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锡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黑锡丹
治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服暖药,僭上愈甚者,当服此药。(已经增损)
硫黄(二两,椎如皂荚子大,候铅成汁入硫黄在内,勿令焰起,候硫黄化倾出于九重纸,纳入一地坑以碗盖火出) 川楝子 黑铅(不夹锡者,先熔成汁。各二两) 阳起石( ) 木香沉香 青皮(炒,各半两) 肉豆蔻(一两) 茴香(炒) 官桂(去皮不见火) 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炒) 破故纸(炒,各一两) 乌药(去木锉,一分)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一百丸,浓煎人参茯苓姜枣汤吞下,食前服。
《时方歌括》:黑锡丹
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及奔豚上气.两脚膨胀.并阴阳气不升镇纳浮阳黑锡丹.硫黄入锡结成团.葫芦故纸茴沉木.桂附金铃肉蔻丸.(黑锡硫黄各三两同炒结砂研至无声为度.胡芦巴沉香熟附子肉桂各半两.茴香破故纸肉豆蔻金铃子去核木香各一两.研末酒煮.曲糊为丸梧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陈修园曰.此方一派辛温之中.杂以金铃子之苦寒为导.妙不可言.
喻嘉言曰.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证.舍此丹别无方法.即痘疹各种坏症.服之无不回生.予每用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药.且欲吾身元气温养其药.借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
徐灵胎曰.镇纳元气.为治喘必备之药.当蓄在平时.非一时所能骤合也.既备此丹.如灵砂丹养正丹之类.可不再备.
《瘴疟指南》:黑锡丹
治瘴病上热下寒.升降阴阳.及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炽.肾水枯竭.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下.属虚寒者并治之.
黑锡(二两) 硫黄(二两) 肉桂(五钱) 沉香 附子(炮去皮脐)故纸(炒) 小茴(炒) 木香 胡芦巴(酒浸炒) 肉蔻(面煨) 阳起石(研细水飞)金铃子(蒸去皮核各二两)
上用新铁铫.如常法.结黑硫砂于地上.出火毒候冷研极细末.余药并末同研.自朝至暮.以黑光为度.酒面糊丸.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每服三五十丸.盐汤下.或枣汤.妇人艾叶汤下.瘴病上热下寒.是方硫黄之大热.能助真火.佐以黑铅之至阴.能治阴盛格阳之病.木香能理诸气.肉蔻能下诸气.沉香能降诸气.加以故纸.小茴.胡芦巴.引阳气入肾.肉桂能保肾.附子导热气下行入肾.若阳起石.能补肾添精.直高巅之上.引阳气下达肾经.共为温补下元.镇固阳气与瘴病为宜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