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
- 《本草备要》:大腹皮
- 《本草便读》:大腹皮
- 《本草从新》:大腹皮
- 《本草分经》:大腹皮
- 《本草分经》:大腹皮
- 《本草撮要》:大腹皮
- 《本草易读》:大腹皮
- 《本经逢原》:大腹皮
- 《得配本草》:大腹皮
- 《顾松园医镜》:大腹皮
- 《冯氏锦囊秘录》:大腹皮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大腹皮
- 《医学入门》:大腹皮
- 《药鉴》:大腹皮
- 《药笼小品》:大腹皮
- 《药性切用》:大腹皮
《本草备要》:大腹皮
泻,下气,通,行水
辛泄肺、温和脾。下气行水,通大、小肠。
治水肿香港脚,痞胀痰膈,瘴疟霍乱。气虚者忌用。
子,似槟榔,腹大形扁(故与槟榔同功)。取皮,酒洗,黑豆汤再洗。煨用(鸠鸟多栖其树,故宜洗净)。
《本草便读》:大腹皮
宣胸腹之邪氛.行脾达胃.散肺肠之气滞.逐水宽中.辛苦而温.轻疏有毒.(大腹皮即槟榔树皮也.其皮有毒.当洗净用之.性味主治与槟榔相同.但无槟榔之降气.而有行皮宣发之功.故凡治皮水肤肿.以及温疟伏邪等证.皆可用之.)
《本草从新》:大腹皮
泻、下气、通、行水.
辛泄肺.温和脾.下气宽胸.行水通大小肠.治水肿香港脚.痞胀痰膈.瘴疟霍乱.稍涉虚者勿用.取皮.酒洗.黑豆汤再洗.(鸩鸟多栖其树、故宜洗净.)煨用.子、辛涩温.与槟榔同功.而力稍缓.形亦与槟榔相似.腹大而扁.(故又名大腹槟榔.)
《本草分经》:大腹皮
见脾攻。
《本草分经》:大腹皮
辛温,泄肺和脾,下气行水,宽胸通肠,酒洗净,黑豆汤再洗,煨用。子辛温涩,与槟榔同功,而力稍缓。
《本草撮要》:大腹皮
味辛温.入足阳明太阴经.功专泄肺和脾.下气行水.通大小肠.主治水肿香港脚.痞胀痰膈.瘴疟霍乱.气虚者忌用.
《本草易读》:大腹皮
黑豆水洗晒干,入灰火烧煨切用。大腹子皮也。
辛,微温,无毒。解水气之浮肿,除诸气之上攻;止霍乱而通二肠,理香港脚而消痞满。
出岭表、滇南。与槟榔相似,是槟榔中之一种,但小异耳。彼处通呼槟榔。今所用即槟榔皮
《本经逢原》:大腹皮
辛涩温有毒。鸩鸟多集其树上。宜酒洗后再以绿豆汤洗过,用其内粗者耗气,宜摘去之。
发明 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香港脚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
《得配本草》:大腹皮
即大腹槟榔皮
辛,微温。入手足太阴经气分。降逆气以除胀,利肠胃以去滞。一切膜原冷热之气,致阴阳不能升降,鼓胀浮肿等症,此为良剂。
槟榔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散无形之气滞。
水洗去黑水,用酒再洗,更以大豆汁洗净,晒干用,或入火煨用。气虚者禁用。
《顾松园医镜》:大腹皮
〔辛苦微温,入脾、胃二经。即大腹子皮也。子与槟榔同功。鸩鸟多集此树,宜温水洗净,再用大豆汁洗晒干。〕降逆气,消水肿。〔善消肌肤中水气。〕虚人勿用。。
《冯氏锦囊秘录》:大腹皮
即槟榔皮也。其气味所主与槟榔大略相同,但槟榔性烈,破气最捷,腹皮性缓下气稍迟。味苦、辛、微温,无毒。入足阳明、太阴经。辛温之气,为通行下气湿热郁积水肿膨胀之药,鸩鸟多集槟榔树上,凡用宜先洗去黑水。复以酒洗后,以大豆升再洗,晒干方用。
大腹皮,下膈气实佳,消浮肿甚捷,宽膨胀去水气之要药也。然病虚者勿用。子疏冷热诸气、大小二肠,止霍乱痰膈醋心,功心腹大肠痈毒,实症相宜,虚症亦忌。凡形如馒头者,为大腹子,形如鸡心者为槟榔。
主治(痘疹合参) 消腹胀,除浮肿,散毒瓦斯,体轻而浮,味咸而敛,故以走表消肿,导水疏气为用,然脾虚水泛者禁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大腹皮
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冷热气攻心腹,疏通关格,除胀满,祛壅滞,消浮肿,酒洗去沙,复以大豆汁洗用。
按∶大腹辛宜泻肺,温宜健脾,然宣泄太过,气虚者勿用,树上多栖鸩乌,污染粪毒,最能为害,故必多洗,方堪用尔。
《医学入门》:大腹皮
大腹皮辛温无毒,消肿宽膨定喘促,止霍乱通大小肠,痰膈醋心气攻腹。
腹大而平者名大腹,尖者名槟榔。大腹皮消肿宽胀,定喘,止霍乱,通大小肠,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毒痈,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下一切气,调中开脾健胃。丹溪云∶性温,疏通脾胃有余之气,虚者不可用。鸩鸟多栖此树,宜先以酒洗,后以大豆汁洗,火焙赤。
《药鉴》:大腹皮
气微温,味辛无毒。疏脾胃有余之气,定霍乱吐泻之疾。胀满者用之。气虚则忌。
《药笼小品》:大腹皮
辛温。
泄肺运脾,宽胸利水,为诸腹肿胀之首。
惟鸠鸟多栖其树,故须泡用。
《药性切用》:大腹皮
性味辛温,入脾肺而宽中下水;泄肺利脾,为水肿初起专药。虚者忌之。子似槟榔大形扁,故名大腹槟榔。辛涩性温,功用相近槟榔而力稍缓。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