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本草纲目》:虎
「释名」乌徒、大虫、李耳。
「气味」虎骨:辛、微热、无毒。虎肉:酸、平、无毒。
「主治」
虎肉:益气力,止多唾,治疟及恶心欲呕。
虎骨:
1、臂胫疼痛。用虎胫骨二两(捣碎炙黄)、羚羊角屑一两,新芍药二两(切细),都用酒泡七日(秋冬时加倍)。每日空腹饮一杯。
2、腰脚不灵,挛急冷痛。用虎胫骨五、六寸,刮去肉膜,涂酥,炙黄捣细,装袋中,以酒一斗浸泡,在火上微温七日后,随量饮用。又方:用虎腰脊骨一具,前两脚全骨一具,并于石上捶碎,文火煅出油,即投酒中密封,春夏封一周,秋冬封三周。取出,每天随量饮用三次。患病十年以上者,不过三剂,七年以下者,一剂即愈。
3、关节疼痛。用虎胫骨(酒炙)三两、没药七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捶碎,装袋中,以酒二斗,浸泡五宿,随量饮服。
4、筋骨急痛。用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服后稍卧,汗出为效。切忌热服,有害牙齿。不宜给小儿服,以免曩牙齿发育。
5、痔漏脱肛。用虎胫骨两节,以蜜二两炙赤,捣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清晨以温酒送服二十丸。
6、汤火伤。用虎骨炙焦,研末敷涂。
7、臁胫烂疮。用齑汁揩洗患处后,刮虎骨末敷涂。
《得配本草》:虎
骨
辛,微热。入足少阴经血分。追骨间毒风,辟疰忤邪气,敷犬咬,除骨哽。
左胫骨尤雄。或酒,或醋,或酥炙入药。胫骨羊油涂炙,捣末,米饮或酒下,治痢久不止。
头骨,酒炙,研,桃脑汤下,治温疟呕吐。
肝肾虚败,腰腿疼痛如风者,禁用。
肚
存性。和平胃散,治反胃吐食。
皮
止疟疾,辟邪气。
睛
寒。镇心安神,明目去翳。
入羊血浸一宿,焙干研末用。
骨胶
祛风尤良。佐补血药,以治老人虚风,不同草木之燥。
《食疗本草》:虎
(一)肉∶食之入山,虎见有畏,辟三十六种精魅。〔嘉〕
(二)又,眼睛∶主疟病,辟恶,小儿热、惊悸。〔嘉〕
(三)胆∶主小儿疳痢,惊神不安,研水服之。〔嘉〕
(四)骨∶煮汤浴,去骨节风毒。〔嘉〕
(五)又,主腰膝急疼,煮作汤浴之。或和醋浸亦良。主筋骨风急痛,胫骨尤妙。〔证〕
(六)又,小儿初生,取骨煎汤浴,其孩子长大无病。〔证〕
(七)又,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覆盖卧少时,汗即出。治筋骨节急痛。切忌热食,损齿。小儿齿生未足,不可与食,恐齿不生。〔证〕
(八)又,正月勿食虎肉。〔证〕
(九)膏∶内下部,治五痔下血。〔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