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浆
- 《本草纲目》:地浆
- 《本草备要》:地浆
- 《本草从新》:地浆
- 《本草分经》:地浆
- 《本草撮要》:地浆
- 《本草经集注》:地浆
- 《得配本草》:地浆
- 《名医别录》:地浆
- 《千金翼方》:地浆
- 《医学入门》:地浆
- 《新修本草》:地浆
- 《药笼小品》:地浆
- 《药性切用》:地浆
- 《饮食须知》:地浆
- 《证类本草》:地浆
《本草纲目》:地浆
「释名」掘地,达到黄土层,约三尺深,用新汲水灌入,搅浊,等水沉清后,取消水用。这就是地浆,亦称“土浆”。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解中毒烦闷,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例如吃花椒、胡椒过多,吃没有煮熟的野芋,误吃砒霜等,都会中毒,饮地浆可解。有些病人,在服人含有荆芥的药剂后,如吃黄鱼,也会中毒,用地浆做解药,有效。得“干霍乱”症(欲吐吐不出,上膨下胀,闷苦万分)的人,饮地浆三至五杯,禁忌米汤,可以治好。
《本草备要》:地浆
泻热,解毒
甘寒。治泻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痛。解一切鱼肉、菜、果、药物、诸菌毒(菌,音郡,生朽木湿地上。亦名蕈,音寻,上声),及虫蜞入腹(如误食马蟥蜞入腹,生子为患,用地浆下之),中 (暑热)卒死者(取道上热土围脐,令人尿脐中,以热土大蒜等分,捣水去渣,灌之即活)。以新水沃黄土搅浊,再澄清用(凡跌打损伤,取净土蒸热,以布裹更互熨之,勿大热,恐破肉。虽瘀血凝积,气绝欲死者亦活。宋神宗皇子病螈 ,国医不能治。钱乙进黄土汤而愈。帝问其故,对曰∶以土伏水,水得其平,风自止矣)。
《本草从新》:地浆
一名土浆.泻热解毒.
甘寒.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痛.解一切鱼肉、菜果、药物、诸菌毒.(菌音郡、生朽木及湿地上、亦名蕈、枫树上菌、食之令人笑不休、服此即解.)及虫蜞入腹.(误食马蝗蜞、入腹生子、用此下之.)中喝卒死者.(取道上热土围脐、令人尿其中、仍用热土大蒜等分捣末、去渣、灌之即活、卫生宝鉴云∶中暑霍乱、乃暑热内伤、七情迷乱所致、阴气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非至阴之气不愈、坤为阴、地属阴、土曰静顺、地浆作于墙阴坎中、为阴中之阴、能泻阳中之阳也.)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搅浊.少顷.
取清用.(食黄颡鱼犯荆芥、能害人、服地浆解之.)
《本草分经》:地浆
甘寒,阴中之阴,治热毒中 ,解诸毒。
《本草撮要》:地浆
甘寒.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痛.解一切鱼肉菜果药物诸菌毒.及虫蜞入腹.用此下之.中 卒死者.取道上热土围脐.令人尿其中.仍用热土大蒜等分.捣末去渣.灌之即活.一名土浆.以新汲水沃黄土搅浊.再澄清用.
《本草经集注》:地浆
此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取之,以解中诸毒。山中有毒菌,人不识,煮食??,《政和》一三一页)
《得配本草》:地浆
一名土浆
甘、寒。治赤白痢及腹热绞痛,虫蜞入腹。解一切鱼肉菜果诸毒。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搅浊,少顷取清用之,故曰地浆。
《名医别录》:地浆
寒.主解中毒,烦闷.
《千金翼方》:地浆
寒。主解中毒,烦闷。
《医学入门》:地浆
即掘地坑,以水沃之,搅令浊,俄顷取之。气寒。无毒。主热渴烦闷,解中诸毒诸菌毒,及食生肉中毒。
以上治热杂用。
□
肝(气柴胡血黄芩) 心(气麦门冬血黄连) 脾(气白芍血大黄) 肺(气石膏血山栀) 肾(气玄参血黄柏)
胆(气连翘血柴胡) 胃(石葛根血大黄) 三焦(气连翘血地皮) 膀胱(气滑石血黄柏) 大肠(气连翘血大黄)
小肠(气赤茯血木通) 胞络(气麦门冬血牡丹皮)
□
肝(气当归血柴胡) 心(气生地血黄连) 脾(气芍药血木瓜) 肺(气石膏血桑皮) 肾(气知母血生地)
胆(气柴胡血栝蒌)胃(气血膏血芒硝) 三焦(气石膏血竹叶) 膀胱(气滑石血泽泻) 大肠(气芒硝血大黄)
小肠(气赤茯血木通)
以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热,兼治湿热之剂。
《新修本草》:地浆
寒。主解中毒烦闷。
此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取之,以解中诸毒。山中有毒菌,人不识,煮食之,无不死。又枫树菌,食之令人笑不止,惟饮土浆皆瘥,余药不能救矣。
《药笼小品》:地浆
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入新汲水搅浊,少顷取清。
用解一切鱼肉、菜果、药物、诸菌毒。
误食蚂蝗,生子腹中,用此下之。
《药性切用》:地浆
一名土泉。性味甘寒,清暑除烦,化热解毒,可煎霍乱吐泻之药。
《饮食须知》:地浆
掘地作坎,以新汲水沃搅令浊,少顷澄清。服之解中毒烦闷,及一切鱼肉果菜菌毒。
《证类本草》:地浆
寒,主解中毒烦闷。
陶隐居云∶此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取之,以解中诸毒。山中有毒菌,人不识,煮食之,无不死。又枫树菌食之,令人笑不止,唯饮土浆皆瘥,余药不能救矣。今注《唐本》元在草部下品之下今移。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地浆,无毒。
圣惠方∶治热渴心闷,服地浆一盏并妙。梅师方∶食生肉中毒。掘地深三尺,取土三升,以水五升,煎五沸,清之一升,即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