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 《本草纲目》:苍术
- 《本草备要》:苍术
- 《本草便读》:苍术
- 《本草从新》:苍术
- 《本草分经》:苍术
- 《本草分经》:苍术
- 《本草撮要》:苍术
- 《本草求真》:苍术
- 《本草衍义》:苍术
- 《本草择要纲目》:苍术
- 《本经逢原》:苍术
- 《得配本草》:苍术
- 《顾松园医镜》:苍术
- 《冯氏锦囊秘录》:苍术
- 《雷公炮制药性解》:苍术
- 《外科全生集》:苍术
- 《医学入门》:苍术
- 《药鉴》:苍术
- 《药笼小品》:苍术
- 《药性切用》:苍术
- 《玉楸药解》:苍术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苍术
《本草纲目》:苍术
「释名」亦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
1、面黄食少。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2、喜吃生米(不思熟食,爱嚼生米,憔悴萎黄,终于不起)。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锉碎成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汤送下。半月左右可愈。
3、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亦不化。用苍术二斤、曲一斤,共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如怕冷,加干姜三两;腹痛,加当归三两;衰弱,加甘草二两。
4、脾湿水泻(困弱无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剧)。用苍术二两、白芍药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混合后,每取一两煎服。如脉弦,头微痛,则减去芍药,加防水二两。
5、暑天暴泻。用神曲(炒)、苍术(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为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曲术丸”。
6、久痢。用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此方称“椒术丸”。恶痢久者,加桂。
7、脾湿下血。用苍术二两、地榆一两、分作两份,每份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前湿服。
8、青盲、雀目。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临眼前,食肝饮汁。又方: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9、两目昏涩。用苍术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贼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或酒送下。
10、风牙肿痛。把盐水浸过的苍术烧存性,研档擦牙。
11、脐虫怪病(腹硬如铁,脐中流水,如虫爬行,痒不可忍)。用苍术煎成浓汤洗浴。另以苍术末加麝香少许,水调匀服下。
《本草备要》:苍术
补脾燥湿,宣,升阳散郁
甘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东垣曰∶雄壮上行,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止吐泻,逐痰水(许叔微云∶苍术能治水饮之 囊,盖燥脾以去湿,崇土以填科。日用苍术一斤,大枣五十枚,去皮捣,麻油半两,水二盏研,滤汁和丸,名神术丸。丹溪曰∶实脾土,燥脾湿,洵是治痰之本),消肿满,辟恶气(辟一切岚瘴、邪恶、鬼气。暑湿月,焚之佳。《夷坚志》曰∶有士人游西湖,遇一女子,明艳动人,重币求之不得。又五年重寻旧游,怅然空返,忽遇女子,士欣然并行,过旅馆,留半岁,将议偕逝。
女曰∶向自君去,忆念之苦,感疾而亡,今非人也,但君浸阴气深,当暴泻,宜服平胃散,以补安精血。士惊惋曰∶药味皆平,何得取效?女曰∶中有苍术除邪气,乃为上品也)。散风寒湿,为治痿要药(阳明虚则宗筋纵弛,带脉不引故痿蹶。苍术阳明经药。经曰∶治痿独取阳明。合黄柏为二妙散,加牛膝名三妙散)。又能总解痰、火、气、血、湿、食六郁(丹溪曰∶诸郁皆因传化失常,气不得升降。病在中焦,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越鞠丸用苍术、香附。苍术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及脾湿下流,肠风带浊(带浊赤者湿伤血分,从心、小肠来。白者湿伤气分,从肺、大肠来。并有寒热二证,亦有因痰而带浊者,宜二陈加二术、升,柴)。燥结多汗者忌用(南阳文氏值乱,逃往壶山,饥,因有人教以饵术,遂不饥。数十年后归家,颜色更少,气力转健。术一名山精,一名山姜。《导仙录》曰∶子欲长生,当服山精,子欲轻翔,当服山姜。昂按∶苍术善发汗,安能长远服食?文氏仙录之说,要亦方书夸张之言也)。
出茅山坚小有朱砂点者良。糯米泔浸焙干,同芝麻炒,以制其燥。
二术皆防风、地榆为使,主治略同,第有止汗发汗之异。古文本草不分苍、白,陶隐君(即宏景)言有两种,始各施用。
《本草便读》:苍术
苍术(图缺)
辛苦气温.燥湿强脾能发汗.芳香质壮.宣中解郁并驱邪.破水结之 囊.浊痰尽化.平胃中之敦阜.瘴疠全消.(苍术汉时名赤术.处处山谷皆有之.而以江苏茅山者为上.其形较白术为小.切之内有朱砂点.其味辛苦.其气香烈.燥散之性则有余.补助之功则不足也.专入脾胃.阴虚血燥者忌之.)
《本草从新》:苍术
补脾燥湿、宣、升阳解郁.
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上行雄壮、能除湿、治中气下陷、下安太阴、使邪气不入脾.)止吐泻.逐痰水.(许叔微本事方曰∶苍术能破水饮之 囊、盖燥脾以去湿、崇土以补脾、方用苍术一斤、大枣五十枚、去皮捣、油麻半两、水二盏、研滤汁和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消肿满.辟恶气.(为除邪气之上品、辟一切岚瘴邪恶鬼气、阴湿处焚之佳.)散风寒湿.为治痿要药.(阳明虚、则宗筋纵弛、带脉不引、故痿 、苍术阳明经药、经曰∶治痿独取阳明、合黄柏为二妙散、加牛膝名三妙散.)又能总解痰、火、气、血、湿、食六郁.(丹溪曰∶诸郁皆因传化失常、气不得升降、病在中焦、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越鞠丸用苍术、香附、苍术、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及脾湿下流.肠风带浊.(带浊赤者热伤血分、白者湿伤气分、并有寒热二证、亦有因痰而带柴.)燥结多汗者忌用.出茅山.坚小有朱砂点者良.糯米泔浸.焙干.同芝麻炒.以制其燥.二术皆防风、地榆为使.古本草不分苍白.陶隐居分两种.始各施用.(因湿气身痛者、苍术泔浸、切、煎取浓汁、熬膏、白汤点服.)
《本草分经》:苍术
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肠气,止吐泻逐痰水,辟恶气解六郁,散风寒湿治痿。
《本草分经》:苍术
见脾和。
《本草撮要》:苍术
味苦辛温.入足阳明经.功专补脾燥湿.升阳散郁.得防风发汗.得黄柏胜湿.得香附快中下二焦之气.得山栀解术性之燥.二术皆防风地榆为使.糯米泔浸焙干.同芝麻炒以制其燥.
《本草求真》:苍术
(山草)升阳发汗除郁
苍术(专入脾)。甘苦辛烈。气温无毒。虽有升阳散郁。发汗除湿。(杨氏家验方。男子妇人因食生熟物。留滞肠胃。遂至生虫。久则好食生米。否则终日不乐。及至憔悴萎黄。饮食不思。用苍术一味为丸而愈。益昌伶人刘清啸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此。惠民局监赵尹以此治之。两旬而愈。盖生米留滞肠胃。受湿则谷不磨而成此疾。故用苍术去湿暖胃消谷。)
燥痰(许叔微本事方云。予患饮癖三十年。遍求名医不效。自揣必有癖囊。如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浊者停滞。无路以决之。故积至五七日必呕而去。脾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如燥脾以去湿。崇土以填科臼。乃悉屏诸药。只以苍术一味。同枣肉为丸。忌桃李雀肉而疾除。)辟恶。(时珍曰。陶隐居言术能除恶气。弥灾诊。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夷坚志载江西一士人为阴气所侵。或曰。君必当暴泄。但多服平胃散为良。中有苍术能去辟也。)治肿之功。然甘味少而辛苦重。不似白术性禀中和。直固清阳中气之为妙耳。故同香附则为散郁而气平。(苍术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同黄柏则能治下部湿热。(黄柏味苦。苦胜热。故可以去湿中之热。苍术性燥。燥胜湿。故可以去热中之湿。两者相需妙用。故其方呼为二妙。)同大枣则能治胁下饮 。(用枣始能固中也。)同二陈加白术升柴。则能以治脾湿下流。肠风带浊。(带浊有寒有热。有痰有气。有风有湿各异。须要审症辨用。)然必禀体肥盛多湿者始宜。若形瘦多火切忌。至云服能轻身长生。不过因其湿去之谓。岂真能入仙境之地哉?(本草多有长生不老之说。欺世惑民。以致药品真义不出耳。)出茅山。坚小有朱砂点者良。糯米泔浸焙干。同芝麻炒以制其燥。防风地榆为使。
《本草衍义》:苍术
其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须米泔浸洗,再换泔浸二日,去上粗皮。
白术 粗促,色微褐,气味亦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经》只言术,未见分其苍白二种也。只缘陶隐居言术有两种。自此,人多贵白者。今人但贵其难得,惟用白者,往往将苍术置而不用。如古方平胃散之类,苍术为最要药,功尤速。殊不详《本草》元无白术之名,近世多用,亦宜两审。嵇康曰∶“闻道人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亦无白字。
《本草择要纲目》:苍术
【气味】
苦温无毒.又甘辛.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太阳之经.
【主治】
风寒湿痹.消痰水.暖胃消谷嗜食.瘟疾山岚瘴气.以其有雄壮上行之气.故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以其经疳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盖有止发之别.其余主治则同.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苍术以敛脾精.精生于谷故也.随经援引.务在驱使得宜.
《本经逢原》:苍术
《本经》名山蓟
苦辛温,无毒。产茅山者味甘形瘦多毛,最良。吴郡诸山者次之。楚中大块辛烈气燥者为下。制用糯米泔浸,刮去皮,切片,同芝麻炒或麻油炒通黄,去焦末。或去皮、切片,蜜水拌,饭上蒸用。又白露后以泔水净,置屋上晒露一月,谓之神术。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
发明 苍术辛烈,性温而燥。可升可降,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而安太阴,辟时行恶气。因经泔浸炒,故能除上湿发汗,与白术止汗则异,腹中窄狭者须之。《本经》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等证,总取性专开腠,故能发汗而去风寒湿气,祛湿而去死肌痉疸,下气而消痰食饮癖。又能总解诸郁,佐以香附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则郁散而气平也。遗精不禁,淋浊不止,腰背酸痛,用以敛脾津,津生于谷气也。同黄 为二妙,治下部湿热痛肿。又苍术一味,麻油制过为末,煮大枣肉为丸,治胁下饮 。许叔微患饮 三十年,始因少年夜坐写文,左向伏几,是以饮食多坠左边,饮酒止,从左下有声,胁痛食减嘈杂,饮酒半杯即止,不数日必呕酸水,暑月左半身绝无汗,服雄、附、矾石、牵牛、遂、戟等皆无效,自揣必有 囊如水之有窠臼,不盈科不行,乃悉屏诸药,以前丸服三月而疾除。暑月汗亦周身,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然惟素禀肥盛多湿者为宜,若形瘦多火者禁用。
其神术已经露制,转燥为清,用以发散上部头风痰湿诸证,故治时行头痛,有神术汤,此得制度之妙也。
《得配本草》:苍术
防风、地榆为之使。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甘、苦、辛,温。入足太阴、阳明经。燥胃强脾,发汗除湿。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霍乱吐泻,心腹急痛,水肿胀满,筋骨痿 。疗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肠风带浊。得熟地、干姜,治面黄食少。得栀子,解术性之燥。得川椒醋丸,治飧泻久痢。得川柏,治痿 。(加牛膝更好。)得米泔浸一宿,焙为末,蒸饼丸,治好食生米。
得羊肝一具,撒术末四两,扎缚,以粟米水入砂锅煮熟食,治小儿癖疾,及青盲雀目。(以热气熏目,临卧食。)配香附,解六郁。(痰、火、气、血、湿、热。)烧烟,辟邪恶尸气。茅山产者佳。糯米泔浸一宿,焙干用,或以脂麻研碎同炒用。
白露后米泔水浸,置屋上晒露一月,转燥为清,能发散头风痰湿。燥结多汗,脾虚胀闷,阴虚津枯者,禁用。怪症∶腹中如石,脐中出水,旋变作虫行,绕身匝痒难忍,拨扫不尽,此湿气凝结也。外用苍术煎浓汤浴之,内服苍术末,入麝香少许,水调下,自愈。
《顾松园医镜》:苍术
〔辛苦温入脾经。茅山者佳。泔浸蒸晒。〕燥湿消痰,〔湿去则痰饮不生。〕发汗解郁,〔辛主散,香快气也〕除山岚瘴气,弥灾 恶疾。〔芳气能辟邪也。〕芳烈燥湿之品,为湿家要药。
无湿症者大忌。。
《冯氏锦囊秘录》:苍术
味苦、甘、辛,气温,无毒。苦辛重而甘味轻,故燥烈除湿之功则有余,补中扶脾之功则不足矣。宜囫囵米泔水浸一宿,切片晒干,炒深黄色。
苍术消痰结窠囊,宽胸中窄狭,治身面大风,风眩头疼。辟山岚障气,瘟疫时气,暖胃安胎,宽中进食,驱 癖气块,止心腹胀痛。补脾燥湿之功,与白术功用皆同,但白补性居多,且能敛汗;苍气辛烈,又能发汗。白术性禀冲和,直固清阳中气;苍木性多燥悍,功专除湿祛风,无湿者便不可用,况于燥症乎。
主治(痘疹合参) 燥湿健脾,辟恶宽中,进食暖胃,痘疮湿疡及不结痂可用。然性太燥,不宜多投,在起胀灌浆,尤所禁焉。有用以烧烟,辟其不正之气,可暂不可常,亦虑其燥耳。
按∶苍术为湿家痰家要剂,辛温辟邪,得天地之正气者欤,但阴虚便燥,渴而火亢者忌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苍术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平胃健脾,宽中散结,发汗祛湿,压山岗气,散温疟。泔浸一宿,换泔浸,炒用,使忌同白术。
按∶苍术辛甘祛湿,脾胃最喜,故宜入之。大约与白术同功,乃药性谓其宽中发汗,功过于白,固矣。又谓其补中除湿,力不及白,于理未然。夫除湿之道,莫过于发汗,安有汗大发而湿未除者也?湿去而脾受其益矣。若以为发汗,故不能补中,则古何以称之为山精。
炼服可长生也?亦以其结阴阳之精气。俗医泥其燥而不常用,不知脾为脏主,所喜惟燥,未有脾气健而诸脏犹受其损者,独火炎土燥脾虚作闷者忌之,恐益其火也。
《外科全生集》:苍术
泔水浸,去粗皮,切片晒干,土炒炭,治脾胃寒湿,消痰逐水,不伏水土,止泻痢霍乱,久服延年。
《医学入门》:苍术
苍术辛烈苦甘温,主风寒湿痹疸屯,肿满痰积疟皆散,止呕泻治头目昏。
苍,以色言,无毒。浮而升,阳也。入足阳明太阴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逐皮间风水结肿,心下满闷,腹中胀痛窄狭,消痰饮、 癖、气块,祛疟,除瘟疫、山岚瘴气,止霍乱吐泻不止。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青盲雀目、内外翳障。久服乌须注颜、壮筋骨、明耳目、润肌肤是验,然此皆为阳虚者言也。
丹溪云∶辛散雄壮,发汗甚速。以黄柏、牛膝、石膏下行之药引之,则治下焦湿疾。入平胃散,能去中焦湿疾,而平胃中有余之气;入葱白、麻黄之类,则能散肉分至皮表之邪。惟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误服耗气血,燥津液,虚火动而痞闷愈甚。米泔浸七日夜,去粗皮,炒黄色,或童便浸。防风、地榆为使。忌桃、李、雀、鸽肉。抑考《神农经》云∶若欲长生,须服山精。言术结阴阳之精,未尝分苍白也。自陶隐居分用,而后贵白而贱苍,善乎!东垣云∶补中除湿,力不及白;宽中发汗,功过于白。
《药鉴》:苍术
气温,味甘辛,气薄味浓,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太阴经药也。消痰结窠囊,去胸中窄狭。治身面游风,风眩头痛甚捷。辟山岚瘴气,时气瘟疫尤灵。暖胃安胎,宽中进食,驱痰癖气块,止心腹胀痛,与白术同功。但补中除湿,力不及白,若宽中发汗,功过于白。以黄柏牛膝石膏下行之药引之,则除下部湿痰。以甘草陈皮浓朴之药引之,则除中焦湿证,而平胃中有余之气。以葱白麻黄杏仁之类引之,则除肉分至皮表之邪。大都有邪者宜用,无邪者禁忌。庸医不分虚实,及七情气闷,概用白术误矣。古人载腹中窄狭,须用苍术,医者徒诵言而不察其所以言也。盖苍术乃辛散之剂,必有湿症实邪者,方才可用,岂谓不分虚实而概用之乎。抑且虚闷者用之,则耗其气血,燥其津液,其虚火益动而愈闷矣。制用米泔水,入铜器内浸之,置月下浸去黄油净晒干,又浸又晒,如此三宿,清水渡过晒干,约有五斤净,用紫桑椹一斗,好醋一壶,盐四两,与苍术拌匀浸,晒令汁干,蒸之,一晒一蒸,如此者三次。又用大草半斤煎汁去渣,入蜜四两,洒润蒸晒凡九次,净苍术一斤,加白茯四两,黄芩三两,当归四两,白术三两,神曲四两,秋石四两,用大甘草五两煎汁,入竹沥姜汁,打神曲糊为丸,酒水米饮任下,名五合丸。能健脾胃,消痰涎,助精神,壮
《药笼小品》:苍术
苦温辛烈。
燥湿强脾,发汗逐痰,饮辟恶气。
总解痰气血湿食五郁燥结。
多汗忌用。
出茅山、朱砂点者良。
米泔浸切。
《药性切用》:苍术
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辟恶解郁。产茅山者,真米泔浸亦有麻油炒者。燥结多汗忌。
《玉楸药解》:苍术
味甘、微辛,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利水,泻饮消痰,行瘀郁去满,化癖除癥,理吞吐酸腐,辟山川瘴疠,起筋骨之痿软,回溲溺之混浊。
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泻水开郁,则苍术独长。盖木为青龙,因己土而变色,金为白虎,缘戊土而化形,白术入胃,其性静专,故长于守,苍术入脾,其性动荡,故长于行,入胃则兼达辛金而降浊,入脾则并走乙木而达郁。白术之止渴生津者,土燥而金清也,苍术之除酸而去腐者,土燥而木荣也。白术偏入戊土,则纳粟之功多,苍术偏入己土,则消谷之力旺,己土健则清升而浊降,戊土健则浊降而清亦升,然自此而达彼者,兼及之力也,后彼先此者,专效之能也,若是脾胃双医,则宜苍术、白术并用。
茅山者佳,制同白术。
新制双术法列下:选于茅二术坚实肥鲜者各一斤,别器泔浸,换水,令润透,去皮,切片,晒用。黄芪、沙参、生姜、半夏各八两,煎浓汁,浸白术。大枣、龙眼、砂仁各八两,煎浓汁,浸苍术。各用磁盘,隔布铺盖湿米,砂锅蒸透,晒干。再浸再蒸,汁尽而止。量加暖水温中之品合煎,久饵实能延年却老。
戊已转运,水火交济,环铅聚汞之理。医家不解,妄以滋阴之药,促命夭年,甚可恨也!黄土炒白术,芝麻炒苍术,无知妄作,不通之极!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苍术
苍术,气味主治与白术同。补中除湿,力不及白,宽中发汗,功过于白。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