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髭药方
《是斋百一选方》:乌髭药方
广南张市舶法,杨叔子知府传。
针砂五两,筛出粗大片不使,只以细者水澄过,去泥沙,晒焙干,以浓酸米醋浸数日,然后入铫内,炒令针砂通红为度,倾地上以盏覆,出火气,瓷罐蜜收。遇要使时,约髭多寡,抄时,先以皂角温汤洗去髭上油腻,次用竹篦二枚挑药连根搽髭,此药不损皮肉,惟恐涂之不浓,仍先以沸汤煮软荷叶,相视髭浓薄剪作片子,压在粗纸簿中渗干,才使药涂遍了,即以所剪荷叶覆之,令周密,又以帛包系,恐污衣被,亦要护荷叶不走作也。次早起来以温汤款款洗之,白者已黄,黄者黑矣。使皂角,澡豆末洗面不妨,但不可自使手染,恐指黑,亦须耐烦第二夜再上药。又四、五日前,以诃子不拘多少,铫内使麻油煎,以黑色为度,取出用热炉灰逐日换泌尽油,临时用皂角水洗净,焙干,为细末;又以诃子去核,亦不拘多少,使麦麸同炒,急手搅动,令诃子赤色为度,取出去尽麸,碾为细末。两味诃子各使净砂罐子盛,每使看髭多寡,使一钱或半钱,并百药煎细末同前二样诃子各等分,又使小麦麸如三味药多少,以淘白米第二次泔调重汤煮,如先夜糊浓薄搽髭,并根据上法染三,五次,后却以两夜药并作一处,同调打糊亦得。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