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荚
《本草备要》:肥皂荚
泻热毒
辛温。除风湿,去垢腻(故澡身,盥面用之),疗无名肿毒有奇功(不拘奇疡恶毒,用生肥皂去子、弦及筋捣烂,酽醋和敷立愈,不愈再敷奇验。此方方书未载,若贫人,僻地仓卒无药者,用之甚便,故特着之。《集成》曰∶生肥皂火 存性,生油,腻粉调敷诸恶疮)。
《本草求真》:肥皂荚
(乔木)除风湿去肠胃垢腻
肥皂荚(专入肠胃)。生于六阳之盛。成于秋金之月。气味平温。有毒。不减皂荚皂刺之性。凡因肠胃素有垢腻。秽恶发于外。则为瘰 恶疮。肿毒泄于下。则为肠风下痢脓血。俱可用此以除。以其力能涤垢除腻。洁脏净府故也。是以痴病胜金丹。用此涌发。不使砒性留于肠胃。瘰 用此去核和药为丸。以追其毒。(治瘰 。用肥皂去核。入斑蝥在内。扎紧蒸。去斑蝥。加入贝母天花粉玄参甘草牛蒡子连翘为丸。白汤下。以腹痛为效。)且能澡身洗面。及疗无名痈肿。(集成云。恶疮用生肥皂。火 存性。用油腻粉调敷。奇疡恶毒。用生肥皂。去子弦及筋。捣烂。酽醋和敷。立效。)其子亦治大肠风秘。及头面霉疮有效。(霉疮。用核同猪胰子金银花皂角刺芭蕉根雪里红五加皮土茯苓皂荚子白僵蚕木瓜蝉蜕白藓皮。又腊梨头疮。用皂去核填入沙糖。并巴豆二枚。扎定。盐泥固 存性。再入槟榔轻粉六七分。研匀。香油调搽。先以汤洗净。拭干乃搽。一宿见效。)但其仁须炒研为用。庶于肾气不伤。
《本经逢原》:肥皂荚
辛温有毒。去皮弦子取净肉用之。
发明 肥皂涤除顽痰垢腻,不减二皂,痴病胜金丹用之,亦取涌发不使砒性留于肠胃之意。其子亦治大肠风秘,须去硬壳及黄膜,但取其仁炒研用之,庶不致有伤肾气耳。
《得配本草》:肥皂荚
柏实为之使。畏人参、苦参、空青。恶麦门冬。伏丹砂、粉霜、硫黄、 砂。
辛,温。入足厥阴经。除风湿,破坚症,通关节,疗肿毒。得莱菔子,治一切痰气。
去筋膜。酥炙,烧炭,酒炒绞汁,依方法制。
核
甘,温。腥。除风热,治瘰 。得枳壳,治里急后重。得槐实,治肠风下血。
煮熟,去皮用。
《药性切用》:肥皂荚
一名皂角。辛咸性温,入肺、大肠而兼入肝经。搜风泄热,通窍涌痰,为卒中通关专药。蜜炙、酥炙、绞汁、烧灰,并皆可用。虚人、孕妇并忌。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