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
《古今医案按》:背痛
汪石山治一人.年逾三十.季夏日午行房.多汗.晚浴又近女色.因患白浊.医用胃苓汤.加右眼作痛.用四物汤入三黄服之.睡醒口愈加苦.又加左膝肿痛.仲冬不药.浊止.渐次延至背痛.不能转侧.日轻夜重.嚏则如绳索撮腰胁.痛楚不堪.呵气亦应背痛.时或梦遗.次年正月.汪诊之.脉皆缓弱无力.脾虚可知.左脉滑者.血热也.遂以参、 各二钱.苓、术、归身、麦冬各一钱.牛膝、神曲、陈皮、黄柏各七分.甘草、五味各八分.煎服三十余帖.仍以龟板、参、 、黄柏各二两.熟地、萸肉、枸杞、杜仲、归、茯、牛膝各一两丸服.寻愈.
卢不远治浦江张二如.病脊膂痛.难于起拜.形伛偻.楚甚.卢诊之.谓曰.此房后风入髓中.骨气不精.故屈伸不利.用龟鹿四仙胶.服三月以填骨髓.佐透冰丹二十粒.以祛肾风.遂全愈.
祝茹穹治一人.患心重如千斤下坠.背弯不能直.每发时疼痛难忍.眼珠直出.舌俱咬啐.无药可疗.祝曰.此必打铜锡生理.终日用力.伤于饥饱.间以欲事.或因偷情为人所惊.精不得泄.用槌则弯背.惊则心血走.不泄则肾气逆.以气裹血.渗留胞络.遂成兹证究之.果打铜匠也.乃以麻黄、羌活各一钱.茯神、香附、归尾、赤芍各八分.甘草四分两剂发汗而心轻.再以熟大黄三钱.赤芍、槟榔、枳实、黄柏、黄芩各一钱.两剂便通而背直.服八味地黄丸一料.而用力生理如常时矣.
震按汪案养阴益气.卢案补精搜风.祝案汗下以通经.温纳以固肾.俱真实学问.非肤浅伎俩.尚有未备者.背属太阳.若暴痛则审其脉浮紧为伤寒.脉沉缓为寒湿.麻黄汤、羌活胜湿汤.可酌用也.脊系督脉.若久痛.则审其热而痛为阴虚.冷而痛为阳虚.麋茸六味鹿茸八味.可分用也.若肩背痛则兼肺经.腰背痛则兼肾经.又当各求其因而治之.更有胸与背互换作痛.项与背牵连作痛.背痛彻心.心痛彻背.散在诸书.均宜博览.
《灸法秘传》:背痛
太阳之脉行身之背,忽被风湿所侵,则背膂强痛,宜灸身柱则瘳。
身柱(见咳嗽。)
《普济方·针灸》:背痛
治胸背急。及胸中膨膨(资生经)。穴经渠 丘墟治背痛引头。穴附分治脊强。背尻骨重。穴昆仑治背恶寒痛。脊强。难俯仰。穴膈关 秩边 京骨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噎闷。穴膈俞。
治胸背痛。恶风寒。食不下呕吐。及胸胁胀满。穴意舍治背膊痛。胸中瘀血。肩背不得屈伸而痛。穴巨骨治背膊痛。穴魄户治背脊强急。穴神堂治胸背急。穴气户治气注背膊拘急。穴大椎治胸背拘急。穴承筋治胸背相引痛。穴不容治胸背拘急。胸满膨膨。穴经渠治痹走胸背痛。穴鱼际治背痹闷。肩膊间急痛。背气不能引顾。咳逆上喘。穴魄户治背中气上下行。脊背腹痛。穴胃俞治背痛俯仰不得。穴志室治背痛。穴巨阙(灸) 胸堂(灸)
治背偻如龟背。生时被客风拍着脊骨。达于髓所致。穴肺俞 心俞 膈俞(各灸三壮)
治温疟寒疟。背闷气满。腹胀气眩。及胸中痛引腰背。穴治胸背寒栗。穴列缺治胸胁彻背痛。穴云门王氏云。背疼。因作劳所致。技艺之人。与士女刻苦者。多有此患(士之书学。女之针指。
皆刻苦而成背痛矣)。色劳者。亦患之。晋之景公是也。惟膏肓为要穴。予尝于膏肓之侧。
去脊骨四寸半。隐隐微痛。按之则痛甚。谩以小艾灸三壮即不疼。他日复连肩上疼。却灸肩疼处而愈。方知千金方之阿是穴犹信云(予每遇热膏肓穴。所多出冷汗数年矣。因灸而愈)。
治肩臂急痛手不上头。灸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宛宛凹处。灸七壮便愈(此是劳家病。
宜检风条中)。
《万病回春》:背痛
脉∶经云∶洪而大脉促上紧者,肩背痛;沉而滑者,痰痛(方见后豁痰汤。)
□
背痛者,痰气之所聚也。
参合汤 治背心一点痛。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乌药 枳壳(麸炒) 僵蚕(炒) 川芎 白芷 麻黄 桔梗(去芦) 干姜(减半) 紫苏 香附 苍术(米泔浸) 羌活(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剂,生姜煎服。
□
肩背痛,不能回顾者,太阳气郁而不行也。
通气防风汤 治肩背痛,用风药以散之。
本(一钱) 防风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川芎(一钱) 蔓荆子(六分) 甘草(六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如身重腰沉、经中有寒湿,加酒浸防己一钱,轻者炮附子、重者炮川乌各五分。
豁痰汤 治肩背疼痛。
半夏(制) 栀子(炒,各一钱) 陈皮 海桐皮 枳壳(各八分) 桔梗 赤芍 苍术(制) 香附(各七分) 茯苓(去皮,六分) 川芎 姜黄(各五分) 甘草(二分)
上锉,生姜煎,食远热服。如痛甚,头剂加朴硝二钱。
《也是山人医案》:背痛
□
严(六○)背痛脊痛.此属督脉虚.
毛鹿角(三钱) 补骨脂(一钱) 茯苓(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淡苁蓉(二钱) 杞子(一钱五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沙蒺藜(二钱) 青盐(调入三分)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