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益髭发
《圣济总录》:补虚益髭发
论曰手阳明经其支络主髭,足少阳明其荣在鬓,足少阴经其华在发,三者经络所属虽不同,然所禀血气则一也,故血气内充,则能上荣于髭发,若本脏虚损,冲督衰弱,精血不荣,骨髓枯竭,则髭发斑白,甚者堕落,治宜补精益血之剂,则可变白返黑,间有揩齿以乌髭发者,盖齿者骨之余髓之养也。
治气血虚损,补益,乌髭发。地金丸方
生地黄(一十七斤净拣以苦竹刀切柏木杵臼捣避风忌铁) 菟丝子(二两酒浸蒸烂研) 法曲(一斤捣末亦忌铁) 木香(二两末) 牛膝(酒浸一宿) 何首乌(黑豆水蒸一复时曝干竹刀切各三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四两烂研铺纸数重上压出油上七味调和先入瓷缸内) 鹿茸(去毛酥炙) 肉苁蓉(切酒熬干) 五味子 巴戟天(去心) 覆盆子 白茯苓(去黑皮) 山茱萸(各二两七味并为末药成用)
上一十四味。以瓷缸一口盛地黄等七味,无灰酒三斗,根据法和缸内,盖复瓷器盖,以白盐壹两和泥固济缸口,勿令透气,掘地坑广深二尺,先以火烧地坑令热,始安药缸在内,用灰火烧三昼夜,开缸验药如豉汁色即住火,未成即更烧一日,药成开缸满室香为度,烧药三日,勿令妇人鸡犬及纵嗜欲并食狗肉人见,药成,于大沙盆内,烂研鹿茸等末,和搜拍为饼子,表里按捺,以竹帘作棚,上单铺窨干,瓦器内收贮,每次修合,取饼子十两,即用炼蜜五两和剂,柏杵臼中捣,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食后更服,百日后白髭自落,生者皆黑,润肌肤,和血脉,去风冷,益元阳,百日外大效。
治诸虚损,调顺营卫,补填骨髓,续筋脉,助真元,滑肌肉,驻颜益气,乌髭发。地黄煎丸方 地黄(二十斤沉者净洗阴干令水脉尽木臼内杵绞汁余滓更入法酒五斗重杵再绞与前汁相和于银石器内慢火煎柳木篦子搅膏成放冷更入乌鸡子清一十枚大麻油五合搅匀次入诸药) 山芋(四两) 鹿角胶(炙燥三两) 山茱萸(焙一两) 牛膝(酒浸切焙) 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菟丝子(酒浸一宿烂捣拍作饼焙) 巴戟天(去心) 白茯苓(去黑皮) 虎骨(酥炙)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漆(炒) 牡丹皮(锉焙) 泽泻(炮) 续断(各二两) 生干地黄(焙木臼捣) 熟干地黄(焙木臼捣) 甘草(炙锉各四两)
上一十八味。除地黄外,捣罗为末,入煎和木臼捣千数,丸如梧桐子大,早辰日午空心温酒或盐汤下四十丸,渐加至六十丸,初服择日斋洁,服药后忌房事百日。
治气血不荣,髭发衰白。真人换白丸方
白芷 甘菊花 桂(去粗皮) 巨胜子 旋复花 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 牛膝(酒浸切焙) 荜澄茄(各半两) 覆盆子(一分) 莲子草(一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九,晚食前再服二十丸,饮少酒引药力,兼治风疾。
治元脏虚损,坚实脏腑,变白返黑,满骨髓,令风邪不能侵,久服除百病,益精血,延年却老。太一护命丸方
甘菊花 麦门冬(去心焙) 枸杞子(焙) 白术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远志(去心)菖蒲(石上者) 桂(去粗皮) 熟干地黄(一斤焙)
上一十味。择开成日,同捣罗为粗末,取春采生地黄五十斤绞取汁,同药末于银石器内,遂旋入地黄汁微炒,候入尽汁焙干,再捣为细末,炼蜜和丸,更入酥少许,同捣一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食前清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五十丸,从五十丸复渐减至二十丸,终而复始。
治气血虚瘁,髭发变白。草还丹方
生干地黄(净洗) 石菖蒲(节密细者) 牛膝(酒浸切焙) 菟丝子(入盐少许炒乘热捣末) 地骨皮 肉苁蓉(酒浸一宿细切焙等分)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为衣,空心温酒下四十丸,日午再服,二十丸,一月内百疾俱退,一年白发俱黑,身体有力,颜色如童,睡少欲薄,十年之后,预知前事。
治气血不荣,变白返黑。灵芝丸方
三叶酸(一斤阴干) 黑桑椹(一斤曝干)
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温酒化下一丸,日再。
治精血虚损,变白身轻。枸杞酒方
枸杞子(二斤) 生地黄(汁三升)
上二味,每以十月壬癸日,面东采枸杞子,先以好酒二升,于瓷瓶内浸二十一日了,开封再入地黄汁不犯生水者同浸,勿搅之,却以纸三重封头,候至立春前三十日开瓶,空心暖饮一杯,至立春后髭鬓却黑,勿食芜荑葱。
治诸虚及虚风,乌髭发。延寿丸方
牛膝(酒浸切焙) 熟地黄(焙) 枳壳(去瓤 炒) 地骨皮(各一两) 菟丝子(二两酒浸一复时烂研入诸药)
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木臼再杵千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