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定喘汤

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肺气咳嗽,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并皆治之。


半夏曲(炒) 明阿胶(炒) 甘草(各钱半) 罂粟壳(半两,制) 北五味子 桑白皮 麻黄(去节) 人参(各一分)


上 咀,每服三大钱。姜三片,乌梅半个,煎至七分,去滓,渐渐温服,食后临卧服。


(方同《和剂》,分两加减不同,有效)


沧州李官人宅补肺汤,治状同前。(又名清金汤)


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


白果(二十一枚,去壳,切碎,炒黄色)


麻黄 半夏(姜制) 款冬花(各三钱) 桑白皮(蜜炙) 苏子(各二钱) 杏仁(去皮、尖) 黄芩(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三钟,煎二钟,分二服,不用姜,不拘时徐徐服。


括曰∶诸病原来有药方,惟愁哮喘最难当,麻黄桑合加苏子,白果冬花效更良,甘草黄芩同半夏、水煎热服不须姜,病患得此真仙药,服后方知定喘汤。


此手太阴药也。表寒宜散,麻黄、杏仁、桑皮、甘草,辛甘发散,泻肺而解表;里虚宜敛,款冬温润,白果收涩,定喘而清金,苏子降肺气,黄芩清肺热,半夏燥湿痰,相助为理,以成散寒疏壅之功也。


白果(二十一个,去壳切碎,炒黄色) 麻黄(三钱) 苏子(炒,三钱) 甘草(一钱) 款冬花(三钱) 杏仁(去皮尖,一钱半) 桑白皮(蜜炒,二钱) 黄芩(炒,一钱半) 法制半夏(三


陈皮(去白),南星(制)。栀子仁、软石膏、杏仁泥,薄荷叶、赤服苓。右锉细,水煎,入竹沥服之。


吐法用土牛膝根,取自然汁灌入口中,其涎自吐。


灸法先以两手大指相合,于甲侧缝中处,烧三壮;又以两手中指相合,于甲侧缝中心烧一、二壮。即醒者可治,不知痛者不治。


祖转治惊风,先以雄黄解毒丸利去痰热,后用凉惊丸退火,再用保命丹、安神丸调之而安。


发急惊风之对。手撮,目闭,口张,囱陷,鱼口,气促急,吐沫,喷药,昏睡不语不啼,口禁绝,不饮食。遗尿失屎,面赤如朱,此皆不治之症。


凡慢惊风,小儿胎禀素弱,又多疾病,或大吐大泻,或久疟痢,误服吐下之药,皆致精神虚耗,渐成搐弱,十无一全。如元神虚弱,又逢恐怖而成慢惊者,其症发过即如常。但多啼哭,睡中不宁,不可妄用利痰之药。先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以去其痰,次服安神丸,以四君子汤送下。如因吐泻大病之后,手足逆冷昏睡,目睛微露,而无搐掣者,此欲成慢惊症也。急温补之,四君子汤加熟附子一片,愈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19)大病之后,已成慢惊风者,其症口目牵引。手足搐掣,以醒脾散驱风醒脾。风退,以参苓白术散为丸服之。


凡慢惊风痰气壅塞者,不可妄用通利之药,只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治之。


凡慢惊风不醒不退者,灸百会、三里,男左女右乳下。


凡慢惊风已退,或有余熟。不喜饮食,先服四君子汤一、二剂,后以集圣丸调之。


(19)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色) 黄芩(炒) 杏仁(去皮尖,各一钱五分) 桑白皮(五钱,蜜炙) 苏子(二钱) 甘草(一钱) 麻黄(去节) 半夏(法制) 款冬花(各三钱)


肺虚感寒,气逆膈热,作哮喘者,此方主之。


声粗者为哮,外感有余之疾也,宜用表药。气促者为喘,肺虚不足之证也,宜用里药。


寒束于表,阳气不得泄越,故上逆;气并于膈。为阳中之阳,故令热。是方也,麻黄、杏仁、甘草,辛甘发散之物也,可以疏表而定哮;白果、款花、桑皮,清金保肺之物也,可以安里而定喘;苏子能降气,半夏能散逆,黄芩能去热。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 麻黄 半夏(姜制) 款冬花三钱 桑皮(蜜炙) 苏子二钱 杏仁(去皮尖) 黄芩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加姜煎。


治痰先理气,不为疏泄,则胶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