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外科全生集》:川乌
功同附子,性暖助阳,补命门不足,破积冷痢。
《医学入门》:川乌
川乌破积除寒热,心腹脐间冷气结,肩胛诸痹目中疼,消胸痰滞三虫杀,乌喙专主阴囊痒,能消 肿医历节。
行经逐寒,治风湿邪,与附子大同。主破诸积聚寒热,心腹脐间冷痛,肩胛痛不可俯仰,一切风痹、血痹、半身不遂皆验。目中痛不可久视,消胸中痰冷,食不下,堕胎,杀三虫,长而有尖者佳,制同附子。远志为使。
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忌豉汁。其汁煎之名射罔,味苦。杀禽兽,疗尸疰坚 ,头风痹痛,又主 疮疮根,结核瘰 ,毒肿及蛇咬。先取药涂四畔,渐渐近疮,习习逐病至骨。疮有热脓黄水出涂之,若无脓水,有生血及新伤肉破即不可涂,立杀人。中之者,以甘草、兰青、小豆叶,冷水解之。乌喙,味辛,微温。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乌龙丹∶川乌、五灵脂各五两,量入龙脑、麝香为末,滴为丸,弹子大。每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日二次,空心、晚食前服,治瘫痪风,手足 曳,口眼 斜,语言謇涩,步履不正,神效。三神丸∶乌头三两。一两生,一两炒熟,一两烧存性,为末,醋煮,面糊丸,绿豆大。每五丸,空心服。泻用井花水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生姜甘草汤下。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川乌
川乌,味辛性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其用有二∶散诸风之寒邪;破诸积之冷痛。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