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丸
- 《博济方》:麻仁丸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仁丸
- 《删补名医方论》:麻仁丸
- 《伤寒括要》:麻仁丸
- 《儒门事亲》:麻仁丸
- 《时方妙用》:麻仁丸
-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仁丸
- 《伤寒寻源》:麻仁丸
- 《医宗金鉴》:麻仁丸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麻仁丸
《博济方》:麻仁丸
治三焦不和,脏腑虚冷,胸膈疰闷,大便秘涩。
麻仁(四两,先以温水浴,悬在井中五日,令生芽,日晒,退皮取仁) 大黄(四两,二两蒸熟,二两生用) 白槟榔(一两,半煨,半生) 山茱萸(一两半) 薯蓣(一两半)官桂(去皮,一两半) 车前子 枳壳麸(炒) 防风(各一两半) 羌活(一两半) 木香(二两) 菟丝子(一两半,
上十三味,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临卧温水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仁丸
麻仁(研) 枳壳(麸炒) 人参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未通又加丸数。
评曰∶产后不得利,利者百无一生。去血过多,脏燥,大便秘涩,涩则固当滑之,大黄似难轻用,唯葱涎调腊茶为丸,复以葱茶下之必通。
《删补名医方论》:麻仁丸
(又名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多。
麻子(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去皮,一斤) 浓朴(去皮,一斤)杏仁(去皮煎熬,碾脂,一升)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
【集注】成无己曰∶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麻仁甘平而润,杏仁甘温而润。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本草曰∶润可去燥。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
枳实破结,浓朴泻满,故以为佐。芍药调中,大黄通下,故以为使。
朱震亨曰∶既云脾约,血枯火燔津竭,理宜滋阴降火,津液自生,何秘之有?此方惟热甚而禀实者可用,热微而虚者,愈致燥涸之苦矣。
《伤寒括要》:麻仁丸
麻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浓朴 杏仁
趺阳脉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此丸主之 趺阳者.脾胃之脉.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气约.约者.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于膀胱.致令小便数.水液只就州都.大腑愈加燥竭.大便乃秘.与麻仁丸.通幽润燥.
《儒门事亲》:麻仁丸
郁李仁(去皮,另捣) 火麻仁(另捣,二味各二两) 大黄(二两,半生半熟) 槟榔(半两) 干山药 防风(去芦) 枳壳(炒,去穣,七钱半) 羌活 木香(各五钱半)
上为细末,入另捣者,三味搅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水下,食后。牵牛。滑石亦少。
《时方妙用》:麻仁丸
麻仁(另研) 芍药 枳实(炒) 浓朴(各五两炒) 杏仁(五两半研作脂.) 大黄(一斤蒸焙)
炼蜜丸如梧子大.米饮送十丸.渐加.以知为度.(此方分两照脾约丸.)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仁丸
治脾约,大便难,小便数,关脉浮涩者。此润肠之主方。
大麻仁(二升) 杏仁(一斤去皮尖) 白芍(半斤) 大黄(一斤) 浓朴(一尺炙)
枳实(半斤)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二服。渐加,以利为度。
麻仁丸方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亡大便难,养液通幽蜜丸嚼。(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法中用丸渐加者,脾燥宜用缓法,滋柔润下,以遂脾欲,非比胃实当急下也。)
《伤寒寻源》:麻仁丸
麻子仁(二升) 芍药 枳实(各半斤擘) 大黄(去皮) 浓朴(去皮) 杏仁(各一斤去皮尖熬别研作脂)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按经言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此与攻胃实不同.故用芍药以益阴.麻杏以润燥.而大黄浓朴分两皆从轻减.服止十丸.以次渐加.皆示不欲遽下之意.
《医宗金鉴》:麻仁丸
又名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多。
麻子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去皮)一斤 厚朴(去皮)一斤 杏仁(去皮,尖熬,碾脂)一升,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
【集注】成无己曰: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麻仁甘平而润,杏仁甘温而润。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本草曰:润可去燥。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破结,厚朴泻满,故以为佐。芍药调中,大黄通下,故以为使。朱震亨曰:既云脾约,血枯火燔津竭,理宜滋阴降火,津液自生,何秘之有?此方惟热甚而禀实者可用,热微而虚者,愈致燥涸之苦矣。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麻仁丸
麻仁 杏仁 芍药 大黄 厚朴 枳实
蜜煎导、猪胆汁土瓜根汁,此燥在肛门之方。若肛门与肠中皆燥,而又无燥之实证者,须麻仁丸,麻仁杏仁以温润之,芍药以寒润之,又兼小承气汤以轻荡之。每服只梧子大之十小丸,轻缓极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