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
《古今医案按》:百合病
石顽治内翰孟端士尊堂.因久不见其子.兼闻有病.遂虚火上升.自汗不止.心神恍惚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口苦小便难.溺则洒淅头晕.已及一岁.历更诸医.每用一药辄增一病.用白术则窒塞胀满.用橘皮则喘息怔忡.用远志则烦扰哄热.用木香则腹热咽干.用黄 则迷闷不食.用枳壳则喘咳气乏.用门冬则小便不禁.用肉桂则颅胀咳逆.用补骨脂则后重燥急.用知、柏则小腹枯瘪.用芩、栀则脐下引急.用香薷则耳鸣目眩.时时欲人扶掖而走.用大黄则脐下筑筑.少腹愈觉收引.遂致畏药如蝎.惟日用人参钱许.入粥饮和服.聊藉支撑.交春虚火倍剧.火气一升.则周身大汗.神气 欲脱.惟倦极少寐.则汗不出而神思稍宁.觉后少顷.火气复升.汗亦随至.较之盗汁迥殊.直至仲春.邀石顽诊之.其脉微数.而左尺与左寸倍于他部.气口按之似有似无.诊后款述从前所患.并用药转剧之由.曾遍省吴下诸名医.无一能识其为何病者.石顽曰.此本平时思虑伤脾.脾阴受困而厥阳之火.尽归于心.扰其百脉致病.病名百合.此证惟仲景金匮要略言之甚详.本文原云诸药不能治.所以每服一药辄增一病.惟百合地黄汤为之专药.奈病久中气亏乏逮尽.
复经药误而成坏病.姑先用生脉散加百合、茯神、龙齿以安其神.稍兼萸、连以折其势.数剂稍安.即令勿药以养胃气.但令日用鲜百合煮汤服之.交秋天气下降.火气渐伏.可保无虞.迨后仲秋.端士请假归省.欣然勿药而康.后因劳心思虑.其火复有升动之意.或令服左金丸而安.嗣后稍觉火炎.即服前丸.第苦燥之性.苦先入心.兼之辛臊入肝.久服不无反从火化之虞.平治权衡之要.可不预为顾虑乎.
震按百合病载于金匮.原云百脉一宗.悉致其病.钱塘李 臣归重心肺二经.以心主血脉.肺朝百脉也.此言与百合地黄汤恰合.今观孟夫人案.实由思子郁结.病在心肝.大半似百合病形.石顽遂附会之耳.然不用金匮成方.可云老手.若日饮百合汤.何关得失耶.
《伤寒六书》:百合病
百合者,百脉一宗,举身皆受病,无复所谓经络传次也。大病虚劳之后,脏腑不平,变而成此。其状似寒无寒,似热无热,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口苦便赤,药入即吐利也。其脉微数,每尿则头痛,六十日愈;头痛者,但淅淅然恶寒者,四十日愈;若尿则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滑石代赭汤、鸡子汤、百合洗方,可选用之。
《医述》:百合病
百合病用百合,如《论》云太阳病桂枝证,亦病因药而得名也。后人见百脉一宗四字及列证庞杂,似乎百端凑合之病矣,不知一气为病,而一药为治,无取乎歧杂之见也。《本草》言∶百合甘平无毒,主邪气。盖气病,则正气为邪气,治其气,而邪气复为正气矣。又云∶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此百合病中所以为主药也。气之为病无二义,非实而不顺,即虚而不足。今一物而兼顺利与补益,则有余之邪气可泄,而不足之正气可充。道一以贯之,君予多乎哉!(魏荔彤)
《医效秘传》:百合病
伤寒病后,失于调理,余邪未尽,阴阳错攻,当汗反下,当下反汗,以致为逆,邪不能解,故为百脉一宗,举皆受病,无复经络传次,所以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似寒无寒,似热无热,默默不知,口苦便赤,药入口即吐利愈剧,如有邪祟,其脉微数,此为百合病,故用百合等汤。若溺时头痛,六十日愈。
溺时头不痛,淅然寒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而头眩者二十日愈。
《医学纲目》:百合病
百合病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人常默默然,意欲食不能食,意欲卧不能卧,意欲行不能行,或有时闻食臭,或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即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虽似和,其人脉微数,每溺时辄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体症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其症治之。(《活人》云∶此名百合伤寒,多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奇疾也。)
百合病发汗后,宜服百合知母汤。
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两,切)
上先将百合水洗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又将井水二盏,另煎知母取一盏,去渣,和百合一盏同煎,取一盏半,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后者,宜用滑石代赭汤。
百合(七个,劈)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大,一枚,绵裹)
上先将百合水洗净,浸一宿,当白沫出,去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盏,去渣,另用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渣,后合和同煎,取一升半,分温服。
百合病吐后,宜用百合鸡子汤。
百合(七枚,劈) 鸡子黄(一枚)
上先将百合水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盏,去渣,纳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宜百合地黄汤。
百合(七个,劈) 生地黄汁(一升)
上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纳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盒饭如漆黑。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用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洗身已,食煮饼,勿以盐豉食之。
百合病渴不瘥者,宜栝蒌牡蛎散。
栝蒌根 牡蛎(炒。各等分)
上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宜用百合滑石散。
百合(一两)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也。
《医学心悟》:百合病
行住坐卧,若有神灵,其人默默然意趣不乐,谓之百合病。用百合知母汤主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