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痘
《续名医类案》:白痘
徐仲光治一小儿,初标于右太阳,乍凉乍热,色白脚塌,琐碎细密,初时发表,即用桂枝、白芍以敛之。其根脚平塌不起,用震蛰丹、酒浆、桑虫以发之。五朝吐尚不止,用藿香、姜炒黄连以安之。六朝吐呕虽止,犹然干枯少润,白芷、黄 、山甲以酵之。七朝痘浆不行,仍用前药加人参八分,别饮荸荠汁、酒浆,连用二日,痘浆始灌正面,而胸、四肢犹是生痘,咳嗽声哑。时值八朝,势急矣,幸饮食肯进,大便不泻,用人参、黄 、麦冬、陈皮、甘草、川芎、当归、红花、白芍、前胡、桔梗,兼调烧人屎,催蛰丹三四分,颠作良久,而浆行遍身矣。彼时头面俱已平干,至此复根生红晕,旁发赠痘,塌者疏而枯者润矣。后因痰嗽特甚,声哑未开,改用山豆根、知母、贝母、麦冬、黄 、牛蒡、连翘、陈皮、归、芍、甘草,日用柳条,缠绵搅口,去尽喉中白糁,别用烧人屎、山豆根、硼砂、牙硝、朱砂、冰片、胆星、青黛,为末与服,三四日咳止,声出而愈。
万密斋治汪氏子,痘将靥,灰白溃烂,神昏不醒。曰∶无伤,但守三日收靥矣。问不药何以能痊?曰∶疮白者,乃热太过而白,如果熟溃烂之状,非虚也。神昏者,乃邪尽正回,否极泰来之兆,非昏瞀也。再俟三日,则正气复而痊矣。果然。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