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病
《备急千金要方》:大小便病
丰隆 主大小便涩难。 营卫四穴 主大小便不利。 长强 小肠俞 主大小便难,淋癃。 水道 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 秩边 胞盲 主癃闭下重,大小便难。 会阴 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又云∶主小便难,窍中热。) 大肠俞 八 主大小便利。 阳纲 主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肠鸣泄注。 屈骨端主小便不利,大便泄数,并灸天枢。 劳宫主大便血不止,尿赤。 太溪 主尿黄,大便难。 中 石门 承山 太冲中脘 大钟 太溪 承筋 主大便难。(又云∶太冲主淋不得尿,阴上痛。中脘主小肠有热尿黄。) 昆仑 主不得大便。 肓俞 主大便干,腹中切痛。 石关 主大便闭塞,寒气结心坚满。 中注 浮 主小腹热,大便坚。 上廉下廉 主小便难黄。 少府 三里主小便不利癃。 肾俞 主小便难,赤浊 骨寒热。 横骨 大巨 期门 主小腹满,小便难,阴下纵。 大敦 箕门 委中 委阳 主阴跳遗,小便难。 中极 蠡沟 漏谷 承扶至阴 主小便不利失精。(又云∶承扶主尻中肿,大便直出,阴胞有寒。小便不利。) 阴陵泉 主心下满寒中,小便不利。 关元 主胞闭塞,小便不通,劳热石淋。(又云∶主石淋,脐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并灸足太阳。又云∶主伤中尿血。) 列缺 主小便热痛。 京门照海 主尿黄,水道不通。(又云∶主溢饮,水道不通溺黄。) 阴交 石门 委阳 主小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 大陵主目赤,小便如血。 承浆 主小便赤黄,或时不禁。 完骨小肠俞 白环俞 膀胱俞 主小便赤黄。 前谷 委中 主尿赤难。 阴谷主尿难,阴痿不用。 中封 行间 主振寒溲白,尿难而痛。(又云∶主癃闭,茎中痛。) 关元 涌泉 主胞转气淋,又主小便数。 阴陵泉 关元 主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以俯仰,气癃尿黄。 气冲主腹中满热,淋闭不得尿。 曲泉 主癃闭阴痿。 交信主气淋。 然谷 主癃疝。 复溜主淋。(又云∶主血淋。) 悬钟 主五淋。 大敦 气门 主五淋不得尿。 通里 主遗溺。 曲骨 主小腹胀,血癃,小便难。 关元 中府 神门 主遗尿。(《甲乙》云∶
中府一作委中。) 阴陵泉 阳陵泉 主失禁遗尿不自知。
凡尿青、黄、赤、白、黑,青取井,黄取俞,赤取荥,白取经,黑取合。
《普济方·针灸》:大小便病
治小儿遗尿。亦治尿血。灸脐下一寸半。随年壮。又灸大敦。三壮。
治小儿尿血。灸第七椎两傍各三寸。灸随年壮。
治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营冲四穴百壮。穴在胸背脊四面各一寸。
治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胸。灸团罔百壮。穴在小肠 下二寸横三寸间。灸之。
治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又灸横文百壮。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灸口吻两旁各一壮。
治小儿卒不尿。右安盐于脐上灸之。
治大小便不通。灸八 穴。在腰眼下三寸。灸脊相去四寸边。各四穴。计八穴。故名八。
治小便不利。大便泄注。灸天枢百壮。穴在侠脐相去一寸。魂魄之舍。不可针。大法在脐傍一寸。合脐相去可三寸也。
治小便不利。大便数注。灸屈骨端五十壮。
《育婴家秘》:大小便病
肾窍便开前后阴,便溺有病属肝经,
血虚大便多硬结,气热常为小便淋。
《内经》曰:肾开窍于二阴。二阴者,前明窍出小便,后阴窍出大便也。
又曰:肝病者则大小难。故中风者,多便溺之阻隔也。又云,前阴主气,后明主血者,语其用也。益膀胱之津液,血所化也,由气而后能出。太阴之传送,气之运也,由血而后能润。此便溺之流通,然后见气血之依附也。夫人之所以有生者。以有出入也。如清阳出上窃,调呼吸也,浊阴出下窍,谓大小便也。一息不运,则机缄穷而死矣。故二便不通,加以腹胀气喘、呕吵烦躁者,不可治也。宜服八正散,外用掩脐法、蜜导法,则前后俱通矣。
八正散:治热聚下焦,二便不通。
本通①,滑石,山栀仁,车前子,瞿麦,甘草,大黄,芒硝。等分。
①本通:原作“木香”,据忠信堂本改。
水一碗,先煎上六味二沸,入大黄煎至半碗,去渣,火硝煎一洗顷,热服。
掩脐法:治惊风积热,大小便闭塞,
用:连须葱、七根、不洗带土,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两匙。
同研烂作饼,铫子烘热,掩脐中,以绵扎定,良久气通自利,不然,再换一饼。
又方用:
大田螺,三五枚
和壳杵烂,俺脐下,即通,异人加盐半匙,更良
蜜导法:治二便不通,以此通其大便则下焦气行,而小便自通矣。用蜜炼成珠,滴水不散,入皂角末和丸,如小指头大,似葱管,送入谷道中,气通则便通矣。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小便病
小儿小便忽然短少,即系脾土湿中气虚,须燥湿补土补中,山药扁豆最好,不可重用白术横烈之品。因小儿经脉脆薄,不能任横烈之药。山药又能补肺金以收水气,故为小儿燥湿补土补中妙品。小儿小便短少,如误服发散消食败火之药,即出大祸。若尿少又发热,其祸更大。凡治小儿百病,总要先问小便长短,若小便短少,大便即泻,便成危险之候。无论何病,小便短大便泻而发热,是为脾虚。用山药扁豆各一二钱以补中补土,利尿燥湿。泻止尿利,发热自退。如时行温燥病起之时,加黄豆二三十粒,以清温燥便妥。倘小便短少大便又泻,发热昏迷,误服散药凉药无不热加泻加,风动而死。因根本已虚,又遭攻伐,则根本坏也。凡小儿病无不由根本虚者,根本不虚,虽时行病起,亦不病也。尿少便泻发热,虽咳嗽不可加降肺药。尿少便泻为中下虚陷,降肺则中下更虚更陷。倘因而加喘,则下陷又加上逆中败而亡。只须热退泻止,咳即自愈。服山药扁豆之脉,必浮虚也。如脉沉实,便非虚证,黄豆亦不可
服。脉实发热,必有停食内热。
小儿大便绿色,一日数次,日久不愈,即土败风起。风者,肝木之病气也。肉桂阿胶即效,或白术阿胶亦妥。有阿胶则白术可用。如无他病而大便绿色,必大人乳汁不佳。换食罐头牛奶,或麦粉,或大米粉煮稀糊食之,一二日,大便即黄。大便绿色者,山根如现青色,一面食牛奶面糊,一面食生阿胶一钱自愈。青乃木气失养之象,阿胶善于养木。大便绿色者,虽应服姜附之寒证,亦可加入阿胶,鼻梁青色亦然。小便短忌阿胶。
小儿大便绿色之病,亦有用天花粉一钱生甘草薄荷五分而愈者,此肺金热者而肝木失养也。
花粉最清肺热,薄荷降肺,甘草养中培土故愈。鼻梁色青者,多有此证。热证脉必沉而不虚,寒证则中沉必较微也。炒熟糯米粉或糯米稀粥亦效,糯米补肺阴以平热也,比食药稳妥。
小儿半夜大便,最泄元气。此阴液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半夜阳动,木气疏泄。宜鸭蛋调匀蒸熟拌饭自愈。鸭蛋养阴,诸药不及而无大弊,多调尤佳。凡六脉或沉或细而现阴虚诸病皆宜。小儿的药用错,即出祸事,故鸭蛋、山药、扁豆、黄豆、白糖、淡豆豉,皆是小儿至宝。
初学治小儿病,用食物不用药,治效之后,再学用药,便知用药之危险,小儿病理简单,都是药治坏的,最可恶的是认小儿是纯阳体,有胎毒,肆用一派苦寒伤火消散伤气的药,将小儿治成死证。小儿乃稚阳体也,中和之至,然后成胎也。
小儿小便短赤非热,清长非寒,尤须彻底认识,短者,中虚土湿,木气下陷,不能疏泄故短。赤者,中虚土湿,木火下陷故赤。木火下陷,中气遂寒。运动停滞,上焦相火降不下来,烧热发作,便成大祸。世人一见尿赤,便用凉药清火,误事多矣。非特小儿为然,大人亦是此理。其小便清长非寒者,里热实,土气燥,木气疏泄,故小便长,木火不陷,故小便清,清润之药,甚合机宜。亦小儿大人之所同。如小便清而多,多食猪肝以润补肝木,肝木补足,疏泄不偏,小便自减。或阿胶白术土木双补即效。惟湿热病小便短赤为热。然乃虚热,非实热。伤寒小便清为病在表,小便赤为病在里,赤亦虚热,少阴寒病,小便极短而清如水,乃为下焦无火,此病极少。小便赤为实热者,必有实热之外证。如烧热不退、舌有干黄苔、口臭、便秘、脉沉实有力也、小便不长不短微带茶色,此为身体强足之象。大人亦如此。
至于大小便,欲解即下,全忍不住,便是木热中虚。养中气清木热即愈。误认为虚寒而温补之,病必重也。大便泻下不知,小便自下不觉,皆中虚木热。大人亦如此。
小儿腹泻,有停食者,有热泻者,有脾虚者。停食者粪白夹水,泻而有屁。热泻者,泻出金黄,亦有屁亦夹水。停食与热泻,泻后神气照常,屁有短时,亦有长时。停食水泻,先用淡豆豉五十粒浓煎予服,如不见效,再用平胃散加减,苍术厚朴栀仁神曲麦芽生甘草白芍当归各三分煎服。小便一利,水泻即止,切莫再服。停食水泻,水入肠胃,食滞不消。苍术厚朴最能温胃消滞,性燥力猛,水泻特效之药。惟水泻最伤津液,苍术厚朴又燥烈伤津,最燥木气,故加当归白芍以养津养木。水泻则木郁生热,热则气动作泻,故加栀仁以清热。泻由停食,故加麦芽神曲以消食也。如只用平胃散,不加当芍以养津液,不加栀仁以清热,多有服后肺肝的阴液伤耗而不能食者,应特别注意。水泻如连泻不止,腹响肠鸣,必系停食,槟榔五分乌梅一枚,消食达木即愈。脾虚之泻,腹不响肠不鸣,稀粪无水,其色灰黑,一滑即下,不似水泻之射远有屁。泻后倦怠神萎面黄,不速止住,其死甚速。用山药、扁豆各二钱,白术五分,干姜三分,炙甘草三分,小便一利,泻即止住。
热泻者,单用栀仁数分至一钱,一服即止。栀仁清热,最平稳。绿豆汤亦效最好。食欲精神照常,射远有声,热泻也。如泻稀粪夹水,粪带绿色,此为肝寒,宜肉桂五分,阿胶二钱以温木气,止疏泄即愈。凡泻服阿胶而愈者,小便必不短也。
如脾虚之泻,而又兼吐,原食不化,中气易亡,最为危险。又非山药扁豆所能挽回土气,须用理中丸一二钱,煎汤分二服,乃能挽回。
脾虚腹泻,不可横加温补,如可不用干姜,不用为妥。小儿一吐土气即败,为小儿病特别重要之点。如所吐并非原食而是酸臭,精神不惫,此为停食。平胃散加减,食消即效,切不可补,单用淡豆豉五十粒浓煎多服亦效。小儿病,药少之方为妥。
小儿停食不泻者,日久必腹胀干烧,用神曲麦芽各五分以消食,当归芍药各五分以润血,白糖五钱以养中,血润食消,则经脉通而烧热止,不可用攻破药。如日久积深,非下不可者。腹必胀满,按之觉痛。只宜大黄三分附片一分温下之。宜缓宜妥。或用温病篇之加减黄龙汤,少少服之自愈。
用食物烧焦以消食,世称糊药,植物烧焦者最伤脾胃,不用为好。宜用红白糖以建中气,使中气旋转,脾胃自然运化。脾胃运化,食物自消,或用扁豆一钱藿香五分以养胃降胃亦效。如其嗳酸是食停不化,胃逆生热。可用白糖三钱普通茶叶五分,泡服即愈。茶叶清热,却不败火。茶与糖同用,亦能运动胃气以消化停食。小儿脾胃万不可伤。由茶叶白糖之原则推之,可见小儿病不宜多用力量大之药也。山楂等药伤胃,如可不用,不用为妥。参看时病篇水泻。
凡大便稀溏,最后有条粪。先稀溏者,热滞也。先条粪而最后稀溏者,脾土虚寒也。大人亦同。最后稀溏宜补脾土,误服凉药消药,必生危险。小儿大便结燥,菠菜或青菜或红薯黑豆煎浓汤服以润之,蓖麻油生蜂蜜均败胃忌服。
泻而腹痛。泻后痛减为停食,泻后仍痛为脾虚。泻后腹痛应服白术三钱白芍三分橘皮三分煎服,补土舒木为治。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