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霜
《本草纲目》:粉霜
「释名」亦名水银霜、白雪、白灵砂。乃水银或水粉粉炼炼升华而成。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
1、小儿急惊风。用粉霜二钱,白牵牛(炒过)、水银粉各一钱,共研细。每服二、三分。薄荷汤送下。以涎痰吐出为效。
2、小儿烦躁口渴。用粉霜二至五分(即小儿年龄大小酌用),煮莲花汤送下,冬日用莲肉汤。
3、风热惊狂。用粉霜一两、白面六钱,合做饼子,烤熟后研细,加水银粉半两、铅霜二钱半,共研为末,滴水揉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至十五丸,米汤送下。此方名“神白丹”,治伤寒积热、搐风、惊狂,皆有效。
4、斑疹生翳。用粉霜八分、朱砂一钱,共研细,水调少许,放在耳朵里。
5、杨梅恶疮。用粉霜敷搽。
《本草乘雅半偈》:粉霜
(纲目)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主下痰涎,消积滞,利水。
【核】曰∶升炼之法,用真 粉一两,入瓦罐内,以铁盏仰盖罐口,盐泥封固。先以小炭火铺罐底,及四围,约香炷半,尝用水擦盏,勿令间断。遂渐加火至罐颈,约香一炷,去火冷定,霜即成矣。
【 】曰∶《嘉 》所谓水银粉,今之所谓粉霜者是也。纲目所谓粉霜,今之所谓轻粉者是也。第轻粉轻盈如雪,腻滑如粉,色纯白无间,不假外物,升结釜顶,所谓清秋月转霜轮也。盖龙从火得,金向水求,正指此耳。以 木也龙,丹之化也。丹即丹砂火, 为习坎水,转作西白金,离沉重,化轻盈,所谓显诸金而凝霜白也。故可入肺,下痰涎,消积滞,利水道以除肺眚,此藉轻盈以化沉重耳。近世用点淫疮,致毒入浸骨髓,或骨析筋焦,肌糜肤剥,死不药救者。以淫疮从骨髓受,还从骨髓出。是转沉重为轻盈,用作点饵;是转轻盈为沉重,仍从外入之内也。若水银粉者,合皂白二矾石,海盐火硝而升者,嫩色黄,老色白,取用贵黄不贵白也。仅合白矾、硝石而升者,嫩色赤,老色紫,取用贵嫩不贵老也。顾所升之质,即本有能升之 ;所显之色,与味之醇烈,即缘盐矾硝石,合化以成黄白紫赤耳。故味醇则气清而色黄赤;味烈则气浊而色紫白。黄赤点饵咸宜,紫白必藉退却阴符为沐浴,不若铅关寒水为匮之纯粹精也。所谓鸿洞未分之气,显诸土而峭粉黄,显诸火而还丹赤,从水觅金,金从水得也。故通肺腑之大肠,杀肺形皮毛之疮疥癣虫,及肩项肺部之瘰 ,鼻根肺窍之酒渣风疮瘙痒也。近世以味醇黄嫩者,点疮毒顽肉;赤嫩者,弥诸疮毒肤皮,捷如影响。
亦可饵服,净洁淫疮,取效固速。第骨髓与形脏之至毒,从经气会归于胃,循胃上口而出,多致口烂舌断,人多畏之,罔敢轻试。盖毒从口出,已达空窍,而反口舌断烂者,谓人卧气归于脏,而会于胃,胃气上熏,毒不得泄,故并发口舌耳。丹家秘诀,卧时衔管,则毒瓦斯从管外泄,斯无糜烂之为患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