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嗳气

(胃中有火、有痰。)


南星、半夏、软石膏、莎草根,或汤、或丸。


嗳气嘈杂。审右寸关。紧滑可治。弦急则难。两寸弦滑。留饮胸间。脉横在寸。有积上拦。


夫嗳气者。胃虚火郁之所成也。因胃中有火。治疗之法。虚则补之。热则清之。气则顺之。气顺则痰消也。


一论嗳气者。胃中有火痰也。宜用


星半汤


南星(姜制二钱) 半夏(姜制二钱) 石膏(二钱) 香附(二钱) 栀子(炒三钱)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或以姜捣汁亦可。盖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一论嗳气声闻于外。因气胸膈闷。有痰。舌黑。乃痰之症也。宜服


导痰汤


陈皮(二钱) 半夏(姜炒二钱)白茯苓(去皮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去芦) 香附(二钱)青皮(去穣二钱) 黄芩(炒二钱) 栝蒌仁(三钱) 砂仁(八分) 黄连(姜炒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论妇人嗳气。胸紧。连嗳十余声不尽。嗳出气。心头略宽。不嗳即紧。宜


破郁丹


香附(四两) 栀子仁(炒四两) 黄连(姜汁炒二两) 枳实(麸炒一两) 槟榔(二两) 莪术(制二两) 青皮(去穣一两) 苏子(一两)


栝蒌仁(一两)


上共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滚水送下。或以分心气饮服之。立效。


一上舍饮食失宜。胸膈膨胀。嗳气吞酸。以自知医。用二陈、枳、连、苍、柏之类。前症益甚。更加足指肿痛。指缝出水。余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若腿足浮肿。或肿寒热呕吐。亦用前药。


脉∶嗳气嘈杂,审右寸关,紧滑可治,弦急则难;两寸弦滑,留饮胸间;脉横在寸,有积上栏。



嗳气者,乃嗳胸膈之气上升也。


嗳气有胃中有火、有痰者,宜二陈汤。(方见痰饮。)根据本方加炒山栀、砂仁、白豆蔻、木香、益智仁、枳实、黄连、炒浓朴、姜炒香附米。


星半汤 治症同前。


南星 半夏 软石膏 香附 炒桅子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或作丸亦可。盖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嗳气有胃寒者,宜理中汤。(方见中寒。)根据本方加木香、茴香、益智仁、陈皮。浓朴、香附,去人参、茯苓。


破郁丹 治妇人嗳气胸紧,连十余声不尽,嗳出气心头略宽,不嗳即紧宜服。


香附米(醋煮、四两) 栀子仁(炒,四两) 黄连(姜汁炒,二两) 枳实(麸炒,二两) 槟榔(一两)


莪术(一两) 青皮(去穣,一两) 栝蒌仁(一两) 苏子(一两)


上共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食后滚水送下。


蔡(三五)胃衰.胸膈不爽.嗳气呕恶.此属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舍理胃阳无别法.


人参(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一钱) 旋复花(一钱) 新会皮(一钱) 茯苓(三钱) 钉头代赭(三钱)



洪(四八)嗳气不舒.脉缓便溏.此属胃阳虚.浊阴上干.


钉头代赭(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一钱) 旋复花(一钱) 新会皮(一钱) 茯苓(三钱) 制淡川附子(一钱)


嗳转食气名嗳气,有痰有火滞于胃;


胃中郁火,膈上稠痰,饮食郁成,宜祛痰火丸、润下丸、古萸连丸。


实嗳食罢嗳方形,


气盛实嗳,食罢嗳转腐气,甚则物亦嗳转,多伤食、湿热所致。二陈汤加苍术、神曲、麦芽、姜炒黄连,或保和丸。


虚嗳浊气填胸次。


不因饮食常嗳者,虚也。盖胃有浊气,膈有湿痰,俱能发嗳,六君子汤加沉香为君,浓朴、苏子为臣,吴萸为使。久者,匀气丸,或苏合香丸;甚者,灵砂以镇坠之。


即《经》所云噫气,由气不得舒,故嗳以出之,理与呃逆通。彼则气闭而逆冲,自作响以出;此则气滞而不冲,故藉噫以出之也。《经》以心为噫。《痹论》所谓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又谓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者,是也。(王太仆解心噫之义,谓象火炎上,烟随焰出。)又属脾气不舒,《经》所谓太阴腹胀善噫者是也,观饱食则嗳可见。



胃中有火、痰、气郁、滞,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