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 《本草纲目》:伏龙肝
- 《本草备要》:伏龙肝
- 《本草便读》:伏龙肝
- 《本草从新》:伏龙肝
- 《本草分经》:伏龙肝
- 《本草撮要》:伏龙肝
- 《本草经集注》:伏龙肝
- 《本草蒙筌》:伏龙肝
- 《本草求真》:伏龙肝
- 《本草衍义》:伏龙肝
- 《本草易读》:伏龙肝
- 《得配本草》:伏龙肝
- 《冯氏锦囊秘录》:伏龙肝
- 《雷公炮炙论》:伏龙肝
- 《名医别录》:伏龙肝
- 《千金翼方》:伏龙肝
- 《外科全生集》:伏龙肝
- 《医学入门》:伏龙肝
- 《新修本草》:伏龙肝
- 《药笼小品》:伏龙肝
- 《药性切用》:伏龙肝
- 《医方考》:伏龙肝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伏龙肝
- 《证类本草》:伏龙肝
《本草纲目》:伏龙肝
「释名」指灶里正对锅底的黄土,亦名灶心土。
「气味」辛、微湿、无毒。
「主治」
1、突然昏倒。用伏龙肝研末,一鸡蛋大的分量冲水服,引起呕吐。
2、中风口噤(口不能言,心神恍惚,手足不能随意运动;或腹中痛满,时而晕绝)。用伏龙肝五升,加水八升,搅清后取上层饮之。
3、神智狂乱,不能识人。用伏龙肝研末,水冲服一茶匙。一日服三次。
4、小儿夜啼水止。用伏龙肝二钱、朱砂一钱、麝香少量,共研为末,加蜜,做成绿豆大的丸子。每次服五丸,桃符汤送下。
5、舌头变硬,不能转动。用伏龙肝调牛蒡汁涂搽。
6、冷热心痛。用伏龙肝末一茶匙,是热痛则以热水湿烫后服,是冷痛则用酒冲服。
7、反胃。用陈年的伏龙肝,研末,米汤送下。每次服三钱。
8、突然咳嗽不止。用伏龙肝一分,加豆豉七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四十丸。
9、吐血,心腹疼痛。用伏龙肝与多年烟壁土等分。每次取五钱,加两碗开水煮,煮成一碗时,等澄清,饮上层清水,空心服。另吃些白粥补身体。
10、妇女血漏,淋漓不止。用伏龙肝半两,阿胶、炒蚕沙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次服两三钱,酒送下,直到病痊愈为止。
11、妇女赤白带,日久黄瘁。用伏龙肝、棕榈灰、屋梁上尘,等分,各炒到烟尽,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各少许。每服三钱,湿酒或淡醋汤送下。患赤白带有一年之久者,照此法治疗,半月可愈。
12、产后血气攻心,恶物不下。用伏龙肝研末和酒服,每服二钱,泻出恶物即愈。
13、子死腹中,母气欲绝。用伏龙肝末三钱,水调服。
14、横生逆产。用伏龙肝末,酒调服,每服一钱。同时,用灶土搽母脐。
15、胞衣不下。用伏龙肝,加醋调成小团,塞入产妇脐中。内服甘草汤三四合。
16、食物中毒。用伏龙肝末,如鸡蛋大小,水冲服,吐出便愈。
17、冷气入腹,肿满难当,以及男子阴部突然肿痛等。用伏龙肝调鸡蛋白涂搽。
18、耳内流脓。用棉花裹伏龙肝末塞耳内,一天换三次。
19、小儿脐疮。用伏龙肝末敷上。
20、小儿丹毒。用陈年伏龙肝末和屋漏水(亦可用新汲水、鸡蛋白或油)调敷。药干即换。
21、小儿热疖。用伏龙肝末、生椒末等分,和醋调敷。
22、臁疮久烂。用陈年伏龙肝末、黄、黄丹、赤石脂、轻粉等分,调清油,敷布上,贴患处。如发痒,须忍住,数日可愈。
23、一切痈肿。用伏龙肝加蒜捣粒成泥(加鸡蛋黄亦可)贴患处。干了就换。
《本草备要》:伏龙肝
重,调中,止血,燥湿,消肿
辛温。调中止血、去湿消肿。治咳逆反胃,吐衄崩带,尿血遗精,肠风痈肿(醋调涂),脐疮(研敷)丹毒(腊月猪脂或鸡子白调敷),催生下胎(《博救方》子死腹中,水调三钱服,其土当儿头上戴出)。斧心多年黄土,一云灶额内火气,积久结成如石,外赤中黄。研细,水飞用。
《本草便读》:伏龙肝
味辛散逆以和中.治带疗崩.呕家圣药.质燥温脾而暖胃.敷痈解魇.远血良方.(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
《本草从新》:伏龙肝
重、调中止血、燥湿消肿.
辛温.调中止血.去湿消肿.治咳逆反胃,吐衄崩带,尿血遗精,肠风痈肿.(醋调涂.)
脐疮(研敷.)丹毒.(腊月猪脂或鸡子白调敷.)催生下胎.(子死腹中、水调三钱服.)功专去湿.无湿勿用.多年灶心黄土.(须用对釜脐下者.)
《本草分经》:伏龙肝
多年灶心黄土对釜穴下者是也,辛温功专去湿,亦能调中止血消肿催生。
《本草撮要》:伏龙肝
味辛温.调中止血.去湿消肿.治咳逆反胃.吐衄崩带.尿血遗精.醋调涂肠风痈肿.研末敷脐疮.腊月猪脂或鸡子白调敷丹毒.水调服催生下胎.即灶心黄土也.年久对釜脐下者良.无湿者勿服.(得生地黄芩白术阿胶炙草炮姜名黄土汤治妇人血崩及血衄诸血病得阿胶蚕砂治妇人血漏得附子黄芩阿胶治便后下血)
《本草经集注》:伏龙肝
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取捣筛合葫涂痈甚效。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并亦迂隐其名??九页,《大观》卷五,《政和》一二二页)
《本草蒙筌》:伏龙肝
味辛,气温。无毒。即灶中对釜底心黄土,取年深色变褐者为良。醋调或蒜捣泥,涂消痈肿毒瓦斯。和水敷脐勤换,辟除时疫安胎。疗中风不语心烦,止崩中吐血咳逆。并有捣细,调水服之。又有百草霜,名锅底墨。血部要剂,因黑胜红。慎勿涂疮,入肉如印。仍有灶突黑者,亦灶额上黑煤。曾载方书,总能止血。
《本草求真》:伏龙肝
(土)调中止血燥湿
伏龙肝(专入肝脾)。系灶心赤土。因其色赤如肝。故以肝名。味辛气温。无毒。按土为万物之母。在人脏腑。则以脾胃应之。故万物非土不生。人身五脏六腑非脾胃不养。是以土能补人脾胃。伏龙肝经火久熬。则土味之甘已转为辛。土气之和已转为温矣!凡人中气不运。则是气是血。靡不积聚为殃。是瘀是水。靡不蔓延作祟。书言咳逆反胃。肿胀脐疮可治者。以其得此补土燥湿之谓也!书言吐衄崩带。尿血遗精肠风可治者。以其失血过多。中气必损。得此微温调和血脉也。痈肿可消者。以其辛散软坚之意也。日华子取其能催生下胞者。以其而镇重下坠也。(博救方子死腹中。水调三钱服。)要之皆为调中止血燥湿之剂耳。研细水飞用。
《本草衍义》:伏龙肝
妇人血露,蚕沙一两,炒伏龙肝半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肚服二三钱,以知为度。本条中有东壁土,陈藏器云∶取其东壁土,久干也。今详之∶南壁土,亦向阳久干也,何不取?盖东壁常先得晓日烘炙。日者太阳真火,故治瘟疟。或曰∶何不取午盛之时南壁土,而取日初出东壁土者,何也?火生之时,其气壮。故《素问》云∶少火之气壮。
及其当午之时,则壮火之气衰,故不取,实用此义。或曰∶何以知日者太阳真火?以水精珠,或心凹铜鉴,向日射之,以艾承接其光聚处,火出,故知之。
《本草易读》:伏龙肝
即灶心红土也。
辛,温,无毒。
小儿重舌,醋合敷之。(验方第一。)
冷热心痛,热以水下,冷以酒下。(第二。)
产后血攻,恶露不行,酒下。(第三。)
横生逆产,酒下。(第四。)
小儿脐疮,末敷之。(第五。)
吐衄血,新汲水下。(第六。)
一切肿毒,鸡子清合敷,或同蒜合敷。(第七。)
《得配本草》:伏龙肝
一名灶心土
苦、辛、温。调中燥湿,消肿止血。疗赤白带下,止尿血遗精。得黄芩、阿胶,治大便后血。得阿胶、蚕沙,治妇人血漏。得醋调,敷阴肿。得鸡子清调,涂丹毒。研水飞。
《冯氏锦囊秘录》:伏龙肝
得火土之气而成,味甘、辛兼咸,气温,无毒。古方治癫狂寐魇卒中邪恶者,以灶有神明可祛幽暗也。主崩中吐血者,以失血过多,中气必损,甘能补中,温能调和血脉也。消痈肿毒瓦斯者,辛散咸软之切也。催生下胞,及小儿夜啼者,取其神明之土,易祛阴滞之邪,复能镇重下堕也。铛墨即百草霜,乃釜月中墨也,烧杂草者,名百草霜。
甘性更良,《本经》无气味。观其所主,与伏龙肝相似。凡血遇黑即止,虫毒恶气得辛温即散,故《本经》主虫毒、中恶、吐血、血晕。以酒或水或醋,细研温服。亦涂金疮,生肌止血也。
伏龙肝,即灶中对釜底心之黄土,取十来年陈久色褐者良,醋调或蒜捣泥。涂消壅肿毒瓦斯。和水敷剂勤换,辟除时疫安胎,中风不语,心烦崩中吐血,咳逆去湿消肿。尿血遗精,肠风反胃,鼻衄带下,催生下胞,小儿夜啼,并用极细,调水服之。百草霜,血部要剂,因黑胜红。主虫毒中恶,血晕吐血,血痢便赤∶涂金疮,生肌止血,面疮勿涂,入肉如印。
主治(痘疹合参) 消痘痈肿,兼止吐泻。百草霜惟痘中赤痢,亦用入丸散。
《雷公炮炙论》:伏龙肝
雷公云∶凡使,勿误用灶下土。其伏龙肝,是十年以来,灶额内火气积,自结如赤色石,中黄,其形貌八棱。
凡修事,取得后,细研,以滑石水飞过两遍,令干,用熟绢裹,却,取子时,安于旧额内一伏时,重研了用。
《名医别录》:伏龙肝
味辛,微温.主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瓦斯.
《千金翼方》:伏龙肝
味辛,微温。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瓦斯。
《外科全生集》:伏龙肝
即灶心土,再烧红,研,水飞晒干,乳调,立疗汤火烂孔。
《医学入门》:伏龙肝
伏龙肝味气辛温,消痈散肿醋涂痕,止诸血下咳逆气,时疫胎产水调吞。
伏龙,灶神也。历家云∶伏龙日,忌作灶。《容斋随笔》云∶以猪肝和泥作灶。立名之意本于此。微毒。主消痈疽肿毒、发背乳痈、丹毒,鸡子黄或醋调涂之。腋臭,小儿脐疮,干末敷之。止咳逆上气,吐血衄血,肠风尿血,泄精及妇人崩带,有孕时疫热病令胎不安,水和涂脐中,内又服之。催生下衣,小儿夜啼,大人中风不语,心烦恍惚,手足不随或腹中痛满,冷水搅汁服之。雷公云∶是十年已来灶额内火气自然结积,如赤色石,中黄有八棱。凡使,火 、水飞两遍,令干。自陶隐居以为灶心土,其实雷之说有理,当从之。
《新修本草》:伏龙肝
味辛,微温。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瓦斯。
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取捣筛合葫涂痈甚效。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并亦迂隐其名耳。今人又用广州盐碱屑,以疗漏血瘀血,亦是近月之土,兼得火烧义也。
《药笼小品》:伏龙肝
即对釜脐之土辛温调中,去湿消肿。
治久痢不愈。
《药性切用》:伏龙肝
即灶心黄土。性味辛温,假火土之气,调中止泻,去湿消肿,有益脾温土之功。
《医方考》:伏龙肝
伏龙肝者,灶中之土也。土性可以益脾,久于薪火,可以温中,脾胃虚弱者,药内宜加入之。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伏龙肝
味辛,微温。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瓦斯。《药性论》云∶亦可。咸,无毒。日华子云∶热,微毒。治鼻洪,肠风,带下,血崩,泄精,尿血,催胞及小儿夜啼。一云∶治心痛及中风心烦。陶隐居云∶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
《证类本草》:伏龙肝
味辛,微温。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瓦斯。
陶隐居云∶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取捣筛,合葫涂痈,甚效。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
并以迂隐其名尔。今人又用广州盐城屑,以疗漏血,瘀血,亦是近耳之土,兼得火烧之义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伏龙肝,单用亦可,味咸,无毒。末与醋调涂痈肿。萧炳云∶釜月中墨,一名釜脐上墨。陈藏器云∶灶中土及四交道土,合末以饮儿,辟夜啼。日华子云∶伏龙肝,热,微毒。治鼻洪,肠风,带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及小儿夜啼。
图经文具锻石条下。
雷公云∶凡使,勿误用灶下土。其伏龙肝,是十年以来灶额内火气积,自结如赤色石,中黄,其形貌八棱,取得后细研,以滑石水飞遇两遍,令干,用熟绢裹却,取子时安于旧额内一伏时,重研了用。圣惠方∶治小儿脐疮久不瘥,用伏龙肝敷之。外台秘要∶救急治心痛,冷热。伏龙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服,又方∶治痈肿。伏龙肝以蒜和作泥涂,用布上贴之,如干,则再易。千金方∶治风痱者,卒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方∶伏龙肝五升,以水八升,和搅取汁饮之,能尽为善。又方∶治诸腋臭。伏龙肝烧作泥敷之,立瘥。
又方∶治鬼魇不悟,取伏龙肝末鼻中。又方∶治中风,心烦恍惚,或腹中痛满,或时绝而复苏者。取釜下土五升,捣末,以冷水八升和之,取汁尽服之。口已噤者,强开以筒灌之,使得下入,便愈,甚效。又方∶发背欲死方∶伏龙肝末,以酒调,浓敷其上,疮口干即易,不日平复。又方∶小儿卒重舌。釜下土,苦酒和涂舌下。又方∶灸疮痛肿,急痛。灶中黄土水煮,令热淋渫之,即良。千金翼∶治狂癫不识人。以水服伏龙肝方寸匕,日进三。肘后方∶治诸疽发背及乳房。釜下土捣取末,鸡子中黄和涂之,佳。简要济众∶治小儿丹毒从脐中起方∶伏龙肝是年深灶下黄土,研为末,以屋漏水和如糊,敷患处,干即再敷,以瘥为度,用新汲水调亦得。广利方治吐血,鼻衄不止。伏龙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顿服。伤寒类要∶妊娠熟病方∶以水调伏龙肝一鸡子许服之。又方∶妊娠遭时疫热病,令子不堕。灶下土,水和涂脐,干又涂之,以酒调亦妙。十全博救方∶治子死腹中,其母气欲绝,不出方∶伏龙肝三钱匕,以水调下,其土当儿头上戴出,甚妙。子母秘录∶小儿赤游,行于身上下,至心即死。伏龙肝末,和鸡子白涂,干即易。又方∶小儿尿灰疮。伏龙肝和鸡子白涂之。产宝∶治胞衣不出。取灶下土一寸,研碎,用好醋调令相得,纳于脐中。续取甘草汤三、四合服之,出。贾相公进过牛经,牛类、血者。取灶中黄土二两,酒一升,煎候冷灌之,立瘥。杨氏产乳∶疗患时行,令胎不损。伏龙肝末和水服,涂脐方寸,干即易。丹房镜源云∶伏龙肝或经十年者,灶下掘深一尺下,成片紫瓷者可用。伏砂缩贺,妙。贺者,锡也。
衍义曰∶伏龙肝,妇人血露,蚕砂一两炒,伏龙肝半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肚服二、三钱,以知为度。本条中有东壁土,陈藏器云∶取其东壁土,久干也。今详之∶南壁土日者太阳真火,故治瘟疟。或曰∶何不取午盛之时南壁土,而取日初出东壁土者,何也?火生之时,其气壮。故《素问》云∶少火之气壮。及其当午之时,则壮火之气衰,故不取,实用此义。或曰∶何以知日者太阳真火?以水精珠,或心凹铜鉴,向日射之,以艾承接其光向聚处,火出,故知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