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慈石

「释名」亦名玄石、处石、铁石、吸针石。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


1、耳聋。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另耳不病,只放铁沙。病耳渐愈。又方:豆大慈石一粒,加少许穿山甲烧成的灰,用新丰包好塞耳内。口含生铁一小块,觉耳中有风雨声即不聋。


2、老人虚损(风温,腰肢痹痛)。用兹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浸入两斗水中,放在露地上。每天取此水煮粥吃。过一年,体质转强。


3、阳萎。用兹石五斤,研细,淡酒浸半月。每服三合,白天服三次,临睡前服一次。


4、两眼昏障(眼前现空花,视物成两体)。用兹石(火煅、醋淬七次)二两、丹砂一两、生神曲三两,共研为末。另用神曲末一两煮成糊,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慈朱丸”。


5、子宫不收。用兹石经酒浸、火煅、研细后,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晚临睡前,服四十丸,滑石汤送下。次早,服兹石散二钱,米汤送下。慈石散配方是:慈石(酒浸过)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共研为末即成。


6、脱肛。用慈石(火煅、醋淬七次)半两,研细。每服一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7、刀伤后出血不止。用慈石粉敷上,能止痛止血。


8、各种肿毒。用兹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铅丹八两、香油一斤,熬成药膏,摊厚纸上贴患处。


气味辛寒,无毒。主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


(慈石出太山山谷及慈山山阴。今慈州、徐州及南海旁山中皆有之。《南州异物志》云∶涨海崎头水浅而多慈石,大舟以铁叶固之者,至此皆不得过。以此言之,南海所出尤多也。慈州者,岁贡最佳,能吸铁,虚连数十铁,或一二斤刀器,回转不落者,尤良。其石中有孔,孔中有黄赤色,其上有细毛,功用更胜。土宿真君曰∶铁受太阳之气,始生之初,卤石产焉,百五十年而成慈石,二百年孕而成铁,是慈石乃铁之母精也。)


慈石色黑味辛性寒,盖禀金水之精气所生。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真气不能周也。慈石能故能治之。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者。风湿之邪伤于肢节而痛,致手不能持物,足洗洗酸消不能行。酸消,犹酸削也。慈石禀阳明、太阳金水济其火,阴交于阳,亦慈石引针,下而升上之义。


一名吸铁石.重、补肾.


辛咸.色黑属水.能引肺金之气入肾.补肾益精.除烦祛热.治羸弱周痹.骨节酸痛.(肾主骨.)恐怯怔忡.(十剂曰∶重可去怯、慈石铁粉之属是也.)惊痫肿核.(咸软坚、止金疮血耳耳为肾窍.)明目.(肾水足则目明、时珍曰∶一士病目、渐生翳、珍以羌活胜湿汤加减、而以慈朱丸佐之、两月而愈、盖慈石入肾、镇养真阴、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佐以神曲、消化滞气、温养脾胃生发之气、乃道家黄婆媒合婴 之理、方见孙真人千金方、但云明目、而未发出用药之微义也.)重镇伤气.可暂用而不可久.(经疏云∶石药皆有毒、独慈石冲和、无悍猛之气、又能补肾益精、然体重渍酒、优于丸散.)色黑.能吸铁者真.火 醋淬.研末水飞.或醋煮三日夜.柴胡为使.恶牡丹.(误吞针铁者、用活慈石、枣核大、钻孔线穿、吞、曳之立出.慈石取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


味辛寒。


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一名元石。生山谷。


《吴普》曰:慈石,一名磁君。


《名医》曰:一名处石,生太山,及慈山山阴,有铁处则生其阳,采无时。


案北山经云:灌题之山其中,多磁石。郭璞云:可以取铁。管子地数篇云:山上有慈石者,下必有铜。吕氏春秋精通篇云:慈石召铁。《淮南子》说山训云:慈石能引铁,只作慈,旧作磁,非,《名医》别出元石条,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