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黄建中汤

治气血虚而自汗。


黄 肉桂(各一钱五分) 白芍药(三钱) 甘草(一钱) 煨姜(五片) 枣二枚,水煎一钟,入稠饧一大匙,再煎一沸服。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方。


黄 生姜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温服一升,日三。间日再作呕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四两,佳。(仲景、《古今录验》并同深师,治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者无饴,有人参二两,半夏一升。又治大虚不足,小腹里急劳寒拘引脐,气上冲胸,短气,言语谬误,不能食,吸吸气乏闷乱必效。治虚劳,下焦虚冷不甚渴,小便数者,有人参、当归各二两。若失精加龙骨、白蔹各一两。《古今录验》治虚劳里急,小腹急痛,气引胸胁或心痛短气者,以干姜代生姜,加当归四两)。


脉弦气弱,自汗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脱落等症。


黄 肉桂(各三钱) 甘草(二两) 白芍(六两)


每五钱,姜三片、枣二枚,入饧少许,煎。


一方 治腹痛,以生姜自然汁半酒钟,沙糖半酒钟,滚水一大钟调服,半时愈。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夜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诸不足诸证。


黄 胶饴 白芍 甘草 桂枝 生姜 大枣上七味,水煎服。


【集注】喻昌曰∶虚劳而至于亡血、失精,津液枯槁,难为力矣!《内经》于针砭所莫治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立黄 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盖舍此别无良法也。然用法贵立于元过之地,不独呕家不可用建中之甘,即微觉气滞,更当虑甘药大过,令人中满也。至大建中则大建其中之阳,小建中则小小创建之义,理中则燮理之义,治中则分治之义,补中、温中,何莫非先中州之义。缘伤寒外邪逼入于内,法难尽用,仲景但于方首以“小”之一字,微示其意,至《金匮》始尽建中之义。后人引伸触类,制乐令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曲畅建中之旨。学者心手之间,所当会其大义也。


黄 芍药 桂枝 胶饴 甘草


主汗多亡阳.尺脉虚弱者. 按汗者心之液也.若不可汗而误汗.与可汗而过汗.则丙丁之散气.桂枝固卫而实腠.胶饴补中以壮肌.譬诸墙垣密固.中宫无遗失之虞.则向之颓废者.今且复为创建矣.


黄 (蜜制) 肉桂(去皮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白芍


每服一两。姜枣水煎服。


治虚劳有热,胸中烦,手足热,心怔忡,口苦咽干,咳嗽,潮热等疾,服之能陆彦安方,唐仲举家屡效。


黄 (去芦) 白术 枳壳(汤浸,去穣) 前胡(各三分) 杏仁(去皮尖) 柴胡(银州者)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半夏(汤洗七次) 黄芩 白芍药 羚羊角生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各二分)


上十七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半,生姜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服,食后,日进二服。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及伤寒汗后身疼,表虚恶寒,脉迟弱者。


小建中汤原方加黄 一两半。


黄 桂(各一钱半) 白芍药(三钱) 甘草(一钱)


伤寒汗后身痛,脉迟弱者,此方主之。


汗后身痛者,此由汗多耗损阴气,不能荣养筋骨,故令身痛。阳虚,故令脉迟;汗后,故令脉弱。黄 、甘草之甘,补中气也,然桂中有辛,同用之足以益卫气而实表;芍药之酸,收阴气也,桂中有热,同用之足以利荣血而补虚,此方以建中名者,创建中气,使其生育荣卫,通行津液,则表不虚而身痛自愈矣。


治瘴后自汗.


黄 白芍 肉桂 甘草上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