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齿衄

五倍子烧研擦牙。


齿衄有手足阳明与足少阴之异,盖手阳明入下齿中,足阳明入上齿中,而肾主骨,齿又为骨者多有之。属少阴者多不足,故口不臭,牙不痛,虽痛不甚,但齿摇不坚。凡阴虚羸瘦好色者多有之,而宜清宜补,为治迥别,不可不分也。


《元珠》云∶齿衄多阳明热盛所致,缘手足阳明俱入齿中,而冲任二脉并附阳明。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也,阳明有热,发则随经上入齿中,血如潮涌,疼痛不已,甚则昏昧。予率用三制大黄末二钱,枳壳汤少加童便调下,并去黑粪数块,其血顿止。要知肾虚出血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亦悠悠而疼,决不如此之暴且甚也。


东垣清胃饮 治醇酒浓味,或补胃热药太过,以致牙疼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或龈齿腐溃,出血不止,此阳明火也。


生地(一钱五分) 升麻 当归 牡丹皮 犀角 连翘(各一钱) 甘草 黄连


水煎服。


按∶阳明热实,上熏口齿者,宜此清之。若大便闭结不通者,须加大黄,从下夺之。


《外台》方 治满口齿出血。


枸杞根洗,煎汤漱咽验。


《元戎》地黄引子 治肾虚齿衄不止。


熟地黄 生地黄 地骨皮 枸杞子(各等分)


焙干为末,每服二钱,蜜汤调服无时。


《宝鉴》用治衄血往来久不愈,日三服,良。


安肾丸 治肾虚阴火上炎,服凉药而愈甚者,宜淡盐汤送下三五钱,间进黑 丹或用肾气丸煎服效。(鹤年)


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于胃.以口乃胃之门户故也.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治法总以清理胃火为主.胃中实火.口渴龈肿.发热便闭.脉洪数者.通脾泻胃汤.加蒲黄藕节治之.如大便不闭者.不须下利.但用清凉解之.犀角地黄汤.加葛根贯仲枳壳莱菔汁.


胃中虚火.口燥龈糜.其脉细数.血不足者.宜甘露饮.加蒲黄以止衄.玉女煎.引胃火以下行.兼滋其阴.


以上两条.所论齿龈虚实.二证均属于火.有火中挟风者.宜加防风白芷.火中挟湿者.宜加防己木通.


亦有肾虚火旺.齿豁血渗.以及睡则流血.醒则血止者.皆阴虚.血不藏之故.统以六味地黄汤.加牛膝二冬碎补蒲黄.上盛下虚.火不归元.尺脉微弱.寸脉浮大者.加桂附.


外治之法.宜用冷水漱口.取血遇冷则凝之义.醋漱.取酸以收之之义.百草霜糁.十灰散糁.取血见黑则止.亦以清降其火.火降则血降也.枯矾五倍子蚯蚓.同为末糁.更能固牙.


此胃、大肠、肾三经之病。盖大肠脉入下齿中,胃脉入上齿中,而肾主骨,齿为骨之余也。胃火盛则血出如涌,而齿不动摇,或见口臭,牙龈腐烂肿痛,此浓酒浓味所致,宜清胃火,便结可下之。若口不臭,牙不痛,但齿动不坚,或微痛不甚,而牙缝时多出血者,此肾阴虚,火动而然,宜滋肾水,六味丸(见虚损)主之。若肾火虚而上浮者,八味丸(见虚损)主之。《医旨绪余》述所治三人齿衄,出血甚多,皆以三制大黄末二钱,枳壳汤少加童便调下,去黑粪而愈。缘阳明热盛,冲任二脉皆附阳明,故血如潮涌。若肾虚,血必点滴而出,齿亦悠悠而疼,必不如此暴且甚也。


消风散(见头痛。) 安肾丸(见咳嗽喘。) 黑锡丹(见诸逆冲上。) 清胃散(见齿。) 甘露饮(见齿。)


雄黄麝香散(《奇效》,下同) 治牙断肿烂出血。


雄黄(一钱半) 麝香(一字) 铜绿 轻粉 黄连 黄丹(炒。各一钱) 血竭 白矾(枯。各半钱)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些少,敷患处。


黄连散 治齿断间出血,吃食不得。


黄连 白龙骨 马牙硝(各一两) 白矾(一分) 龙脑(一钱)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牙根下。


生肌桃花散 治牙断内血出,或有窍,时出血。


寒水石( ,三钱) 朱砂(飞,一钱) 甘草(炒,一字) 片脑(半字)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贴患处。


郁金散 治齿出血。


郁金 白芷 细辛(各等分)


上为细末,擦牙,仍以竹叶、竹皮浓煎,入盐少许含,盐敷亦可。


治牙宣出血明白矾( ,二钱) 乳香(半钱) 麝香(少许)


上研细,轻手擦良久,盐汤灌漱。


神效散 治牙缝血出。


草乌 青盐 皂荚(各等分)


上入瓦器内,烧灰存性。每用一字揩齿,立效。


治满口齿血出上用枸杞为末,煎汤漱之,然后吞下,立止。根亦可。一方,用子汁含满口,更后吃。


治齿缝忽然血出不止方上用梧桐泪,研为细末,干贴齿缝,如血不止再帖。


治齿缝中血出上以纸 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立止。


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有风壅,有肾虚。风壅者,消风散内服外擦。(外用加盐。)肾虚者,以肾主骨,牙者骨之余,火乘水虚而上炎,服凉药而愈甚,宜盐汤下安肾丸,间黑锡丹,仍用青盐炒香附黑色为末擦之。亦有胃热牙疼而龈间出血,以至崩落,口臭不可近人者,内服清胃散、甘露饮,外用大黄、(米泔浸令软)生地黄(大者薄切。)二味,旋切,各用一二片合定,贴所患牙上,一夜即愈,忌说话。尝治三人不咳唾而血见口中,从齿缝舌下来者,每用益肾水泻相火治之,不旬日愈。《医旨绪余》云∶有侄女十岁,因毁齿动摇、以苎麻摘之血出不止,一日夜积十一盆,用末药止其处,少顷复从口出。诊其脉皆洪大有力。以三制大黄末二钱,枳壳汤少加童便调下,去黑粪数块,其血顿止。一男子每齿根出血盈盆,一月一发,百药不效,知其人好饮,投前剂一服而安。一老妪患此,一发五七日,日约升余,投前剂亦安。所下皆有黑粪,是知此疾多阳明热盛所致,缘冲任二脉皆附阳明,阳明一经气血俱多,故一发如潮涌,急则治其标,故投以釜底抽薪之法,应手而愈。


要知肾虚血出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亦攸攸而疼,必不如此之暴且甚也。


牙床属胃,齿统十二经。此阳明热传少阴,二经相并,故血出牙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