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箭
- 《本草乘雅半偈》:赤箭
- 《本草崇原》:赤箭
- 《本草经集注》:赤箭
- 《本草图经》:赤箭
- 《本草衍义》:赤箭
- 《名医别录》:赤箭
- 《千金翼方》:赤箭
- 《神农本草经》:赤箭
- 《新修本草》:赤箭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箭
- 《证类本草》:赤箭
《本草乘雅半偈》:赤箭
(本经上品)
如此生成甚奇,天地生物亦不易矣。余乡宋大司马经略朝鲜,一时乏饷,萝中神授以物,指画其处。觉而掘地,获物如芋如卵,煮食勇力倍,尝久未之识,核赤箭生成,始知即是天麻耳。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核】曰∶赤箭,一名神草、赤芝、鬼督邮、定风草、独摇草、合离草。根名天麻,一名离母。生陈仓川谷、雍州、太山少室诸处。春生苗,初出如芍药,独抽一茎,挺然直上,高三四尺,茎中空,色正赤,贴茎杪之半,微有尖小红叶,四月梢头成穗,作花灰白,宛如箭干,且有羽者,有风不动,无风自摇。结实如楝子,核有六棱,中仁如面,至秋不落,却透空入茎中,还筒而下,潜生土内。根如芋,去根三五寸,有游子十二枚,环列如卫,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耳。大者重半斤,或五六两;皮色黄白,名曰龙皮,肉即天麻也。本经名概根苗,后人分苗曰赤箭,根曰天麻,功力稍有同异故耳。与六芝同类,力倍人参,故为仙家服食,药之上品上生者也。但不易得,世人所用,皆御风草根,非赤箭也。御风茎叶,与赤箭相似,独茎色青斑,叶背黄白,兼有青点,随风动摇,子不还筒,治疗稍合,补益大乖异矣。修治,宜锉置瓶中,每十两,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炒焦,盖于其上,绵纸三重,封系瓶口,从巳至未,取出蒺藜,再炒再盖,凡七遍。俟冷,净布拭去汗气,竹片剖开,焙干捣用。
【 】曰∶赤阳箭刚,阳刚中正者也。力能独运,不为物移,故有风不动,无风自摇,见刚之体能立,用能行也。其苗从根而干,虚中直达,符合少阳自下而上,从内而外,故增益气力。其实从茎纳筒,环列象岁,符合太阴从外而内,自上而下,故长阴肥健。既类灵芝,亦故能杀鬼精除恶毒。乃若因风动摇,惊痫挛癖,尽属阴邪之证,唯刚能胜之。独恨土人以御风相混,致真者遁世,悲哉。吾未见刚者。
《本草崇原》:赤箭
气味辛温,无毒。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本经》名赤箭苗也。宋《开宝本草》名天麻根也。《本经》主治,根苗并论。今则但用天麻,不用赤箭矣。始出陈仓川谷、壅州,及太山少室。春生苗,中抽一茎直上如箭竿,色正赤,贴茎梢之半,微有小红叶,远看如箭之有羽,有风不动,无风自摇,故有神草之名。
根形如王瓜,皮色黄白,晒干则黑,去根三五寸,有游子环列如卫,皆有细根如白发,气相通而实不相连,故根又有离母之名。)
赤箭气味辛温,其根名天麻者,气味甘平。盖赤箭辛温属金,金能制风,而有弧矢之威,故主治杀鬼精物。天麻甘平属土,土能胜湿,而居五运之中,故治蛊毒恶气。天麻形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十二子在外,应六气之司天,天麻如皇极之居中,得气运之全,故功同五芝,力倍五参,为仙家服食之上品。是以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李时珍曰∶补益上药,天麻为第一。世人只用之治风,良可惜也。
《本草经集注》:赤箭
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消痈肿,下肢满疝,下血。久服益气力,长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陈仓、川谷、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陈仓属雍州扶风郡。案此草亦是芝类。云茎赤如箭杆,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如此,亦非世所见,而徐长卿亦名鬼督邮。又复有鬼箭,茎有羽,其治并相似,而益人乖异,恐并非此赤箭。(《大观》卷六,《政和》一六六
《本草图经》:赤箭
赤箭(图缺),生陈仓川谷、雍州及泰山少室,今江湖间亦有之,然不中药用。
其苗独茎如箭杆,叶生其端,四月开花,秆、叶俱赤,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有肉如面,日曝则枯萎。
其根大类天门冬,惟无心脉耳。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为卫,似芋。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今三月、四月采苗,七月、八月、九月采根。谨按此草,有风不动,无风则自摇。《抱朴子》云∶按仙方中有合离草,一名独摇芝,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而实不连,但以气相属耳。如菟丝之草,下有伏菟之根,无此菟,则丝不得上,亦不相属也。
然则赤箭之异,陶隐居已云,此亦非俗所见。菟丝之下有伏菟,亦不复闻有见者,殆其种类中时有神异者,乃如此耳。又陶、苏皆云∶赤箭是芝类,而上有六芝条,五芝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者,紫芝生高夏山谷。苏云∶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邪?今山中虽时复有之,而人莫能识其真,医家绝无用者,故州郡亦无图上,盖祥异之物,非世常有,但附其说于此耳。凡采药时月,皆先据《本经》,而后着。今土俗所宜。且赤箭《本经》但云三月、四月、八月采根,不言用苗,而今方家乃并用根苗,各有收采时月,与《本经》参差不同,难以兼着,故但从今法。其他药有相类者,亦同此比。又按序例云∶凡采药,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津润归流于下。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据此文意,采根者,须晚秋以后,初春以前,欲其苗梗枯落,至未萌芽时,气味正完,乃可采耳。然其他药类,生长及枯死有早晚,采之自随其时,不必拘以春、秋也。下又云∶华、实、茎、叶,乃各随其所熟,岁月亦有早晏,不必都依本文,是其义也,他亦同此比。
《本草衍义》:赤箭
赤箭,天麻苗也。然与天麻治疗不同,故后人分之为二。经言八月采根曝干,故知此即苗也。
《名医别录》:赤箭
主消痈肿,下肢满疝,下血.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本经》原文∶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
《千金翼方》:赤箭
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陈仓川谷,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神农本草经》:赤箭
味辛温。
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川谷。
《吴普》曰:鬼督邮,一名神草,一名阎狗,或生太山,或少室,茎箭赤无叶,根如芋子,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日干,治痈肿(《御览》)。
《名医》曰: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抱朴子》云:按仙方中,有合离草,一名独摇,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虽相须,而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耳,别说云,今医家见用天麻,即是此赤箭根。
《新修本草》:赤箭
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消痈肿,上肢满疝,下血。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名鬼督邮。生陈仓、川谷、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陈仓属雍州扶风郡。案此草亦是芝类。云茎赤如箭杆,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如此,亦非俗所见,而徐长卿亦名鬼督邮。又复有鬼箭,茎有羽,其疗并相似,而益人乖异,恐并非此赤箭。
〔谨案〕此芝类,茎似箭杆,赤色。
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惟无心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曝则枯萎也。得根即生啖之,无干服法也。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箭
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久服益气力,长肥健。《药性论》云∶赤箭无毒。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陈仓川谷、壅州及太山少三月、四月、八月采根,阴干。
《证类本草》:赤箭
(赤箭_图缺)
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消痈肿,下支满,疝(音山),下血。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陈仓川谷、雍州及泰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陶隐居云∶陈仓属雍州扶风郡。按此草亦是芝类。云茎赤如箭杆,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如此亦非俗所见,而徐长卿亦名鬼督邮。又复有鬼箭,茎有羽,其疗并相似,而益人乖异,恐并非此赤箭。唐本注云∶此芝类,茎似箭杆,赤色,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唯无心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曝则枯萎也。得根即生啖(音澹)之,无干服法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赤箭,无毒。
图经曰∶赤箭,生陈仓川谷、雍州及泰山、少室,今江湖间亦有之,然不中药用。其苗独茎如箭杆,叶生其端,四月开花,杆、叶俱赤,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有肉如面。日曝则枯萎。其根大类天门冬,唯无心脉耳。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为卫,似芋。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今三月、四月采苗,七月、八月、九月采根。谨按此草,有风不动,无风则自摇。《抱朴子》云∶按∶仙方中,有合离草,一名独摇,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虽相须,而实不连,但以气相属耳。如菟丝之草下有伏菟之根,无此菟,则丝不得上,亦不相属也。然则赤箭之异,陶隐居已云,此亦非俗所见。菟丝之下有伏菟,亦不复闻有见者,殆其种类中时有神异者,乃如此耳。又陶、苏皆云赤箭是芝类,而上有六芝条,五芝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者,紫芝生高夏山谷。苏云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邪。今山中虽时复有之,而人莫能识其真,医家绝无用者,故州郡亦无图上,盖祥异之物,非世常有,但附其说于此耳。凡采药时月,皆先据《本经》而后着今土俗所宜,且《赤箭》本经但云三月、四月、八月采根,不言用苗,而今方家乃并用根苗,各有收采时月,与《本经》参差不同,难以兼着,故但从今法。其他药有相类者,亦同此比。又按序例云∶凡采药,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闰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津润归流于下。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据此文意,采根者,须晚秋以后,初春以前,欲其苗梗枯落,至未萌芽时,气味正完,乃可采耳。然其他药类,生长及枯死有早晚,采之自随其时,不必拘以春秋也。下又云∶花、实、茎、叶,乃各随其所熟,岁月亦有早晏,不必都根据本文,是其义也。他亦同此比。
别说云∶谨按今医家见用天麻,即是此赤箭根。今《补注》与《图经》所载,乃别是一物,中品之下又出天麻一目,注云出郓州。考今之所出,赤箭根苗,乃自齐郓而来者为上。今翰林沈公括最为博识,尝解此一说云∶古方用天麻者不用赤箭,用赤箭者即无天麻,方中诸药皆同,而唯此名或别,即是天麻、赤箭本为一物,并合用根也。今中品之下,所别出天麻一目,乃与此赤箭所说,都不相干,即明别是一物尔。然中品之下所为天麻者,世所未尝见用,今就此赤箭根为天麻,则与今所用不相违。然赤箭则言苗,用之有自表入里之功;天麻则言根,用之有自内达外之理。根则抽苗径直而上,苗则结子成熟而落,返从秆中而下,至土而生,似此粗可识其外内主治之理。
衍义曰∶赤箭,天麻苗也。然与天麻治疗不同,故后人分之为二。《经》中言八月采根曝干,故知此即苗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