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仁
- 《本草备要》:大麻仁
- 《本草乘雅半偈》:大麻仁
- 《本草崇原》:大麻仁
- 《本草从新》:大麻仁
- 《本草撮要》:大麻仁
- 《本草思辨录》:大麻仁
- 《得配本草》:大麻仁
- 《顾松园医镜》:大麻仁
- 《外科全生集》:大麻仁
- 《药笼小品》:大麻仁
- 《药性切用》:大麻仁
《本草备要》:大麻仁
大麻,即作布之麻,俗作火麻
润燥滑肠
甘平滑利。脾、胃、大肠之药,缓脾润燥。治阳明病、胃热汗多而便难(三者皆燥也,汗出愈多,则津枯而大便愈燥。张仲景治脾约有麻仁丸。成无己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张子和曰∶诸燥皆三阳病),破积血,利小便,通乳催生。又木谷也,亦能治风。极难去壳,帛裹置沸汤,待冷,悬井中一夜,晒干,就新瓦上 去壳,捣用。畏茯芩、白薇、牡蛎。
《本草乘雅半偈》:大麻仁
(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神仙。
【核】曰∶处处有之。尔雅翼云∶麦黄种 , 黄种麦;顾麦之生,即 之成, 之成,即麦之生也。 者,有实之大麻也。有雌雄二种,雌者结实,雄者不结实。若子放勃时,须去雄者,设未放勃而先去之,则不成子矣。修治,极难去壳,取帛包置沸汤中,浸至冷,乃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日中曝干,就新瓦上 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
先人云∶麻品凡五,黄、络、苎、 、白也。黄叶五岐,络叶无岐,苎叶圆背白。茎皆直上。黄实即大麻,壳褐仁白,多脂液,与诸麻之实迥别。又云∶体直类木仁滑似髓,肝之肾药也。故益精填髓,润发黑须。
【 】曰∶大麻色黄,一名黄麻。麻有雌雄,雄为苴,雌为 , 即有子之大麻也。一叶五岐,别曰黄 ,气味甘平,为脾胃之体药;枝茎条畅,为脾胃之用药;仁脂濡润,为脾胃之滑剂、湿剂也。故主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神仙。别录及附方诸证,亦以四义释之,更(麦黄种 。种 时,正木火司令时也。 黄种麦,种麦时,正金水司令时也。交通之际,抑中央宫土之五数矣。)
《本草崇原》:大麻仁
气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神仙。
(大麻即火麻,俗名黄麻。始出泰山川谷,今处处种之,其利颇饶。叶狭茎长,五六月开细黄花成穗,随结子可取油。《齐民要术》曰∶麻有雌雄,于放花时拔出雄者,若未花先拔,则不结子。)
大麻放花结实于五六月之交,乃阳明太阴主气之时。《经》云∶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又,长夏属太阴主气,夫太阴、阳明,雌雄相合,麻仁禀太阴、阳明之气,故气味甘平。主补中者,补中土也。益气者,益脾胃之气也。夫脾胃气和则两土相为资益,阳明燥土得太阴湿气以相资,太阴湿土得阳明燥气以相益,故久服肥健,不老神仙。
《本草从新》:大麻仁
一名火麻.润燥滑肠.
甘平滑利.缓脾润燥.治阳明病胃热.汗多而便难.(汗出愈多、则精枯而大便愈燥、仲景治脾病、有麻仁丸、成无己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子和曰∶诸燥皆三阳病.)宣风利关节.催生而通乳.陈士良食性本草云.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妇人多食.即发带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也.肠滑者尤忌.极难去壳.帛裹置沸汤中.待冷.悬井中一夜.晒干.就新瓦上 去壳.捣用.畏牡蛎、白薇、茯苓.(卒被毒箭、煮汁饮、赤游丹毒、捣末、水和敷.)
《本草撮要》:大麻仁
味甘.入手阳明足太阴经.功专缓脾润燥.得当归浓朴等辛药.乃能利大肠.卒被毒箭.捣烂煮汁饮.赤游丹以之涂敷均效.并能催生通乳.惟肠滑者忌服.畏牡蛎白薇茯苓.一名火麻.
《本草思辨录》:大麻仁
仲圣麻仁丸证,是脾受胃强之累而约而不舒,于是脾不散精于肺,肺之降令亦失,肺与脾胃俱困而便何能下。麻仁甘平滑利,柔中有刚,能入脾滋其阴津,化其燥气。但脾至于约,其中之坚结可知。麻仁能扩之不能破之,芍药乃脾家破血中之气药,合施之而脾其庶几不约矣乎。夫脾约由于胃强,治脾焉得不兼治胃,胃不独降,有资于肺,肺亦焉得罔顾,故又佐以大黄枳朴攻胃,杏仁抑肺。病由胃生而以脾约标名者,以此为太阳阳明非正阳阳明也。兼太阳故小便数,小便数故大便难。治法以起脾阴化燥气为主,燥气除而太阳不治自愈,故麻仁为要药。治阳明府病非承气不可,故取小承气之大黄枳朴而复减少其数也。
复脉汤用之,则佐姜桂以通阳,佐胶地麦冬以益阴,与后世取汁煮粥以治风治淋,总取乎润燥抉壅,柔中有刚也。
《得配本草》:大麻仁
一名火麻
畏茯苓、牡蛎、白薇。
甘,平。滑利。入足太阴,兼手阳明经血分。理女子经脉,治汗多胃燥,除里结后重,去皮肤顽痹,能催生下乳。合苏子研汁煮粥,治虚风便秘。同紫菀、杏仁煎服,治大便不利。(肺气润,便自利。)以葱、椒、盐豉入麻仁粥食之,治风水腹大,腰脐重痛。
去壳研用。多食滑精痿阳发带疾。
怪症∶肠头出寸许,痛苦非常,干则自落,又出又落,名截肠。宜于初起麻油浸之,食大麻仁汁数升而愈。
《顾松园医镜》:大麻仁
〔甘平,入脾、胃二经。绢包置滚汤中,至冷取出。悬空垂井中一宿。晒干,新瓦上去壳研。〕润燥通二便,宣风利关节,〔骨髓风毒疼痛不可运动,酒调服之大效。〕产难即下,〔以其滑利下行也。〕呕逆能除。〔下气之功。〕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多食滑精痿阳,损血脉,发带疾。。
《外科全生集》:大麻仁
利大肠热燥,大便热结。
《药笼小品》:大麻仁
治阳明燥热便难,走而不守。
肠滑者忌。
《药性切用》:大麻仁
性味甘平,缓脾润燥,滑利大肠。生研恐其大润,亦有焙用者。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