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
- 《妇人大全良方》:犀角地黄汤
- 《冯氏锦囊秘录》:犀角地黄汤
- 《冯氏锦囊秘录》:犀角地黄汤
- 《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 《仁术便览》:犀角地黄汤
- 《仁术便览》:犀角地黄汤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犀角地黄汤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犀角地黄汤
- 《删补名医方论》:犀角地黄汤
- 《奇方类编》:犀角地黄汤
- 《伤寒括要》:犀角地黄汤
- 《时病论歌括新编》:犀角地黄汤
- 《医述》:犀角地黄汤
- 《医学心悟》:犀角地黄汤
- 《时方歌括》:犀角地黄汤
- 《医方考》:犀角地黄汤
- 《医方考》:犀角地黄汤
- 《医方考》:犀角地黄汤
- 《医方论》:犀角地黄汤
- 《医宗金鉴》:犀角地黄汤
- 《正体类要》:犀角地黄汤
《妇人大全良方》:犀角地黄汤
治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
芍药(三分) 生地黄(半斤) 牡丹皮(去心,一两) 犀角屑(一两,如无,升麻川者代)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
《冯氏锦囊秘录》:犀角地黄汤
治血虚火盛,吐衄妄行,溺血便血。
犀角镑末 生地黄 白芍药 牡丹皮(各一钱五分) 水煎去渣,入犀角末服之,如忿怒致血者,加山栀、柴胡。
凡禀阴气至纯者,莫过于犀角,得浊阴下降者,莫过于地黄,白芍酸收,丹皮清降凉血止血之要品,泻南实北之神方也。因于怒者,气必逆上,故加山栀以屈曲下行;肝喜疏泄,故加柴胡以达其木郁。本用四味独名犀角地黄者,所重在二味,白芍、丹皮不过佐助耳。
《冯氏锦囊秘录》:犀角地黄汤
治诸失血。
芍药 生地 牡丹皮(等分) 犀角(磨汁) 水煎冲犀角汁服。
《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大便黑、面黄,消瘀血方。
犀角(一两) 生地黄(八两) 芍药(三两) 牡丹皮(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但根据方不须有所增加。
治五脏热结吐血、衄血方∶
伏龙肝(鸡子大一枚) 生竹茹(一升) 芍药 当归 黄芩 芎 甘草(各二两) 生地黄(一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减三升,下诸药取二升,分三服。(《翼方》有桂心。)
《仁术便览》:犀角地黄汤
治吐呕血,衄血通治。
犀角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各等)
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服。
一方 加麦门冬、炒黑栀子,或加芩连。面色痿黄,大便黑,尤宜。
又方 童便一茶钟,黄酒一小钟,擂侧柏叶投入。去渣温服,非酒不能行血。惟呕血、衄血不用酒,以水煎服。
一方 诸见血,童便饮三两钟,甚好。
《仁术便览》:犀角地黄汤
治痘疮太盛,或蓄瘀血,面黄粪黑。热甚,加黄芩。方见吐血门。
每服三钱,水煎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犀角地黄汤
治筋实极,咳而两胁下痛,不可转动,脚下满,不得远行,脚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烦满。
生地黄 犀角(镑,各一两) 干葛 玄参 栀子仁 升麻(各三分) 大黄(半两,蒸) 芍药(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恶寒体痛,加麻黄;头疼,加石膏煎半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内蓄为瘀血;及鼻衄吐血不尽,余血停留,致面黄,大便黑。
犀角(一两) 生地黄(八两) 芍药(三两) 牡丹皮(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为无热,但根据方,不须加也。
《删补名医方论》:犀角地黄汤
治热伤吐衄、便血,妇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 生地黄 白芍 牡丹皮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热服。
【注】吐血之因有三∶曰劳伤,曰努伤,曰热伤。劳伤以理损为主,努伤以去瘀为主,热伤以清热为主。热伤阳络则吐衄,热伤阴络则下血。是汤治热伤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凉血以生新血,白芍敛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去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可为探本穷源之法也。若心火独盛,则加黄芩、黄连以泻热,血瘀胸痛,则加大黄、桃仁以逐瘀也。
《奇方类编》:犀角地黄汤
犀角(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五钱 芍药二钱 生地黄二钱 牡丹皮五钱
水煎服。
《伤寒括要》:犀角地黄汤
芍药 生地 丹皮 犀角屑
主伤寒应汗失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消化瘀血. 按去瘀之剂.抵当汤丸最紧.桃仁承气汤次之.犀角地黄汤又次之.紧者.主下焦.次者.主中焦.缓者.主上焦.此方行中有补.血家中和之品也.
《时病论歌括新编》:犀角地黄汤
『主治』胃火热盛,阳毒发斑,吐血衄血。
『药物』生地、白芍、丹皮、犀角。热甚如狂者加黄芩。
『服法』煎服。
《医述》: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乃衄血之的方。盖犀,水兽也。可以分水,可以通天。鼻衄之血,从任、督而至巅顶,入鼻中,惟犀角能下入肾水,引地黄滋阴之品,由督脉而上,故为对证。若阴虚火动,吐血与咳咯者,可以借用成功。若阳虚及脾胃虚者,俱非所宜。(赵养葵)
《医学心悟》:犀角地黄汤
犀角(镑,一钱五分) 生地黄(四钱) 牡丹皮 麦冬 白芍(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时方歌括》:犀角地黄汤
主治吐衄便血.妇人血崩赤淋.
犀角地黄芍药丹.(生地两半.白芍一两.丹皮犀角各二钱半.每服五钱.)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柯韵伯曰.气为阳.血为阴.阳密乃固.阳盛则伤阴矣.阴平阳秘.阴虚者.阳必凑之矣.故气有余即是火.火入血室.血不营经.即随逆气而妄行.上升者出于口鼻.下陷者出于二便.虽有在经在腑之分.要皆心肝受热所致也.心为营血之主.心火旺则血不宁.故用犀角生地酸咸甘寒之味.以清君火.肝为藏血之室.肝火旺则血不守.故用丹皮芍药辛苦微寒之品.以平相火.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之剂.盖血失则阴虚.阴虚则无气.故阴不足者.当补之以味.勿得反伤其气也.若用芩连胆草栀柏以泻其气.则阳之剧者.苦从火化.阳已衰者.气从苦发.燎原而飞越矣.
《医方考》:犀角地黄汤
生犀角(镑) 牡丹皮(各二钱五分) 白芍药(二钱) 生地黄(一两五钱)
心移热于肺而咳嗽出血者,此方主之。
心,火也;肺,金也。火者金之畏,心移热于肺,乃咳嗽见火证,如吐血面赤是也,名曰贼邪,甚是难治。是方也,生犀能解心热,生地能凉心血,丹皮、芍药性寒而酸,寒则胜热,酸则入肝,用之者,以木能生火,故使二物入肝而泻肝。此拔本塞源之治也。
《医方考》:犀角地黄汤
生犀角(镑) 生地黄 白芍药 牡丹皮
劳心动火,吐血、衄血者,此方主之。
心属火而主脉,过劳其心,则火妄动而血涌溢,越窍而出,则为吐为衄者势也。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故以凉心之药主之。生犀能解心热,生地能凉心血,白芍、丹皮酸寒之物也,酸者入肝,寒者胜热。所以心病而治肝者,肝是心之母,木能生火,故从肝而治之,乃迎夺之兵也。
《医方考》:犀角地黄汤
生犀角(镑) 生地黄 白芍药 牡丹皮
吐衄不止者,此方主之。
口出血曰吐,鼻出血曰衄。火逆于中,血随火上,有此二证。然吐血责之腑,衄血责之经,求其实,则皆炎上之火也。火者,心之所司,故用生犀、生地以凉心而去其热。心者,肝之所生,故用丹皮,芍药以平肝而泻其母,此穷源之治也。今人治吐血者,以凉水濯其两足,此釜底抽薪之意也。治衄血者,以凉水拊其后颈,此责其火于太阳经也。皆是良法。互考见咳嗽门、痘门。
《医方论》:犀角地黄汤
生地黄一两五钱 白芍一两 丹皮 犀角二钱五分
每服五钱。
犀角化斑解毒,凉血清心,又能引地黄直达肾经,壮水制火,故吐衄症中多用之。然治心肾则有余,而非肺肝之正药,若治衄血等,不如羚羊角之效。至谓升麻可代犀角,则其说尤谬。既有郁火,再加风药,逼血上升,不旋踵而败矣!
《医宗金鉴》:犀角地黄汤
治热伤吐衄,便血,妇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 生地黄 白芍 牡丹皮,右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热服。
【注】吐血之因有三:曰劳伤,曰努伤,曰热伤。劳伤以理损为主,努伤以去瘀为主,热伤以清热为主。热伤阳络则吐衄,热伤阴络则下血。是汤治热伤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凉血以生新血。白芍,敛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去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可为探本求穷源之法也。若心火独盛,则加黄芩,黄连以泻热;血瘀胸痛,则加大黄,桃仁以逐瘀也。
《正体类要》:犀角地黄汤
治火盛,血热妄行,或吐衄不止,大便下血。如因怒而致,加山栀、柴胡。
犀角(镑末) 生地黄 白芍药 黄芩 牡丹皮 黄连(各一钱五分)
用水煎熟,倾于盅内,入犀末服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