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
- 《顾松园医镜》:肺痿
- 《何澹安医案》:肺痿
- 《回生集》:肺痿
- 《回生集》:肺痿
- 《金匮钩玄》:肺痿
- 《临证指南医案》:肺痿
- 《灸法秘传》:肺痿
- 《普济方·针灸》:肺痿
- 《圣济总录》:肺痿
- 《寿世保元》:肺痿
- 《万病回春》:肺痿
- 《药症忌宜》:肺痿
- 《也是山人医案》:肺痿
- 《叶天士医案精华》:肺痿
《顾松园医镜》:肺痿
《金匮》云∶其人咳,口中有浊唾涎沫,脉数虚者,此为肺痿。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治肺痿,大要当以甘草汤调和营卫为君,臣以润燥、清热、降气、消痰之剂,煎膏时时噙化,缓以图之,方可挽回于万一。若大驱涎沫,欲求速效,反速毙也。
《金匮》甘草汤 治肺痿咳嗽,唾涎沫不止。〔肺热而痿,清肃失令,则上输之精气,不能收摄运化,故吐浊涎。〕甘草〔一味水煎,频饮之,热自渐化。但最难服处,半月后方得效。〕加二冬、百合、梨汁、贝母、苏子、枇杷叶皆可用。
此治痿独取阳明之义。徐忠可云∶余外家病肺痿,初时痰沫成碗,服一味甘草汤,半月始痰少而得愈。
《何澹安医案》:肺痿
上膈及臂(膀)胀痛不仁,六脉弦数,坐卧不宁,此温邪入络,恐肺气痿伤,须用清通法(近时稍有痰喘。)
旋复花 羚羊角 法半夏 当归 白蒺藜 橘叶 代赭石 川郁金 炒苏子 秦艽 生米仁 桑枝
■
络不通气,痹右胸肋高肿,右寸关脉大,恐肺气痿伤,鄙拟通络化痰佐理气法,以图松解(痰黑带腥稍咳。)
旋复花 枇杷叶 牛膝炭 当归 钩钩 桑枝 炒苏子 半夏曲 瓦愣子 橘叶 郁金
■
咳呛秽痰带血,右脉弦数,由气郁络伤,肺金受克,冬至节已近,须宽怀调理。
陈阿胶 丹参 米仁 麦冬肉 炒苏子 藕节 北沙参 茜草 橘红 枇杷叶 淮牛膝
■
患疟时失于表理,肺气不宣,膀痿咳血,延久不痊,表虚自汗,并神色光白,症属肺痿,不宜过用凉剂(痰腥大失血。)
生 枇杷叶 橘红 蛤粉炒阿胶 藕汁 米仁 淮牛膝 茜草 川百合 冬瓜子
■
吞食噎逆,痰喘动血,乃肝郁刑金肺气痿伤也。恐盛暑病剧,慎之慎之。
陈阿胶 甜杏仁 麦冬 冬桑叶 冬瓜子 茅根 生米仁 川贝母 橘红 生蛤壳 枇杷叶
■
肺气素虚,又感温邪,身热咳血,肺络伤也。所以咯痰胶腻,六脉数大,正气虽虚,温补不合。
生洋参(一钱五分) 生米仁(四钱) 川百合(三钱) 茅柴根(四钱) 陈阿胶(二钱) 橘红(一钱) 沙参(二钱) 枇杷叶(一钱五分,刷) 茜草(一钱) 淮膝炭(一钱五分)
《回生集》:肺痿
肺痈者。先因感受风寒。未轻发越。停留肺中。亦有七情饥饱劳役。损伤脾肺而生者。
又有劳力内伤。迎风响叫。外寒侵入而生者。其初则毛耸恶风。咳嗽声重。胸膈隐痛。项强不能转侧者。是其真候也。久则鼻流清涕。咳吐脓痰。黄色腥秽。重则胸胁胀满。呼吸不利。饮食减少。脉洪自汗。渐至久咳劳伤。咳吐痰血。寒热往来。形体消削。咯吐瘀脓。声哑咽痛。其候转为肺痿。如此者。百死一生之病也。用大栝蒌一个。开一孔内子有多少粒数。配杏仁(去皮尖)如数入栝蒌内。将孔封好。外用黄泥包裹。 红无烟候冷。去土将栝蒌又配川贝母如前数。共研为细末。用蜜调二钱。卧时服灯心汤过口。
《回生集》:肺痿
嗽唾寒热。气急颊赤。童尿五合。大粉甘草寸许。四破浸之。露一夜。平旦顿服。一日一次.
《金匮钩玄》:肺痿
专主养肺、养血、养气、清金。
《临证指南医案》:肺痿
洪(三二)劳烦经营。阳气弛张。即冬温外因咳嗽。亦是气泄邪侵。辛以散邪。苦以降逆。希冀嗽止。而肺欲辛。
过辛则正气散失。音不能扬。色消吐涎喉痹。是肺痿难治矣。仿内经气味过辛。主以甘缓。(苦辛散邪伤肺胃津液)
北沙参 炒麦冬 饴糖 南枣
查(二四)脉细心热。呼吸有音。夜寤不寐。过服发散。气泄阳伤。为肺痿之 。仲景法以胃药补母救子.祟生气也。 金匮麦门冬汤。
徐(四一)肺痿。频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饮。岂是实火。津液荡尽。二便日少。宗仲景甘药理胃。乃虚则补母。仍佐宣通脘间之 格。
人参 麦冬 熟半夏 生甘草 白粳米 南枣肉
沈 积劳忧思。固是内伤。冬温触入而为咳嗽。乃气分先虚。而邪得外凑。辛散。斯气分愈泄。滋阴非能安上。咽痛音哑。虚中邪伏。恰值春暖阳和。脉中脉外。气机流行。所以小效旬日者。生阳渐振之象。谷雨暴冷骤加。卫阳久弱。不能拥护。致小愈病复。诊得脉数而虚。偏大于右寸。
口吐涎沫。不能多饮汤水。面色少华。五心多热。而足背浮肿。古人谓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
金破碎亦无声。是为肺病显然。然内伤虚馁为多。虚则补母。胃土是也。肺痿之 。议宗仲景麦门冬汤。
王(三十)溃疡流脓经年。脉细色夺。声嘶食减。咳嗽。喉中梗痛。皆漏损脂液。阴失内守。阳失外卫。肺痿之 。谅难全好。(液伤卫虚)
人参 黄 苡仁 炙草 归身 白芨
顾(三六)久咳神衰。气促汗出。此属肺痿。
黄 (蜜炙八两) 生苡仁(二两) 白百合(四两) 炙黑甘草(二两) 白芨(四两) 南枣(四两)
水熬膏米饮汤送。
汤 肺气不降。咳痰呕逆。(肺气不降)
鲜芦根 桃仁 丝瓜子 苡仁肺痿一症。概属津枯液燥。多由汗下伤正所致。夫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亡而气竭也。然致痿之因。
非止一端。金匮云。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之。重亡津液。故令肺热干痿也。肺热干痿。则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度。脾气虽散。津液上归于肺。而肺不但不能自滋其干。亦不能内洒陈于六腑。外输精于皮毛也。其津液留贮胸中。得热煎熬。变为涎沫。侵肺作咳。唾之不已。故干者自干。唾者自唾。愈唾愈干。痿病成矣。金匮治法。贵得其精意。大意生胃津。润肺燥。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清火热。以复肺之清肃。故外台用炙甘草汤。在于益肺气之虚。润肺金之燥。千金用甘草汤。及生姜甘草汤。用参甘以生津化热。姜枣以宣上焦之气。使胸中之阳不滞。而阴火自熄也。及观先生之治肺痿。每用甘缓理虚。或宗仲景甘药理胃。虚则补母之义。可谓得仲景心法矣。(邹时乘)
《灸法秘传》:肺痿
久嗽肺虚,而成肺痿。痿者萎也,犹枝叶之萎落也。时吐涎沫,声音不扬,或嗽血丝,形容枯槁。斯症属虚者多,非肺痈属实之可比。当先灸其肺俞,兼灸膏肓可也。
肺俞、膏肓(皆见劳伤。)
《普济方·针灸》:肺痿
蒺藜子(温。微寒) 人参(微寒。微温) 茯苓(平) 天门冬(平。大寒) 麦门冬(平。
大寒) 猪蹄(小寒) 白石英(微温) 蛤蚧(平) 薏苡仁(微寒)
《圣济总录》:肺痿
论曰脉经谓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其病之所得,或因汗出,或因呕吐,或因消渴,小便利数,或因便难,数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诊其寸口脉数而虚,其人胸烦多唾,唇燥小便难,或欲咳不得咳,咳则出干沫,胸中隐隐痛者是也。
治肺痿经年咳嗽不止,唾成五色,喘息促急,食少羸瘦,天门冬丸方
天门冬(去心焙半两) 大麻仁 紫苏子(炒别研入) 大黄(锉炒) 浓朴(去细皮生姜汁炙) 款冬花(去梗) 贝母(煨去心各半两) 升麻(锉)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锉) 桔梗(锉炒) 五味子(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 杏仁(四十九枚去皮尖双仁炒研) 紫菀(洗去苗土三分)
上一十五味,捣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蜜汤下二十五丸,日再,如利即减丸数。
治肺痿四肢烦热,涕唾稠粘,杏子汤方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升麻(各一分) 桔梗(锉炒) 紫苏茎叶(三分) 马兜铃(一钱半) 五味子(炒)
上八味,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再。
治虚寒肺痿喘气,干地黄汤方
熟干地黄(焙) 芎 (各五两) 桂(去粗皮) 人参(各三两) 大麻仁(一升炒研为脂) 桑根白皮(锉
上六味,除麻仁外,并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麻仁少许,更煎数沸,温服日三。
治肺痿咳嗽,唾如稠涎,羸瘦喘急盗汗,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 甘草(炙) 牡蛎(末各一分) 葳蕤 紫菀(洗去土) 桔梗(锉炒半两) 生地黄汁 生姜
上八味,除地黄生姜汁外,并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次下地黄生姜汁少许,再煎取八分,食后温服。
治肺痿嗽,唾如牛涎,日夜不已,坐卧不安,肋痛,款冬花汤方
款冬花 赤茯苓(去黑皮) 紫菀(去苗土) 獭肝(炙碾末) 甘草(炙) 桔梗(锉炒) 贝母(煨去心各
上一十味,除獭肝蛤蚧外,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下蛤蚧獭肝末,各少许,食后温服。
治肺痿咳嗽,涕唾稠粘,小便不利,紫菀汤方
紫菀(去苗土) 桔梗(锉炒) 木通(锉) 白蒺藜(炒去角) 桑根白皮(锉) 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肺痿唾脓血多咳嗽,日渐羸劣,紫菀汤方
紫菀(去苗土) 天门冬(去心焙) 桔梗(炒各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 知母(焙各一分) 生百合(三枚) 生地黄汁(不拘多少)
上七味,除地黄外,并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地黄汁少许,食后温服,要利加朴硝少许,汤成下,此疾利多,为肺与大肠合,故秘涩者少。
治肺痿咳嗽气喘,喉中有血,犀角饮方
犀角(镑) 竹茹(各一两) 桔梗(炒) 紫胡(去苗) 黄芩(去黑心一两半) 朴硝生天门冬(去心各二两)
上七味, 咀,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下朴硝少许,温服。
治肺痿咳嗽日久,喘急,仰卧不安,白前汤方
白前 木通(锉各二两) 防己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 白茯苓(去黑皮)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
上八味,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良久温服,日三,胸中有脓者,当得吐出。
治肺痿久嗽,杏仁煎方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研) 阿胶(炙燥各半两) 栝蒌(二两锉) 人参(一两) 贝母(去心焙) 丹砂(
上六味,捣研为末,入瓷器中,同白饧三两熬成煎,每服皂子大,食后夜卧时含化。
治伤中脉绝筋急,肺痿咳嗽,鹿髓煎方
鹿髓(半升) 蜜酥(各一两) 生地黄(取汁五合) 杏仁 桃仁(各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捣碎
上六味,先煎桃仁杏仁地黄汁减半,次下鹿髓酥蜜,煎如稀饧,每服一匙头许,徐徐咽服,空心食前,日三。
治肺痿劳伤吐血,补肺散方
黄明胶(炙燥二两) 花桑叶(阴干二两)
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用生地黄汁调下,糯米饮亦得。
《寿世保元》:肺痿
寸口脉数而虚者。肺痿也。
肺痿之证。久咳不已。汗下过度。重亡津液。大便如烂瓜。如豕脂。小便数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饮者欲瘥。此由肺多唾涎沫而无脓者。肺痿也。
一论肺痿咳嗽。其证辟辟燥咳。胸中隐隐而痛。脉弱无力。
薏苡仁散
当归 白芍 黄 人参 五味子 麦门冬 桑白皮 黄芩 百部 薏苡仁
上锉。生姜煎服。
《万病回春》:肺痿
脉∶寸口脉数而虚,肺痿也。
肺痿之候,久嗽不已,汗出过度,重亡津液,便如烂瓜,下如豕脂,小便数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饮水者欲瘥,此由肺。多唾涎沫而无脓血者,肺痿也。有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胀胁满,久而不瘥,已成肺痿也。
□
肺痿者,久嗽不已,无脓血也。
薏苡散 治肺痿咳嗽,其症辟辟燥咳,胸隐隐而痛,肺弱无力。
当归 白芍(酒炒) 黄芩 人参(去芦) 五味子 黄 (蜜炙) 麦门冬(去心) 桑白皮 百部薏苡仁(各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
胸前有孔,常出血水者,谓之心漏也。
鹿子丸 治胸前有孔,兼治腰痛。
嫩鹿茸(去毛,酥炙微黄) 大附子(泡去皮脐) 盐花(各等分)
上为末,枣肉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好酒送下。
《药症忌宜》:肺痿
属肺气虚,有热。
忌宜俱同肺虚。
《也是山人医案》:肺痿
苏(四十)咳嗽音哑.防肺痿.
川石斛(三钱) 炒扁豆(五钱) 茯神(二钱) 北沙参(一钱五分)麦冬(三钱) 南枣(三钱) 玉竹(二钱)
□
魏 冬温咳嗽.频吐涎沫.不能多饮.胃纳甚少.此属肺痿.且拟甘缓.为邪少虚多治法.
黄 (蜜炙三钱) 白芨(二钱) 白百合(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南枣(三钱) 麦冬(二钱) 生苡仁(三钱) 炙草(四分)
□
戴 络凝不固.肝脉布胁.呛逆凝瘀.左脉已静.右脉未和.此即络虚留滞之意.议益阴和阳.佐以宣络.
原熟地(四钱) 西党参(二钱) 建莲(去心二钱) 真川贝(二钱)陈阿胶(蛤粉炒,二钱) 米仁(二钱) 旋复花(一钱) 云茯神(二钱)
又
人参(另煎冲,五分) 陈阿胶(另烊冲,二钱) 枣仁(炒焦研,三钱) 原熟地(四钱)大白芍(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拣麦冬(一钱五分)
《叶天士医案精华》:肺痿
溃疡流脓经年.脉细色夺.声嘶食减.咳嗽喉中梗痛.皆漏损脂液.阴失内守.阳失外卫.肺痿之 .谅难全好.
人参 黄 苡仁 炙草 归身 白芨
□
肺痿顿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饮.岂是实火.津液荡尽.二便日少.宗仲景甘药理胃.乃虚则补母.仍佐宣通脘间之捍格.
人参 麦冬 熟半夏 生甘草 白粳米 南枣肉
□
劳烦经营.阳气弛张.即冬温外因咳嗽.亦是气泄邪侵.辛以散邪.苦以降逆.希冀嗽止.而肺欲辛.过辛则正气散失.音不能扬.色消吐涎喉痹.是肺痿难治矣.仿内经气味过辛.主以甘缓.
北沙参 炒麦冬 饴糖南枣
□
凡外热入肺而咳嗽者.可用表散药.若内伤累及于肺而致咳者.必从内伤治.汗之则泄阳气.肺痿音低.显然药误.
黄 黄精 枣仁 白芨
□
病患述上年五月住直隶白沟河.北方不比南地.湿蒸则热.夜坐仍凉.想是时寒热.亦是轻邪.医用滚痰丸下夺.表邪闭结不出.肺痿音哑喉瘪.咽物艰难.仿徐之才轻可去实.用有气无味之药.
射干 生甘草 大力子 麻黄炙 蝉衣 囫囵滑石 连皮杏仁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