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振
- 《保婴撮要》:颤振
- 《金匮翼》:颤振
- 《女科证治准绳》:颤振
- 《医述》:颤振
- 《医学纲目》:颤振
- 《医碥》:颤振
- 《医碥》:颤振
- 《张氏医通》:颤振
- 《证治准绳·类方》:颤振
- 《证治准绳·女科》:颤振
- 《证治准绳·杂病》:颤振
《保婴撮要》:颤振
颤振与 相类。 则手足牵引,或伸或屈,颤振则但颤动而不伸屈也。《内经》云∶因胃气不实,诸脉空虚。行阴用不复因其所在补肉分间。然小儿疮疡溃腐,或损伤,脓血出多,属脾胃气虚血弱,用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加白术、当归、升麻主之。肝经虚热,用六味丸。脾血虚弱,用四君子加芎、归。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
一小儿腿痈,内溃出脓碗许,实时颤振,面白汗出。此阳气虚脱,非大补不可也,遂用人参一两煎服之,汗愈甚,手足并冷,再用人参二两、干姜二钱煎服,良久汗乃稍止,再剂诸症顿愈,却用补中益气汤加人参五钱,数剂而愈。
一小儿臂痈溃后,颤振少气,脉浮数,按之不鼓,此元气虚弱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异功散各二十余剂,未见效,因虚甚而功力未能及耳,又用前药各二十余剂,颤渐愈。后佐以托里散,而疮亦痊。
一小儿十六岁,臀痈溃而颤振、遂用大补中气之药而颤止。因劳发热,痈内溃而复颤,脉浮数,按之不鼓,两寸脉短小不及本位,或欲祛风。余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此由胃气虚甚故也,先用独参汤数剂愈,乃佐以补中益气汤各五十余剂而愈。若加附子一片,数剂亦可愈矣。
一女子十六岁,臂肿一块,肉色不变,按之则痛,服败毒流气之剂,更加发颤,时孟春面戴阳光,手不畏寒,脉浮数,按之不鼓而短,彼欲攻毒,余曰∶此荣卫虚弱,外寒所搏而为患也,又加败毒,胃气亏损,岂不加颤耳!遂用人参五钱,黄 三钱,当归、熟地各三钱,升麻、柴胡各五分,二十余剂而颤稍缓。乃佐以补中益气汤,内用人参五钱,又二十余剂,兼葱熨法,而肿亦愈。
一女子患瘰 ,因怒两手颤振,面色或青或赤,此肝经血虚火盛而生风也,用四物加山栀、钩藤钩、龙胆草、甘草,而颤振渐愈,乃去胆草,与地黄丸间服而痊。后因劳心发热,两手复振,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患臂痈,面色或黄或赤,先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寻愈。后因怒气颤振,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钩藤钩、炒山栀;又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钩而愈。又因饮食停滞,吐泻酸臭,更加发搐,用五味异功散加钩藤钩而愈。
一女子患流注,发热而颤,此肝脾气血不足,经水过期,虚火生风之症也,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钩藤钩渐愈,又用加味地黄丸而痊愈。
一女子不得继母之心,久而郁怒,遂患颤振,面赤发热,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归脾汤及加味逍遥散,前后间服而寻愈。但面色时青,又用地黄丸、逍遥散而安。
一女子腹痈患此,手足或急或纵,先用四物加柴胡、山栀、丹皮、钩藤钩,以养血清肝火;又用地黄丸以滋肾生肝血而愈。
(方见前各症。)
《金匮翼》:颤振
颤振,手足动摇,不能自主,乃肝之病,风之象,而脾受之也。肝应木,木主风,风为阳,阳主动;脾应土,土主四肢,四肢受气于脾者也。土气不足,而木气鼓之,故振之动摇,所谓风淫末疾者是也。
按∶手足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则四肢不能自主,而肝风得以侮之。肝应木,热生风,阴血衰则热而风生焉。故犯此症者,高年气血两虚之人,往往有之,治之极难奏功。
《女科证治准绳》:颤振
黄帝曰∶人之颤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气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坠,筋脉懈坠则行阴,用力不复,故为颤,因其所在,补分肉间。《医学纲目》云∶颤振与螈相类,螈 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但颤动而不伸屈也。胃虚有痰,用参、术以补气,茯苓、半夏以行痰;如实热积滞,用张子和三法。
〔薛〕颤振者,掉眩也。《易》曰∶鼓万物者莫疾乎风。鼓之为言动也。大抵掉眩,乃风木之摇运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法∶若肝木实热,用泻青丸。(幼科肝。)肝木虚热,用六味丸。(杂病虚劳。)肺金克肝木,用泻白散。(杂病发热。)肝木虚弱,用逍遥散(调经。)加参、术、钓藤钩。脾血虚弱,用六君子汤(杂病虚劳。)加芎、归、钓藤钩。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难病伤劳倦。)加钓藤钩。若产后颤振,乃气血亏损,虚火益盛而生风也,切不可以风为论,必当大补,斯无误矣。一妇人性善怒,发热,经水非过期则不及,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而颤振,余谓脾气不足,肝经血少而火盛也。午前以调中益气汤加茯苓、贝母,送六味丸,午后以逍遥散送六味丸,两月余而愈。一妇人身颤振,口妄言,诸药不效。余以为郁怒所致,询其故,盖为素嫌其夫而含怒久矣,投以小柴胡汤(伤寒少阳。)稍可,又用加味归脾汤(归牌汤加柴胡、山栀。)而愈。
交加散 治螈 或颤振,或产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当归 荆芥穗(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少许,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或经适断,致手足牵搐,切牙昏冒异证。
柴胡(八钱) 黄 (炒,五钱) 黄芩(炒) 石膏(各四钱) 半夏(三钱) 知母 甘草(炙,各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姜五片,枣四枚,水煎温服。
本事青盐丸 治肝肾虚损,腰膝无力,颤振 曳。
香末(三两) 菟丝子(四两) 干山药(二两,末) 青盐(一两,研)
上先将菟丝子洗净,无灰酒浸晒七日,冬天近火煨,炙干,另为细末和匀,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或盐汤下。常服壮筋力,进饮食。一妇人素患足 曳,服此药,履地如故。
本事星附散 治中风能言而手足 曳,脉虚浮而数。
天南星(制同半夏) 半夏(薄切片,姜汁浸透) 黑附子(炮) 白附子(炮)川乌头(炮) 白僵蚕(炒) 没药 人参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酒水各一盏,同煎至八分,去滓热进三二服,汗出即瘥。
在桐庐有患此证,用前药三服,得汗,手足即能举动。
三因独活散 治气虚感风,或惊恐相乘,肝胆受邪,使上气不守正位,致头招摇,手足颤掉,渐成目昏。
独活 地骨皮 细辛 芎 菊花(甘味者) 防风(去叉) 甘草(炙,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煎取清汁六分,入竹沥少许,再煎一二沸,食后温服,日二服。
世传茯苓丸 治手臂抽牵,或战掉不能举物,服此药立愈。又治脾气虚弱,痰邪相搏,停伏中脘,以致臂内筋脉挛急而痛。
茯苓 半夏(姜制,各二两) 枳壳(麸炒,半两) 风化朴硝(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汤下。
《医述》:颤振
产后颤振者,乃气血亏虚,火盛而生风也。治宜十全大补汤。
如产后半身肉颤汗出者,亦宜大补。若不省人事,口吐涎沫,而颤振或螈 者,宜补血汤加荆芥穗、豆淋酒。(《张氏医通》)
《医学纲目》:颤振
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螈 ,其势为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也。又曰∶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鼓栗亦动摇之意也。此症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治各不同也。(常见此症多于伤寒,热病痢疾中兼见者,多是热甚而然,虚亦有之。背战摇振动轻利而不痿弱,比之中风 曳牵动重迟者,微有不同。)
星附散 治中风虽能言,口不 斜,手足 曳者。
天南星 半夏(以上俱用姜制) 人参 黑附子(去皮脐) 白附子 茯苓 川乌(去皮脐) 僵蚕 没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酒各一盏,煎八分,热服并进,得汗为度。
独活散(见前螈 条。)
□
〔《千》〕金牙酒 疗积年八风五疰,举身 曳,行步跛 ,不能收持。
金牙(碎如米粒,用小绢袋盛) 地肤子(无子,用茎叶。一方用蛇床子) 熟地 蒴 根 附子 防风 细辛 莽草(各四两) 川椒(四合) 羌活(一斤)
一方用独活。
上十味, 咀,盛以绢袋,用酒四斗,于瓷器中渍,封固勿令泄气,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常令酒气相接,不尽一剂,病无不愈。
《医碥》:颤振
颤,摇也∶振,战动也。亦风火摇撼之象,由水虚而然。(水主静,虚则风火内生而动摇矣。)风木盛则脾土虚,脾为四肢之本,四肢乃脾之末,故曰风淫末疾。(有头摇动而手足不动者,木气上冲也。)风火盛而脾虚,则不能行其津液,而痰湿亦停聚,当兼去痰。子和治马叟,风搐三年,掉颤抖搜之甚,如线引傀儡,以防风通圣散(见中风)汗之,继服涌剂吐痰一二升,又下行五七次,数日又再涌去痰三四升,又下数行乃愈。但觉极寒,盖卫气未复也,以散风导气药调之。不用温热,恐又动火故也。风火交盛者,摧肝丸。气虚者,参术汤。(气虚不能周,四肢为虚风所鼓故动。)心血虚者,补心丸。挟痰,导痰汤(见痰)加竹沥。老人战振,定振丸。
《医碥》:颤振
生胆南星 钩钩藤 黄连(酒炒) 滑石(水飞) 铁华粉(各一两) 青黛(三钱) 僵蚕(炒,五钱)
天麻(酒洗,二两) 辰砂(飞,五钱) 大甘草(二钱) 为末,以竹沥一碗,姜汁少许,打糊丸,绿豆大,食后及夜,茶下一钱五分。忌鸡、羊肉。
□
人参 白术 黄 (各一钱) 白茯苓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水煎,食前服。甚者加附子。(童便制,一钱。)
□
当归(酒洗,一两半) 川芎 粉甘草(各一两) 生地黄(一两半) 远志(去心,二两半) 酸枣仁(炒) 柏子仁(各三两,去油) 人参(一两) 朱砂(五钱,另研) 金箔(二十片) 麝香(一钱) 琥珀(三钱) 茯神(七钱) 牛胆南星(五钱) 石菖蒲(六钱) 上为细末,蒸饼糊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八十丸,津咽下,或姜汤送下。
□
天麻(蒸熟) 秦艽(去芦) 全蝎(去头尾) 细辛(各一两) 熟地黄 生地黄 当归(酒洗) 川芎芍药(煨,各二两) 防风(去芦) 荆芥(各七钱) 白术 黄 (各一两五钱) 葳灵仙(酒洗,五钱)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或温酒送下。
《张氏医通》:颤振
经云。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深师曰。振乃阴气争胜。故为战。栗则阳气不复。故为颤。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颤振与螈 相类。螈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但振动而不屈也。亦有头动而手不动者。盖木盛则生风生火。上冲于头。故头为颤振。若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若肝木实热。泻青丸。肝木虚热。六味丸。肝木虚弱。逍遥散加参、术、钩藤。挟痰。导痰汤加竹沥。脾胃虚弱。六君子汤加芎、归、钩藤。卫虚多汗恶寒。加黄 二钱。附子五分。脾虚。补中益气加钩藤。心血虚少而振。平补正心丹。心气虚热而振。本方去肉桂、山药、麦冬、五味。加琥珀、牛黄、黄连。名琥珀养心丹。心虚挟痰而振。本方去龙齿、肉桂、山药、麦冬、五味。加琥珀、川芎、胆星、麝香、甘草。为秘方补心丹。心虚挟血而振。龙齿清魂散。肾虚而行步振掉者。八味丸、十补丸选用。实热积滞。可用汗吐下法。戴人治马叟。手足振掉。若线提傀儡。用涌法。出痰数升而愈。此必痰证痰脉。而壮盛气实者。不可不知。
〔诊〕 颤振之脉。小弱缓滑者可治。虚大急疾者不治。间有沉伏涩难者。必痰湿结滞于中之象。
凡久病脉虚。宜于温补。暴病脉实。宜于峻攻。若久病而脉反实大。暴病而脉反虚弱。决无收功之理也。
《证治准绳·类方》:颤振
星附散 治中风,虽能言,口不 斜,手足 曳。
天南星(姜制) 半夏(姜制) 人参 黑附子(去皮脐) 白附子 茯苓 川乌(去皮脐) 僵蚕没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酒各一盏,煎八分,热服,并进得汗为度。
独活散(见螈 。)
金牙酒 疗积年八风五疰,举身 曳,行步跛 不能收持。
金牙(碎如米粒,用小绢袋盛) 地肤子(无子,用茎叶 方用蛇床子) 熟地黄 蒴 根 附子防风 细辛 莽草(各四两) 川椒(四合) 羌活(一斤,一方用独活)
上十味, 咀,盛以绢袋,用酒四斗,于瓷器中渍,封固勿令泄气,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常令酒气相接,不尽一剂,病无不愈。
摧肝丸 镇火平肝,消痰定颤。
牛胆南星 钓钩藤 黄连(酒炒) 滑石(水飞) 铁华粉(各一两) 青黛(三钱) 僵蚕(炒,五钱)天麻(酒洗,二两) 辰砂(飞,五钱) 大甘草(二钱)
上末,以竹沥一碗,姜汁少许,打糊丸,绿豆大。食后及夜茶下一钱五分。忌鸡、羊肉。
参术汤 治气虚颤掉。
人参 白术 黄 (各二钱) 白茯苓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甚者加附子(童便制,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秘方补心丸 治心虚手振。
当归(酒洗,一两半) 川芎 粉甘草(各一两) 生地黄(一两半) 远志(去心。二两半) 酸枣仁(炒) 柏子仁(各三两,去油) 人参(一两) 朱砂(五钱,另研) 金箔(二十片) 麝香(一钱) 琥珀(三钱)茯神(去皮木,七钱) 牛胆南星(五钱) 石菖蒲(六钱)
上为细末,蒸饼糊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八十丸,津唾咽下,或姜汤送下。
导痰汤(见痰饮。)
秘方定振丸 治老人战动,皆因风气所致,及血虚而振。
天麻(蒸熟) 秦艽(去芦) 全蝎(去头尾) 细辛(各一两) 熟地黄 生地黄 当归(酒洗) 川芎芍药(煨。各二两) 防风(去芦) 荆芥(各七钱) 白术 黄 (各一两五钱) 威灵仙(酒洗,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用白汤或温酒送下。
《证治准绳·女科》:颤振
黄帝曰∶人之颤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气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坠,筋脉懈坠则行阴,用力不复,故为颤,因其所在,补分肉间。《医学纲目》云∶颤振与螈相类,螈 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但颤动而不伸屈也。胃虚有痰,用参、术以补气,茯苓、半夏以行痰;如实热积滞,用张子和三法。
〔薛〕颤振者,掉眩也。《易》曰∶鼓万物者莫疾乎风。鼓之为言动也。大抵掉眩,乃风木之摇运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法∶若肝木实热,用泻青丸。(幼科肝。)肝木虚热,用六味丸。(杂病虚劳。)肺金克肝木,用泻白散。(杂病发热。)肝木虚弱,用逍遥散(调经。)加参、术、钓藤钩。脾血虚弱,用六君子汤(杂病虚劳。)加芎、归、钓藤钩。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难病伤劳倦。)加钓藤钩。若产后颤振,乃气血亏损,虚火益盛而生风也,切不可以风为论,必当大补,斯无误矣。一妇人性善怒,发热,经水非过期则不及,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而颤振,余谓脾气不足,肝经血少而火盛也。午前以调中益气汤加茯苓、贝母,送六味丸,午后以逍遥散送六味丸,两月余而愈。一妇人身颤振,口妄言,诸药不效。余以为郁怒所致,询其故,盖为素嫌其夫而含怒久矣,投以小柴胡汤(伤寒少阳。)稍可,又用加味归脾汤(归牌汤加柴胡、山栀。)而愈。
交加散 治螈 或颤振,或产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当归 荆芥穗(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少许,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或经适断,致手足牵搐,切牙昏冒异证。
柴胡(八钱) 黄 (炒,五钱) 黄芩(炒) 石膏(各四钱) 半夏(三钱) 知母甘草(炙,各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姜五片,枣四枚,水煎温服。
本事青盐丸 治肝肾虚损,腰膝无力,颤振 曳。
香末(三两) 菟丝子(四两) 干山药(二两,末) 青盐(一两,研)
上先将菟丝子洗净,无灰酒浸晒七日,冬天近火煨,炙干,另为细末和匀,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或盐汤下。常服壮筋力,进饮食。一妇人素患足 曳,服此药,履地如故。
本事星附散 治中风能言而手足 曳,脉虚浮而数。
天南星(制同半夏) 半夏(薄切片,姜汁浸透) 黑附子(炮) 白附子(炮)
川乌头(炮) 白僵蚕(炒) 没药 人参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酒水各一盏,同煎至八分,去滓热进三二服,汗出即瘥。
在桐庐有患此证,用前药三服,得汗,手足即能举动。
三因独活散 治气虚感风,或惊恐相乘,肝胆受邪,使上气不守正位,致头招摇,手足颤掉,渐成目昏。
独活 地骨皮 细辛 芎 菊花(甘味者) 防风(去叉) 甘草(炙,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煎取清汁六分,入竹沥少许,再煎一二沸,食后温服,日二服。
世传茯苓丸 治手臂抽牵,或战掉不能举物,服此药立愈。又治脾气虚弱,痰邪相搏,停伏中脘,以致臂内筋脉挛急而痛。
茯苓 半夏(姜制,各二两) 枳壳(麸炒,半两) 风化朴硝(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汤下。
《证治准绳·杂病》:颤振
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肝主风,风为阳气,阳主动,此木气太过而克脾土,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末,木气鼓之故动,经谓风淫末疾者此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盖头乃诸阳之首,木气上冲,故头独动而手足不动。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木之畏在金,金者土之子,土为木克,何暇生金。《素问》曰∶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由是木挟火势而寡于畏,反侮所不胜,直犯无惮。《难经》谓木横乘金者是也。此病壮年鲜有,中年已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前哲略不及之,唯张戴人治新寨马叟,作木火兼痰而治得效,遇此证者,当参酌厥旨而运其精思云。新寨马叟,年五十九,因秋欠税,官杖六十,得惊气成风搐已三年矣。病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口目张HT ,唇舌嚼烂,抖擞之状,如线引傀儡,每发市人皆聚观,夜卧发热,衣被尽蹇,遍身燥痒,中热而反外寒,久欲自尽,手不能绳,倾产求医,至破其家而病益坚。叟之子,邑中旧小吏也,以父母病讯戴人,戴人曰此病甚易治,若隆暑时,不过一涌再涌,夺则愈矣。今已秋寒可三之,如未更刺 穴必愈,先以通圣散汗之,继服涌剂,涌痰一二升,至晚又下五七行,其疾小愈,待五日再一涌,出痰三四升,如鸡黄成块状,如汤热,叟以手颤不能自探,妻与代探,咽嗌肿伤,昏愦如醉,约一二时许稍稍省,又下数行,立觉足轻颤减,热亦不作,足亦能步,手能巾栉,自持匙箸,未至三涌,病去如濯。病后但觉极寒,戴人曰当以食补之,久则自退。盖大疾之去,卫气未复,故宜以散风导气之药,切不可以热剂温之,恐反成他病也。孙一奎曰∶据戴人此治,非真知为痰火盛实,莫敢如此疗也。木之有余,由金之衰弱,病既久矣,恐亦有始同而终异者,况吐汗下之后,谓绝不必补养可乎!病之轻者,或可用补金平木清痰调气之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曳,星附散、独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气虚而振,参术汤补之。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挟痰,导痰汤加竹沥。老人战振,宜定振丸。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