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古
《妇人规》:辨古
种子之法,古人言之不少,而余谓其若未尽善者,盖亦有疑而云。然谨并列而辨之,亦以备达者之裁正。
《广嗣诀》云∶“三十时辰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时从霍乱,霍乱之时枉费功,树头树底觅残红。但解开花能结子,何愁丹桂不成丛。”按∶此言妇人经期方止,其时子宫正开,便是布种之时,过此佳期,则子宫闭而不受胎矣。然有十日半月及二十日之后受胎者,又何为其然也?又一哲妇曰∶若根据此说,则凡有不端者,但于后半月为之,自可无他虑矣。善哉言也!此言果可信否?
《道藏经》曰∶“妇人月信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合者,干道成男;二日、四日、六日合者,坤道成女。”按∶此以单数属阳故成男,偶数属阴故成女,果若然,则谁不知之,得子何难也?总未必然。
《诸氏遗书》云∶“男女之合,二精交畅,若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至,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为本,而女形成矣。”按∶此一说,余初见之,甚若有味有理,及久察之,则大有不然。盖相合之顷,岂堪动血?惟既结之后,则精以肇基,血以滋育,而胎渐成也。即或以血字改为精字,曰阴精先至,似无不可。然常见初笄女子,有一合而即孕者,彼于此时畏避无暇,何云精泄?但其情动则气至,气至则阴辟,阴辟则吸受,吸受则无不成孕,此自然之正理也。若褚氏之说似穿凿矣。
东垣曰∶“经水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旺,精不胜血,感者成女。”按∶此说亦非确论。今见多生女者,每加功于月经初净而必不免于女,岂亦其血胜而然乎?
丹溪曰∶“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按∶此乃与《圣济经》 “左动成男,右动成女”之说同。第以子宫验之,无不皆有两瓣,故在男子亦有二丸。而子宫之义,谅亦如此,信非谬也。惟左受成男,右受成女之说,则成非事后,莫测其然。即复有左射、右射之法,第恐阴中阖辟,自有其机,即欲左未必左,欲右未必右,而阴阳相胜之理,则在天时、人事之间,似仍别有一道。虽知此说,终无益也。
《宜麟策》:辨古
种子之法,古人言之不少,而余谓其若未尽善者,盖亦有疑而云然,谨并列而辨之,亦以备达者之裁正。
一广嗣诀云∶三十时辰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时徒霍乱。霍乱之时枉费功,树头树底觅残红。但解开花能结子,何愁丹桂不成丛。按∶此言妇人经期方止,其时子宫正开,便是布种之时,过此佳期,则子宫闭而不受胎矣。然有十日半月,及二十日之后受胎者,又何为其然也?又一哲妇曰∶若根据此说,则凡有不端者,但于后半月为之,自可无他虑矣。善哉言也!此言果可信否?
一道藏经曰∶妇人月信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合者,干道成男。二日四日六日合者,坤道成女。按∶此以单数属阳,故成男,偶数属阴,故成女。果若然,则谁不知之?得子何难也?总未必然。
一褚氏遗书云∶男女之合,二情交畅。若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至,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为本,而女形成矣。按∶此一说,余初见之,甚若有味有理,及久察之,则大有不然。盖相合之顷,岂堪动血?惟既结之后,则精以肇基,血以滋育,而胎渐成也。即或以血字改为精字,曰阴精先至,似无不可!然常见初笄女子,有一合而即孕者。彼于此时,畏避无暇,何云精泄?但其情动则气至,气至则阴辟,阴辟则吸受,吸受则无不成孕,此自然之正理也。若褚氏之说,似穿凿矣。
一东垣曰∶经水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旺,精不胜血,感者成女。按∶此说亦非确论。今见多生女者。每加功于月经初净,而必不免于女者,岂亦其血胜而然乎?
一丹溪曰∶阴阳交构,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按∶此乃与《圣济经》“左动成男,右动成女”之说同,第以子粒验之,无不皆有两瓣,故在男子亦有二丸,而子宫之义,谅亦如此。惟左受成男,右受成女之说,则成非事后,莫测其然。即复有左射右射之法,第恐阴中阖辟自有其机,即欲左未必左,欲右未必右。而阴阳相胜之理,则在天时人事之间,似仍别有一道耳!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