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葵
- 《本草纲目》:防葵
- 《本草经集注》:防葵
- 《本草蒙筌》:防葵
- 《本草图经》:防葵
- 《本经逢原》:防葵
- 《冯氏锦囊秘录》:防葵
- 《雷公炮炙论》:防葵
- 《名医别录》:防葵
- 《千金翼方》:防葵
- 《医学入门》:防葵
- 《神农本草经》:防葵
- 《新修本草》:防葵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防葵
- 《证类本草》:防葵
《本草纲目》:防葵
「释名」房苑、梨盖、利茹。
「气味」(根)辛、寒、无毒。
「主治」
1、肿病。用记葵研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
2、癫狂邪疾。治方同上。
3、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用防葵一两,木香、黄芩、柴胡各半两。各药混合后,每取半两加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此方名“防葵散”。
《本草经集注》:防葵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治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
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见鬼。一名梨盖,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毒同根,犹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尔,而野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大观》卷六,《政和》一五五页)
《本草蒙筌》:防葵
味甘、辛、苦,气寒。无毒。一云有小毒。不生他郡,惟产襄阳(属荆广。)一本三茎,一茎三叶。中抽大干,花开干端。(色白如葱,干开花。)叶类葵,叶色青。根若防风香窜,故因名防葵也。三月三日,采根曝干。(最易蛀损,须时曝之。)依时入水能浮,切勿误用野狼毒。(二根形颇相类,但防葵根浮水,野狼毒根沉水,略少异耳。善恶大差,用宜谨慎。)
药剂修合,制法须知。甘草汤浸,成块一宵,黄精汁拌,咀片炒燥。主膀胱热结,尿溺不通;治鬼疟癫痫,惊邪狂走。疝瘕肠泄堪理,小腹支满能驱。强志除肾邪,益气坚筋骨。血气瘤大如碗,摩醋涂上即消。中火者不可服之,令恍惚如见鬼状。
《本草图经》:防葵
防葵(图缺),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少室、泰山。苏恭云∶襄阳、望楚、山东及兴州西方有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念惟出襄阳,诸郡不闻有之。其叶似葵,每茎三叶,一本十数茎,中发一秆,其端开花,如葱花、景天辈而色白;根似防风,香味亦如之。依时采者,乃沉水。陶隐居云∶与野狼毒同根,但置水不沉耳。今乃用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三月三日采。六月开花即结实。采根为药。
《本经逢原》:防葵
辛寒,有毒。
《本经》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湿喑,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
发明 防葵辛寒,性善走散。能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等证,而《别录》又言,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中有火者不可久服,令人恍惚见鬼,二说各有主见。一治浊邪支塞,惊邪狂走,故须久服,开除积垢,自然髓充骨坚,正气自复。一以疗五脏虚气,肾邪逆满,故不可久服,久服恐正气愈虚,不能制五志之火,引领痰湿上侮君主,令人恍惚见鬼。同一防葵,而有治惊邪狂走与久服见鬼之不同也。尝考《千金方》防葵为治风虚、通血脉之上药,每与参术钟乳石英并用,取其祛逐风虚,通利血脉,而正气得复,肾志自强,当无助火为虐之虑矣。
《冯氏锦囊秘录》:防葵
防葵,主膀挑热结,尿溺不通,治鬼疟癫痫,惊邪狂走,疝瘕肠泄堪理,小腹支满能驱,强志除肾邪,益气坚筋骨,血气瘤大如碗,摩醋涂上即消,中火者不可服之,今恍惚如见鬼状。
《雷公炮炙论》:防葵
雷公云∶凡使,勿误用野狼毒,缘真似防葵,而验之有异,效又不同,切须审之,恐误疾人。其防葵在蔡州沙土中生,采得二十日便?,用之唯轻为妙。
凡欲使,先须拣去?末,后用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黄精自然汁一、二升拌,了,土器中炒令黄精汁尽。
《名医别录》:防葵
味甘、苦,无毒.主治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中火者不可令人恍惚见鬼.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本经》原文∶防葵,味辛,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
《千金翼方》:防葵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泻,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走。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见鬼。一名梨盖,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医学入门》:防葵
出兴州,根似防风,叶似葵,每茎三叶,一本十茎,中发一干,花如葱花,与野狼毒相似,但置水不沉耳,世亦稀有。味苦辛,气平寒。无毒。主膀胱热结溲溺不下,疝瘕肠泄。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止癫痫惊邪狂走,咳逆湿喑鬼疟。消气血瘤,杀百邪。久服益气强志,坚筋骨,除肾邪。中火者不可服。去虫末,甘草水浸一宿晒干。
《神农本草经》:防葵
味辛寒。
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一名梨盖。生川谷。
《吴普》曰:房葵一名梨盖,一名爵离,一名房苑,一名晨草,一名利如,一名方盖,神农辛,小寒,桐君扁鹊无毒,岐伯雷公黄帝苦,无毒,茎叶如葵,上黑黄,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中红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实白,三月三日采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暴干。
案《博物志》云:防葵与狼毒相似。
《新修本草》:防葵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见鬼。
一名梨盖,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毒同根,犹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尔,而野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
〔谨案〕此药上品,无毒,久服主邪气惊狂之患。其根叶似葵花子根,香味似防风,故名防葵。采依时者,亦能沉水,今乃用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此物亦稀有,襄阳、望楚、山冻及兴州西方有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防葵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药性论》云∶君。有小毒。能治疝气, 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治鬼疟,主百邪鬼精怪,通气。
《证类本草》:防葵
(防葵_图缺)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
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见鬼。一名梨盖,一名防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川谷及嵩高、泰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陶隐居云∶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毒同根,犹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尔,而野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唐本注云∶此药上品,无毒,久服主邪气惊狂之患。其根叶似葵花子根,香味似防风,故名防葵。采根据时者,亦能沉水,令乃用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此物亦稀有,襄阳、望楚、山东及兴州西方有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防葵,君,有小毒。能治疝气, 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大如碗,悉能消散。治鬼疟,主百邪鬼魅精怪,通气。
图经曰∶防葵,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少室、泰山。苏恭云∶襄阳、望楚、山东及兴州西方有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今唯出襄阳,诸郡不闻有之。其叶似葵,每茎三叶,一本十数茎,中发一干,其端开花,如葱花、景天辈而色白。根似防风,香味亦如之,根据时采者乃沉水。陶隐居云∶与野狼毒同根,但置水不沉耳。今乃用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
三月三日采,六月开花即结实,采根为药。
陈藏器云∶按此二物,一是上品,而陶云防葵与野狼毒根同,但置水中不沉尔。然此二物,善恶不同,形质又别,陶既为此说,后人因而用之。防葵将以破坚积为下品之物,与野狼毒同功。
今古因循,遂无甄别,此殊误也。雷公云∶凡使,勿误用野狼毒,缘真似防葵,而验之有异,效又不同,切须审之,恐误疾人。其防葵在蔡州沙土中生,采得二十日便 ,用之唯轻为妙。
欲使先须拣去 末后,用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黄精自然汁一、二升拌了,土器中炒令黄精汁尽。肘后方∶治癫狂疾。防葵末,温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润有小不仁为候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