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半夏泻心汤

主伤寒下早,心满而不痛者为痞。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 水一斗,煮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加甘草一两,即甘草泻心汤。治痞硬吐痢,加生姜四两,即生姜泻心汤,治痞硬噫气。


成氏曰∶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泰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痞与结胸有高下焉。邪结在胸中,故曰陷胸汤。留邪在心下,故曰泻心汤。泻心者,必以苦,黄连、黄芩皆苦寒,《经》曰∶苦先入心,以苦泄之,故黄连为君,黄芩为臣,降阳而升阴也。散痞者,必以辛,半夏辛温,干姜辛热,《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故半夏、干姜为佐抑阴而行阳也。甘草甘平、参、枣甘温,阴阳不交为痞,上下不通为满,欲通上下,交阴阳者,必平其中,中者脾胃也。


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参、枣、甘草为使。上下得通,水升火降,则痞热自消矣。


治心下痞满而不痛者。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一钱)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两半) 黄连(半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温服。或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鸣,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者,加甘草半两、人参一两,名甘草泻心汤。或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水鸣,下利者,加生姜一两,减干姜一两,余如正方,名生姜泻心汤。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不痛,心下痞者。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成痞。即用小柴胡汤,以干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痞从呕得来,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呕而发热.柴胡症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满而不痛.以此汤主之. 若加甘草去参.即甘草泻心汤.治痞硬吐利.若加生姜.即生姜泻心汤.治痞硬噫气.辛入肺而散气.半夏干姜之辛.以散结气.苦入心而泄热.黄芩黄连之苦.以泻痞热.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缓脾.


半夏(三钱) 黄芩 干姜 炙草 人参(各一钱五分) 黄连(五分) 大枣(二枚)


水三杯.煎一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


伤寒传入三阴,而未结聚成实,医早下之以致胸中痞闷不舒者,为痞气。


半夏(洗) 黄芩 干姜(各一钱五分) 人参 甘草(炙,各五分) 黄连(一钱) 大枣(去核,二个)


水煎服。本方加枳实五、七分为妙。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若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此主之。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黄芩 人参 炙甘草 干姜(各三两) 枣(十二枚)


水一斗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此为误下胸痞而设。阳邪郁于上焦,既不能下,又不能仍从毛窍而出,惟有苦寒泻热之法,方能消痞解邪。而又恐阳邪既去,浊阴上干,故于清泻中参入辛温,以预截后患,此所以为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不痛,心下痞者。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成痞。


即用小柴胡汤,以干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痞从呕得来,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半夏 人参 炙草 大枣 干姜 黄连 黄芩


少阳病中,如胸满而痛,此为大陷胸汤之结胸证。若胸满而不痛,此为痞证。不可用小柴胡汤,宜用半夏泻心汤以治痞。痞者中气虚寒,热逆不降。干姜炙草人参温补中气之虚寒,连芩清热,半夏降逆。中气旋转,逆热不降,则痞消也。


半夏 六钱 黄芩 三钱 黄连 一钱 干姜 三钱 人参 三钱 炙草 三钱 大枣 六钱


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胆经相火,生热上逆则呕。火逆于上,中气虚寒则痞。火逆中寒,升降停滞,水走肠间则肠鸣。干姜炙草人参大枣温中寒补中虚,连芩降相火,半夏降逆气也。


半夏 四钱 干姜 炙甘草 人参 各三钱 大枣 六钱 黄连 黄芩 各二钱


治妇人吐涎沫。误下伤中,心下即痞者。


误下伤中,中寒上热,心下即痞。干姜甘草人参温补中气以助旋转,连芩降热,半夏降逆也。吐涎沫而不痞者,宜小青龙汤轻剂,发汗逐水以除涎沫之来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