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
- 《本草备要》:地骨皮
- 《本草便读》:地骨皮
- 《本草从新》:地骨皮
- 《本草分经》:地骨皮
- 《本草分经》:地骨皮
- 《本草分经》:地骨皮
- 《本草撮要》:地骨皮
- 《本草求真》:地骨皮
- 《本草择要纲目》:地骨皮
- 《本经逢原》:地骨皮
- 《滇南本草》:地骨皮
- 《顾松园医镜》:地骨皮
- 《冯氏锦囊秘录》:地骨皮
- 《雷公炮制药性解》:地骨皮
- 《医学入门》:地骨皮
- 《药鉴》:地骨皮
- 《药笼小品》:地骨皮
- 《药性切用》:地骨皮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地骨皮
《本草备要》:地骨皮
泻热凉血,补正气
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泻肝、肾虚热,能凉血而补正气。
内治五内邪热(热淫于内,治以甘寒。地骨一斤,生地五斤,酒煮服,治带下),吐血尿血(捣鲜汁服),咳嗽消渴(清肺)。外治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能除风者,肝、肾同治也。
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中平胸胁痛(清肝),下利大、小肠。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李东垣曰∶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地骨皮泻肾火,牡丹皮泻包络火,总治热在外,无汗而骨蒸。知母泻肾火,治热在内有汗而骨蒸。
四物汤加二皮,治妇人骨蒸。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时珍曰∶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足,则邪火自退。世人多用苦寒,以芩、连降上焦,知、柏降下焦,致伤元气惜哉!予尝青蒿佐地骨退热,累有殊功)。
甘草水浸一宿用(肠滑者,忌枸杞子。中寒者,忌地骨皮。掘鲜者同鲜小蓟煎浓汁,浸下疳甚效)。
《本草便读》:地骨皮
地骨皮(图缺)
退伏热以除蒸.深入黄泉.下归肾部.降肺火而定喘.甘寒白色.清肃金家.(地骨皮即枸杞树根.入土最深.故名之.去外粗黑皮.取白皮用.味甘.大寒.性降.入肺肾.退伏热.肺热降则喘咳除.肾热除则骨蒸盗汗等病皆愈矣.)
《本草从新》:地骨皮
凉血、除虚热.
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除肝肾虚热.能凉血.而治五内烦热.(热淫于内、治以甘寒、地骨一斤、生地五斤、酒煮服、治带下.)吐血尿血.(捣鲜汁服.)消渴咳嗽.(清肺.)外治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中平胸胁痛.(清肝.)下利大小肠.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东垣曰∶地骨皮泻肾火、能治外热、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时珍曰∶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足、而邪火自退、世人多用苦寒、以芩连治上、知 治下、致伤元气、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中寒者勿用.甘草水浸一宿.叶(名天精草)苦甘而凉.清上焦心肺客热.代茶止消渴.(妇人阴肿或生疮、地骨皮煎水频洗、效.)
《本草分经》:地骨皮
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除肝肾虚火,治肝风头痛,利肠,退骨蒸,走里而又走表,善除内热亦退外潮,凡风寒散而未尽者用之最宜。
《本草分经》:地骨皮
见肺寒。
《本草分经》:地骨皮
见肺寒。
《本草撮要》:地骨皮
味甘淡.微苦.入手太阴经.功专退热除烦.得麦冬、小麦治劳渴.得青蒿子治虚热.得生地酒煮服治带下.若吐血尿血.捣鲜汁服效.妇人阴肿或生疮.以之煎水频洗良.中寒及便溏者忌.甘草水浸一宿用.有汗之骨蒸最宜.
《本草求真》:地骨皮
(灌木)入肺降火入肾凉血凉骨
地骨皮(专入肺肾。)即枸杞根也。味甘气寒。虽与丹皮同治骨蒸之剂。但丹皮味辛。能治无汗骨蒸。此属味甘。能治有汗骨蒸。且丹皮原属入血散瘀之品。汗者血也。无汗而见血瘀。则于辛于寒最宜。若有汗骨蒸而更用以丹皮辛散。不竟使夺汗无血乎?经曰。热淫于内。泻以甘寒。地骨皮是也。按地骨皮入肺降火。入肾凉血凉骨。凡五内热淫。而见肌肉潮热。二便癃闭。胸胁痛楚。与夫于头而见风痛不休。(外感之风宜散邪。内生之风宜清热。热除而风自熄。)于表而见潮热无定。(是内熏蒸而达于表。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而出之。)于肺而见消渴咳嗽不宁。(肾火上蒸。)靡不用此解除。今人但知芩连以治上焦之火。知柏以治下焦之火。而不知地骨皮之甘淡微寒。深得补阴退热之义矣。时珍常以青蒿佐此退热。屡有殊功。李东垣曰。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服此既治内热不生。而于表里浮游之邪。无有不愈。此为表里上下皆治之药。而于下为尤切焉。但脾胃虚寒者禁服。(汪昂曰。肠滑者忌枸杞子。中寒者忌地骨皮。掘鲜者同鲜小蓟煎浓汁。治下疳甚妙。)甘草水浸用。
《本草择要纲目》:地骨皮
(凡使根掘得、以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以熟甘草汤浸一宿焙干.)
【气味】
苦寒.升也阴也.入足少阴手少阳经.
【主治】
细锉拌面煮熟吞之去肾家风良.又益精气.去骨热消渴.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又治金疮神验.去下焦肝肾虚热.
《本经逢原》:地骨皮
甘淡微寒无毒。泉州者良。
《本经》主五内邪气,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发明 地骨皮,枸杞根也,三焦气分之药。下焦肝肾虚热、骨蒸自汗者宜之。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人但知芩、连治上焦之火,知、柏治下焦之火,谓之补阴降火。不知地骨之甘寒平补,有益精气退邪火之妙。时珍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又主骨槽风证,亦取入足少阴,味薄即通也。《本经》主五内邪气,周痹风湿,轻身不老,取其甘淡化热,苦寒散湿,湿散则痹着通,化热则五内安。其气清,其味薄,其质轻,诚为修真服食之仙药。
按∶《续仙传》云,朱孺子见溪侧二花犬,逐入枸杞丛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觉身轻,《本经》之轻身不老,可确征矣。则枸杞之滋益不独在子,而根亦止于退热也。
苗叶微苦,亦能降火及清头目。
《滇南本草》:地骨皮
地骨皮(图缺),即枸杞根皮。味苦,性寒。治肺热劳烧,骨蒸发热,诸经客热。
(单方) 枸杞尖作菜食,和鸡蛋炒吃,治少年妇人白带。
──丛本卷中
《顾松园医镜》:地骨皮
〔甘寒,入肾经。〕解虚劳之客热,除有汗之骨蒸。〔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主肝、肾虚热,为三焦气分之药。又能降肺中伏火。
中寒者勿用。。
《冯氏锦囊秘录》:地骨皮
地骨皮,专退有汗骨蒸劳热,肾肺伏火,补益正气,凉血凉骨,五内邪气,热中消褐,及去肌热,利大小便,此与牡丹皮主治骨蒸同功,但丹皮解无汗者,地骨皮解有汗者,较之知柏苦寒伤胃,何如骨皮甘寒,勿伤胃气也。
主治(痘疹合参) 药性同前,更治在里无定风邪者,谓肾水不足则火旺,肝木不宁则风淫,风热内生,不与外感同类也。
按∶枸杞、骨皮,均为肾家之剂,热淫于内,泻以甘寒,地骨皮是也。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枸杞是也。肠滑者禁枸杞子,中寒者忌地骨皮。
《雷公炮制药性解》:地骨皮
味苦,性寒无毒,入肺肾二经。疗在表无定之风邪,退传尸有汗之骨蒸,除热清肺,止嗽解渴,凉血凉骨,利二便。去骨用。
按∶地骨皮即枸杞根也。故均入肾,又入肺者,盖以其为表则其用在表,肺主皮毛,所以入二经。功用与枸杞相同。
《医学入门》:地骨皮
地骨皮苦寒无毒,入肾泻火退晡潮,有汗骨蒸惟比妙,表风肌痹亦堪调。
即枸杞根。大寒。升也,阴也。入足少阴、手少阳经。海藏曰∶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惟属阴也,故泻血中之火,阴分日晡潮热;惟主里也,故治传尸有汗骨蒸,独此与知母最妙,凡肌热在外皆能治之;惟走表也,故治在表无定风邪、风湿痹痛。能坚筋骨、益精、止渴、利肠、凉血止血。凡痈疽出血脓不止,刮粗皮煎汤,洗令血净,以中心白瓤贴之立愈。有痼疾人勿用。全州者佳。去骨水洗,刮去粗皮,焙干,忌铁。
《药鉴》:地骨皮
气寒,味苦,无毒,纯阴。凉血之妙剂也。去皮肤上风邪,除骨节间劳热。君四物汤鹿角胶佐以丹皮,治妇人骨蒸最妙。佐解毒汤生地黄臣以茜根,治痘家热毒为良。又治足少阴手少阳有汗而骨蒸者。表寒忌用。
《药笼小品》:地骨皮
枸杞根也。
降肺中伏火,除肝肾虚热,凉血能,治五内烦热,止肌热虚汗。
中寒者勿用。
《药性切用》:地骨皮
甘淡性寒,入肺而兼入肾肝。除肌表虚热,退有汗骨蒸。米泔饮泡用。即枸杞根皮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地骨皮
去骨用根皮。
地骨皮,味苦平,性寒无毒。升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