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疮
《寿世保元》:鼻疮
一论小儿鼻疮。热壅伤肺。肺主气通于鼻。风湿之气。乘虚客于皮毛。入于血脉。故鼻下两傍疮湿痒烂。是名鼻 。其疮不痛。汁所流处又成疮。泽泻散主之。
泽泻散 治鼻疮。
泽泻 郁金 山栀 甘草(炙各一钱)
上为细末。用甘草煎汤。食后临卧调服。
一治久患鼻疮。脓极臭者。用百草霜研细。每服五分。冷水调服。
《外科大成》:鼻疮
鼻疮为鼻孔内干燥发痛而有疮也.宜洗肺散清之.外用油纸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内.日三五次.立效.
洗肺散 治鼻内生疮.
黄芩 半夏(各二钱) 天冬 麦冬 五味子(各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 甘草(五分)
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辰砂定痛散(见口部)
《外科心法要诀》:鼻疮
鼻 疮多小儿生,鼻下两旁斑烂形,总由风热客于肺,脓汁浸淫痒不疼。
【注】此证多生于小儿鼻下两旁,色紫斑烂,由风热客于肺经。脓汁浸淫,痒而不痛,宜服泽泻散,外搽青蛤散即愈。
鼻 疮图(图缺)
泽泻散
泽泻 郁金 山栀(生) 甘草(生,各一钱)
共研末,每服一钱,甘草煎汤调下。
【方歌】泽泻散治鼻 患,脓汁浸淫肺火毒,泽泻郁金栀草末,甘草煎汤调送服。
青蛤散蛤粉( ,一两) 青黛(三钱) 石膏( ,一两) 轻粉 黄柏(生末,各五钱)
共研细末,先用香油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薄涂疮处。
【方歌】青蛤散涂鼻 消,蛤粉青黛 石膏,轻粉黄柏研极细,香油拌块凉水调。
《外科心法要诀》:鼻疮
鼻疮肺热生鼻中,燥干如火微肿疼,内服黄芩外定痛,燥干黄连膏润灵。
【注】此证生于鼻窍内,初觉干燥疼痛,状如粟粒,甚则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由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内宜黄芩汤清之,外用油纸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内。若干燥者,黄连膏抹之立效。
鼻疮鼻痔图(图缺)
黄芩汤
黄芩(酒炒,二钱) 甘草(生,五分) 麦冬(去心,一钱) 桑白皮(生,一钱) 栀子(连皮酒炒,一钱五分) 连翘(去心) 赤芍 桔梗 薄荷 荆芥穗(各一钱)
水煎,食后服。
【方歌】黄芩汤医肺火盛,鼻内生疮赤肿疼,芩草麦冬桑栀翘,赤芍桔梗薄荷荆。
辰砂定痛散
辰砂(末,五分) 冰片(二分) 胡黄连(末,二两) 石膏( ,一两)
共研细末。
【方歌】辰砂定痛鼻疮干,冰片胡连膏 研,油纸捻药入鼻孔,消疼散热效通仙。
黄连膏
黄连(三钱) 当归尾(五钱) 生地(一两) 黄柏(三钱) 姜黄(三钱)
香油十二两,将药炸枯,捞去渣;下黄蜡四两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瓷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方歌】黄连膏润诸燥疮,归尾生地柏姜黄,油炸去渣加黄蜡,布滤搅凝涂抹强。
《医宗金鉴》:鼻疮
【方歌】鼻疮肺热生鼻中,燥干如火微肿疼,内服黄芩外定痛,燥干黄连膏润灵。
【注】此证生于鼻窍内,初觉干燥疼痛,状如粟粒,甚则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灸。由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内宜黄芩汤清之,外用油纸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内。若干燥者,黄连膏抹之立效。
方剂:黄芩汤
组成:黄芩(酒炒,二钱)甘草(生,五分)
麦冬(去心,一钱)桑白皮(生,一钱)
栀子(连皮酒炒,一钱五分)连翘(去心)
赤芍桔梗薄荷荆芥穗(各一钱)
水煎,食后服。
【方歌】黄芩汤医肺火盛,鼻内生疮赤肿疼,芩草麦冬桑栀翘,赤芍桔梗薄荷荆。
又方:辰砂定痛散
组成:辰砂(末,五分)冰片(二分)
胡黄连(末,二两)石膏(〔火段〕)
共研细末。
【方歌】辰砂定痛鼻疮干,冰片胡连膏〔火段〕研,油纸捻药入鼻孔,消疼散热效通仙。
又方:黄连膏
组成:黄连(三钱)当归尾(五钱)
生地(一两)黄柏(三钱)
姜黄(三钱)
香油十二两,将药炸枯,捞去渣;下黄蜡四两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磁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方歌】黄连膏润诸燥疮,归尾生地柏姜黄,油炸去渣加黄蜡,布滤搅凝涂抹强。
《证治准绳·类方》:鼻疮
乌犀丸
乌犀(镑) 羚羊角(镑) 牛黄(研) 柴胡(净。各一两) 丹砂(研) 天门冬(去心,焙) 贝母(去心,炒)胡黄连 人参(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知母(各七钱半) 黄芩 炙甘草(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甘露饮(见齿。) 黄连阿胶丸(见滞下。)
地黄煎 治鼻生疮,痒痛不止。
生地黄汁 生姜汁各一合 苦参(一两,锉。) 酥三合 盐花(二钱,后入)
上地黄汁、生姜汁浸苦参一宿,以酥和,于铜石器中煎九上九下,候汁入酥尽,去滓,倾入盒中,每用少许滴于疮上。诸风热疮亦佳。其盐花至半却下。
辛夷膏 治鼻内生疮疼痛,或塞不通。(见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