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
- 《本草纲目》:代赭石
- 《本草备要》:代赭石
- 《本草便读》:代赭石
- 《本草乘雅半偈》:代赭石
- 《本草崇原》:代赭石
- 《本草从新》:代赭石
- 《本草分经》:代赭石
- 《本草分经》:代赭石
- 《本草撮要》:代赭石
- 《本草经解》:代赭石
- 《本草经解》:代赭石
- 《本草蒙筌》:代赭石
- 《本草求真》:代赭石
- 《本草择要纲目》:代赭石
- 《本经逢原》:代赭石
- 《得配本草》:代赭石
- 《顾松园医镜》:代赭石
- 《长沙药解》:代赭石
- 《冯氏锦囊秘录》:代赭石
- 《医学入门》:代赭石
- 《药笼小品》:代赭石
- 《药性切用》:代赭石
- 《药征续编》:代赭石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代赭石
《本草纲目》:代赭石
「释名」亦名须丸、血师、土朱、铁朱。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哮喘,睡卧不得。用代赭石,研末,米醋调服。宜常服用。
2、伤寒无汗。用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搽在两手心上,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间。盖被静卧,汗出病愈。
3、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抽筋)。用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研细,水飞后晒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汤调下。连进三服,如脚胫上出现红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证。如始终不现红斑,即无救。
4、小肠疝气。用代赭石(火煅、醋淬)研细。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5、吐血、血、流鼻血。用代赭石一两,火煅、醋淬多次,研细。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6、妇女血崩。用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研细。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7、眼睛红肿,不能开视。用代赭石二分、石膏一分,研细,清水调匀,敷两眼角和太阳穴。
8、各种疮疖。用代赭石、铅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冲入一碗好酒,等澄清后,取酒服。沉渣敷患处,干了就换。
9、百合病发(按:指伤寒病已愈而复发,是一种险症)。用百合七个(劈破),冷水浸一夜;另取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冷水二盅,合煎成一盅。把百合汁加入,再煎成一盅,温服。
《本草备要》:代赭石
重,镇虚逆,养阴血
苦寒。养血气,平血热,入肝与心包,专治二经血分之病,吐衄崩带,胎动产难,小儿慢惊(赭石半钱,冬瓜仁汤调服),金疮长肉(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用代赭旋复汤。取其重以镇虚逆,赤以养阴血也。今人用治膈噎甚效)。 红醋淬,水飞用。
干姜为使。畏雄、附。
《本草便读》:代赭石
代赭石(图缺)
噫痞能除.用治虚邪重以镇.心肝并入.堪清血分苦而寒.(代赭石出代郡山谷间.一云山上有赭.山下有铁.故此石似有铁形.其主治不过重以镇虚.寒能除热.色赤入营.为手足厥阴之药耳.)
《本草乘雅半偈》:代赭石
(本经下品)
帅气卫外,左右二十有四,而营队居中,设无血帅,谁主司命乎。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核】曰∶出代郡,及姑幕。北山经云∶少阳之山,中多美赭。西山经云∶石脆之山,灌水出焉,中有流赭。管子云∶其山有赭,其下有铁。处处山中亦有之,西北者为良也。生山峡中者,赤红青色而有泽,上纹如浮沤,俗呼丁头赭。修事,细研,以腊水重重飞过,水上有赤色如薄云者去之。澄净去水,再以茗汁煮一伏时,取出,研万余匝用。铁铛烧赤,下白蜡一两,待化,投新汲水冲之,再煮一二十沸,取出,晒干用。
先人云∶去浮赤,夺其先声;烹白蜡,培其根本;肝与血,大获保任矣。
【 】曰∶灵枢称卫气为帅气。隐居称大赭为血师,则大赭当为营气之司命矣。经云∶命曰营气,以奉生身,莫贵乎此。先人云∶鬼疰三证,大为生气之害,然必伏匿阴血中,乃肆毒恶。赭色丹青,承宣君相火,为血帅保任,仍令就规矩,会尺寸,以合五十营,奉身生气如尝,营血安堵如故矣。
《本草崇原》:代赭石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代赭石《本经》名须丸,《别录》名血师,研之作朱色,可以点书,故俗名土朱,又名铁朱。管子曰∶山上有赭,其下有铁。《北山经》曰∶少阳之山中多美赭。《西山经》曰∶石脆之山灌水出焉,中有流赭皆谓此石。《别录》曰∶代赭生齐国山谷,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梁爪甲不渝者良。今代州,河东、江东处处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良。)
赭石,铁之精也,其色青赤,气味苦寒,禀水石之精,而得木火之化。主治鬼疰贼风蛊毒者,色赤属火,得少阳火热之气,则鬼疰自消也。石性镇重,色青属木,木得厥阴风木之气,故治贼风蛊毒也。杀精物恶鬼,所以治鬼疰也。腹中毒,所以治蛊毒也。邪气,所以治贼风也。赭石,一名血师,能治冲任之血,故治女子赤沃漏下。
《本草从新》:代赭石
重、镇虚逆.
苦寒.入肝与心包血分.除血热.治吐衄崩带.胎动产难.翻胃噎膈.(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用代赭旋复汤、取其重以镇虚逆、赤以养阴血也.)哮呷有声.(卧睡不得、土朱末调服.)金疮长肉. 红醋淬.水飞.干姜为使.畏雄附.
《本草分经》:代赭石
见肝寒。
《本草分经》:代赭石
苦寒,入肝与心包血分,除血热养血镇虚逆,制用。
《本草撮要》:代赭石
味苦寒.入足厥阴经.功专入血镇逆.得冬瓜仁治慢惊风.得旋复治心下痞硬噫气. 红醋淬水飞.干姜为使.畏雄附.
《本草经解》:代赭石
气寒.味苦.无毒.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肠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火 醋淬)
代赭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天地者阴阳之体.水火者阴阳之用也.肾为坎水.代赭气寒益肾.则肾水中一阳上升.心为离火.代赭味苦益心.则心火中一阴下降.水升火降.阴阳互藏其宅.而天地位矣.故鬼疰.邪气.精魅恶鬼.贼风毒邪.不能相干.即或有邪.亦必祛逐也.寒可清热.苦可泄邪.所以又主蛊毒.及腹中邪毒也.肾主二便.心主血.血热则赤沃漏下.苦寒清心.心肾相交.所以主女子赤沃漏下也.
【制方】
代赭石同旋覆花、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名旋覆代赭汤.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细研.真金汤下.治小儿惊症.
《本草经解》:代赭石
方称研末.真金汤下.治小儿惊症.纲目载一儿泻后.眼上.三日不乳.将危.有名医曰.慢惊也.宜治肝.水飞代赭石末.每用半钱.冬瓜仁煎汤调下.果愈.考冬瓜仁研末服.补肝明目.故用煎汤.此更简易.附记便用.
《本草蒙筌》:代赭石
味苦、甘,气寒。一云∶甘,气平。无毒。惟出代州,(属山西。)多生山谷。(一说∶是代都城门下赤土。)色赤如鸡冠有泽,佳者染爪甲不逾。或难得真,牡蛎可代。火醋淬七次,方研极细水飞。惟作散调,勿煎汤服。畏雄附,(天雄、附子。)使干姜。入少阳三焦,及厥阴肝脏。治女人赤沃崩漏带下,暨难产胎衣不来;疗小儿疳疾泻痢惊痫,并尿血遗溺不禁。却贼风蛊毒,杀鬼疰魅精。阴痿不起能扶,惊气入腹可愈。《圣济经》曰∶怯者惊也。怯则气浮,重剂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也。孕妇忌服,恐堕胎元。
《本草求真》:代赭石
(石)入心肝二经凉血解热镇惊
代赭石(专入心肝)。味苦而甘。气寒无毒。凡因血分属热。崩带泻痢。胎动产难。噎膈痞硬。惊痫金疮等症。治之即能有效。(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用旋复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三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去渣再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噎膈病亦用此。)以其体有镇怯之能。甘有和血之力。寒有胜热之义。专入心肝二经血分凉血解热。镇怯祛毒。(色赤入血)。但小儿慢惊。(虚症甚多。)及阳虚阴痿。下部虚寒者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发之功耳。书载能治慢惊。其说似非。(实症不得谓慢。虚症当从温理。不可不辨。)击碎有乳孔者真。火 醋淬三次。研细水飞用。干姜为使。畏雄附。
《本草择要纲目》:代赭石
【气味】
苦寒无毒.乃肝与包络二经血分药也.
【主治】
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产难胞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月经不止.肠风痔 .泻痢脱精.夜多遗溺.小儿惊痫疳疾.金疮长肉.辟鬼魅.故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盖怯则气浮.唯重可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也.
《本经逢原》:代赭石
《本经》名须丸
苦甘平,无毒。击碎有乳形者真,火 醋淬三次,研细,水飞用。
《本经》主鬼疰贼风虫毒,腹中毒邪,女子赤沃漏下。
发明 赭石之重,以镇逆气,入肝与心包络二经血分。《本经》治贼风虫毒,赤沃漏下,取其能收敛血气也。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复代赭石汤,取重以降逆气,涤涎痰也。观《本经》所治,皆属实邪。即赤沃漏下,亦是肝心二经瘀滞之患。其治难产,胞衣不下,及大人小儿惊风入腹,取重以镇之也。阳虚阴痿,下部虚寒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发之功也。
《得配本草》:代赭石
一名土朱
干姜为之使。畏天雄、附子。
苦,寒。入手足厥阴经血分。镇包络之气,除血脉之热。疗崩带,止反胃吐衄,治惊痫疳疾。得生地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得冬瓜仁汤调下,治慢惊风。(泻后不乳,目黄如金。)佐半夏,蠲痰饮。 ,醋淬七次,研,水飞过用。
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顾松园医镜》:代赭石
〔甘苦寒,入心、肝二经。 赤以醋淬三次,研细水飞。〕止反胃,治呃逆,哮病能除,疝气可理。〔俱调末服,皆取其重而下坠,能镇逆气也。〕起男子阴痿,〔壮火食气,火气太盛,则阴反痿,苦寒能泄有余之火故也。〕小儿惊痫。〔痫症发则窜视搐搦,吐舌嚼唇,其声如畜,固惊骇所致。此药镇坠入肝与心包二经,故主之。〕虚寒者勿用,阳虚阴痿者,惊痫因风邪者,均忌之。下坠堕胎,孕妇亦忌。。
《长沙药解》:代赭石
【本经】代赭。味苦寒。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一名须丸。生山谷。
味苦,气平,入足阳明胃经。降戊土而除哕噫,镇辛金而清烦热。
《伤寒》旋覆花代赭石汤,方在旋覆花。用之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以其降胃而下浊气也。滑石代赭汤,方在滑石。用之治百合病,下之后者,以其降肺而清郁火也。
代赭重坠之性,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疗惊悸哮喘,兼治吐衄、崩漏、痔瘘、泄利之病。
煅红,醋淬,研细,绵裹,入药煎。松软者佳,坚硬者无用。
肝脾下陷者忌之。
《冯氏锦囊秘录》:代赭石
禀土中之阴气以生,味苦、甘,气寒,无毒。如鸡冠有泽者佳。专入肝,心二经。
以甘寒凉血镇重解毒之性,则君主虚灵而幽暗自辟,肝气和平而血热血瘀之病自除。甘寒则毒化,重降则下胎。壮火即退,少火乃生,既痿之阴,自可复起也。
代赭石,入少阳三焦及厥阴肝经。治女人赤沃漏带下,暨难产胞衣不来∶疗小儿疳积泻痢,惊痫,并尿血遗尿不禁∶却贼风虫毒,杀鬼疰魅精,阴痿不能扶;惊气入腹可愈,养血气,除五脏血热、血痹、血瘀。
主治(痘疹合参) 取其甘寒镇重,且能解毒凉血,故痘后亦用之。
《医学入门》:代赭石
代赭石寒甘且苦,养气血精又善止,镇肝健脾治惊疳,辟贼风邪及疰蛊。
出代郡;赭,红黑之间色也。无毒。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养气血,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止吐血、鼻衄、肠风、痔 、翻胃、泻痢、尿血、遗溺、脱精、女子赤沃漏下、带下、月经不止、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大人小儿惊气入腹、阴痿不起。经云∶怯则气浮,重以镇之。怯者,惊也;肝气,浮也。小儿惊痫疳疾,服之健脾。兼治贼风瘾疹痒疼,鬼疰蛊毒。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上文头有如浮沤丁者,谓之丁头代赭,最胜。
火醋淬七次,研粉水飞用。干姜为使。畏附子、天雄。无真者,以牡蛎代之。
《药笼小品》:代赭石
苦寒,入心包肝血分。
同旋覆治气逆,噫气频频。
虚人须加补益。
《药性切用》:代赭石
苦甘性平,入肝与心包血分。镇肝和血,降逆除嗳。醋 细研用。
《药征续编》:代赭石
旋复花代赭石汤。
上一方。
【品考】
赭石,本出于代州者为上品。故得代赭石名,犹蜀椒、川芎。若得赤绛青色,如鸡冠有泽者,宜供治材,不必代州之物矣。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代赭石
味苦甘,寒,无毒。主鬼疰,贼风,虫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及阴痿不起。《药性论》云∶使。雁门城土、干姜为使。味甘。平。主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辟鬼魅。萧炳云∶臣。日华子云∶止吐血,鼻衄,肠风痔 ,月经不止,儿天雄、附子。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