,或加消耗之味以监制之,其权不重,力不专,人何赖以得生乎?如古方霹雳散,大补丸
,皆用一物之长而取效最捷,于独参汤何疑耶!
【按】苦病兼别因,则又当随机应变,于独参汤中或加热,附补阳而回厥逆,或加生地凉阴而止吐衄,或加黄耆固表之汗,或加当归救血之脱,或加姜汁以除呕吐,或加童便以止阴烦,或加茯苓令水化津生治消渴泄泻,或加黄连折火逆冲上治噤口毒痢。是乃相得相须以有成,何害其为独哉?如薛己治中风,加人参两许于三生饮中,以驾驭其邪,此真善用独参者矣。
《正体类要》:独参汤
治一切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者,宜用此药补气。盖血生于气,阳生阴长之理也,用人参二两,枣十枚,水煎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