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鼻衄

小儿五岁积热,一时血随气行,得热妄动,溢出于鼻,名曰鼻衄。古法主加减地黄汤(如生地、黄芩、黑栀、赤芍、白茅根),水煎温服。外用吹鼻散〔如炒黑栀仁、乱油发(等分), 存性,共为末〕,以些微吹鼻中即止。


〔真按〕鼻血不止,轻者先用灯芯浸水塞鼻,内以麦冬、生地等分,煎服足已。若积热过重,止而复衄者,则用生荷叶、生艾叶、柏子仁、山萸肉、丹皮、生地、莲肉、山药、泽泻,水煎服。外以炒黑栀、百草霜、 龙骨、京墨、牡蛎、血余灰,吹鼻即止。如用茅花水蘸湿蘸药,搽入鼻孔更妙。


鼻衄有表寒、里热之异。表寒者,伤寒不解,而闭热于经也,详伤寒门。里热者,阳明,而血为热迫也,宜犀角地黄汤主之。或阳明之热,不得下通,而反上壅者,宜《拔萃》犀角地黄汤,通其下而上自愈。


诸衄血家不可与白虎汤,虚者亦不可与。卒得之,腹痛而利者,但可温之。


罗谦甫云∶经历晋才卿,膏粱而饮,至春病衄,易医数四,皆用苦寒之剂,俱欲胜其热,然终不愈。而饮食起居,浸不如初,肌寒而时躁,言语无声,口气臭秽,恶冷风,而其衄之余滴,则未绝也。彼惟知见血为热,而以苦寒攻之,抑不知苦泻土,土,脾胃也,脾胃人之所以为本者。今火为病,而泻其土,火固未尝除,而土已病矣。土病则胃虚,胃虚则荣气不能滋荣百脉,元气不循天度,气随阴化,而无声肌寒也。粗工嘻嘻,以为可治,热病未已项彦章治一妇患衄三年许,医以血得热则淖溢,与泻心凉血之剂,益困,衄出数滴,辄昏去,六脉微弱,而寸为甚。曰∶肝藏血而心主之,今寸口脉微,知心虚也,心虚则不能主血,故逆而妄行,法当补心,兼养脾气。脾者,心之子,实则心不虚也。与琥珀诸补心药遂安。


按∶心虚补脾,即《千金》脾旺则气感于心之意。然补脾药未议及,窃谓当兼补脾阴,不当专补脾气也。


犀角地黄汤 易老云∶治鼻衄,此药为最胜。


犀角 芍药 丹皮(各一钱半) 生地(四钱) 甘草(五分)


水一盅半,煎八分服。《拔萃》加大黄、黄连、黄芩。


茅花汤


白茅花 水煎浓汁两碗,分二服,如无花,以根代之。


人参莲心散


人参(一钱) 莲子心(一分)


共为末,以水空心下二钱,以瘥为度。


一方∶莲子心五十个,糯米五十粒,为末酒调服,治劳心吐血。


发灰散 发灰(一钱) 人中白(炙研,五分) 麝香(研,一分)


用少许吹鼻中,立愈。


《元珠》鸡苏散


鸡苏叶 黄 生地 阿胶 白茅根(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桔梗 蒲黄(炒) 贝母(去心) 炙甘草(五钱)


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


麦门冬饮子 治脾肺虚弱,气促,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人参 麦门冬 当归(各五分) 五味子(五个) 黄 甘草 芍药(各一钱) 紫菀(一钱五分)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一方有生地,无甘草、芍药


赖佩瑜函询:“敝邑有孔某者,年二十许,自十四岁以来,得一鼻衄奇症,每逢月之上旬,七句钟时,其鼻血源源而来,投之截血诸药,终不能禁止其流,迨至次日,呼吸始通:衄血亦时来时止,三日后,其衄血自然而愈。测量其血,多至五磅有奇。察其病时病后,神识俱清,兼无别病。但此症自发生以宋,月累一月,毫无过期.诚世界最新发明之一大奇症也。所延医治,已阅百人.投诸药石,俱无效验。延至今春,邀余诊视,切其脉.大而且沉,察其面色,非象失血之人,兼无寒热烦咳,惟不得安眠。检前所服之方,不外泻心、地黄、柏艾等汤,均归无效。仆采择古今医书,研究斯症.皆系真阳不足之弊,故先拟服独参汤加附子五钱.连服数剂,至后月复作如前,再拟早服加减归脾汤,晚服黄土汤,至三阅月,衄复如是。其或药不对症欤?即或四五剂不能中病欤?究意是何理由,敢以质之高明家。”余答之曰:“《素问》谓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灵枢》谓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额中,下循鼻外,所生病者鼽衄。是衄病有厉胃者,胃为多气多血之乡,故宋多而无害。


考虫证,必月初其头上向,安知此衄之来,非即胃中忧虫为患,大约病者体必壮实.嗜浓厚,多湿热,郁蒸生虫,攻动其赢余之血,激而上冲,其不得安卧,亦胃不和之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观其积久,而面色如常。决非虚症,拟用生牛膝、姜炒竹茹、刺猬皮、山栀子、川楝子、法半夏、芜荑、琥珀等,稍加以大黄末、干漆末,逐月于病发时服之,或能渐减而愈。古本有胃蛊一症,用使君子、五谷虫、雷丸、厚朴以杀虫,但不见其变病为衄耳。


窃谓天地之大,无奇不有,阴阳之对待,有时而胜负迭乘,故有五不女之奇形,即有五不男之异禀,安知此人非有生以来,虽具乾健之体,实赋坤顺之性者乎?月事之来,上应乎月,下应乎潮,月初月上钩而潮生,月望月正,圆而潮盛,月属阴象,潮为阴质。仲秋阴气最足,故月最明而潮最大,女亦阴类.月事应之,世既有不月之妇人,安必无有月之男子,犹世有无须之男子,间有有须之妇人,倘询其阳道不举,可证我说之不尽无稽,但血与经,二而一者也,血以下行为顺,仍当用生牛膝、大黄、槐角等以导之,使从大肠出耳,从大肠出则不必复冶之矣,奇想也,而实由理想,姑附载之,以博诸公一粲。


〔大〕夫妇人鼻衄者,由伤动血气所致也。凡血气调和则循环表里经络,涩则不散。


若劳伤损动,因而生热,气逆流溢,入于鼻者则成鼻衄也。只有产后见衄者不可治。凡鼻衄虽多因热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气而得之者。曾治赵恭人鼻衄不止,诸治不瘥,召予治之,先用苏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浓煎白茅花汤,调服即止,次用芎归汤调理。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脉洪数。究竟云∶服丹药太过。遂用黄连、黄芩、大黄为末,水煎服之愈。(调服亦可。)


〔薛〕前证若热郁于胃经,用犀角地黄汤。若伏暑于内,用黄连香薷饮。若大怒血蓄于上,用小柴胡汤。若脾损不能摄血归源,用归脾汤。大凡杂证见血,多因阴分郁热,或内有所伤,皆属五志所动。经曰∶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仍与后证同用。一妇人经素不调,因怒衄血。此肝火炽盛,用加味小柴胡(热入血室。)加红花,二剂血止。又用加味逍遥散、(结核。)八珍汤(即八物汤,杂病虚劳。)兼服三十余剂,经行如期。一妇人郁结而患前证,用加味归脾汤,(即归脾加山栀、丹皮。)其血渐止,饮食渐进,用加味逍遥散,元气渐复,寒热渐止。后因怒仍衄,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伤寒太阳。)加芎、归、丹皮而愈。一妇人因劳衄血,服凉血之剂,更致便血。或以血下为顺,仍用治血。余曰∶此因脾气下陷而血从之,当升补脾气,庶使血归其经。不信,果血益甚。余朝用补中益气,(杂病劳倦。)夕用加味归脾而愈。此证用寒凉止血,不补脾肺而死者,多矣。


刺蓟散 治妇人鼻衄,血流不止。


刺蓟(二两) 桑耳 乱发灰 艾叶(各一两,炒) 生地黄(二两) 蒲黄(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无时。


伏龙肝散 治男子妇人五脏结热,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龙肝 生地黄(各一斤) 竹茹(一升) 芍药 黄芩 当归 川芎 桂心 甘草(各二两)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茹减三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千金方》无桂心。


《百问》有茅花汤,以白茅花浓煎饮之,立止。


一方 捣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饮之止。


又方 取生葱心塞鼻中即定。若因刺着并刀斧所伤,血不止者,并用之,立定。


又方 取釜底墨细研,入鼻中。


又方 取乱发灰细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 取龙骨为末,吹入鼻中立止。


四物汤加侧柏、生地黄,治虚热吐血甚效。若脾经血虚,须用四君加芎、归。若脾经气郁,须用归脾汤。若肝肾亏损,须用六味丸。若气血俱虚,须用十全大补汤。


犀角地黄汤主热郁不解,泛行经络,或流肠胃,随气涌泄,以致衄血、吐血,或为便血,并皆治之。若实热炽甚,加炒黄芩。若去血过多,或脾肺之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者,急用四君子汤。怀抱郁结者,用归脾汤。


枇杷叶散 治暑毒攻心,衄血呕血,或吐泻作渴。黄连香薷饮亦可。


〔郭〕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何?答曰∶阳明者,经脉之海,起于鼻,交 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产后气虚血散,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气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证,胃绝肺败,不可治。


《经验方》云∶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扎中指节上即止。无药可治,亦禳厌之一端也。


〔薛〕按胃脉侠口绕承浆,盖鼻准属脾土,鼻孔属肺金。诚胃虚肺损,气脱血死之证,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五钱,亦有得生者。


〔汪〕一妇产后,血逆上行,鼻衄口干,心躁舌黑,盖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二丸,童便化下,鼻衄渐止,下血渐通。



鼻为阳明之部,气血俱多之乡,冲任又附于阳明为经血之海,或邪盛于经遏热动血,或血虚于里阳旺迫血,皆能令人血出于鼻而谓之衄,衄久不止,天癸亦致涩少,且鼻为肺窍,火刑金者必兼咳嗽而渐甚。


●脉法


浮洪者邪盛于经,涩数者血虚于脏,虚数乃血为热迫,软数是血不归经。


●治法


邪盛于经者清之疏之,血虚于脏者滋之止之,血不归经补气摄血以引其归脏,血为热迫清热养血以吸其归经。


●用药


主以举轻古拜散,血热犀角地黄汤,血虚四物汤,血虚热上迫滋肝凉八味,经寒血上走白芍理阴煎,伤温黑膏法,分解伤寒建中汤加黄 。


●选方


加味举轻古拜散


治鼻衄,脉浮数者。


荆芥(一两,炒黑) 生地(五两) 黄芩(一两) 当归(二两) 白芍(一两,炒) 丹皮(一两)茜草(二两) 枳壳(六钱,炒黑) 甘草(六钱)


制为散,茅根汤下三钱(古方荆芥一味炒即名举轻古拜散)。


风热伤于营分致蕴热内迫而血动于经,故衄血而身热不解,天癸不调焉。黑荆疏风理血,生地壮水凉血,黄芩清热止血,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养血脉益营,丹皮平相火凉血,枳壳泻滞气以降下,茜草化滞血以止衄,生草泻火以缓其中也。为散以散之,茅根以凉之,俾风热外解,则经气清和而营血自固,鼻衄无不上,身热无不解,何天癸不渐调哉。风动迫血,一味黑荆亦可止。


凉八味丸


治相火鼻红脉虚尺旺者。


生地(五两) 萸肉(一两半) 泽泻(一两) 丹皮(一两半) 茯苓(一两半) 山药(三两,炒)黄柏(一两半,盐水炒) 知母(一两半,盐水炒)


制为末蜜丸,茅花汤下三五钱。


肾水不足相火上炎而血不能藏,故鼻衄淋漓,经血渐少将成损疾焉,生地壮水滋阴,萸肉涩精秘气,黄柏清湿热以坚肾脏,知母清燥火以益肾水,茯苓清肺气,山药壮脾阴,丹皮平相火以凉血热,泽泻利膀胱以降浊阴,蜜丸以润燥,金茅花汤以止衄血也,使肾水充足则相火退藏而阴血宁静,何有鼻衄淋漓经血渐少之患乎。


理阴煎


治阳虚血走,脉细数者。


熟地(五钱) 当归(三钱,醋炒) 炮姜(五分,盐水炒) 肉桂(五分,盐水炒)


水煎去渣温服。


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


治鼻鼽。穴神庭治鼻衄有疮。穴曲差治鼻衄。窒喘息不通。穴承灵 风池 风门 后溪治头热鼽衄。穴中脘(又云中脘主鼻间焦臭) 三间 偏历 厉兑 承筋 京骨 昆仑承山 飞扬 隐白治鼻中衄血不止。淋泺。穴京骨 申脉主衄血呕吐。穴 门治衄血剧不止。穴隐白治衄不止。穴涌泉主鼻不得息。及衄不止。穴水沟 天牖治衄血不止。穴天府针四分。


治鼻衄。穴上 后溪 风府治诸阳热气盛。衄血不止。穴哑门治衄血头重。穴通天治衄血不止。穴禾 兑端 劳宫治衄血。穴曲泉 隐白 阴 迎香治衄血。穴偏历 合谷 二间 昆仑 通谷治衄血喘呼。小腹痛。攻咽喉。穴曲泉疗衄血不止。穴太溪 隐白 风门 兑端 脑空疗鼽血有疮。穴禾疗鼽衄。穴攒竹治鼻出血不止。名脑衄。穴上星(灸五十壮)


徐德占教患衄者。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三壮。立定。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常人以绵勒颈后。尚可止衄、止血。灸决效无疑。


治脑衄。穴上星(灸五十壮)


王氏云。母忽患鼻衄。急取药与服。凡平昔与人服有效者。皆不效。因阅集效方云。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灸上星五十壮。尚疑头上不宜多灸。只灸七壮而止。如复作。再灸十四壮而愈。有人鼻常出脓血。后以予教灸囟会亦愈。则知囟会上星皆治鼻衄云。


治鼻衄。穴绝骨治衄血。穴前谷治温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膊内廉。痛不可俯仰。穴治鼻鼽。穴风门治衄时痒痒不止。灸足大指节。横理三毛中十壮。剧者百壮。衄不止。灸之瘥。并治阴卵肿又灸风府一穴四壮。不止。又灸或涌泉二穴。各一百壮。又以弓张弦向上。病患仰卧枕弦上。四体如常卧法。


治衄而下血。血流。取足太阳。大衄血。取手太阳。不已。刺腕骨下。不已。刺 中出血。


治鼻衄不止。穴合谷 内庭 哑门治鼻衄漏血不止。项后发际两筋间陷者中。三壮止(又云灸发际一穴。五七壮。麦粒大)。


治卒鼻衄。灸手大指端骨七壮。随衄左右。疗此壮数外。则立瘥。


治脉浮大。鼻中燥。如此必去血鼻衄。灸两臂中脉取止。取臂脉法。以鼻嗅臂。点其鼻所着处是穴。两臂皆尔。


郭稽中曰∶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何。答曰∶阳明者经脉之海,起于鼻交HT 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产后气虚血散,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黑气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症,胃绝脉败,不可治。经验方云∶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上即止,无药可治,亦禳压之一端也。(真良法也,当备之胸中,以待不时之用)


薛氏曰∶按胃脉挟口绕承浆,盖鼻准属脾土,鼻孔属肺金,谓胃虚肺损气脱血死之证,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五钱,亦有得生者。


汪石山治一妇人,产后血逆上行,鼻衄口干,心躁舌黑,盖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二丸,童便化下,鼻衄渐止,血渐通。(益母童便妙,治虚热)


李氏曰∶此产后虚热所致,犀角地黄汤救之。


加味参苏饮


人参(二两) 苏木(二两) 附子(五钱)


上锉,水煎服。(此治虚热亦良,热加童便更妙)


鼻衄者,经络热盛,迫血妄行于鼻者,为衄也。是虽热盛,邪犹在经,然亦不可发汗。经曰以桂枝、麻黄治衄,非治衄也,乃欲散经中邪气耳。其衄血固欲解,若衄不止而头面汗出,其身无汗,及发热,汗不至足者,难治。太阳证,衄血,及服桂枝汤后致衄者,为欲解,犀角地黄汤。无汗而衄,脉浮紧,再与麻黄汤。有汗而衄,脉浮缓,再与桂枝汤。节 曰∶此二者,盖为脉浮而设也。


若衄而成流者,不须服药,少刻自解。若点滴不成流者,必用服药无疑。经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俗人以血为红汗,厥有旨哉!衄家不可大汗,汗之必额上陷,脉紧,目直视不能 ,不眠,芍药地黄汤。阳明漱水不欲咽,犀角地黄汤。衄而烦渴欲水,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石膏汤。若少阴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耳、目中出,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当归四逆汤是也。


经络热盛,迫血妄行,出于鼻者,为衄血也。是虽热,其邪尤在经,然亦不可发汗。经曰以桂枝、麻黄治衄,非治衄也,乃欲散其经中邪气耳。衄血故为欲解,若衄不止而头汗出,其身无汗,及发热,汗不至足者,又为恶证,当明辩之。


太阳证衄血及服桂枝汤后致衄者,为欲解也,属犀角地黄汤;衄不止。茅花汤。无汗能食者,即欲衄,黄芩汤。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 ,不得眠,芍药地黄汤。


阳明病,渴欲漱水不咽者必衄,黄芩芍药汤。


不因下而自利加衄者,麻黄升麻汤。脉浮大,欲发热,下利,鼻衄干呕者,黄芩芍药。衄,烦而后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石膏汤。


少阴病,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或自目出,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当归四逆汤,仍灸太溪、三阴交、涌泉。一法用黑锡丹。


论曰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盖木克土者也,脾土热气移于肝木,则神魂惊而血行不由其道,肺主气,开窍于鼻,血随气上,今既妄行,故出于鼻窍而为衄也。


治鼻衄。伏龙肝汤方


伏龙肝 细辛(去苗叶各半两) 芎 (一分) 桂(去粗皮) 白芷 干姜炮 芍药 甘草(炙锉)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酒一盏,煎至七分,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去滓温服,日三。


治鼻衄。蒲黄散方


蒲黄 柏子仁研 当归切焙 阿胶炙燥 棕榈烧存性研 乱发灰研各一钱


上六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生藕节自然汁调下,如肺损吐血,用地黄自然汁调下,肠风下血,用樗根皮煎汤调下,妇人带下,艾汤调下。


治邪热上攻,鼻衄烦闷,比金丸方


郁金(雪水煮令透切曝干一两) 紫石英 白石英 白茯苓(去黑皮) 水银(各一分)黑铅(半分


上八味,除沙子外,捣研为末,用黄牛胆汁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煎甘草汤放冷磨下。


治鼻衄睡黄散方


恶实(一两半) 雄黄(研) 马牙消(研) 甘草(生锉各半两) 牛黄(研一钱)


上五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用猪胆汁与新汲水调下,相次便睡,微有汗出为效,如时气黄发舌胀咽喉肿,及热极者,如前法斟酌多少服。


治鼻衄 鼻方


驼粪


上一味,不以多少,用新藏瓶一个,打开底,入粪在内,烧成灰,取出研细,用麝香少许研匀,随衄血鼻 之。


治鼻衄。防己散方


防己(生用三两)


上一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新汲水调下,老人小儿酒调一钱匕,服更用热汤调少许,鼻中 气,佳。


治鼻衄。乌沙散方


细烟香墨(二两)


上一味,为细散,每服一钱匕,腊茶清调下。


治鼻衄。地金汤方


生干地黄(焙) 生干藕节(各二两)


上二味,细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治肺壅鼻衄。玉尘散方


白面 箬叶灰(各三钱)


上二味,研令匀,分为二服,食后,井华水调下。


治鼻衄。吹鼻方


百叶石榴花


上一味,捣罗为细末,每用少许,吹鼻中。


治鼻衄札耳方


延胡索


上一味捣罗为末,用绵裹札耳内,左衄札右,右衄札左,左右俱衄,则两耳俱札。


治鼻衄。贴鼻方


鹿角胶(不以多少)


上一味,以沸汤浸软,贴鼻坳上,更以酵面调令稀稠得处若左窍出血则涂右边右窍出血则涂左边。


治鼻衄,贴背膏方


京三棱(大者一枚)


上一味,以湿纸裹,于慢火中煨熟。乘热椎碎、捣罗为细末。醋者面调糊,贴背第三椎


上。


治鼻衄。克效汤方


甘草(炙锉) 桑耳(焙各三分) 枳壳(去瓤麸炒) 大黄(锉炒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槐实(炒各一两半) 白芷 鸡苏叶 百合 黄 (锉) 白前 连翘 槟榔(锉各一两) 姜黄(二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鼻衄方


烧乱发灰(一钱) 人中白(半钱) 麝香(一字)


上三味,合研匀,吹少许入鼻中,立效又方:羊胫炭皮(拍碎炒令通赤一两) 伏龙肝(半两) 麝香(一钱)


上三味,细研如粉,每服二钱匕,冷水调下。或研小蓟汁调下亦得。


治肺积热极,衄血吐血。方


黄明胶末一钱 桑叶末二钱 伏龙肝末一钱半


上三味,研匀为散。糯米饮、调下二钱匕。


治鼻衄。刺蓟汤方


大蓟根一两 相思子半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


治鼻衄血。葱白汁方


葱白


上以一握捣绞取汁,投酒少许,点三两滴入鼻瘥。


鼻衄者.鼻中出血也.由肺经血热妄行.治宜凉血.然凉血必先清气.气清血自归经矣.如枳壳、连翘清之.薄荷、玄参散之.蒲黄、京墨、茅根止之.再如羚羊清肺散、生地麦冬饮、加味生脉散.皆对症药也.如夏月脉虚身热.大汗口渴者.暑热所逼也.黄连香薷饮清之.外用青绵线扎两手中指根.再用毛边纸折十余层.水湿透.贴百会穴.以熨斗熨之.或再用好暖酒十数碗盛盆内.踏两足浸之.或捣大蒜于两足心涂之.再神塞丸塞之.再以倾银紫土新罐为末.烧酒调敷囟门.立止.


羚羊清肺散 治衄血.及吐血咳血.


羚羊角 银柴胡 黄连 玄参 石膏 地骨皮 栀子 归身 白芍 川芎 生地 蒲黄(各一钱)


芦荟 甘草(各五分) 藕节(三个)


用白茅根四两捣烂.入水一碗.和.绞去渣.取茅根汁一碗.入药煎七分.加童便一钟.食后服.


加味生脉散 治衄血.


麦冬(五钱) 人参(二钱) 五味子(一钱) 姜炭(三分)


用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亦可代茶.


伏龙散 治衄血.并血崩.


伏龙肝(即柴灶中心烧红土也)


为末.每用二钱.冷水调服.即止.


黄连香藿饮


香薷 浓朴(姜炒) 白扁豆(炒) 黄连(姜汁炒)


用水煎熟.冷服.


生地麦冬饮 神塞丸(俱见耳部)


以水金散煎服,外用龙骨末吹入,立止。


大麻风(烂溃不堪者、初起未烂,治法同效。)


用粗如酒杯之蛇一条,竹刀破腹去杂,切寸段,取瓦放于炭火上,以蛇段竖放瓦上。跌倒者系无毒之段,弃之不用;不倒者有毒,用炙存性,磨粉拌入饭内。觅通身白毛鸭一只与食,次日鸭毛尽脱,以鸭杀之,石锅内煮烂,匀作四五日食。凡吃鸭第一顿,其肿者更肿,第二三顿收小,吃完愈。


马曰∶麻风忌蛇忌酒,此方万不可用。另附方。


治鼻衄不止 用黄药子为末,每服二钱匕,薄荷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面二匙服。


治鼻衄 用萱草研汁一盏,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兼治酒黄胆、沙淋。种萱草令人欢乐无忧,怀妊妇人佩其花生男,故又名宜男。


又方 用白芨末,津调,涂山根上立止。


又方 用青葙子汁,灌鼻中。


治鼻衄及膈上盛热 用干地黄、薄荷等分为末。冷水调下。


治人少小鼻衄,小劳辄出 用桑耳炒焦为末。若发,以一杏仁大塞鼻,数度即可。


治鼻衄 用乱发烧灰,研细,水调方寸匕服及吹鼻中。


又方 用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饼如钱大,浓一豆许。左鼻出贴左脚心;右鼻出贴右脚心;两鼻出贴两脚心。血止,即以温水洗之。


又方 用糯米炒黄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


又方 用 皮烧灰,绵裹半钱,塞鼻中或以末吹鼻。


又方 用冷水调面浆服之。


又方 用飞罗面二钱,盐一钱,新汲水调下。


又方 用马鞭草一握捣烂,冷水半碗,逗取汁饮即止。


又方 用生姜自然汁磨好墨,滴鼻中。


又方 用栀子烧灰存性,为末,以筒吹鼻内;下血不止者,水调服亦愈。


又方 用青蒿内鼻中;或用纸丸儿,右衄塞左耳,左衄塞右耳。


又方 用黄葵子为末,新汲水调二钱下。


又方 用棕榈皮烧灰,随左右鼻搐之。


又方 用驴粪烧灰,为末,吹鼻内。


又方 用枯白矾、白龙骨各半两,麝香半字为末,和匀。每用一字,先将冷水洗净鼻内血涕,然后吹药;或以湿纸蘸药入鼻内尤妙。


又方 用茜草根、艾叶各二两,乌梅肉半两,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乌梅汤下。


又方 用甘草、黄芩、芍药各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又方 用生地黄三五斤,捣取汁服;如不暇取汁,使患者生嚼吸汁及用塞鼻,须臾血止。


又方 用生鸡苏五分,香豉二分,同研,搓如枣核大,纳鼻中。


又方 用葱白一握捣汁,入酒少许,抄三两滴于鼻中瘥。


治鼻中出血不止 用草决明捣汁三合,灌鼻中或分饮亦得。


治鼻衄 用青蒿绞汁,服之极验。并治疥瘙痒、恶疮。杀虫除热明目。三伏内每遇庚日日未出时采一握,挂于宅庭,可以辟邪气。


又方 用茆花塞鼻中;浓煎汤服,大能止血。


又方 用萝卜汁、酒各半盏和匀,温热服。


又方 用香附子为末,妇人发烧灰,研匀,汤调方寸匕服。


又方 用郁金为末,煎茆花汤调服。


又方 用车轮上垢腻为丸,塞鼻孔中。


鼻衄一证,与吐血不同。吐血者,阴分久亏,龙雷之火犯肺,日受熏灼,金气大伤,其来也由渐,其病也最深,故血从口出,而不从鼻出。鼻衄之证,其平日肺气未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穴,火性炎上,逼血上行,故血从鼻出,而不从口出。每见近来医家,因方书犀角地黄汤条下,有统治吐血、衄血之语,一遇鼻衄,即以犀角地黄汤治之,究竟百无一效,此其弊在拘执古方,不明经络。盖犀角地黄,多心肾之药,用以治肝肺,宜其格不相入矣。予自制豢龙汤一方,专治鼻衄,无不应手而效,数十年历历有验,可知医道当自出手眼,辨证察经,不可徒执古方也。


豢龙汤(自制)


羚羊角(一钱五分) 牡蛎(四钱) 石斛(三钱) 南沙参(四钱) 麦冬(一钱五分青黛少许拌) 川贝母(二钱去心研) 夏枯草(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黑荆芥(一钱)薄荷炭(一钱) 茜草根(二钱) 牛膝(二钱) 茅根(五钱) 藕(五大片)


鼻为肺窍.鼻根上接太阳经脉.鼻孔下夹阳明经脉.内通于肺.以司呼吸.乃清虚之道.与天地相通之门户.宜通不宜塞.宜息不宜喘.宜出气不宜出血者也.今乃衄血何哉.金匮谓热伤阳络则衄血.热伤阴络则便血.阴络者.谓躯壳之内.脏腑油膜之脉络.内近肠胃.故主便血.阳络者.谓躯壳之外.肌肉皮肤脉络之血.从阳分循经而上.则干清道.而为衄也.然则阳络者.太阳阳明之络脉也.盖太阳阳明.统走人身躯壳之外.阳络之血.伤于太阳者.由背上循经脉.至鼻为衄.仲景所谓春夏发太阳者是也.伤于阳明者.由胸而上.循经至鼻.仲景所谓秋冬发阳明者是也.今分两条论之.


太阳主开.春夏阳气.本应开发.若一郁闭.则邪气壅而为衄.其证鼻塞头痛.寒热昏愦.或由素有郁热应春夏开发之令而动.或由风瘟暑疫.攻发而动.又有伤寒失汗.邪无出路.因由血分泄而为衄.此名红汗.乃邪欲自愈.医者不可不知.然即红汗论之.可知太阳之气.不得泄于皮毛.则发为红汗.即可知太阳之热.不得发越于外者.必逼而为鼻衄也.皮毛者.肺之合.太阳之气.外主皮毛.内合于肺.鼻又为肺之窍.欲治太阳之衄者.必以治肺为主.观伤寒论.治太阳.用麻杏理肺.则知治肺即治太阳矣.法宜清泻肺火.疏利肺气.肺气清.则太阳之气自清.而衄不作矣.风寒外来.皮毛洒淅无汗者.麻黄人参芍药汤如肺火壅盛.头昏痛气喘.脉滑大数实者.人参泻肺汤.加荆芥粉葛蒲黄茅根生地童便.久衄血虚.用丹溪止衄散.加茅花黄芩荆芥杏仁.以上数方.鼻塞者.俱加麝香黄连.盖风寒杂证.鼻塞多是外寒闭之.此证鼻塞者尤多.乃是内火壅之.如用羌活.则鼻愈塞矣.故用黄连麝香.以开火之闭.衄血既止.宜多服止衄散原方.及六味地黄汤以收功.又有肾经虚火.浮游上行.干督脉经而衄血者.必见腰痛项脊痛.头昏足厥冷等证.所以然者.肾经虚火上行故也.宜用止衄散.去黄 .加碎补牛膝续断粉葛鹿角尖童便元参治之.盖督脉丽于太阳.故以治太阳者.兼治督脉.亦犹冲脉丽于阳明.而以治阳明者.兼治冲脉也.太阳为少血之经.督脉乃命元之主.其血均不可损.衄止后.即宜用地黄汤.加天冬阿胶血余五味以补之.


阳明.主阖秋冬阴气.本应收敛.若有燥火伤其脉络.热气浮越.失其主阖之令.逼血上行.循经脉而出于鼻.其证口渴气喘.鼻塞孔干.目眩发热.或由酒火.或由六气之感.总是阳明燥气.合邪而致衄血.盖阳明本气原燥.病入此经.无不化而为燥.治法总以平燥气为主.泻心汤.加生地花粉枳壳白芍甘草.或用犀角地黄汤.加黄芩升麻.大解热毒.鼻衄止后.宜用玉女煎.加蒲黄以滋降之.再用甘露饮多服以调养之.肆饮梨胶藕汁莱菔汁白蜜等.皆与病宜.


以上两条.治法各异.然鼻总系肺经之窍.血总系肝经所属.故凡衄家.目必昏黄.仲景云.目黄者衄未止.目了慧者.其衄已止.以肝开窍于目.血扰肝经.故目黄也.治宜和肝.而其血犯肺窍出.又宜和肺.今且不问春夏.不分秋冬.总以调治肝肺为主.生地黄汤治之.服后衄止.再服地骨皮散以滋之.盖不独衄血宜治肝肺.即一切吐咯.亦无不当治肝肺也.肝主血.肺主气.治血者必调气.舍肝肺而何所从事哉.


又凡衄血.久而不止.去血太多.热随血减.气亦随血亡矣.此如刀伤.血出不止.则气亦随亡.而血尽则死也.急用独参汤救之.手足冷.气喘促.再加附子.以引气归根.如其人鼻口黑黯.面目茄色.乃血乘肺脏之危候.缓则不救.二味参苏饮治之.此等危证.在所不治.用参苏饮.亦理应如是救济耳.其效与否.非敢期必.按病在肠胃者.药到速.病在经脉者.药到缓.衄血病在经脉.兼用外治法.亦能取急效.用十灰散塞鼻.并吞咽十灰散.为极稳妥.或用人爪甲. 为末.吹鼻止衄.或用壁钱窠塞鼻.取其脉络以维护之.龙骨吹鼻.能干结血孔免衄.白矾吹鼻.性走窜截血.醋和土敷阴囊.囊为肝所属.肝主血.敷囊以收敛肝气.则肝血自止.上病取下.治尤有理.鳝血滴鼻中.鳖血点鼻.温水浸足.使热气下引.捆病患中指.用湿纸贴脑顶.熨斗熨纸令干.乃汤熨取火之法.数者或效或不效.备录其方.以资采择.


衄家不可发汗.汗则额陷.仲景已有明禁.以此例推.可知一切血证.均不宜发汗.医者慎之.虽与吐咳诸证不同.然其为血一也.宜参看各门.庶治之百不失一.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活人》云∶衄后脉浮者,宜麻黄汤。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麻黄汤,宜黄芩芍药汤。)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不大便,头痛有热,若小便赤者,承气汤也。若小便清而衄者,桂枝汤也。(论见发汗。)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无汗而衄者,愈也。(论见发热。)


太阳病,以火劫发汗,血气流溢,失其常度,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论见头汗。)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出,或从目中出者,难治。(论见欲寐。)动气发汗,则衄而渴,饮水就吐。(论见动气。)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阳明胃实口燥,但欲漱水不咽者,必衄也。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瞬,不得眠。(衄忌发汗者,为无脉。若浮紧身疼发热恶寒之症,宜发之。)



〔汤〕地黄汤 治荣中热,及肺壅,鼻血生疮,一切丹毒。


生地 赤芍药 当归 川芎(各等分)


上 咀,水煎去渣,量大小加减服。如鼻衄,临熟入生蒲黄少许。生疮,加黄 等分。丹毒,加防风等分。同煎,累验。


春冬衄者,用生地黄研取汁,加生蒲黄少许,砂糖井花水浸,服之愈。秋夏衄者,用车前草一握。洗净,同生姜一处研取汁,入生蜜一匙,先拌渣塞鼻,次用新汲水和蜜,并车前草、生姜汁饮之,即愈。


又方 生萝卜取根捣自然汁,仰头滴入鼻管中,即止。次以新汲水和蜜、萝卜汁饮之,良。


清臣曰:血从鼻出,多由肺不收藏,但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宜清,虚火宜温。若概以为实火而单用芩连犀角,未有能奏效者也。


实火饮冷恶热,黄连解毒汤加竹心、车前。或犀角地黄汤加芩、连、麦冬。


虚火饮热恶冷,收血汤:二地、当归、黄芪各一两,焦芥、炮姜、侧柏炒、山漆各三钱。或益火丹:人参、焦术、熟地、当归、炮姜、附子、泽泻、牛膝、炙草。


上热下寒格阳衄血,镇阴煎或八味丸加牛膝、五味。


久衄不止,茅花汤:生地、当归、白芍、木通、辛夷、焦芥、茅花,服后仰卧,立止。或栀仁、白芷、煆存性,研末吹鼻立止。


衄行清道,经藏之血也,多由督脉而上出。经藏之气通于鼻,故其血之溢者,亦出于鼻。张景岳曰凡鼻衄,必自山根以上,睛明之次而来。而睛明一穴,乃小肠、膀胱、胃、阴跷、阳跷五经之会,皆能为衄。又冲脉为十二经之血海,其上俞出膀胱经之大杼,下俞出胃经之气街,膀胱、胃二经血至,则冲脉之血亦至,而十二经之血无不至矣。所以血衄之微者,不过一经之近,甚者通身之血尽出。旧谓衄出于肺,岂其然哉?《准绳》云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宜茅花汤调止衄散。嵩 云∶不甚者,以水纸搭鼻衡,或以凉水拊项后即止。甚者犀角地黄汤,对症之药。又黄芩、白芨各二两,水丸,治久衄,神效。(犀角下入肾,由肾脉上通鼻脑故也。


胃衄者亦可用,以胃脉亦上入鼻也。故火郁阳明致衄者,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以升麻阳明药也。)


鼻衄因受外感,内有伏火。为疟为单热,数日后忽鼻衄如注。此邪入血分,欲借血而泄,名为红汗。徒伤血分,不及正汗远甚,治须清疏中佐凉血之品。有少年磕伤成病,每逢烦劳即发,宜当归补血汤,加生地炭、牛膝炭、荆芥炭,陈皮、归身,亦须炒黑,方能止血,免助火也。有心肺火炎,犀角地黄汤亦可用。


茅花汤(《活人》)


茅花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止衄散(《得效》)


黄 (六钱) 赤茯苓 白芍药 川当归 生地黄 阿胶(各三钱)


上为细末,食后黄 汤调服二钱。


理中汤(见霍乱。) 小建中汤(见伤劳倦。)


三黄补血汤(东垣)


熟地黄(二钱) 生地黄(三钱) 当归 柴胡(各一钱半) 白芍药(五钱) 川芎(二钱) 牡丹皮升麻 黄 (各一钱,补之,治血溢者上竭)


上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五沸,去渣温服,食前。


两手脉芤,两头则有,中间全无而虚曰芤。血至胸中,或衄血、吐血,犀角地黄汤主之。


犀角地黄汤(《活人》) 易老云∶此药为最胜。


犀角(如无以升麻代之) 芍药 生地黄 牡丹皮上 咀,水煎服。


热多者,加黄芩。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无热也,不用黄芩。升麻与犀角性味主治不同,以升麻代之,以是知引入阳也,治疮疹太盛。如元虚人,以黄芩芍药汤主之。


(黄芩芍药汤,用黄芩、芍药、甘草。一方,加生姜、黄 ,治虚家不能饮食,衄血吐血。)


芎附饮(《三因》)


川芎(二两) 香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茶汤调服。


一字散(《济生》)


雄黄 细辛(各半两) 川乌尖(生,五个)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姜汁、茶芽煎汤,不拘时调服。


四物汤(见虚劳。) 养正丹(见气。) 八味丸(见虚劳。) 肾着汤(见伤湿。) 五苓散(见消瘅。)


金沸草散(见嗽。)


黄 芍药汤(东垣) 治鼻衄血,面多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黄 (一两) 甘草(炙,二两) 升麻(一两) 葛根 羌活(各半两) 白芍药(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六脉细弦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血养血,以甘温滑润之剂佐之即愈,此脱血伤精气之证也。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脉也。此因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泻火与气,以坠浮气,以辛温微苦峻补其血,再用三黄补血汤。


茯苓补心汤(《三因》)


木香(五分) 紫苏叶 干葛 熟半夏 前胡(去苗) 茯苓(去皮。各七分) 枳壳(去穣,麸炒)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五分) 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当归(各一钱)


姜五片,枣一枚,水二盅,煎一盅,食远温服。


生料鸡苏散(《玄珠》) 治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用黄丹吹入鼻中,乃肺金受相火所制然也。


鸡苏叶 黄 (去芦) 生地黄 阿胶 白茅根(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桔梗 蒲黄(炒)贝母(去心) 甘草(炙。各五钱)


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


苏合香丸(见中风。)


小乌沉汤(《和剂》) 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


乌药(去心,十两) 甘草(炒,一两) 香附子(沙盆内淅去毛皮,焙干,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黑神散(《和剂》)


黑豆(炒,半升,去皮) 干熟地黄(酒浸) 当归(去芦,酒制)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炙)芍药 蒲黄(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半盏,童子小便半盏,不拘时,煎调服。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 十全大补汤(见虚损。)


地黄散(《元戎》) 治衄血往来,久不愈。


生地黄 熟地黄 地骨皮 枸杞子上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无时。


〔大〕夫妇人鼻衄者,由伤动血气所致也。凡血气调和则循环表里经络,涩则不散。


若劳伤损动,因而生热,气逆流溢,入于鼻者则成鼻衄也。只有产后见衄者不可治。凡鼻衄虽多因热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气而得之者。曾治赵恭人鼻衄不止,诸治不瘥,召予治之,先用苏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浓煎白茅花汤,调服即止,次用芎归汤调理。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脉洪数。究竟云∶服丹药太过。遂用黄连、黄芩、大黄为末,水煎服之愈。(调服亦可。)


〔薛〕前证若热郁于胃经,用犀角地黄汤。若伏暑于内,用黄连香薷饮。若大怒血蓄于上,用小柴胡汤。若脾损不能摄血归源,用归脾汤。大凡杂证见血,多因阴分郁热,或内有所伤,皆属五志所动。经曰∶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仍与后证同用。一妇人经素不调,因怒衄血。此肝火炽盛,用加味小柴胡(热入血室。)加红花,二剂血止。又用加味逍遥散、(结核。)八珍汤(即八物汤,杂病虚劳。)兼服三十余剂,经行如期。一妇人郁结而患前证,用加味归脾汤,(即归脾加山栀、丹皮。)其血渐止,饮食渐进,用加味逍遥散,元气渐复,寒热渐止。后因怒仍衄,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伤寒太阳。)加芎、归、丹皮而愈。一妇人因劳衄血,服凉血之剂,更致便血。或以血下为顺,仍用治血。余曰∶此因脾气下陷而血从之,当升补脾气,庶使血归其经。不信,果血益甚。余朝用补中益气,(杂病劳倦。)夕用加味归脾而愈。此证用寒凉止血,不补脾肺而死者,多矣。


刺蓟散 治妇人鼻衄,血流不止。


刺蓟(二两) 桑耳 乱发灰 艾叶(各一两,炒) 生地黄(二两) 蒲黄(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无时。


伏龙肝散 治男子妇人五脏结热,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龙肝 生地黄(各一斤) 竹茹(一升) 芍药 黄芩 当归 川芎 桂心 甘草(各二两)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茹减三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千金方》无桂心。


《百问》有茅花汤,以白茅花浓煎饮之,立止。


一方 捣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饮之止。


又方 取生葱心塞鼻中即定。若因刺着并刀斧所伤,血不止者,并用之,立定。


又方 取釜底墨细研,入鼻中。


又方 取乱发灰细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 取龙骨为末,吹入鼻中立止。


四物汤加侧柏、生地黄,治虚热吐血甚效。若脾经血虚,须用四君加芎、归。若脾经气郁,须用归脾汤。若肝肾亏损,须用六味丸。若气血俱虚,须用十全大补汤。


犀角地黄汤主热郁不解,泛行经络,或流肠胃,随气涌泄,以致衄血、吐血,或为便血,并皆治之。若实热炽甚,加炒黄芩。若去血过多,或脾肺之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者,急用四君子汤。怀抱郁结者,用归脾汤。


枇杷叶散 治暑毒攻心,衄血呕血,或吐泻作渴。黄连香薷饮亦可。


〔郭〕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何?答曰∶阳明者,经脉之海,起于鼻,交 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产后气虚血散,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气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证,胃绝肺败,不可治。


《经验方》云∶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扎中指节上即止。无药可治,亦禳厌之一端也。


〔薛〕按胃脉侠口绕承浆,盖鼻准属脾土,鼻孔属肺金。诚胃虚肺损,气脱血死之证,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五钱,亦有得生者。


〔汪〕一妇产后,血逆上行,鼻衄口干,心躁舌黑,盖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二丸,童便化下,鼻衄渐止,下血渐通。


神庭等、主鼻鼽.(千见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疮.(见鼻塞.)承灵、(铜同.)


风池、风门、 、后溪、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间、偏历、厉兑、承筋、(铜同.)


京骨、昆仑、承山、飞扬、隐白、主头热鼽衄.京骨、(铜同.)申脉、主衄不止.淫泺.门、主衄血呕血.隐白、委中、主衄血剧不止.涌泉、主衄不止.水沟、天牖、主鼻鼽不得息.及衄不止.(甲乙)天府、治衄血不止.针四分.(铜)上 、后溪、风哑门、治诸阳热气盛.衄血不止.通天、治衄血头重.禾 、兑端、劳宫、治衄血.曲泉、隐白、 、(见肩背痛.)阴 、迎香、治衄血.(见 肉.)偏历、合谷、上间、(明下同.)昆仑、通谷、(见目眩.)治鼽衄.曲泉、治衄血喘呼.小腹痛攻咽喉.大溪、(见唾血.)隐白、(见腹胀.)风门、(见涕出.)兑端、脑空、疗衄血不止.禾、(见鼻涕.)疗鼽衄有疮.(明)攒竹、疗鼽衄.(下见头风.)巨 、疗鼻准上肿痈痛.(见口 .)治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灸上星五十壮.(集效)徐德占教衄者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三壮.立定.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常人以绵勒颈后.尚可止衄.此灸决效无疑.(良)脑衄.灸上星五十壮.(千见唾血.)


执中母氏忽患鼻衄.急取药服.凡平昔与人服有效者皆不效.因阅集效方.(本出千金.)云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灸上星五十壮.尚疑头上不宜多灸.只灸七壮而止.次日复作.再灸十四壮而愈.有人鼻常出脓血.予教灸囟会亦愈.则知囟会上星皆治鼻衄云.鼻衄等、灸绝骨.(千见上气.)前谷、治衄血.(铜见咳.) 、治温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膊内廉痛.不得俯仰.风门、治鼻鼽(见伤寒.)衄时痒痒.便灸足大指节横理三毛中十壮.剧者百壮.衄不止灸之.并治阴卵肿.(千)又灸风府一穴四壮.不止、又灸.或灸涌泉各百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