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灸法

治一切痈疽恶疮。


凡人初觉发背欲结未结,亦肿 痛,以湿纸覆其上,先干处即痈头也。取独头大蒜切片,安于头上,用艾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佳,最要早觉早灸为上。若有十数头者,即用蒜研作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烧之。若初发赤肿一片,中间有粟米头子便用独蒜片,安于头上,着艾灸十四壮,或四十九壮,使毒气外出则易愈。痈疽着灸胜于用药,三壮一易,百壮为率,有灸至八百壮者,约艾一筛,初坏肉不痛,直灸至痛方止。至夜火 ,满皆高阜头孔百数,则毒外出,否则内逼五脏而危矣。但头顶以上,切不可用,恐引气上,更生大祸也。《纲目》曰∶《精要》谓头上发毒不得灸,此言过矣。头为诸阳所聚,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小者,如椒粒,少者,三五壮而已。东垣灸,元好问,脑疽以大艾炷如两核许者,灸至百壮始觉痛而止。由是推之,则头上发毒,灸之痛者,艾炷宜小,壮数宜少。若不痛者,艾炷大壮数多,亦无妨也。


《千金方》云∶凡灸法,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


须四体平直,毋令倾侧。若倾侧,穴不正,徒破好肉耳。《明堂》云∶须得身体平直,毋令拳缩,坐点毋令俯仰,立点毋令倾侧。


神庭(穴在鼻梁上,发际中,灸三壮。治风痫吐舌,角弓反张。) 少冲(穴在两手小指内 之侧,去爪甲一韭叶灸二壮。) 前顶(穴在囟会后一寸陷中,灸三壮。治小儿一切惊痫证。) 天井(二穴,在外肘大骨之后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得之。) 少海(二穴,在肘大骨外,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得之,灸五壮。) 长强(一穴,在脊骨端中,灸七壮,治诸惊痫。) 两手大姆指(缚紧用艾炷安甲肉四着处,灸三壮)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厥阴脉微,灸二十壮。) 石门(一穴,在脐下二寸。)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治脏结不可攻者及阴汗不止,腹胀,肠鸣,面黑,手指青者,宜灸百余壮。)


治肾与膀胱俱虚痼冷,灸百壮愈妙。


胃俞(二穴,在命门穴对脐,各开一寸五分是穴。)


三阴交(二穴,在足内踝踝上四指,当足 中是穴。)


气海(一穴,在脐下。)


中腕(一穴,在脐上四寸,以草度鸠尾至神阙中折是穴,炙三七壮,治呕吐不思饮食。)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


膏肓(二穴,在背第四椎两旁各开三寸是穴,灸至百壮,以多为佳,灸时手搭膊上。)


膻中(一穴,在两乳间陷中,仰卧取之,灸七壮,禁针。) 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灸七壮。)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两筋间,灸三七壮。) 膈俞(二穴,在背七椎下各开一寸半,灸七壮。) 心俞(二穴,在背五椎下各二寸半,灸七壮为度。) 天府(二穴,在腋下三寸,灸七壮。) 乳根(一穴,在乳头下一寸六分,灸七壮。)


上脘(一穴,在脐上五寸,灸二七壮,治反胃。)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灸二七壮,治反胃。)下脘(一穴,在脐上二寸,灸二七壮,治反胃。)天枢(二穴,在脐二旁各开二寸,灸三七壮。)


水分(一穴,在脐上一寸,灸七壮,疗腹肿不能食,若是水病宜灸。)


神阙(一穴,当脐中,灸三壮,主水肿鼓胀,肠鸣如流水之声极效。)


石门(一穴,在脐下二寸,灸七壮,主水胀水气行皮中,小便黄,气满肿。)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灸七壮,主水腹胀皮肿。)


水沟(一名人中,在鼻下,灸三壮,主一切水肿人中平满证。)


水肿证惟得针水沟,若针余穴,水尽即死,此明堂铜人所戒也。庸医多为人针分水,误人多矣。若其他穴或有针得瘥者,特幸焉耳。大抵水肿禁针,不可为法。


久痞,背脊中(即命门穴)离开四指。痞在左,灸右;在右,灸左。


章门(二穴,在股大横纹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下足伸上足举臂取之,灸七壮。治一切积聚癖块。)


期门(二穴,在乳头垂下尽处动脉是,灸百壮,治积气上奔甚急欲绝。)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半,灸百壮,治一切气块。)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灸百壮,治奔豚痞积癖块,气逆气冲心痛不可忍。)


百会(一穴,在前顶心上中央旋毛中,治久泻下陷脱滑者,灸三壮。)


脾俞(二穴,在十二椎下两旁各开寸半,治泄泻,灸三壮。)


中脘(一穴,在上脘下一寸,灸七壮。)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治泄不止可灸七壮。)


肾俞(二穴,在十四椎下两傍各开一寸半,与脐平,可灸五壮,治洞泻不止。)


大肠俞(一穴,在十六椎两傍各寸半,可灸三壮,治肠鸣腹胀暴泻。)


天枢(二穴,在夹脐中两旁各二寸陷中。)


气海(一穴,在脐下。)


大椎(第一骨节尽处,灸三壮立愈。)三椎(骨节,灸亦可愈。)间使(二穴,在手掌后二指,两筋中间是穴,可灸。)


人中(一穴,在鼻下灸七壮,或针入至齿妙。)


膻中(一穴,在两乳间陷中,灸二十壮。)


两乳间 妇人宜灸之。


一法以绳围臂腕,男左女右。将绳从大椎上度下,至脊中,绳头尽处是穴。(灸二十壮愈。)


人中(穴在鼻下,针入三分,治气卒倒。手足微温,胸微热者可治。出针扪穴。)


合谷二穴,在手大指、食指之歧间。治忧死无气,手足冷,心腹温,目中神彩不转,口中无涎,舌囊不缩,用针刺入三分,活。)


兑骨(二穴,为少阳之源。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是穴。用长针,口内温,方剌入三分,徐徐出针,扪其穴,复苏。)


下脓(二穴,在三里下二寸。针入五分,治暴惊欲下者,其效速如神。)


百会(一穴,在顶心。治悲笑欲死,四肢冷,气欲绝,身口温。可针入中三分,灸百会三壮,即苏。)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治卒厥,逆气上攻,两胁心下痛,奄奄欲绝,此为奔豚。


先以热汤洗两足,浸良久,灸百壮。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灸百壮。治小腹冷气痛甚,渐入阴中。)


命门穴(在脊骨中与脐对,灸七壮即止。)


脊中第二十椎下,随年壮灸之。


中脘(一穴)气海(一穴。上二穴灸脱血而色白,脉濡,手足冷,饮食少思,强食即呕,宜灸之,效如神。)


肺俞在背脊第三椎下,两傍各开寸半是穴,灸七壮。)


俞府(在距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七壮。)


列缺(在腕侧上半,以手交叉头指末两筋骨缝中是穴。)


天突(穴在胸横骨上端,近咽喉脘中,灸七壮愈。)


风门(在背上第三椎骨下,各开一寸半是穴,灸七壮。)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灸三壮立止。)



先以鼻内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内气,嗽则愈。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十,荡涤五脏,津润六腑。又云∶还向反望,倒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寒满热。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 气海(在脐下寸半。)


膻中(在两乳折中。)期门


背中骨节第七椎下穴(灸三壮,立已喘气,神效。)


间使(二穴,在掌外横纹后三寸,两筋陷中,灸五壮。治癫狂。) 人中(一穴,在鼻下,小炷灸之,治癫狂卒倒。)两手足大拇指甲(甲肉之半处,灸七壮。其法,以二指并缚一处灸之,四处着火。)


神庭(穴在发际前上五分,灸三壮) 上星(穴在发际上一寸半,灸三壮) 后顶 百会风池(以上诸穴,随灸一处,可愈)


治卒胁痛不可忍者,以蜡绳横度两乳中间,屈绳从乳横,以趋痛胁下,灸绳尽处三十壮,更章门(二穴,在大横骨外直季胁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各七壮。) 丘墟(二穴,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临泣三寸,灸三壮,针入五分。)


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五分是穴,灸七壮,治鼻痈鼻痔。) 上星(一穴,在发际上二寸。灸三七壮,治鼻流清涕、浊涕。) 通天(二穴,在承光后一寸,灸七壮后鼻中必出臭积一块,方愈。) 人中 风府 百会 风池 大椎(以上穴皆可治前证。) 曲差 合谷(上二穴并治鼻流臭秽。) 迎香(治鼻窒塞不通,多涕鼽衄。)


命门(一穴,在脊中与脐相对,灸七壮,治五种痔漏。)长强(一穴,在尾 上,随年壮灸之,治五痔便血最效。)


一灸法治痔疾,大如胡瓜贯于肠头,发则僵仆,以荆芥汤洗之,次以艾灸其上三五壮。若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大泻鲜红血秽,一时许痛甚,后其疾乃愈。


一治痔初起,痛痒不止,以旧布鞋底烘热,频频熨之痛痒处,冷则再烘熨,其痒立止。


长弦穴(炙三壮愈) 脐中(随年灸) 百会(一穴,在顶中灸三壮,治小儿脱肛。)


治一切蛊毒。两足小趾尽处各灸三壮,即有物出,酒中随酒中,饮食中随饮食出,菜中随菜出,屡验。


神庭(一穴入发际五分。)


百会(一穴在顶心。)


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


长强(一穴在尾 端。)


上随意会相宜,灸炷如麦大,灸三壮即愈。


小儿咳嗽不瘥,灸肺俞穴。(在背上第三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


小儿疟疾,灸大椎、百会各随年壮。(百会穴在发际上五寸。)


小儿久疟不愈,灸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各一壮,名内庭穴也。


小儿脱肛,灸百会,穴在顶心旋毛间。灸三炷,如小麦大立止。


肺俞 膈俞 小儿中指中节灸,艾如小麦炷三壮,治龟背。


妇人绝子,灸然谷五十壮。在内踝前直下一寸。


妇人绝HT 不生,胞门闭塞,灸关元三十壮,报之。


妇人妊子不成,若堕落,腹痛,漏见赤,灸胞门五十壮,在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边二寸妇人绝嗣不生,灸气门穴,在关元旁三寸,各百壮。妇人子脏闭塞,不受精,疼,灸胞门五十壮。


妇人绝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门十壮,三报之,穴在横骨当阴上际。


论曰∶阴阳调和,二气相感,阳施阴化,是以有娠,而三阴所会则多生女。但妊娠二月名曰始膏,精气成于胞里。至于三月,名曰始胎,血脉不流,象形而变,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是时男女未分,故未满三月者,可服药方术转之,令生男也。


月水不利,奔豚上下并无子,灸四满三十壮,穴在丹田两边,相去各开寸半。丹田在脐下二寸是也。


妇人胞落颓,灸脐中三百壮。


又灸身交五十壮,三报,在脐下横纹中。


又灸背脊当脐五十壮。


又灸玉泉五十壮,三报。


又灸龙门二十壮,三报,在玉泉下,女人入阴内外之际。此穴卑今废不针灸。


妇人胞下垂注,阴下脱,灸挟玉泉三寸,随年壮,三报。


妇人阴冷肿痛,灸归来三十壮,三报,挟玉泉五寸是其穴。


妇人欲断产,灸右踝上一寸,二壮即断。


女人胞漏下血不可禁止,灸关元两旁相去三寸。


女人阴中痛引心下,及小腹绞痛,腹中五寒,灸关仪百壮。穴在膝外边上一寸宛宛中是女人漏下赤白及血,灸足太阴五十壮。穴在内踝上三寸,足太阴经内踝上三寸,名三阴交。


女人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三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


女人漏下赤白,灸营池四穴三十壮。穴在内踝前后两边,池中脉上,一名阴阳是。


女人漏下赤白,四肢酸削,灸漏阴三十壮。穴在内踝下五分,微动脚脉上。


女人漏下赤白泄注,灸阴阳,随年壮,三报。穴在足KT 趾下屈里表头白肉际是。


论曰∶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脏,因喜成病。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也。吴蜀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于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夭横也。


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抓之,动其百脉,仍因惊成痫也,惟阴痫噤痉可针灸抓之。


凡灸痫,当先下儿使虚,乃承虚灸之。未下有实而灸者,气逼前后不通,杀人。


痫发平旦者,在足少阳。晨朝发者,在足厥阴。日中发者,在足太阳。黄昏发者,在足太阴。人定发者,在足阳明。夜半发者,在足少阴。


上痫发时病所在,视其发早晚,灸其所也。夫痫有五脏之痫,六畜之痫,或在四肢,或在腹内,当审其候,随病所在灸之,虽少必瘥,若失其要,则为害也。


肝痫之为病面青,目反视,手足摇,灸足少阳、厥阴各三壮。


心痫之为病面赤,心下有热,短气息微数,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为巨阙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阴各三壮。


脾痫之为病,面黄腹大,喜痢,灸胃脘三壮,挟胃脘旁灸二壮,足阳明、太阴各二壮。


肺痫之为病,面目白,口沫出,灸肺俞三壮,又灸手阳明、太阴各二壮。


肾痫之为病,面黑,正直视不摇如尸状,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壮,又灸肘中动脉各二壮,又灸足太阳、少阴各二壮。


膈痫之为病,目反,四肢不举,灸风府,又灸顶上鼻人中下唇承浆,皆随年壮。


肠痫之为病,不动摇、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两手劳宫,又灸两耳后完骨,各随年壮,又灸脐中五十壮。


上五脏痫证候。


马痫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三壮,病在腹中,烧马蹄末,服之良。


牛痫之为病,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骨及大椎各三壮,烧牛蹄末,服之良。


羊痫之为病,喜扬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壮。


猪痫之为病,喜吐沫,灸完骨两旁各一寸七壮。犬痫之为病,手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肋户一壮。


鸡痫之为病,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


上六畜痫证候。


小儿暴痫,灸两乳头,女儿灸乳下二分。


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又灸当腹度取背,以绳绕颈下至脐中竭,便转绳向背顺脊下行,尽绳头,灸两旁各一寸五壮。


若面白啼声色不变,灸足阳明、太阴。


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取之法,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亦尽两边,折去鼻度半,都合口为度,以额上发际上行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也。次灸当额上入发二分许,直望鼻为正。次灸其两边,当目瞳子直上入发际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后际动脉是。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解开动张陷是也。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后高骨是也。次灸两风池,在项后两辕动筋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中央发际,亦可与风池三处高下相等。次灸头两角,两角当回毛两边起骨是也。


上头部凡十九处,儿生十日可灸三壮,三十日可灸五壮,五十日可灸七壮,病重俱灸之。


轻者灸囟中、风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着肉,徒灸多炷,故无益也。


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募,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悬绳取之,当瞳子是。次灸膻中。


次灸胸堂。次灸脐中。次灸薜息,薜息在两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是也。次灸巨阙,大人去鸠尾下一寸,小儿去脐作六分分之,去鸠尾下一寸是也,并灸两边。次灸胃脘。次灸金门,金门在谷道前囊之后当中央是也,从阴囊下度至大孔前,中分之。


上腹部十二处,胸堂、巨阙、胃脘,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五壮,阴下缝中可三壮,或云随年壮。


若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俞及督脊上当中,从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


上背部十二处,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若手足掣 惊者,灸尺泽,次灸阳明,次灸少商,次灸劳宫,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间,次灸少阳。


上手部十六处,其要者阳明,少商,心主,尺泽,合谷,少阳也,壮数如上。


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鹿溪,次灸阳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


上足部十四处,皆要可灸,壮数如上。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惊痫皆灸之。若风病大?


扁鹊云,治猝中恶风,心闷烦毒欲死。急灸足大趾下横纹,随年壮立愈。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壮立愈。若眼戴睛上插灸目两 后二十壮。若不能语灸第三椎上百壮。若不识人灸季肋头七壮。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阴囊下第一横理十四壮,灸猝死亦良。治久风猝风缓急、诸风猝发动不自觉知,或心腹胀满,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闭耳聋,或身冷直,或烦闷恍惚、喜怒无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张,始觉发动即灸神庭一处七壮,穴在印堂直上发际是。次灸曲差二处各七壮,穴在神庭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上关二处各七壮,一名客主人穴,在耳前起骨上廉陷者中是。次灸下关二处各七壮,穴在耳前下廉动脉陷者中是。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穴在曲颊陷者中是。次灸廉泉一处七壮,穴在当头直下骨后陷者中是。次灸囟会一处七壮,穴在神庭上二寸是。次灸百会一处七壮,穴在当顶上正中央是。次灸本神二处各七壮,穴在耳正直上入发际二分是穴(又作四分)。次灸天柱二处各七壮,穴在项后两大筋外入发际陷者中是。


次灸陶道一处七壮,穴在大椎节下间是。次灸风门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心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肝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肾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膀胱二处各七壮,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曲池二处各七壮,穴在两肘外曲头陷者中屈肘取之是。次灸肩 二处各七壮,穴在两肩头正中两骨间陷者中是。次灸支沟二处各七壮,穴在手腕后臂外三寸两骨间是。次灸合谷二处各七壮,穴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间陷者中是。


陷者中是。次灸阳辅二处各七壮,穴在外踝上绝骨端陷者中是。次灸昆仑二处各七壮,穴在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是。


治风灸上星及百会各二百壮,前顶二百四十壮、脑户及风府各三百壮。一云治大风灸百会七百壮。治百种风。灸脑后项大椎平处两厢量二寸三分,须取病患指寸量,两厢各灸百壮得瘥。治风耳鸣。从耳后量八分半,里许有孔,灸一切风得瘥,狂者亦瘥,两耳门前后各灸一百壮。治猝病恶风欲死、不能语及肉痹不知人。灸第五椎名曰藏输,百五十壮,多至三百壮便愈。心俞穴在第五节,(一云第七节)对心横三间寸,主心风腹胀满,食不消化,吐血酸削,四肢羸露,不欲饮食,鼻衄目眩,KT KT 不明,肩头胁下痛,小腹急,灸二三百壮。大肠俞在十六椎两边相去一寸半。主风腹中雷鸣、肠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绞痛、腰脊疼强,或大小便难、不能饮食,灸百壮,三日一报。掖门在腋下攒毛中一寸,名太阳阴,一名掖间。灸五十壮,主风。绝骨在外踝上三寸,灸百壮,治风身重、心烦、足胫疼。


初得病,或先头痛身寒热,或涩涩欲守火,或腰背强直,面目如饮酒状,此伤寒初得一二日,但烈火灸心下三处。第一处去心下一寸名巨阙,第二处去心下二寸名上脘,第三处去心下三寸名胃脘,各灸五十壮。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数有异,可绳度随其长短寸数最佳,取绳从心头骨名鸠尾头度,取脐孔,中屈绳取半,当绳头名胃脘。又中屈半绳更分为二分,从胃脘向上度一分即是上脘。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阙。大人可灸五十壮,小儿可三壮,亦随其年灸之大小以意斟量也。


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壮。以绳度鼻正上尽发际,中屈绳断去半,便从发际入发中,灸绳头名天聪,又灸两颞 ,又灸两风池,又灸肝俞百壮,余处各二十壮,又灸太冲三十壮,神验。


胆实热灸浊浴,随年壮,穴在挟胆俞旁相行去五寸。


胆虚灸三阴交各二十壮,穴在内踝上一夫。


胸中痛引腰背心下呕逆面无滋润,灸上门,随年壮,穴在挟巨阙两边相去各半寸(一云一寸)。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臂痛不得上头,灸肩 百壮,穴在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


胸痹引背时寒,间使主之。胸痹心痛,天井主之。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临泣主之。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壮,穴在鸠尾上一寸,忌针。胸痹满心痛,灸期门,随年壮,穴在第二肋端乳直下一寸半。


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穴在挟中脘两边相去一寸是。小肠泄痢脓血灸魂舍一百壮,小儿减之,穴在挟脐两边相去各一寸又灸小肠俞七壮。


其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灸,前以面为正,并根据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又灸壮数如前,若连灸火气引上,其数处回发者,则灸其近当鼻也。若回发近额者亦宜灸,若指面为瘢则阙其面处,然病重者,亦不得计此也。


大人癫,小儿惊痫,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绳作三折,令参合如“△”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挟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故画图法以丹注所灸五处各百壮,削竹皮为度胜绳也。猝癫灸阴茎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即瘥。(《翼》云,当尿孔上是穴。)又灸阴茎头三壮。又灸足大趾上聚毛中七壮。又灸囊下缝二七壮。又灸两乳头三壮,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报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又灸天窗百会各渐灸三百壮,炷惟小作。又灸耳上发际各五十壮。


论曰∶黄帝问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对曰∶生于阳也。曰∶阳何以使人狂?曰∶阳气因暴折如难决,故善怒,名曰阳厥。问曰∶何以知之?对曰∶阳明常动,太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曰∶治之奈何?曰∶衰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后饭。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


论曰∶凡发狂则欲走,或自高贤称神圣,皆须备诸火灸乃得永瘥。若或悲泣呻吟者,此为邪非狂,自根据邪方治之。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传即为癫狂,邪入于阴传则为痛喑,阳入于阴病静,阴入于阳病怒。


大便难,灸第七椎两旁各一寸,七壮。


又灸承筋二穴各三壮,在 中央陷内。


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一云二寸半)。又灸大敦四壮,在足大趾聚毛中。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灸石门百壮。后闭不通,灸足大都,随年壮。治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两脚大趾去甲一寸,三壮。又灸大趾歧间各三壮。


治大小便不通方∶


葵子(末,一升) 青竹叶(一把)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五沸,顿服。


又方 葵子(一升) 榆皮(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 葵子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猪脂一升,空心,分二服。


又方 甑带煮取汁,和蒲黄方寸匕,日二服。


又方 猪脂一斤,水二升煮三沸,饮汁立通。


治大小便不利方∶


葵子(一升),硝石(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方∶


捣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之。


又方 末鸡屎白服一钱匕。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营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胁,灸团冈百壮,穴在小肠俞下二寸横三间下,灸之。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


又灸横纹百壮。大小便不利,灸八 百壮,穴在腰眼下三寸挟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


(计八穴,故名八 )小儿大小便不通,灸口两吻各一壮。小便不利大便数注,灸屈骨端五十壮。


又灸天枢百壮,穴在挟脐相去三寸。魂魄之舍不可针,大法在脐旁一寸,合脐相去可三寸也。


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灸脾俞,随年壮。


泄注五痢便脓血重下腹痛,灸小肠俞百壮。


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数多尤佳。三宗骨是忌针。


泄痢不禁小腹绞痛,灸丹田百壮,三报穴在脐下二寸,针入五分。泄痢不嗜食,虽食不消,灸长谷五十壮,三报穴在挟脐相去五寸,一名循际。


泄痢赤白漏,灸足太阴五十壮,三报。


久泄痢百治不瘥,灸足阳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趾歧三寸,随年壮。


又屈竹量正当两胯脊上点讫,下量一寸点两旁各一寸,复下量一寸,当脊上合三处,一灸三十壮,灸百壮以上。


一切痢皆断,亦治湿 冷,脊上当胯点处不灸。


又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


又灸关元三百壮,十日灸,并治冷痢腹痛,在脐下三寸。


赤白下痢灸穷骨,以灸数多为佳


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


又脐上一寸,灸二十壮。


又灸内踝下三趾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外台秘要》云∶三趾作一趾也)。


治醋咽方∶


曲末(一斤) 地黄(三斤)


上二味合捣日干,酒服三方寸匕,日三。


治噫醋咽方∶


吴茱萸(半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先食服一升,日再。


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灸手间使三十壮。若四厥,脉沉绝不至者,灸之便通病患干呕,灸心主尺泽佳。


又法,灸乳下一寸,三十壮。


治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又灸脐下四指七壮。


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


吐呕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者,灸膈俞百壮。


吐变不得下食,灸胸堂百壮。


吐逆不得食,灸巨阙五十壮。


吐逆食不止,灸胃脘百壮,三报。


吐逆饮食却出,灸脾募百壮,三报(章门穴也)。吐呕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三


吐逆霍乱吐血,灸心主五十壮。噫哕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


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


胪胀胁腹满,灸膈俞百壮,三报。


胸满心腹积聚痞痛,灸肝俞百壮,三报。


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


腹中气胀引脊痛,多饮食,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


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灸三焦俞,随年壮。


胀满雷鸣,灸大肠俞百壮,三报。


胀满气聚寒冷,灸胃脘百壮,三报。穴在鸠尾下三寸。


腹满胀绕脐结痛,坚不能食,灸中守百壮。穴在脐上一寸。一名水分。


胀满瘕聚滞下痛冷,灸气海百壮。穴在脐下一寸。忌不可针。


胀满气如水肿状,小腹坚如石,灸膀胱募百壮。穴在中极脐下四寸。


胀满肾冷瘕积泄利,灸天枢百壮。穴在脐旁相对,横去脐两旁各二寸。


呕吐上气,灸尺泽,不三壮则七壮,尺泽在腕后肘中横纹。


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逆气,灸上脘下一寸,名太仓,七壮。


凡上气冷发腹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不限壮数。从痛至不痛,从不痛至痛止。


上气厥逆,灸胸堂百壮,穴在两乳间。


胸膈中气,灸阙输随年壮。(扁鹊云∶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名阙输。)


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思结气,寒冷霍乱,心痛吐下,食不消,肠鸣泄利,灸太仓百壮。(太仓穴,一名胃募,在心下四寸,乃胃脘下一寸是。)


结气囊裹,针药所不及,灸肓募,随年壮。肓募二穴从乳头斜度至脐中屈出半,从乳下行度头是穴。


下气,灸肺俞百壮。又灸太冲五十壮。


凡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百壮,穴在脐下三寸。


短气不得语,灸天井百壮,穴在肘后两筋间。又灸大椎,随年壮。又灸肺俞百壮。又灸肝俞百壮。又灸尺泽百壮。又灸小指第四指间交脉上七壮。又灸手十指头合十壮。


少年房多短气,灸鸠尾头五十壮。又盐灸脐孔中二七壮。


乏气,灸第五椎下,随年壮。


论曰∶凡卒厥逆上气,气攻两胁,心下痛满,奄奄欲绝,此为奔豚气。即急作汤以浸两手足,数数易之。


奔豚,灸气海百壮,穴在脐下一寸半。又灸关元百壮,穴在脐下三寸。


奔豚,灸期门百壮,穴直两乳下第二肋端旁一寸五分。 奔豚腹肿,灸章门百壮,章门一名长平。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 奔豚抢心不得息,灸中极五十壮。中极一名玉泉,穴?


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穴在乳上三肋间。


奔豚上下,灸四满二七壮,穴挟丹田两旁,相去三寸,即心下八寸,脐下横纹是也。


凡五尸者,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疰也,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其状腹痛胀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块垒踊起,或挛引腰背,治之之法,灸乳后三寸,男左女右,可二七壮。不止者,多其壮数,取愈止。


又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


又灸心下三寸十壮。


又灸乳下一寸,随病左右多壮数。


又以细绳量患人两乳头内,即裁断中屈之,又从乳头向外量使当肋KT 于绳头,灸三壮卒疰忤攻心胸,灸第七椎随年壮。


又灸心下一寸三壮。


又灸手肘纹,随年壮。


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头随年壮,男左女右。


五毒疰不能饮食百病,灸心下三寸胃脘十壮。


水疰(口中涌水),经云∶肺来乘肾,食后吐水,灸肺俞。


又灸三阴交。


又灸期门,穴在乳下二肋间。泻肺补肾也,各随年壮。


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疰。


嗽,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即瘥。又以蒲当乳头周匝围身,令前后正平,当脊骨解中,灸十壮。又以绳横量口中,折绳从脊,灸绳两头边各八十壮,三报,三日毕。两边者是口合度。灸从大椎数下行,第五节下第六节上,穴在中间(即神道穴)。随年壮。并主上气。


灸手屈臂中横纹外骨捻头,得痛处十四壮。


上气咳嗽,短气气满,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壮。


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上气短气,咳逆胸背痛,灸风门热府百壮。


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


上气胸满咳逆短气,灸云门五十壮。


上气咳逆,胸痹背痛,灸胸堂百壮,不针。


上气咳逆,灸膻中五十壮。


上气气闭,咳逆咽冷声破喉猜,灸天瞿五十壮(一名天突)。


逆气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心中咳逆,泄疰腹满,喉痹颈项强,肠痔痔血,阴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涩,鼻中干,烦满狂走易气,凡二十二病,皆灸绝骨五十壮。穴在外踝上三寸宛宛中。


虚劳尿精,灸第七椎两旁各三十壮。


又灸第十椎两旁各三十壮。


又灸第十九椎两旁各二十壮。


又灸阳陵泉、阴陵泉各随年壮。梦泄精,灸三阴交二七壮,梦断神良。(内踝上大脉,并丈夫梦失精及男子小便浊难,灸肾俞百壮。


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五十壮。


失精,五脏虚竭,灸屈骨端五十壮。阴上横骨中央,宛曲如却月,中央是也。此名横骨男子虚劳失精,阴上缩,茎中痛,灸大赫三十壮。穴在屈骨端三寸。


男子虚劳失精,阴缩,灸中封五十壮。


男子腰脊冷疼,溺多白浊,灸脾募百壮。


男子失精,膝胫疼痛冷,灸曲泉百壮。穴在膝内屈纹头。


腰背不便,筋挛痹缩,虚热闭塞,灸第二十一椎,两边相去各一寸五分,随年壮。


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虚乏,灸小肠俞,随年壮。


灸脾俞百壮。又灸三焦俞百壮。又灸肾俞百壮。又灸章门百壮,在季肋端。


治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方∶


灸玉泉七壮,穴在关元下一寸,大人从心下度,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儿斟酌取之。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壮。又灸脐下一寸。又灸脐下四寸,各随年壮。


五脏六腑,心腹满,腰背疼,饮食吐逆,寒热往来,小便不利,羸瘦少气,灸三焦俞,随年壮。腹疾腰痛,膀胱寒 饮注下,灸下极俞,随年壮。三焦膀胱,肾中热气,灸水道,随年壮,穴在挟屈骨,相去五寸。(屈骨在脐下五寸,屈骨端水道挟两边各二寸半)。三焦寒热,灸小肠俞,随年壮。


论曰∶凡霍乱,灸之或虽未能立瘥,终无死忧,不可逆灸。或但先腹痛或先下吐后,当随病状灸之。若先心痛及先吐者,灸巨阙七壮,在心下一寸。不效,更灸如前数。若先腹痛者,灸太仓二七壮,穴在心厌下四寸,脐上一夫,不止,更灸如前数。若吐下不禁,两手阴阳脉俱疾数者,灸心蔽骨下三寸,又脐下三寸,各六七十壮。若干呕者,灸间使各七壮,在手腕后三寸,两止,更灸如前数。若手足逆冷,灸三阴交各七壮,在足内踝直上三寸,廉骨际,末瘥,更灸如前数。若先下利者,灸谷门二七壮,在脐旁二寸,男左女右,一名大肠募。不瘥,更灸如前数。若下不止者,灸大都七壮,足大趾本节后内侧白肉际。若泄利所伤,烦欲死者,灸慈宫二十七壮,在横骨两边各二寸半,横骨在脐下,横门骨是,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又灸膻中、中府、巨阙、胃脘、尺泽,并治筋拘头及足皆愈。走哺转筋,灸踵踝白肉际各三七壮。又灸小腹下横骨中央,随年壮。


转筋四厥,灸两乳根黑白际各一壮。转筋,灸涌泉六七壮,在足心下当KT 趾大筋上。


又大 ?


手足,灸脐上一寸十四壮,自不动,勿复持之。又灸股里大筋,去阴一寸。霍乱转筋,令病人合面正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量两肘尖,头根据绳下,挟脊骨两边相去各一寸半,灸一百壮,无不瘥此华佗法。霍乱已死有暖气者,灸承筋七壮。起死人,取绳量围足从趾至跟,捻取等折一半以度,令一头至跟踏地处,引 上至度,头即是穴。又以盐纳脐中,灸二七壮。


论曰∶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至痈疽羸瘦而死。亦忌有所误伤,但作针许大疮,所饮之水,皆于疮中变成脓水而出。若水出不止必死,慎之慎之。初得患者,可如方灸刺之。


治消渴咽喉干,灸胃脘下输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一云灸胸堂五十壮。


又灸足太阳五十壮。)


治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消渴口干烦闷,灸足厥阴百壮。


又灸阳池五十壮。


消渴咳逆,灸手厥阴,随年壮。


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两足小趾头,并灸项椎。


又灸当脊梁中央解间一处,与腰目上两处,凡三处。


又灸背上脾俞下四寸,当挟脊梁两处。凡诸灸,皆当随年壮。又灸肾俞二处。


又灸腰目,在肾俞下三寸,亦挟脊骨两旁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取关元一处。又两旁各二寸二处。又阴市二处,在膝上,当伏兔上行三寸,临膝取之,或三二列灸,相去一寸,名曰肾系者,(黄帝经云∶伏兔下一寸)。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此诸穴断小便最佳,不损阳气。又云∶止遗溺也。太溪、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阳、行间、大敦、隐白、涌泉,凡此诸穴各一百壮,腹背两脚凡四十七处。其肾俞、腰目、关元、水道,此可灸三十壮,五日一报,各得一百五十壮,佳。涌泉一处,可灸十壮,大敦、隐白、行间三处,可灸三壮,余悉七壮,皆五日一报,满三灸可止也,若发,灸诸阴而不愈,宜灸诸阳,诸阳在脚表。并灸肺俞募,按流注孔穴,壮数如灸阴家法。


小便数而少且难,用力辄失精者,令其人舒两手合掌,并两大命令齐急逼之,令两爪甲相近,以一炷灸两爪甲本肉际。肉际方后自然有角令炷当角中,小侵入爪上,此两指共享一炷也。亦灸脚大趾,与手同法,各三炷而已。经三日又灸之。


脐中着盐,灸三壮。(葛氏治小便不通)。


气淋,灸关元五十壮。 又灸挟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壮。


石淋方∶


车前子二升,以绢袋盛,水九升,煮取三升,隔宿不得食,平旦空腹顿服之。石即出。


(《备急方》云∶治热淋)。


又方 取浮石使满一手许为末,水三升,醋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石出。(淳酒煮之亦治嗽)。


又方 桃胶枣许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汤三合,和服,日三。当下石子如豆卵,以石尽止。(亦治小儿痛淋。)


石淋,脐下三十六种病不得小便,灸关元三十壮。


又灸气门三十壮。


又灸水泉三十壮。(足大敦是也)。


治膏淋方∶


捣 草汁三升,醋二合,和、空腹顿服之,当尿如小豆汁也。又浓煮汁饮,亦治淋沥,(苏澄用疗尿血。


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劳结为血淋,热结为肉淋,小便不通,茎中痛,及小腹痛不可忍者方∶


滑石 桂心 冬葵子 王不留行 通草 车前子(各二分) 甘遂(一分) 石苇(四分)


上八味治下筛,以麻子饮半升,和服方寸匕,日三。尿沙石出。(一方加榆白皮三分。)


劳淋,灸足太阴百壮,穴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


治热淋方∶


葵根(切一升,冬用子,夏用苗) 大枣(二七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热者加黄芩一两。出难加滑石二两。血者加茜根三两。痛者加芍药二两。


又方 白茅根切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


又方 常煮冬葵根作饮服之。


治血淋小便碜痛方∶


鸡苏(二两) 通草 滑石(各五两) 竹叶(一把) 生地黄(半斤) 小蓟根(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血淋,灸丹田,随年壮。


又灸复溜五十壮。(一云随年壮)。


五淋不得小便,灸悬泉十四壮。穴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是,中封之别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壮。


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


淋病不得小便,阴上痛,灸足太冲五十壮。


腹中满小便数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壮。小儿以意减之。


治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 鹿茸(各四两) 桑耳(三两,《录验》无) 阿胶(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


又方 防己 葵子 防风(各二两)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作散服亦佳。


治小便失禁方∶


以水三升煮鸡肠,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 取鸡 一具,并肠烧末,酒服。男雌女雄。


治尿床方∶


取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即开,取中水顿服,立瘥。


又方 取羊胞盛水满中,炭火烧之尽熟,空腹服,不过四五度瘥。


遗尿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壮。遗溺,灸遗道挟玉泉五寸。


又灸阳陵泉。


又灸足阳明,各随年壮。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


又灸行间七壮。


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


又灸脐下横纹七壮。


九漏,灸肩井二百壮。漏,灸鸠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壮。诸漏,灸 周遭四畔,瘥。诸恶漏中冷息肉,灸足内踝上各三壮,二年六壮。寒热胸满颈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音,喉中鸣,天池主之。寒热颈颌肿,后溪主之。寒热酸 痛,四肢不举,腋下肿 ,马刀,喉痹,髀膝胫骨摇,酸痹不仁,阳辅主之。寒热颈腋下肿,申脉主之。胸中满,腋下肿,马刀 ,善自嚼舌颊,天牖中肿,寒热,胸胁、腰、膝外廉痛,临泣主之。寒热颈肿,丘墟主之。腋下肿,马刀肩肿,吻伤,太冲主之。寒热颈瘰 ,大迎主之。


以蒲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


论曰∶产后不自饮儿,并失儿无儿饮乳,乳蓄结痈,不饮儿令乳上肿者,以鸡子白和小豆散敷乳房,令消结也。若饮儿不泄者,数捻去之,亦可令大孩子含水使口中冷,为嗍取滞乳汁吐去之,不含水漱去热,喜令乳头作疮,乳孔塞也。


凡妇人多患乳痈,年四十以下治之多瘥,年五十以上慎勿治,治之多死,不治自得终天年。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病寒冷脱肛出,灸脐中,随年壮。脱肛历年不愈,灸横骨百壮。又灸,龟尾七壮。(龟尾 ?


瘿恶气,灸天府五十壮。(《千金翼》云∶又灸胸堂百壮。)


瘿上气短气,灸肺俞百壮。


瘿劳气,灸冲阳,随年壮。


瘿气面肿,灸通天五十壮。


瘿,灸天瞿三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又灸中封,随年壮。(在两足趺上曲尺宛宛中。)


诸瘿,灸肩 左右相对宛宛处,男左十八壮,右十七壮,女右十八壮,左十七壮,或再三取瘥止。又,风池百壮,挟项两边。又,两耳后发际一百壮。又,头冲(一作颈冲。)头冲在伸两 ?


凡肉瘤勿治,治则杀人,慎之。(《肘后方》云∶不得针灸。)


阴 ,灸足大趾下理中十壮,随肿边灸之。(《肘后方》云∶灸足大趾第二节下横纹正男儿 ,先将儿至碓头祝之曰∶坐汝令儿某甲阴囊 ,故灸汝三七壮,灸讫便牵小儿令雀头下向着囊缝,当阴头灸缝上七壮,即消已验,艾炷 簪头许。大凡男 ,当骑碓轴以茎伸置论曰∶有人自少至长,阴下常有干癣者,宜根据癣方主之。有五劳七伤而得阴下痒湿,搔之黄汁出者,宜用补丸散主之,仍须敷药治之。亦有患妒精疮者,以妒精方治之。夫妒精疮者 ?


灸人中一壮立愈,不瘥更灸。又灸脐上一寸七壮,及两踵白肉际取瘥。又灸,脐下一寸三壮。


治五绝方(夫五绝者,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迮,三曰溺水,四曰魇寐,五曰∶产乳绝)。


半夏一两,细下筛,吹一大豆许,纳鼻中即活。心下温者,一日亦可治。


治自缢死方∶


凡救缢死者,极须按定其心,勿截绳,手抱起徐徐解之。心下尚温者,以氍毹覆口鼻,令两人吹其两耳。


又方 强卧,以物塞两耳,竹筒纳口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旁无令气得出,半日得噫,噫即勿吹也。


又方 捣皂荚、细辛末如胡豆大,吹两鼻中。


又方 刺鸡冠血出,滴着口中即活。男雌女雄。


又方 鸡屎白如枣大,酒半盏,和灌口及鼻中佳。


又方 皂荚为末,以葱叶吹入两鼻中,逆出更吹。


又方 梁上尘如大豆许,各纳一小竹筒中,四人各捉一筒,同时吹入两耳两鼻即活。


又方 尿鼻、口、眼、耳中、并捉头发一撮如笔管大,掣之立活。


又方 鸡血涂喉下。


又方 蓝青汁灌之。


又方 灸四肢大节陷大指本纹,名曰地神,名七壮。


治热 方∶


取道上热尘土以壅心上,少冷即易,气通止。


又方 令 人仰卧,以热土壅脐上,令人尿之,脐中温即愈。


又方 可饮热汤,亦可纳少干姜、橘皮、甘草煮饮之,稍稍咽,勿顿使饱,但以热土及熬灰土壅脐上佳。


又方 浓煮蓼,取汁三升饮之即愈,不瘥更灌。


又方 开死人口令通,以暖汤徐徐灌口中,小举死人头,令汤入腹,须臾即苏。


又方 使人嘘其心令暖,易人为之。


又方 抱狗子若鸡,着心上熨之。


又方 屋上南畔瓦热熨心,冷易之。


又方 灌地浆一盏,即愈。


又方 地黄汁一盏服之。


又方 水半升和面一大抄服之。


治落水死方∶


以灶中灰布地,令浓五寸,以甑侧着灰上,令死者伏于甑上,使头小垂下,炒盐二方寸匕,纳竹管中,吹下孔中,即当吐水,水下因去甑,下死者着灰中壅身,使退场门鼻即活。


又方 掘地作坑,熬数斛灰纳坑中,下死人覆灰,温彻即易,勿令大热爆人,灰冷即易,半日即活。


又方 取大甑倾之,死人伏其上,令死人口临甑中,燃苇火二七把烧甑中,当死人心下,令烟出小入死人鼻口中,鼻口中水出尽则活,火尽复益之。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甑,勿令甚热,当令火气能使死人心下,足得暖。卒无甑者,于岸侧削地如甑,空下如灶,烧令暖,以死人着上。亦可用车毂为之,勿令隐其腹,令死人低头水得出,并炒灰数斛令暖,以粉其身,湿更易。


又方 埋死人暖灰中,头足俱没,唯开七孔。


又方 倒悬死人,以好酒灌鼻中,又灌下部。又醋灌鼻亦得。


又方 灶中灰二石埋死人,以头至足,出七孔即活。


又方 绵裹皂荚纳下部中,须臾出水。


又方 裹锻石纳下部中,水出尽即活。


又方 倒悬解去衣,去脐中垢,极吹两耳起乃止。


又方 熬沙覆死人,面上下有沙,但退场门、鼻、耳、沙冷湿即易。


又方 屈两脚着生人两肩上,死人背向生人背。即负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又方 解死人衣,灸脐中。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


治冬月落水,冻四肢直,口噤,尚有微气者方∶


以大器中熬灰使暖,盛以囊敷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气通,目得转,口乃开,可温尿粥稍稍吞之即活。若不先温其心,更持火炙身,冷气与火争即死。


治冻烂疮方∶


猪后悬蹄以夜半时烧,研细筛,以猪脂和敷,亦治小儿。


治入水手足肿痛方∶


捣生胡麻敷之。


治酒醉中酒,恐烂五脏方∶


以汤着槽中渍之,冷复易,夏亦用汤。


又方 捣茅根汁,饮三升。


又方 凡醉不得安卧不动,必须使人摇转不住,特忌当风席地,及水洗饮水交接。


治饮酒头痛方∶


竹茹五两,以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滓令冷,纳破鸡子五枚,搅匀更煮二沸,饮二升,使尽瘥。


治饮酒腹满不消方∶


煮盐汤以竹筒灌大孔中。


治饮酒中毒方∶


煮大豆三沸,饮汁三升。


又方 酒渍干椹汁服之。


治酒病方∶


葱白 豉(各二升)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


治饮酒房劳虚受热,积日不食,四月中热饮酒不已,酒入百脉,心气虚,令人错谬失常方∶


芍药 人参 白薇 栝蒌根 枳实 知母(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地黄(八两) 酸枣仁 ?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方∶


大麻仁(一升) 黄芩(二两,《肘后》、《千金翼》方俱作黄柏。)


上二味,为末,蜜和丸含之。


治酒醉不醒方∶


饮葛根汁一斗二升,取醒止。(《肘后》云∶治大醉连日烦毒不堪。)


饮酒令人不醉方∶


柏子仁 麻子仁(各二两)


上二味,治下筛为一服,进酒三倍。


又方 葛花 小豆花(等分)


上二味,合为末,服三方寸匕,饮时仍进葛根汁、芹汁及枇杷叶饮,并能倍酒。


又方 九月九日菊花为末,临饮服方寸匕。


又方 小豆花叶阴干百日,为末服之。


又方 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枝阴干,为末,酒服之。


饮酒令无酒气方∶


干蔓菁根二七枚,三遍蒸,为末,取两钱许,酒后水服。


治恶酒健嗔方∶


空井中倒生草烧灰饮之,勿令知。


又方 取其人床上尘和酒饮之。


断酒方∶


柳花 腊月鼠头灰上二味,等分,为末,黄昏时酒服一杯。


又方 白猪乳汁一升饮之,永不饮酒。


又方 鸬 屎烧灰,水服方寸匕,永断。


又方 蛴螬干捣末,和酒与饮,永世闻酒名即呕,神验。


又方 刮马汗和酒与饮,终身不饮。


又方 虎屎中骨烧末,和酒与饮。


又方 白狗乳汁酒服之。


又方 腊月马脑和酒服之。


又方 驴驹衣烧灰,酒饮方寸匕。


凡 犬所啮未尽其恶血毒者,灸上一百壮,已后当日灸一壮,若不血出,刺出其血,百日灸乃止。禁饮酒及猪犬肉。


治猪啮方∶


松脂炼作饼上贴之。


又方 以屋溜中泥涂。


治小便淋涩不通。用食盐炒热镇脐中,即以艾灸七壮通。


《异法方宜论》∶野处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法宜灸 ,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王太仆注∶水寒冰冽,故生病于脏寒也。火艾烧灼,谓之灸 。《玉机真脏论》∶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烫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又曰∶筋脉相引而急病,可灸可药。《素问》言灸者不胜数。灸法分补泻,以火补者,母吹其火,须待自灭。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其用火也,宜清麻油灯火,或素蜡烛火。其用艾叶也,宜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入臼捣细,筛去尘屑,再入臼捣,取洁白为止。须令极干,经火易燃。艾团分大小,灸面、炷宜小,灸胸腹手足,炷大如箸。若小儿周岁后,炷如雀粪则可。其壮数多寡也,灸头项止于七壮,积至七七壮止。此外积至百壮,或五十壮,此曹氏灸法也。岂必如扁鹊三五百壮以及成千壮哉。其取穴也,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须四体正直为要。如稍有倾侧,徒伤好肉耳。其灸后调摄也,不可饮茶,恐解火气。不可啖饭,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入室静卧,平心定气,切忌色欲浓味,大怒大劳,大饥大饱,恐生痰涎,阻滞病气,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是亦灸法之所预防者尔。


一、灸尺泽。尺泽在肘中约纹上,动脉中,屈肘肘横纹筋骨罅陷中。灸七壮,治小儿慢惊风。(《按摩经》)


一、灸长强。长强督脉之别络,脊 骨端,计三分,伏地取之。足少阴少阳之会。灸三十壮,治小儿癫痫 瘕。(《按摩经》)


一、灸神庭。神庭在直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督脉之会。灸七壮,治小儿癫痫惊风。(《按摩经》)


一、灸少商。少商在大指甲角韭叶许,灸七壮,治五痫。(周于蕃)


一、灸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灸七壮,治小儿胁满,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并治 疟寒热黄胆等证。(《按摩经》)


一、灸尾闾骨上三寸陷中,治小儿疳瘦,诸方不瘥者。


宜在三伏日内,用杨叶煎沸汤浴之。正午时灸,灸后帛拭,见有疳虫随汗即出。(《针一、灸章门。在大横外,直季胁肋端, 脐上二寸,两旁六寸,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之。又云∶肘尖尽处是穴。灸七壮,治小儿身瘦腹胀,四肢懈惰,肩臂不举。(《大成》)


一、灸中庭。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灸三壮,治小儿吐奶。(《大成》)


一、灸龟尾。(穴注上。)灸一壮,治脱肛泻血,秋深不效者。(《大成》)


一、灸脐中三壮。《千金方》随病者年岁若干,灸若干壮。亦治脱肛。(《大成》)


一、灸百会。百会在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直两耳尖。灸七壮,治中风角弓反张,涎一、灸鬼哭穴。以病者两手大指并缚之,用艾炷于两甲角,并甲后肉骑缝四处火灸,则病者哀告我自去为效。是治鬼魅狐惑者。(《大成》)


一、灸足两大指内,去甲一韭叶许,治卒死暴绝鬼魇者。(《大成》)


一、灸十四椎下,两旁各开三寸,是为精宫穴。灸七壮,专治梦遗。 (《大成》)


一、灸鬼眼穴。令病者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上有两陷可见是也。以墨点记,于六月癸亥夜亥时灸,勿令人知。专治痨虫,或四花、膏盲、肺俞亦可。(《大成》)


一、灸十三椎下,各开三寸半,治痞块,多灸左边,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大成一、灸足第二指歧叉处,五七壮。治有痞块者,左患灸右,右患灸左,灸后,即是夕腹一、灸肘尖,治瘰 。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大成》)


一、灸乳后三寸,或两大拇指头。男左女右。治尸疰客忤中恶等症。(《大成》)


一、灸左右手面中指节宛宛中,七壮。治赘疣诸痣。(《大成》)


一、灸两手大指缝,或足二指上一寸半,治肿满。(《大成》)


一、灸治偏坠者,用HT 心一条,量病者口两角为准,折为三段如△字样,以一角安脐,两角安脐下两旁,尖尽处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左右俱灸,艾炷如粟米一、灸足大指次指中节横纹当中处,四十壮。治疝痛,心痛,小腹急痛。(《大成》)


按∶病宜灸者甚多,就目前常用者略举一二。然其中有宜灸亦有禁灸者。(《针灸大成书不可不读也。第古人灸法,用艾置肤上,以火燃之,恰受炮烙之伤,病者见之皆惧,不如用生姜切片,以艾燃温,置穴上,一经烙痛,即将姜片艾火撤去,庶免痛苦,较古法为尤精。是说亦本之先贤,今时皆遵之。(惕厉子)


经云∶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瘀不行,不行则卫不通故热。大热不止则肉腐为脓。盖痈疽白塌木肿本属阴寒,得灸之力,回阳温腠,实为尽善,若一切阳毒红肿 痛,概用灸法,虽云宣壅散结,恐火攻反致逼毒入里,大痛大肿、神昏痰涌、吁吁作喘奈何?既不敢以人试药,又不忍糊混相传,故特辨明此条,以待高明校定。阅诸灸法,有用隔蒜灸者,用蛴螬灸者,用附子饼、豆豉饼、木香饼、香附饼灸者,其法不一,总以通壅积、畅荣卫而已。至于灸壮之大小,则量疮势定也。


隔蒜灸法(按阴疽流注及麻木痹、寒湿痹痛等证以此灸之。疔疮生下部偏僻之处,或可用。)


大蒜头去皮切片,约至三个钱浓,安患顶上,用艾壮于蒜上灸之三壮,即换蒜片再灸。


每日


附子饼(按溃疽血气虚寒不能收敛,以此灸之。)


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以津唾和为饼,约三个钱浓,置患口上,以艾壮灸之。每日灸数壮,但令知热勿令痛。如饼干,再易饼灸之,以患口红活为度。


豆豉饼 按顽疮恶癣以此灸之。


江西淡豆豉为末,量患大小,唾津和作饼或黄酒和亦可,约三个钱浓,置疮上,艾壮灸之。


,令疮孔出汗瘥。


木香饼(按扑损闪肭,血瘀气滞,以此灸之。)


以木香五钱为末,生地黄一两杵膏和匀,量患处大小作饼,置肿上,以艾灸之。


香附饼(按瘰 痰毒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以此灸之。)


生香附为末,生姜自然汁和,量患大小作饼复患处,以艾灸之。


蛴螬灸法(按疳、 、恶疮诸药不效者,以此灸之。)


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


凡艾灸火疮不收口,用瓦松阴干为末,先以槐枝、葱白煎汤洗过,然后以末搽之即收。


取心穴(在背上)、足三里穴,各三壮,仍禁酸成辛热之物。


西 江 月哮喘症虽有二,皆由痰火中藏,或被风寒袭外方,内被盐水醋呛。亦有乳呛而得,致令攻腠为殃,用药调理法虽良,断根灸法为上。


哮喘多成宿疾,天阴欲雨连绵,治时发表及行痰,九宝时常灵验。表邪未除五虎,里实葶苈为先,不须砒时作成丸,误了孩儿命短。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详《徐氏针灸》等书。闻有《针灸萃英》,未之见也。


或问∶针有补泻迎随之理,固可以平虚实之证,其灸法不问虚实寒热,悉令灸之,其亦有补泻之功乎?


丹溪凡灸有补泻,若补,火艾灭至肉;泻,火不要至肉,便扫除之,用口吹风主散。


曰∶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其针刺虽有补泻之法,予恐但有泻而无补焉。经谓∶泻者迎而夺之。以针迎其脉之来气而出之,固可以泻实也。谓补者随而济之,以针随其经脉之去而留之,未必能补虚也。


不然,《内经》何以曰无刺 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无刺大劳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惊人?又曰∶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皆不足也。不可刺。


九虚损,危病,久病,俱不宜针。


刺之重竭其气,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若此等语,皆有泻无补之谓也,学人玩之。


凡冷瘴初起.腰足寒厥.其脉沉细.因失饥寒伤饮食致病者.内服姜附等药.外灸中脘.(从建里上行.在脐上四寸.中脘穴也.)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宛宛中.气海穴也.)三里(从下廉穴上行一寸.锐肉之端按之肉起手.三里穴也.)三穴.使中气温.下元暖.则病无不愈.若无前症.其人平日不甚虚弱.及病始发者.未可便灸.如瘴病既久.气血已虚.服药不效者.宜灸膏肓.(从魄之下行第四椎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或大椎.(一椎之上.大椎穴也.)及第五椎(五椎下神道穴也.)二穴.随年壮尤妙.及足三里.则久瘴自痊.热瘴忌灸.


痈疽初发小点一二日间,急以大蒜头,横切如钱,贴其中心,顿小艾炷灸之,五壮而止。若形状稍大,以黄秆纸蘸酒全贴,认先干处为筋脚,于先干处灸之,或两处先干皆灸,但五七状止。又法,屈指从四围寻按,遇痛处是根,就此重按深入,自觉轻快,即此灸之,更于别处灸。若或大肿,即捣蒜为饼焙干,蘸法醋炙热,更换频罨,或以熨斗火于蒜饼上熨之,更换热饼频熨,如觉患处走散,即以绵帛覆盖,勿令气泄,俟少间敷药。


凡痈疽展大如龟之形,且看头向上下,先灸其前两脚,次灸其尾,或红筋走紧而长,从尽处灸之,须留头,并后两脚勿灸。若尽灸之,不惟火气壅聚,彼毒无所走散,又攻入里也,或辨认不明,以白芷(三分) 汉椒 桑白皮(各一分) 连须 葱白(十片)


上取新水煎汤,入酸醋半盏,淋洗,少顷,其筋自现,可以辨验头尾。


神仙隔蒜灸法 治一切痈疽肿毒,前论言之详矣。凡大痛或不痛,或麻木痛者,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此拔引郁毒从治之法也,信有回生之功。其法用大蒜头切三分浓,安疮头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五炷换蒜再灸,未成即消,已成杀其大势,疮患大以蒜杵烂,摊患处,将艾铺蒜上灸之,蒜败再换,疮色紫,或白而不起发,不作脓,不大痛,不间日期,最宜多灸。


神效葱熨法 治流注结核,骨痈鹤膝等症肿硬,或先已隔蒜灸而余肿未消,最宜用熨,以助气血而行壅滞,其功甚大,又为跌扑伤损,止痛、散血、消肿之良法。用葱白头捣烂,炒热,频熨患处,冷再换。


神效桑枝灸 治发背不起,或瘀肉不溃,此阳气虚弱,用桑枝燃火着,吹熄焰用,火灸患处片时,日三五次以助肿溃,若腐肉已去,新肉生迟,宜灸四畔,其阴疮、瘰 ,流注、 疮、恶疮,久不愈者,亦宜用之。大抵此法,未溃则解热毒,止疼痛,消瘀肿;已溃则补阳气,散余毒,生肌骨,其阳症肿痛,甚或重如负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内消。


日久者用之虽溃亦浅,且无苦楚。惜患者不知有此,治者亦不肯用此也。


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壮,在鼻柱直上入发际五分。小儿诸痫如哕吐清沫。灸巨阙穴三壮,在鸠尾下一寸陷中是穴。小儿鸡痫,善惊及掣目摇头。


灸少阴二壮,取法,在掌后去腕半寸陷中是穴。小儿惊痫者,先惊叫乃发也。


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炷如小麦大。小儿惊痫。灸鬼禄一穴,三壮,取法,在上唇内中央弦上是穴。小儿食痫者,先寒热洒淅乃发也。灸鸠尾穴上五分,三壮。小儿牛痫,目视直腹胀乃发也,灸鸠尾一穴,三壮,取法,胸蔽骨下五分陷中是穴。小儿马痫,张口摇头,身折反,马鸣也。灸仆参穴,各三壮,取法,在足跟骨下白肉际陷中,拱取之是穴。小儿羊痫,目瞪吐舌,羊鸣也。灸第九椎下节间,三五壮。按∶《灵枢经》云∶暴挛,足不任身,取天柱,天柱穴,足太阳也。又云∶癫痫螈 ,不知所苦,两跷之下,男阳女阴。洁古云∶昼发灸阳跷,夜发灸阴跷,各二壮。阳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照海穴也。


《宝鉴》灸幼宫,三壮,又灸中指甲后一分。《万全方》灸小儿夜啼,上灯啼,鸡鸣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千金方》云:『凡灸法,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须四体平直,毋令倾侧。若倾侧穴不正,徒破好肉耳。』


《明堂》云:『须得身体平直,毋令蜷缩,坐点毋令俯仰,立点毋令倾侧。』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 曰∶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上行,入药服则下行。


《千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有风者尤宜。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良,入臼捣细,去尘屑,再焙,大燥用之,如润无功。田野生者可用,蕲艾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