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回春录》:便秘
沈东屏,年逾八秩,患腹胀便秘。孟英诊曰∶耄(古称九十岁)年脉实。天畀(作给予解,此处引申作先天秉赋解)独浓。症属阳结,法宜清火。予∶西洋参 石膏 白芍 知母 花粉 桑皮 橘皮枳壳 甘草,送更衣丸,四剂而愈。设投别药,势必迁延而败(然而即使被误药而败),人亦谓其天年之得尽,断不料其药治之误也。后四年,始殁。
夏间,王湘筠明府,因食肉病胀。医谓老年气弱火衰,辄投温补。直至腹如抱瓮,始延孟英视之。弥留已极,不可救药矣。
□
高氏妇,因戒鸦片(烟)而服外洋丸药,诸无所苦,惟便秘不通。医治两月,迄不能下。仍能安谷,而面赤龈胀欲挑。每以银针嵌入齿缝,而拔出时银色已如煤黑。孟英诊脉,滑数。与∶犀角 石膏 (芒)硝 (大)黄升麻 蜣螂为剂,和以鲜银花汁一杯,服后,夜间登圊三、四行,而病去及半,再与清解化毒而痊。
□
黄履吉,患痛(呕)吐,孟英已为治愈。仲冬复发,他医药之,已七日不进谷矣。二便秘涩,形肉遽消,再托孟英诊之。与∶旋(复) 赭(石) (竹)茹 (茯)苓 (吴)萸 (黄)连 柿蒂 楝(实) 延胡等药,一剂知,三剂愈。
《续名医类案》:便秘
(徐仲光治。)
一痘,十九岁,标点时,便秘至十二朝不行,口渴狂躁,左尺脉浮大,此阴不足而津液竭也,用参、冬、归、地、知、杞、枳壳、菟丝子而便利。
一痘后,食粽便结,痛不可按,手足搐搦,大柴胡汤加酒曲二钱而行。
一痘后,身热便秘,此余毒结大肠也,以解毒汤治之而愈。
一痘后,身热便燥,此辛热耗液,润燥汤愈。
一十五岁,血热毒重,痘十八朝,忽小便不利,欲解不能,起倒竟夕,闻其大便已阻而不行者四日矣。此有燥屎结于幽门,后窍不通,故前窍亦闭。进以汤药,则小便益急而不能出,痛苦极矣。且药力未能达于至阴之下,因用胆导法,须臾二便皆通。
一痘正出而小便秘,此气为火食也,导赤散加疏解药而愈。
一痘泄泻溺涩,此阴阳不分,五苓散加车、通而愈。
一痘,阴阳分而小便少,此脾肺虚也,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而愈。
一痘溺涩,为阴虚火炎烁肺,六味地黄丸加冬、味而愈。
一痘后小便赤色,知热在膀胱,导赤散加栀、苓、车前、竹叶、灯心而愈。
一痘后小便不利,用五苓而愈甚,阴囊渐肿。此阴虚而渗利之,复损其阴也。六味地黄丸加肉桂、车前,又补中益气调理愈。(六味丸最为此症的对之药,既系阴虚,何取乎补中益气?)
一老医有孙,痘既脱痂,少腹胀,小便不通。众谓痘后余毒,用利水解毒,愈胀。老医忽悟曰∶此脾虚下陷也,痘后无实症,土坚则水清。人参一两,大枣五枚,生姜五片,煎服愈。(《广笔记》。)
万密斋治庠生余光庭,年十九岁,染痘发热,五日不出,三日未更衣,脉细而数,虽有下症,元气怯弱,不可下也。以胆导之不得通,病者烦躁,因思发热日久,毒流其中,燥粪闭塞肛门,大肠干枯,气不得行,血不得润,胆导力小,故不能通也。自立一法,取猪尿脬一枚,以猪胆汁半杯,清油半杯,蜜半杯,三物和匀入脬中,如作胆导法,取下燥屎二十余枚,气通热解,神清痘出。此法外意也。(虞天民亦有此法。)
胡氏子出痘,乍热乍退,足冷,数日不大便,先出者犹是红点,亦不起发,此逆症也。或曰∶热微毒亦微,热甚毒亦甚,今热不甚,顺症也。曰∶不然,痘本火毒,待热而发,如发热而不烦不渴,大小便如常,精神清爽者,此热在表,无邪毒,火发越而痘易出易靥也。若烦躁不安,大小便艰,昏昏喜睡,此毒火内蕴,不得发越,表热虽微,内热则甚。今乍热乍退者,毒火来往也;大便不通者,毒火郁遏也;见红点而不起发者,毒火陷伏也;足冷者,火极兼水化,谓之逆冷也。彼不以为然,次日红点俱没,烦躁转甚,犹谓此内收也。翌日死。
《也是山人医案》:便秘
仲(八岁)据述平昔.每更衣努苦.粪坚若弹丸.加之病后.胃津干涸.腑火.传导阴液愈耗.阳气愈升.而大便愈秘.宜清润以柔药和阳.
鲜生地 麦冬 柏子仁 清阿胶 大麻仁 茯神 川斛□
穆(三三)脉涩.下焦气钝血燥.便难.进通幽方.
咸苁蓉 细生地 郁李仁 柏子仁 大麻仁 牛膝 当归□
毛(六一)年高脉伏.瘀热在营.血燥便难.进通幽法.
归尾(一钱五分) 柏子仁(二钱) 郁李仁(一钱) 桃仁(一钱) 松子仁(三钱) 大麻仁(一钱五分) 红花(五分)
《医述》:便秘
痘疹发热,大便欲润。若二、三日不行,宜急利之。恐肠胃不通,营卫不行,疮出转密也。(万密斋)
凡秘结当分三部∶上结宜降气清凉;中结宜行气活血;下结宜以蜜导通之。如痘出四、五日不大便者,乃气血成浆,又因血热,不须治之,只宜清凉活血,而便自通。(翁仲仁)
起胀时,有数日不大便,而烦闷作痛者,此毒盛而秘也,宜清毒活血汤去参、 ,加牛膝,倍紫草、当归,服时入生蜜。若仍不通,用猪胆汁滴入谷道中,不可用硝、黄大下,致生变证。(《慈幼筏》)
古人云∶凡痘起胀灌脓之际,若无内证者,任其大便数日不行,不可妄下,以泄元气。世因以便秘为贵,甚有热壅之证,不特不敢用下,反加温补以禁固之,致使热壅愈加,痘毒不得伸越,正气不得舒畅,变证不测,是皆热壅失治之过也。又宜微下之,以泄其壅热,但须审其秘结之因以治之,不必重在硝、黄,有伤元气也。(《冯氏锦囊》)
起胀行浆,不大便者无妨,只见泄泻死,不曾见便结死。(《橡村痘诀》)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