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鼻塞

小儿因风寒外感,肺气壅闭而鼻塞,古法主川芎丸(如川芎、细辛、 本、白芷、炙甘草、梅花片、当门子、光杏仁,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灯芯汤化下。


〔真按〕小儿肺气不通,鼻窍遂闭,除风寒外感外,亦有因乳母夜卧,不知回避鼻中出气,吹儿颅门,或因洗浴未避风寒,致儿鼻塞。不必服药,轻者只用葱白捣烂,捏一小丸,贴儿天庭心(在两眉之间),即通鼻窍。如仍未通,再以细辛、附子、通草,同研末,蜜调棉裹,纳儿鼻中,须臾即通。


附例:


小儿鼻涕,因肺为寒风所袭,津液不收,则为清涕。只用生姜捣烂,贴天庭心,即止。若兼别症,当另议治。


小儿鼻 ,因肺受风寒,久而不散,脓涕结聚不开,不闻香臭,只用辛夷花苞,又名木笔花,又名旱莲草,去赤肉毛子,用芭蕉浸水泡一夜,焙干为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汁蘸入鼻孔,极效。


小儿鼻干,因心脾有热,上蒸于肺,故津液枯竭而干。宜清热生津,但服导赤散加麦冬,可以化干而为润。


小儿鼻疳,破烂欲穿鼻孔,只用纸包压去油杏仁粉二分,真轻粉一钱,和匀吹患处。或用真鹿角霜、枯矾、血余灰、灯芯灰,共研末,吹之即愈。


小儿鼻疔,其毒速宜散化,急用荔枝肉一两,雄黄一分半,吸铁石五厘,共捣为丸,塞鼻中,自能脱落。再饮生菊花叶汁一小杯,更佳。


小儿鼻 ,因鼻中渐生 肉,妨碍气息流通,但用生藕节一个,要有根连须处,烧灰存性为末,吹患处自落。


或用枯矾、猪脂油,共捣和丸,以棉裹塞鼻中,数日随药脱去。


小儿鼻痔,根蒂甚深,较 肉更加痛痒。但用霜梅一个,蓖麻仁七粒,生矾少许,三味同打,将丝棉包裹塞鼻内,一日夜即愈。或用甜瓜蒂四钱,甘遂一钱,枯矾、螺壳灰、草乌灰各五分,为末,麻油调作丸,如鼻孔大,每日以药塞入一次,其痔即化为水。再用收口药粉掺上,即干。


大儿鼻疮,形如粟米,毒易漫延,但用生薏苡、东瓜、煎汤,代茶饮之。外用杏仁去皮尖捣烂成膏,以人乳调塞鼻内,最为稳效。


小儿鼻孔,无知误将豆粒塞入,又用手指自挖,进入关内,不能取出。临时即用人马平安散吹入鼻孔少许,则豆可随打嚏而出。若延误已久,豆因鼻涕浸渍放大,愈肿愈痛,治法须用二人,以一人掩紧小儿两耳窍,叫小儿双眼闭紧,再以一人用手掩住无物鼻窍,以口对小儿之口,用力一吹,豆即落下。


小儿鼻外人中忽然肿烂,瘙痒异常,有碍饮食。但用旧毡帽、青果核二味,俱烧灰,以好麻油调之,日搽数次即效。


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治法∶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气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金泻火清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矣。此予所亲见而治验者。其平素原无鼻塞旧症,一时偶感风寒,而致窒塞声重,或流清涕者,自作风寒治。


愚按前症若因饥饱劳役所伤脾胃,发生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行则鼻通矣。按东垣云∶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治之以防风汤。大抵胃气不和之所致者多矣。


一男子,房劳兼怒,风府胀闷,两胁胀痛。余作色欲损肾,怒气伤肝,用六味地黄丸料加柴胡、当归,一剂而安。


一男子,面白,鼻流清涕,不闻香臭,三年矣。余以为肺气虚,用补中益气加麦门、山栀而愈。


东垣曰∶《经》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升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出于鼻而为嗅。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则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


宜养胃气、实营气,阳气、宗气上升,鼻管则通矣。又《难经》云∶心主五嗅,肺主诸气。鼻者肺窍,反闻香臭者,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鼻受之;不能为用,是不闻香臭矣。故《经》云∶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洁古云∶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是也。治宜先散寒邪,后补卫气,使心肺之气,得以交通,则鼻利而闻香臭矣。(《赤水玄珠》)


夹鼻两傍,穴名迎香。迎香者,迎香臭也。手阳明大肠脉也。人有鼻病不闻香臭者,病在大肠,气不上行,徒责之肺无益也。卒病治以通,久病治以表。(《医参》)


鼻塞不闻香臭,或感风寒鼻塞,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故遇寒便塞。治当清肺降火,佐以通利。审其平素鼻塞,作肺热治;若素无此证,偶感风寒,而致塞窒流涕,作风寒治。(王节斋)


近世以辛夷治鼻塞不闻香臭,无问新、久、寒、热,一概用之。不知肺胃阳气虚衰,不能上透于脑,致浊阴上干阳位而窒塞者,固宜辛夷之辛香以通达之。若湿热上蒸,蕴酿为火而窒塞者,非山栀之轻清不能开发也。(朱丹溪)


鼻塞皆属肺。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又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又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又云∶肺主臭,在脏为肺,在窍为鼻是也。



〔垣〕金匮真言论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出于鼻而为臭。《难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能知香臭矣。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其名虽异,其理则一。若因饥饱劳役,损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实营气,阳气宗气上升,鼻管则通矣。又一说,《难经》云∶心主五臭,肺主诸气,鼻者肺窍,反闻香臭者,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鼻亦受之不能为用,是不闻香臭矣。故经曰∶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洁古曰∶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者是也。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卫气,使心肺之气得交通,则鼻利而闻香臭矣。


丽泽通气汤 治鼻不闻香臭。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各二钱) 麻黄(不去节,一钱,冬加之) 苍术(三钱) 川椒(一钱)白芷 黄 (各四钱) 甘草(炙,二钱)


上每服一两,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凉处坐卧行住。


温肺汤 治鼻不闻香臭,眼多眵泪。


升麻 黄 (各二钱) 葛根 羌活 甘草(炙) 防风(各一钱) 麻黄(四钱,不去节) 丁香(一分)


上粗末,分二服,每服水二大盏,葱白二握,同煎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


御寒汤 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人鼻塞,咳嗽上喘。


黄 (一钱) 人参 升麻 陈皮(各五分) 甘草(炙) 款冬花 黄柏(各二分) 佛耳草 黄连 羌活 白芷 防风(各二分) 苍术(七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食远。


温卫汤 治鼻不闻香臭,目中流火,气寒血热,泪多,脐下冷,阴汗,足痿弱。


黄 苍术 升麻 知母 羌活 柴胡 归身(各一钱) 人参 甘草(炙) 白芷 防风 黄柏 泽泻(各五分) 陈皮(三钱) 青皮(二钱) 木香 黄连(各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去渣温服,食远,日晴明服之。


温卫补血汤 治耳鸣,鼻不闻香臭,不知谷味,气不快,四肢困倦,行步不正,发脱落,食不下,膝冷汗,带下,喉中 ,不得卧,口舌液干,太息,头不可以回顾,额项筋紧急痛,旋晕,眼黑,头痛,呵欠嚏喷。


升麻(四分) 柴胡 甘草(生) 甘草(炙) 地骨皮 桔梗(各三分) 生地 白术 吴茱萸 黄柏(各一分)苍术 陈皮 王瓜根 牡丹皮(各二分) 归身(二分半) 桃仁(三个) 葵花(七朵)


上 咀,作一服,水煎去渣,稍热,食前服。



〔《外》〕治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二升,煮一升,去渣分服。(本草云∶小蓟保精养血。)



〔世〕噙化荜澄茄丸 治鼻不通。


荜澄茄(五分) 薄荷叶(三钱) 荆芥穗(一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噙化。



〔《本》〕治鼻不闻香臭,多年者亦治。用生葱分作三段,早用葱白,午用葱管中截,晚换葱管末梢一截,塞入鼻中,令透里方效。



〔无〕通草散 治鼻 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鼻 肉。


木通 细辛 附子(各等分)


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



〔世〕菖蒲散 治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


菖蒲 皂角(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仰卧少时。



〔《玉》〕鼻闭塞不闻香臭∶迎香(一分,沿皮向上,泻多补少,忌灸) 上星(三分。)



〔《集》〕又法∶迎香、上星、合谷。三处不愈,灸人中、风府、百劳。



〔《甲》〕左窒刺右,右窒刺左,两胁下痛,泄上下出,胸满短气,不得汗,补手太阳以出之。鼻不利,前谷主之。


丽泽通气汤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各八分) 麻黄(存节,四分,冬加之) 苍术(一钱二分) 川椒(四分) 白芷 黄 (各一钱六分) 甘草(炙,八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凉处坐卧行住。


温肺汤


升麻 黄 丁香(各二钱) 葛根 羌活 甘草(炙) 防风(各一钱) 麻黄(四钱,不去节)


上粗末,分二服,每服水二大盏,葱白二茎,煎至一盏,去滓,稍热食远服。


御寒汤 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人鼻塞,咳嗽上喘。


黄 (一钱) 人参 升麻 陈皮(各五分) 甘草(炙) 款冬花 佛耳草 防风(各三分) 黄连黄柏 羌活 白芷(各二分) 苍术(七分)


水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稍热食远服。


温卫汤


黄 苍术 升麻 知母 羌活 柴胡 当归身(各一钱) 人参 甘草(炙) 白芷 防风黄柏 泽泻(各五分) 陈皮 青皮 木香 黄连(各三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温服,晴日服之。


温卫补血汤


黄 (一钱二分) 升麻(四分) 柴胡 炙甘草 生甘草 地骨皮 桔梗 人参(各三分)生地黄 白术 藿香 吴茱萸 黄柏(各一分) 苍术 陈皮 王瓜根 牡丹皮(各二分) 当归身(二分半) 桃仁(三个) 葵花(七朵) 丁香(一个)


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稍热服。


人参汤 治肺气上攻,鼻塞不通。


人参 白茯苓 黄芩 陈皮(去白) 羌活 麻黄(去根节)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一钱半)


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服。


辛夷散 治肺虚为四气所干,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通,不闻香臭。


辛夷 川芎 木通(去节) 细辛(洗去土) 防风(去芦) 羌活 本 升麻 白芷 甘草(炙。各等分) 苍耳子(减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增损通圣散 治肺气不和,鼻塞不利。


鼠粘子 枯梗 桑皮 紫菀(各一钱半) 荆芥穗(二钱) 生甘草(七分)


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盅,食后服。


辛夷汤 治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咛稠粘。


辛夷(去毛) 川芎 白芷 甘菊花 前胡 石膏 白术 生地黄 薄荷 赤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一两) 炙甘草(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钱半,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温服。


醍醐散 治伤风鼻塞声重。


细辛(半两) 川芎(一两) 薄荷(一两半) 川乌(炮,去皮脐) 抚芎 白芷 甘草(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葱、茶或薄荷汤调下。


通关散 治脑风,鼻息不通,不闻香臭,或鼻流清涕,多嚏,肩项拘急,头目昏痛,风府怯寒。


原蚕蛾(瓦上焙黄) 白附子(炮) 益智(去皮) 蒺藜(炒,去角) 薄荷 苦参(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温酒调下。


防风汤


防风(半两) 栀子(七枚) 升麻(一两) 石膏(研,三两) 麻黄(去节,七钱半) 官桂(去皮,半两)木通(一两二钱半)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再。


排风散 治鼻塞,或生 肉。


防风 秦艽(去苗木) 吴茱萸(汤浸,焙) 天雄(炮,去皮脐) 山芋(各一两) 羌活(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荜澄茄丸


荜澄茄(半两) 薄荷叶(三钱) 荆芥穗(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不拘时,噙化一二丸。


菖蒲散 治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


菖蒲 皂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仰卧少时。


通顶散


胡黄连 滑石(研。各二钱半) 瓜蒂(研,七枚) 麝香(研,一钱) 蟾酥(研,半钱)


上研匀,每用少许,吹入鼻内即瘥。


芎 散


芎 辛夷(各一两) 细辛(去苗,七钱半) 木通(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绵裹塞鼻中,湿则易之,五七日瘥。


瓜蒂散


瓜蒂 藜芦(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日二易之。一方,以狗胆汁和,绵裹塞鼻中。


蒺藜汁方 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流出不止。


上取当道车碾过蒺藜一把,捣,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饭,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过再度,大嚏,必出一两个 肉,似赤蛹虫。一方,有黄连等分同煎。


〔演山〕凡产牙儿,三朝、五日、六晨、一腊,忽然鼻塞,吻乳不能,开口呼吸者,多是乳母安睡之时,不知持上儿子,鼻中出息,吹着儿囟,或以水浴洗,用水温冷,不避风邪,所以致儿鼻塞。宜与通关膏敷之,消风散服之。或有惊悸作热,杜薄荷散与服。通关膏用白僵蚕、猪牙皂角、荆芥、香附子、川芎、细辛等分为末,葱白同研,敷囟至妙。


消风散 治胎热胎寒,兼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疼,目眩旋晕,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痒疮瘾疹,小儿虚风。


茯苓 川芎 羌活 荆芥穗 防风(去芦) 藿香 僵蚕(炒) 蝉蜕(去嘴爪)甘草(炙) 浓朴(制) 陈皮(去白。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分,茶清调下,薄荷汤亦可。急慢惊风,乳香、荆芥汤调下。


或加雄黄,名雄风散。


薄荷汤 治鼻塞不通及夹惊伤寒,极热变蒸。


薄荷叶(五钱) 羌活 全蝎 麻黄(去节) 甘草 僵蚕(炒。各一钱) 天竺黄 白附子(各二钱半,煨)


上为末。薄荷汤调下。热极生风加竹沥少许。一方,有柴胡、台芎、桔梗、茯苓,无全蝎、僵蚕、天竺、白附。


〔张涣〕辛夷膏


辛夷叶(一两,洗焙干) 细辛 木通 香白芷 木香(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研)


上件,用羊髓、猪脂各二两,同诸药相和,于石器中慢火熬成膏赤黄色,放冷,入龙脑、麝香各一钱,拌匀,每用少许涂鼻中。若乳下婴儿,奶母吹着儿囟鼻塞者,只涂囟上。


《张鸡峰方》治囟开不合,鼻塞不通。


上,以天南星大者一枚,微炮为末。以淡醋调涂绯帛上,以贴囟上。炙热手,频熨之。


庄氏治小儿鼻塞方上,以槐叶为末,用乳母唾调,浓涂囟上。


〔吉氏〕葱涎膏 治儿生三五日,鼻塞气急,饮乳之时啼叫不止。


葱叶 猪牙皂角(为末,去皮。各七条)


上,烂研,同皂角末成膏。贴囟门上,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