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陷胸汤
- 《冯氏锦囊秘录》:大陷胸汤
- 《备急千金要方》:大陷胸汤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陷胸汤
- 《伤寒括要》:大陷胸汤
- 《儒门事亲》:大陷胸汤
- 《时方妙用》:大陷胸汤
- 《医学心悟》:大陷胸汤
- 《退思集类方歌注》:大陷胸汤
- 《医方考》:大陷胸汤
- 《医方论》:大陷胸汤
- 《伤寒寻源》:大陷胸汤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陷胸汤
《冯氏锦囊秘录》:大陷胸汤
伤寒下之早,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此方主之。
甘遂(一钱,为末) 芒硝(一升) 大黄(二两) 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硝,煮一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三阳经表症未解,用承气以攻里者,下之早也。下早则里虚,表邪乘之而入,三焦皆实,故心下至少腹痛不可近也。成氏曰∶诸阳受气于胸中,邪气与阳气相结,不可分解,高者陷之,故曰∶陷胸。陷胸破结,非苦寒直达者不能,是以甘遂为君,《经》曰∶咸味涌泄为阴;又曰∶咸以软之,是以芒硝为臣,荡涤邪寇,将军之职也。是以大黄为使,伤寒诸恶,结胸为甚,非此 剂不能通利。
《备急千金要方》:大陷胸汤
甘遂末(一钱匕) 大黄(切,六两)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一沸,次纳甘遂,分再服,一服得快利止后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陷胸汤
治伤寒表未解,而医反下之,鬲内拒痛,手不可近,短气烦躁,心中懊,心下硬,大便不通,舌燥而渴,热实,脉沉而紧。又治身无大热,有水结在胸胁间者。
大黄(半两) 芒硝(四钱) 甘遂(半钱)
上各为末。水三盏,先煮大黄至一大盏,入硝煮熔,下甘遂末,煮一沸,分二服,得利止。
《伤寒括要》:大陷胸汤
大黄 芒硝 甘遂
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 但结胸.无大热.为水结胸也.邪在上者.宜若可吐.然谓之结者.固结于胸中.非虚烦膈实者比也.上焦为高邪.必陷下以平之.故曰陷胸.荡平邪寇.将军之职也.所以大黄为君.咸能软坚.所以芒硝为臣.彻上彻下.破结逐水.惟甘遂有焉.所以为佐.此惟大实者.乃为合剂.如挟虚.或短气.或脉浮.不敢轻投也.
《儒门事亲》:大陷胸汤
大黄(一两半) 芒硝(一两八钱半) 甘遂末(一字)
上以水一盏,煮大黄至八分,去滓,入硝一沸,下甘遂末,温服。
《时方妙用》:大陷胸汤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甘遂(末三分)
水一杯.先煮大黄至六分去滓.入芒硝.煮二沸.纳甘遂末.服得快.勿再服.
《医学心悟》:大陷胸汤
结胸证,服前药不效,须用此方。
大黄(去皮生用,六钱) 芒硝(四钱) 甘遂(为末,二分五厘)
上三味,以水六钟,先煮大黄,减半,去渣,纳芒硝,煮二三沸,和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大陷胸汤
治伤寒发热,不发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于胸中,与不得为汗之水气结而不散,令心下至少腹石硬而痛不可近者,名大结胸证。其人身无大热,但头汗出,或潮热燥渴,脉沉而紧。
大黄(六两酒洗)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
《医方考》: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酒浸)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
伤寒,下之早,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结胸也,此方主之。
三阳经表证未解,而用承气汤以攻里者,此下之早也;下之早则里虚,里虚则表邪乘之而入,三焦皆实,故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也。此其为证危急,寻常药饵不能平矣,故用大黄以荡实,硝石以软坚,甘遂以直达。噫!人称三物之峻矣,抑孰称其有起死之功乎?
用人之勇去其怒,惟善将将者能之。
《医方论》:大陷胸汤
大黄二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为末)
先煮大黄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
伤寒下之早,则反为结胸。盖缘邪尚未入阳明,若先下之,则邪未去而徒伤胃气,邪反得乘虚入胃,而为结胸。或热胜、寒胜、痰胜、湿胜,诸泻心汤参酌用之,最为妥善。此症仲景用泻心、承气诸法,而用大陷胸汤者,因三焦俱实,而又有水气,故不得不改用此方。
观?
胃?
至前后两条,有云∶“或重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渴”,此则津液大伤,近于阳结。又云∶“或无大热,但头微汗出,脉沉”,为水结胸,则近于阴结。此二条,似不堪此峻剂矣!丹溪亦微有不满之意,后人自当以慎重为宜。
《伤寒寻源》: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煎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一两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结胸兼涉阳明.仍用本汤.
大陷胸汤.由胸膈直达肠胃.亟从下夺.不用一药监制.此最猛劣之剂.故曰大.经云.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按动数变迟三十六字.形容结胸之状如绘.盖动数为欲传之脉.迟则不能复传.阳邪因误下而内陷.而里饮复与之相格.心下因硬.膈间拒痛.本方虽用硝黄.而关键全在甘遂末一味.使下陷之阳邪.上格之水邪.俱从膈间分解.而硝黄始得成其下夺之功.若不用甘遂.便属承气法.不成陷胸汤矣.
又经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若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膈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观此条云.水结胸胁.而仍主此者.则全资甘遂逐水之功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陷胸汤
大黄 芒硝 甘遂
表未解而误下,荣卫经气下陷不升,则成协热下利。陷而复升,将水与热结于胸间,心下硬痛,脉沉热实,短气烦燥,心中懊憹,则成结胸。硝黄攻结热,甘遂攻结水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