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语
- 《产鉴》:不语
- 《女科秘旨》:不语
- 《女科证治准绳》:不语
- 《女科证治准绳》:不语
- 《盘珠集胎产症治》:不语
- 《伤寒大白》:不语
- 《济阴纲目》:不语
- 《医述》:不语
- 《医述》:不语
- 《医学心悟》:不语
- 《证治准绳·女科》:不语
《产鉴》:不语
人心有孔,孔中有毛,产后虚弱,多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亦强矣,故会不语,宜服七珍散。因惊者属肝经风热,用加味逍遥散加防风、白芷、钩藤;因忧思郁结者,用加味归脾汤加升麻。一产妇,不语,用七珍散而愈。后复不愈,内热脯热,肢体倦怠,饮食不进,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七珍散而愈。后因怒不语,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发搐,或小便见血,面赤、或青、或黄。余曰∶面青肝之色也,黄者脾气虚也,赤者心血虚也,用八珍汤加钩藤钩、茯苓、远志,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而痊。
七珍散
治产后不语及发狂。
人参 石菖蒲 生地黄 川芎(各一两) 细辛(一钱) 防风 辰砂(飞过。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钱,薄荷汤调下无时。
三物汤
治产后不语。
人参 石莲肉(不去心) 石菖蒲(各等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
一方用白矾生为末,每服一钱,热水调下。
逐血补心汤
治产后失音。
红花 赤芍药 生地黄 桔梗 苏叶 前胡 茯苓 防风 黄连 胆星 粉葛(各二钱) 当归(三钱) 薄荷 人参升麻(各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上为粗末,分二服,每服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服,渣再煎。
《女科秘旨》:不语
重身九月而喑.不必服药.月足当复.盖少阴之脉贯肾络舌本.胞系了戾.故不能言.
《女科证治准绳》:不语
巢氏论曰∶脾脉络胃,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风寒客于会厌之间,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故谓之中风失音不语。经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不能言也。
〔薛〕前证若因痰迷心窍,当清心火。若因湿痰舌强,当清脾热。若因风热牙关紧急,当清肝火。若因风痰塞喉,当导痰涎。若因虚火上炎,当壮水之主。若因气虚厥逆,当益火之源。若因肾虚舌暗而不语,当补肾气。
一妇人因怒仆地,痰涌不语,灌牛黄清心丸稍苏,用神仙解语丹加山栀、柴胡、桔梗渐愈。又用六君、柴胡、山栀、枳壳而痊。一妇人忽然不语半年矣,诸药不应,两尺浮数,先用六味丸料加肉桂数剂,稍愈。乃以地黄饮子二十余剂而痊,男子多有此证,亦以此药治之。(诸方并见杂证中风。)
神仙解语丹 治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及疗淫邪搏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暴不能言。
白附子(炮) 石菖蒲(去毛) 远志(去心) 甘草(水煮十沸) 天麻 全蝎(酒炒) 羌活 白僵蚕(炒) 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煨,各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水煮曲糊丸如梧桐子大,量入辰砂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薄荷汤吞下,无时。
防风汤 治中风内虚,脚弱语謇。
石斛(一两半,酒炒) 干地黄 杜仲(去粗皮,切,姜汁炒) 丹参(各一两二钱半)防风 川芎 麦门冬(去心) 桂心 川独活(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竹沥汤 治中风入肝脾,经年四肢不遂,舌强语謇。
威灵仙 附子(炮) 苦梗 蔓荆子 防风 枳壳(去穣,麸炒) 川芎 当归(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竹沥半盏,姜三片,煎至八分,温服,一日四服,忌茶。
地黄饮子等方,详杂病本门。
《女科证治准绳》:不语
〔大〕人心有七孔三毛,产后虚弱,多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亦强矣,故令不语,但服七珍散。
〔薛〕经云∶大肠之脉,散舌下。又云∶脾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不能言,又云∶肾之别脉,上入于心,系舌本,虚则不能言。窃谓前证,若心肾气虚,用七珍散。肾虚风热,地黄饮。大肠风热,加味逍遥散加防风、白芷。脾经风热,秦艽升麻汤。肝经风热,柴胡清肝散加防风、白芷。脾气郁结,加味归脾汤加升麻。肝木太过,小柴胡加钓藤钩。脾受土侮,六君加升麻、白芷、钓藤钩。肝脾血虚,用佛手散。脾气虚,用四君子。气血俱虚,八珍汤;如不应,用独参汤;更不应,急加附子补其气而生其血。若竟用血药,则误矣。一产妇不语,用七珍散而愈。后复不语,内热晡热,肢体倦怠,饮食不进,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七珍散而愈。后因怒,不语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发搐,或小便见血,面赤或青或黄,或时兼赤。余曰∶面青肝之本色也,黄者脾气虚也,赤者心血虚也。
用八珍汤加钓藤钩、茯苓、远志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而痊。
七珍散
人参 石菖蒲 生地黄 川芎(各一两) 细辛(一钱) 防风 辰砂(别研,各半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钱,薄荷汤调下,无时。
胡氏孤凤散 治产后闭目不语。
用生白矾末,每服一钱,热水调下。
治产后不语
人参 石莲肉(不去心) 石菖蒲(各等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
逐血补心汤 治产后失音不语。
红花 赤芍药 生地黄 桔梗 苏叶 前胡 茯苓 防风 牛胆南星 黄连 粉葛(各二钱)当归(三钱) 薄荷 人参 升麻(各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上锉为散,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盅半,姜三片,煎至七分,空心服,滓再煎服。
《盘珠集胎产症治》:不语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外应于舌。舌,声之机。产后虚弱,致败血停蓄,上干于心,心窍闭塞,故神志不能明。又心气通于舌,气闭则舌强不语;有热痰迷塞心窍,则不能言;肾之别脉,上入于心,系舌本,虚则不能言;脾之脉是动,病舌本强不能言;大肠之脉散舌下,风热入于大肠则不语。
目闭不语,痰气郁滞也。孤风散,生白矾一钱,热水调下。若瘀血壅滞,琥珀散。
琥珀 花蕊石 郁金 朱砂 研末,童便好酒下一钱。
血气痛上冲于心,生化汤。(和二十四)
气闭不语,七珍散。(散三十)
风火,加味逍遥散。(补二十一)
《伤寒大白》:不语
不语之症,内伤外感皆有。外感不语,即噤口伤寒也,世有其症,无其书,故补注之。内伤不语,有舌强不语者,神志仍清,口亦能开,但舌本强硬,不能言语也。有口噤不语者,舌本无病,但牙关紧咬,口不能开而不能言语也。有神昏不语者,呼之不应,问之不答,如醉如睡,而不得言语也。外感不语之症有五条,初起恶寒发热,失于发散表汗,不得发越,遂发烦热喘渴,误认里热,误投凉剂。有口噤不语之症,此寒凉抑遏表邪之一条也。又有发热日久,热邪不解,应清火而不清,有下症而失下,诸窍热壅,语言不出,此里热昏沉之一条也。倘因恼怒停食,又兼外冒风邪,发热谵语渴不消水,人见其谵语,误认里热,苦寒冷冻饮料凝结中焦,今有谵语之后,即变不语,此寒凉抑遏食气之一条也。又有内积痰饮,外冒风寒,又误食生冷,与夹食伤寒不相上下,此寒凉抑遏痰迷不语之一条也。以上诸条,即大便秘结有下症者,止用芒硝、玄明粉、硝以消坚,不用大黄重浊泥滞。又有时行异气,沿门传染,温毒湿毒,暴热暴寒,袭人毛窍,或发疫症, 痧毒瓦斯不得外泄,内扰神明,志识昏迷,叉手捻空,口噤不语,此时疫不语之一条也。治表邪不语,若身表尚热,两足无汗六脉浮滑数动,或脉沉伏模糊,治宜辛温发汗,冬三月北方口不干者,可用麻黄汤;若口干者,用羌活败毒散。余三月,不用麻黄,竟用羌活败毒散,佐以石菖蒲、半夏开窍豁痰,禁用寒凉攻下。
治里热不语,若身表不热,手足时常有汗,口干唇焦,六脉沉数,宜清其里热,则诸窍通达,导赤各半汤、凉膈散;有下症者,承气汤下之。
治食气不语,若发热胸满,手足或冷或热,唇不焦,口不渴,右脉滑大不数,或反沉伏,先用吐法,随用理气稍滞,如保和散、枳桔平胃散加石菖蒲、白豆蔻。无汗者加干葛、防风;
太阳见症,加羌活;少阳见症,加柴胡;若表邪已散,时时手足有汗,便结不通,有下症者下之。
治痰迷不语,若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口不干渴,右关脉滑,按之沉弦不数,治宜二陈导痰汤合平胃散,加枳、桔。亦有用吐法,上涌其痰。若有表邪,加各经散表之药。若表邪已散,手足时时有汗,栀连二陈汤冲竹沥热服。若便结不通,有下症者,竹沥导痰汤加玄明粉下之。
治疫毒不语,先用败毒散散表。若胸前满闷,可用吐法,吐中有发散之义。若肠胃有积热,脉见沉数,当清凉解毒,然亦不可骤用寒凉。古人用败毒散治疫毒,以天地邪气从外而入,仍要从毛窍而出,发散则毒得外出,苦寒则毒抑遏。
羌独败毒散 见发热。
导赤各半汤 见腹痛。
凉膈散 见发狂。
承气汤 见便结。
枳桔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枳壳、桔梗。
栀连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山栀、黄连。
竹沥导痰汤 即导痰汤冲竹沥。
痰结不语,即令有火,亦防寒凉抑遏。此方清火而无凝滞,化痰而不推荡。
清胃汤
升麻 生地 山栀 黄连 甘草
膏粱积热,壅结中焦,则诸窍闭塞而言语不出,故以此方清胃热,治其本也。
《济阴纲目》:不语
大全云∶人心有七孔三毛,产后虚弱,多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亦强矣,故令不语,但服七珍散。(本论所重在败血,而七珍散不用破血之味,为其本于虚也)
薛氏曰∶经云∶大肠之脉散舌下。又云∶脾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不能言。又云∶肾之别脉,上入于心,系舌本,虚则不能言。窃谓前证若心肾气虚,用七珍散;肾虚风热,地黄饮∶大肠风热,加味逍遥散加防风白芷;脾经风热。秦艽升麻汤;肝经风热,柴胡清肝散加防风白芷;脾气郁结,加味归脾汤加升麻;肝木太过,小柴胡加钩藤钩;脾受土侮,六君加升麻白芷钩藤钩;肝脾血虚。用佛手散;脾气虚,用四君子;气血俱虚,八珍汤,如不应,用独参汤,更不应。急加附子,补其气而生其血,若竟用血药则误矣。
一产妇不语,用七珍散而愈,后复不语,内热晡热,肢体倦怠,饮食不进,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七珍散而愈。后因怒不语(凡新产怒不可有),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发搐,或小便见血,面赤,或青或黄,或时兼赤。余曰∶面青,肝之本色也;黄者,脾气虚也;赤者,心血虚也。用八珍汤加钩藤钩、茯苓、远志,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而痊。
李氏曰∶有临产服汤药过多,胃湿使然者,熟料五积散六君子汤;痰热迷心不语者(不语由于胃湿,谓生痰也,而谓汤药过多何欤,五积散之用又难解),导痰汤;或痰气郁滞,闭目不语者,用孤凤散。
七珍散 治产后虚弱,多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明,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亦强,故令不语。
人参 石菖蒲 生地黄 川芎(各一两) 细辛(一钱) 防风 辰砂(另研,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薄荷煎汤调服。
胡氏孤凤散 治产后闭目不语。
生白矾为末,每服一钱,热水调下。
一方 冶产后不语。
人参 石莲肉(不去心) 石菖蒲(各等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服。
逐血补心汤 产后失音不语者,心肺二窍为血所侵,又感伤风故也。
当归(一钱半) 赤芍 生地 桔梗 苏叶 前胡 茯苓 防风 胆星 黄连 粉葛红花(各一钱) 人参 薄荷 升麻(各七分) 甘草(五分) 半夏(一钱二分)
上锉,加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医述》:不语
喑者,不能言也。心脉系舌根,脾脉系舌旁,肝脉络舌本,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四经之脉,皆上于舌,邪中其经,则痰涎闭其脉道,舌本不能转运而为之喑矣。有喉喑者,劳嗽失音,喉中声嘶,舌本无患也;中风而喑者,舌喉俱病,音声不能发于会厌也。盖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户,肾为声音之根。《经》云∶三焦之气,通于喉咙,气弱则不能上通矣。治者能于根本用力,则丹田之气自能振作,故古人每以独参汤、地黄饮子奏效也。然中风不语之证有六∶有失音不语者;有舌强不语者;有神昏不语者;有口噤不语者;有舌纵语涩者;有舌麻言謇者;可不详欤?(《冯氏锦囊》)
太阴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夫肾藏精,主下焦,地道冲、任二脉系焉。二脉与少阴肾之大络同出肾,下起于胞中,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之上行者,渗诸阳,灌诸经;下行者,渗诸阳,灌诸络。因肾虚而肾络与胞络内绝,不通于上,则喑;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则不能言;二络不通于下,则痱厥矣。(《证治准绳》)
凡中暑、中寒、中湿、痰厥、气厥、食厥、热厥、虚晕等证,皆卒倒不语,但中风必有 斜、搐搦、偏枯之证为异。(《医学入门》)
《医述》:不语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外应于舌,舌者,声之机也。产后心虚,多致败血停蓄,上干于心则心窍闭塞,神志不明。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则舌强不能言。(郭稽中)
产后不语,多因停积败血,闭其心窍,以致神志不明,治宜清魂散加苏木、丹参。若心肾气虚,而不能通于舌者,宜辰砂七珍散,或加人参、菖蒲。若肾虚风中者,宜地黄饮子。肝木太过者,宜柴胡清肝散。脾受木侮者,宜六君子汤加柴胡、钩藤。气血俱虚者,宜八珍汤加菖蒲、远志。(《张氏医通》)
产后不语,稽中主于败血迷心,《济阴》主于胃热湿痰。皆论病之有余。其有去血过多,阴火上乘,郁冒心神而不语者,则属于虚耳。(萧慎斋)
《医学心悟》:不语
不语有心、脾、肾三经之异,又有风寒客于会厌,卒然无音者。大法,若因痰迷心窍,当清心火,牛黄丸,神仙解语丹。若因风痰聚于脾经,当导痰涎,二陈汤加竹沥、姜汁,并用解语丹。若因肾经虚火上炎,当壮水之主,六味汤加远志、石菖蒲。若因肾经虚寒厥逆,当益火之源,刘河间地黄饮子,或用虎骨胶丸加鹿茸。若风寒客于会厌,声音不扬者,用甘桔汤加疏散药。
《证治准绳·女科》:不语
〔大〕人心有七孔三毛,产后虚弱,多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亦强矣,故令不语,但服七珍散。
〔薛〕经云∶大肠之脉,散舌下。又云∶脾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不能言,又云∶肾之别脉,上入于心,系舌本,虚则不能言。窃谓前证,若心肾气虚,用七珍散。肾虚风热,地黄饮。大肠风热,加味逍遥散加防风、白芷。脾经风热,秦艽升麻汤。肝经风热,柴胡清肝散加防风、白芷。脾气郁结,加味归脾汤加升麻。肝木太过,小柴胡加钓藤钩。脾受土侮,六君加升麻、白芷、钓藤钩。肝脾血虚,用佛手散。脾气虚,用四君子。气血俱虚,八珍汤;如不应,用独参汤;更不应,急加附子补其气而生其血。若竟用血药,则误矣。一产妇不语,用七珍散而愈。后复不语,内热晡热,肢体倦怠,饮食不进,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七珍散而愈。后因怒,不语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发搐,或小便见血,面赤或青或黄,或时兼赤。余曰∶面青肝之本色也,黄者脾气虚也,赤者心血虚也。
用八珍汤加钓藤钩、茯苓、远志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而痊。
七珍散
人参 石菖蒲 生地黄 川芎(各一两) 细辛(一钱) 防风 辰砂(别研,各半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钱,薄荷汤调下,无时。
胡氏孤凤散 治产后闭目不语。
用生白矾末,每服一钱,热水调下。
治产后不语人参 石莲肉(不去心) 石菖蒲(各等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
逐血补心汤 治产后失音不语。
红花 赤芍药 生地黄 桔梗 苏叶 前胡 茯苓 防风 牛胆南星 黄连 粉葛(各二钱)
当归(三钱) 薄荷 人参 升麻(各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上锉为散,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盅半,姜三片,煎至七分,空心服,滓再煎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